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李伟男 《南都学坛》2002,22(5):7-10
南阳建筑汉画内容丰富,独具特色,反映了汉代建筑地面、屋顶、门户等的装饰情况,展 示了丰富多彩的汉代建筑文化。  相似文献   

2.
汉代是我国建筑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两汉四百年的相对稳定,经济得到长足发展,帝王将相、达官显贵纷纷修建宫殿、苑囿和宅院.在建筑组合和结构处理上日臻完善,形成了中国民族建筑和独特风格,直接影响了中国两千年来民族建筑的发展.然而至今大多数已不复存在,而保存下来的南阳汉代画像石墓、汉代画像砖墓、汉代建筑陶明器、汉画图像则为研究汉代建筑的结构、风格和功能提供了直观的形象资料.  相似文献   

3.
画像石,实际上是汉代地下墓室、墓地祠堂、墓阙和庙阙等建筑上雕刻画像的建筑构石,其所属建筑绝大多数为丧葬礼制性建筑,因此,汉画像石在本质上是一种祭祀性丧葬艺术。画像石不仅是汉代以前中国古典美术艺术发展的颠峰,而且对汉代以后的美术艺术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4.
汉代画像风格纵横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代的墓室建筑是汉代地面建筑的缩影;汉代画像艺术则是汉代艺术思想的反映;而这些“阴间艺术”所描绘的内容,则是当时阳世间人们思想的反映。“事死如生”自然有着先民们愚昧的一面,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它正说明了当时社会生活的空前发展与安定。“畏  相似文献   

5.
印章、封泥、简牍等实物资料含有大量关于汉代军事职官的内容,这修正或弥补了先前关于汉代军事职官研究的诸多内容,如千人、司马及其它属官有很多文献所遗的内容.在对相关文献和实物资料进行认真考察梳理的基础上,以种类的不同加以分门别类地论述之后,发现这些实物资料极大地补充和拓展了汉代军事职官研究的内容,对构建全面、系统、详细的汉代军事职官系统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6.
从对汉代文明形成产生重大影响的儒家思想、阴阳五行宇宙观和齐、楚文化因子说起,分析了其在汉代建筑艺术中的充分体现和运用,并总结了受其影响所形成的设计思想和艺术风格,旨在为全面把握汉代艺术设计和当代建筑艺术设计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与汉代石阙艺术相关的历史文化、建筑艺术、画像艺术、铭文艺术等研究文献的梳理和归类,厘清汉代石阙的研究现状和研究重点。从现有研究文献的分类看,文献主要集中在地域范围内的汉代石阙艺术考古研究、历史文化研究、建筑艺术研究、个别画像艺术研究及铭文书法艺术研究上,对汉代石阙艺术在地域之间的比较研究以及在整体性的艺术研究上尚存在盲区和欠  相似文献   

8.
<正> 一南阳汉代画像石,产生于西汉中期,兴盛于西汉末至东汉初,到东汉末年已彻底衰落下来。我们从南阳汉代画像石墓的分期中可以发现:从西汉中期到西汉末期,南阳汉代画像石墓的建筑规模较小,墓形为方形和“回”字形,画像内容以神话传说历史故事为  相似文献   

9.
汉代墓室壁画、画像砖石和陶明器,是汉代社会思想和文化的产物,具有特定的艺术功能,也是汉代艺术领域中非常重要的构成内容。主要分布在山东、河南、陕西、四川、江苏、山西、浙江、云南、内蒙等地。其内容十分丰富,涉及到农业题材的有农业技术、农具改良、普及牛耕、水利灌溉、粮食加工、畜牧和养殖等。为我们研究和了解汉代艺术风格特点和农业生产发展状况,提供了直观和宝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10.
辽阳汉魏壁画的主要内容有:描绘的建鼓舞、盘舞、打击乐器、吹奏乐器、弹拔乐器及杂技百戏等。这些内容体现出特定的图像学内涵,表现出汉代歌舞、音乐及杂技百戏方面的艺术成就,比较全面地展示了汉代辽阳先民的艺术思想。  相似文献   

11.
郑先兴 《南都学坛》2003,23(1):7-10
柳诒徵研究汉代历史的内容包括汉代的历史地位、尚书制度、议政决策、孝廉方针、算赋制度、长者言风 ;其研究方法为文化史的方法、史学批评的方法与历史主义的方法 ;其研究范式是立足现实、展示辉煌、明确责任。  相似文献   

12.
汉代《诗》学的今古问题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概念,这是由《诗》文本传承的历史状态决定的。检诸古文字材料,《毛诗》文本中亦有不少从女字,很可能是汉代以后才出现的。许慎《诗》学既宗《毛诗》,亦取三家诗之说,这不仅源自于许慎的学术渊源,还与许慎强烈的文字本借意识和模糊的文字今古认识有关,也与《诗》学和小学的复杂关系有关。  相似文献   

13.
汉代社会对河东地区中条山一带的铜矿进行大规模开采,在此基础上,河东的铜器铸造业兴盛,产品既供应本地,也销往关中以及河北地区,为官府及贵族所青睐。在汉代的铜产业链条中,河东本地侧重于铸造生活类铜器,并且担负着开采、冶炼的重任,为河内、河南的铜兵器生产提供原料。河东地区在汉代青铜文化中的显著地位具有历史的必然性,首先得益于先秦时期河东铜矿长久的开采历史,其次得益于东周时期铜矿石冶炼新技术的引入。  相似文献   

14.
中国碉楼的起源、分布与类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碉楼是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在历史时期兴建的一种以防御为主的多层塔楼式乡土建筑,至迟在汉代已经广泛分布。在不同的民族和不同的地区,碉楼的称呼、建筑材料、建筑造型和建筑风格有所不同。本文从语义学的角度,通过国内外不同类型碉楼的比较,揭示了中国碉楼的起源、分布和特征。  相似文献   

15.
汉赋之源是多方面的,东汉抒情赋的兴起与发展有着丰厚的文化精神之源。《诗经》之讽谏、"楚辞"之哀怨、战国纵横之风等都对它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加之西汉抒情赋抒发失志之悲的坚实桥梁,抒情赋由汉初的涓涓细流,逐渐发展起来,到东汉而蔚为壮观了。  相似文献   

16.
两汉时期,随着儒家经学的发展,在以经治国的影响下,汉代士人和官僚不断晓习儒经,由此开创了汉代官僚集团及汉代政治文化经学化的格局。这对实施经学意识形态的政治、法律实践创造了条件。在经学的侵润和熏陶下,汉代官僚的经学刑德观也不断渗透到汉代政治与法律体系之中,推动了汉代法律道德化,道德法律化以及法律经学化。它使儒家经学刑德观成为封建法律的灵魂,对汉代及其后世的立法、司法和狱政等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汉至清含“比”的平比句主要表示比喻、比拟、比照、等同等平比关系 ,各有其丰富的结构方式及其特点 ,据此可确定“比”为等比动词。含“比”的平比句分别在汉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 3个时期出现的频率大致勾勒出这一句式的盛衰轨迹  相似文献   

18.
关于秦汉时期的刍、高禾 税制度 ,现存秦汉史籍记载奇缺 ;自云梦秦简出土 ,始知秦时刍、高禾 税制度之梗概 ;后江陵凤凰山十号汉墓简牍的出土 ,又使人得知刍、高禾 税制度在文景时期的巨大变化 ;今张家山汉简的出土 ,又填补了秦至西汉初刍、高禾 税制的空白  相似文献   

19.
最近发现的岳麓书院藏秦简所见材料,反映了走马在秦代为爵称,而非官称,且秦爵走马相当于汉二十等爵中的簪袅.簪袅、走马在字面上都可理解为驱马疾驰.秦汉爵称由职名演变而来,簪袅与周官走马的地位也是相适应的.走马、簪袅二名在秦代可能通用,汉初整理爵位时对同爵异称的情况进行了规范,从而废止了爵称走马的使用.  相似文献   

20.
西汉时期,江南地区处于半开发或不开发状态,但到了东汉末期和三国之初,江南地区的社会经济已获得巨大发展,这种发展都是在东汉时期实现的。故近人多有从不同角度和不同层面论述东汉时期江南经济的发展状况之文,但都未能从东汉人文状况的变化去论述,本文正是从东汉时期江南地区入仕者与知名人士的涌现数量大大超过西汉时期的人文状况来论证这一问题,可补前人及今人论述之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