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谈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概念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早在80年代就提出了。然而能够被普遍接受的“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的定义是由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CED)于1987年起草的《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提出的。概括起来,可持续发展就是要把发展与环境结合起来,使我们取得的经济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涉及到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协调  相似文献   

2.
即将进入对世纪的今天,我国经济正处于高速增长之中。但高速增长并一定等于高速发展,更不等于健康发展。为使我国经济持续、健康、高速发展,并使我国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党中央和国务院已制定了“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两大战略。我们认为,充分发展科学技术,高度重视人与自然的关系,使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对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极重要的意义。一、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对人与自然关系认识的深化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这一概念是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  相似文献   

3.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全新的社会变革,不仅需要人们的经济意识和环境意识的根本转变,而且对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将发生很大的触动。深入研究可持续发展理论,是高等职业教育(以下简称高职教育)面向21世纪可持续发展的重大课题。 一、可持续发展为面向21世纪的高职教育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 可持续发展,按照世界环境和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中的表述,即“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致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之能力的发展”。其基本含义是保证人类社会具有长远的、持续发展的能力。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关键在于入。1994年9月,国际人口与发展开罗会议不仅提出了  相似文献   

4.
笔者在《论“神化”说的两层涵义》一文(见《文学评论》1989年第5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美学》1989年第11期复印),曾探讨了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审美范畴“神化”的渊源与涵义。作为一个复合性的审美范畴,“神化”是由先秦的“神”、“物化”等哲学概念蜕变而来的,脱胎于《易》、《庄子》、《孟子》。这就决定了“神化”的内涵具有两个层次:(1)以艺术创作主体而言,  相似文献   

5.
1987年第42届联合国大会通过的第169号决议,确定1990~2000年为“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1989年12月第44届联大又通过了《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决议和《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国际行动纲领》,宣布“减灾十年”。于1990年1月1日开始,指定每年10月的第二个星期三为国际减轻自然灾害日。这是一项很重要的决议,目的是通过一致的国际行动,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减轻自然灾害所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和社会经济失调。这种一致的国际行动,反映了世界各国人民防灾、救灾和减轻灾害的共同意志和愿望,得到了各国政府和人民的响应和支持。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地域辽阔,人  相似文献   

6.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UNCDE)”的《里约宣言》和《21世纪议程》等文件精神,反映了当今国际社会关于可持续发展的新思想和全球的共识。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和全国八届人大四次会议,正式确定把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我国今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之一。党十五大报告再一次重申我国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现在的关键是必须制定正确的经济政策,落在实处,才能使我国经济快速健康的发展。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1995年,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确定了我…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在坚决纠正“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错误口号时,依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总结历史经验,提出了“和平发展时期的革命”的科学命题,有很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需要我们探讨、论证和宣传。  相似文献   

8.
可持续发展战略学术研讨会专家笔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由来已久。人类在环境问题遍布全球并愈演愈烈的现实中,自60年代起反思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特别是反思自工业革命以来所走过的发展道路后更加明确了这一思想,并且得到了全世界的响应。可持续发展战略已列入联合国1992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世界环境与发展会议的决议中。中国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批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了在中国未来发展中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为了推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北京大学现代科学与哲学研究中心于1997年1月29日至2月4日召开了可持续发展战略学术研讨会。在研讨会上,几十名专家就1.可持续发展思想的由来与概念界定,2.可持续发展诸因素的综合协调,3.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客观基础、主观条件与要解决的主要问题,4.可持续发展的哲学思考等四个专题发表了重要意见。现以笔谈的形式将其中17名专家的意见摘要发表出来,以乡食读者。  相似文献   

9.
可持续发展这一概念在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中,将其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换句话说,人类社会的发展必须是“在不损害未来世代满足其发展的资源基础的前提条件下的发展”。这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它所包含的内容很多,人口、经济、环境、社会无疑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人口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总体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人口、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综合体现。本文拟就人口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几个问题作一探讨。一、人口与物质资料的可持…  相似文献   

10.
关于制定可持续发展法的若干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标志着中国已经开始制定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后来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则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进一步具体化。要在我们这个世界上最古老...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决议(以下简称《决议》)指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育“四有”新人,和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有何关系?是两股道上跑的车,还是一棵树上结的果?本文试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政治体制改革的设想,即将被提上党和国家的重要议事日程上来。这列于我国社会的发展,无疑会产生巨大影响。在此之际,对政治体制改革的性质有一个统一明确的认识是十分必要的。《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对此作了初步论述,可以作为我们的理论依据。《决议》指出:“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政冶体制改革属于社会主义全面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就其性质而言,它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决议》进一步明确  相似文献   

13.
“双碳”话语(政策)被纳入到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并成为全面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国式现代化的任务目标和实践进路,使得“碳政治”成为继“可持续发展”之后国际绿色话语实现国内主流化的又一个实例。30多年来,国际“碳政治”话语(政策)体系的构建与传播,经历了围绕《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京都议定书》的初步形成、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及其发展议题挑战、《巴黎协定》与“国家自主(碎片)化”落实架构等三个主要阶段,而中国作为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则表现为对这一不断演进发展中话语(政策)系统的、从“低碳”逐渐转向“双碳”目标指向的国内化适应与重构。中国“碳政治”话语(政策)是一个以全球气候变化应对的自主性立场与认知行动为根本特征的“自主知识体系”,但其进一步拓展完善,也需要深入思考环境人文社科议题上国家(地方)自主性与全人类共同性之间关系、环境人文社科自主知识体系与学者主体性之间关系等基础性议题。  相似文献   

14.
论可持续旅游发展的适度与均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0年,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同盟首次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CED)出版的《我们共同的未来》一书,首次提出了以可持续发展原则来迎接人类面临的环境与发展问题的挑战,同时它还首次给可持续发展下了完整的定义:“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的发展”。实际上,可持续发展的含义是可持续限制与发展要求的有机统一。对这一概念的理解,国际学术界一般认为,可持续性包括生态、经济、社会三个方面。生态可持续性指维持健康的自然过程,保护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和功能,维护自然…  相似文献   

15.
刘传江、郑凌云主笔的《城镇化与城乡可持续发展》一书(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运用可持续发展理论,对城镇化与城乡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了潜心研究。该书作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小城镇建设管理与可持续发展研究”和武汉大学跨世纪青年学术骨干专项基金项目“中国农村城镇化与可持续发展”的最终成果,从理论、实践、体制、战略和政策等方面深入分析了当今中国农村城镇化的发展机制、模式、测度、进程、水平、问题与背景,并从产业基础、发展要素、制度安排、结构功能等层面和经济信息化、全球化的大背景探讨了城镇化对农村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  相似文献   

16.
山东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7年以布伦特兰夫人为首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CED)向联合国提交了《我们共同的未来》这份报告,在该报告中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可持续发展是满足当代人的需要而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的发展。1995年9月2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在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闭幕讲话中指出:“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把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重大战略。要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到重要位置,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7.
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以下简称《环境保护法》)是1989年在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以下简称“试行法”)的基础上修改制定的,该法实施16年来,对于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促进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我国科学发展观和新的环境保护理念的提出,使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关于环境保护的思想、原则、手段和方法。1.提升《环境保护法》的法律地位环境基本法作为综合性环境资源保护法,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具有全面的、长远的、普遍的和根本的指导意义。应当将环境保护法纳入基本法律的范围之中,由…  相似文献   

18.
《聊城师范学院学报》1989年第二期刊登的刘长明等同志的《对毛泽东矛盾二分法的反思》(以下简称《反思》)一文,对毛泽东同志的《矛盾论》提出了质疑。《反思》一文提出了矛盾的构成要素问题并进行了有意义的探讨,其中不乏真知灼见和带有启发性的思想(如作者认为构成矛盾的要素是多个并分层次等等)。然而文章把矛盾“二分法”等同于矛盾的“二要素说”,并进一步提出矛盾可以有多个方面构成,把构成矛盾的要素混同于矛盾的方面;认为这一理论的提出是由于当时(1937年)毛泽东远在陕北一隅,受历史条件和环境的限制,“只能看到再简单不过的公式化了的两方面构  相似文献   

19.
“绿色悖论”(Green Paradox)自2008年被德国依佛经济研究所(Ifo Institute for Economic Research)主席汉斯-沃尔纳·辛恩(Hans-Werner Sinn)提出以来,在欧洲环境经济学界掀起了一阵研究风潮。“绿色悖论”假说指出以减排为目的的环境政策可能反而导致污染排放的增加,从而对环境政策的有效性提出质疑。这对于当前环境压力巨大、致力于改善环境和保持可持续发展的中国而言,既是警钟,又意义重大。本文全面梳理了近年来相关研究的已有文献(包括已发表的文献和未发表的“灰色”文献),从“绿色悖论”的内涵、产生机制和应对政策等方面对现有研究取得的成果、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的方向进行了介绍和评述,并探讨了“绿色悖论”对中国可持续发展和环境政策实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田心铭 《中华魂》2014,(15):15-20
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30多年来经受住了社会实践的检验。尤其是由《决议》论定的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评价,对新时期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发挥了不可估量的巨大作用。在数十年来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激烈的意识形态斗争中,《决议》已经成为一些企图否定党的历史、否定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人不可逾越的屏障。邓小平最早提出写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并且主持了《决议》的起草工作。《邓小平文选》中《对起草〈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意见》一文,收入了从1980年3月到1981年6月关于决议的九次谈话的节录。除这九次外,《邓小平年谱(1975—1992)》记录的这期间邓小平关于《决议》的谈话,还有多次(如1980年6月9日、8月10日,1981年3月7日、3月9日)。此外,邓小平这一时期还多次在其他场合谈到如何认识党的历史、如何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问题。实践证明,邓小平领导我们党制定这个高举起毛泽东思想旗帜的《决议》,是他的一项伟大历史功绩,对新时期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应该深入学习、认真研究邓小平主持制定《决议》的思想和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