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虚拟实在的哲学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总结梳理关于虚拟实在的哲学研究,将其归纳为六个问题:即什么是"虚拟实在";虚拟实在是否会导致无法区分实在与虚拟;虚拟实在是否会导致实在论的崩溃;虚拟实践与实践的关系;虚拟实在对主客体关系的影响;以及虚拟实在对传统哲学的影响.对每个问题的观点都进行了整理和评价,最后提出,对"虚拟实在"的哲学解释在虚拟实在的哲学研究中处于基础性地位,对这一问题的理解会直接影响对其他问题的理解,而研究这一问题应该超出现有的科学化、对象化的研究方法,将虚拟实在从现有的技术层面上升到哲学高度,这是对虚拟实在进行哲学研究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2.
论虚拟实在及其哲学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今 ,虚拟实在使得本体论问题比任何时代都更加突出 ,哲学必须回答从真实世界向以虚拟实在为基础建构出的虚拟世界的映射到底能达到多大程度的真实 ,虚拟世界能否替代物理世界或创造一个替代品。本文拟从虚拟实在的本质和人的认识角度探讨虚拟世界的真实性问题 ,认为虚拟现实不能构成一个客观的物质世界 ;作为技术的虚拟实在具有客观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哲学主题的时代转换——对虚拟哲学的理解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该文认为 :虚拟哲学的提出标志着哲学主题的时代转换 ;虚拟哲学是研究现实性与非现实性的性质与特点以及在二者之间实现相互转化的可能性与条件的一门哲学学说 ,是对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特征的概括 ;它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理论和实践提供了哲学的指导  相似文献   

4.
网络媒体的应用既创造了以虚拟性为特征的赛伯世界,而且促进了主体的虚拟化。虚拟主体是隐身交往的承担者,也是新型艺术的创造者。与之相适应的虚拟主体艺术以围绕身体、身份和自我的在线嬉戏为特征。虚拟主体之间的关系随着网络地位的上升而变得日趋重要,对虚拟主体间性哲学的需要因此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5.
虚拟是人们构成可能与现实之间的中介与媒质,是从现实中的不可能的可能性向抽象的、现实的可能.主体间性是虚拟哲学对传统实践观的"真实"挑战,它突破了现代哲学中人与对象间的基于改造和被改造的活动而激活的认识与被认识的活动的领域.由现实性向虚拟性过渡,是当今时代哲学主题的转向之一.  相似文献   

6.
实在论的发展蕴含从本体实在、建构实在、虚拟实在的逻辑过程。虚拟实在虽为技术发展的产物,却内在的蕴含着复杂的哲学意义。虚拟实在的哲学意义为实在论争论提供了新的思想源泉,因其意义在于消解了主客之分和内在实在与外在实在之分,彰显虚拟实在的创造性、过程性本质。  相似文献   

7.
伴随虚拟技术的兴起,人类借助简洁的“0”和“1”代码,对整个世界进行数据编码、解码,形成了各类信息的采集、处理、贮存和传输的标准化。在数字化对传统世界意义祛魅的背景下,虚拟技术作为一种派生和创设虚拟现实的工具和中介系统,以数字化属性祛除哲学的传统意义,推动哲学的变革,不仅中介实践,形成虚拟实践,实现哲学结构的根本变革,而且中介哲学思维方式,形成虚拟思维方式,促进虚拟实践与虚拟认识统一;不仅中介哲学认识,形成虚拟认识,导致可能性规范现实性的认识运动,而且中介哲学研究方法,形成哲学实验,推动哲学研究的经验转向。  相似文献   

8.
虚拟实践是主体按照一定的目的在虚拟空间,使用数字化手段进行的双向对象化的、依据现实又超越现实的感性活动,是对现实实践的拓展和丰富,是当代人类实践发展的新形态。虚拟实践按照历史发展和逻辑顺序,分为三个层次和两种类型。虚拟实践主体与现实实践主体一样,都是现实的个人,其借助"代理主体"与虚拟实践客体之间仍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意义上的关系性存在。虚拟实践中介内含历史性的维度,根据技术的发展进程可以历史地展开为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经过直接性、间接性和本源性的三重"颠倒",揭示出虚拟实践客体的物质性存在本质。虚拟世界的设计者处于"上帝"位置,设计者的价值理性对虚拟世界的建构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
虚拟实在自创生以来,尤其是在互联网崛起之后,以一种悄然而迅猛的态势演化着,深刻地影响着人、社会以及整个世界。关于虚拟实在的讨论,一直围绕现实与意识、符号与对象、技术与哲学等维度进行。伴随复杂科学研究的进展,以演化的观点审视虚拟实在,厘清原有讨论中的不足,不失为一种辩证的策略性选择。  相似文献   

10.
随着信息技术对社会的渗透,虚拟自我问题已经凸显为时代不可回避的焦点,是人学探微之初绕不开的话题;对于哲学界学人来说,追查人之虚拟自我的成因及解除自我沉溺虚拟世界的魔咒当是时代对哲学的迫切需求;对于现实的人与社会来说,虚拟自我回归现实本位才是解除自我陷入虚拟异化的唯一选择。  相似文献   

11.
哲学是时代的精神家园,是文明的灵魂.每一种哲学都代表着它所处时代最深刻的思想.哲学能够为世界、为时代、为我们每一个人,提供一种理性的思维方式,提供某种共同繁荣、和睦友好的思维图景.哲学与我们的现实世界和时代有不可分割的联系.离开它的时代,哲学不能独立生存,更谈不到发展.哲学有多样性,每一个民族有它自己的思维,并对哲学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全世界不同哲学之间的对话、交流和加深理解是哲学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12.
哲学陷入困境的原因在于我们以非哲学的方式教授哲学,哲学有自己的特点,哲学的特点就是沉思和分析。哲学本身是一种本体的或形而上学的思;哲学是一种面向前提的思;哲学是一种面向生活世界的思。哲学应体现出对智慧的追求,对人的价值、意义的思考以及对时代的关注,应引导学生学习哲学的思维方式,进入哲学活动的世界。  相似文献   

13.
哲学陷入困境的原因在于我们以非哲学的方式教授哲学,哲学有自己的特点,哲学的特点就是沉思和分析。哲学本身是一种本体的或形而上学的思;哲学是一种面向前提的思;哲学是一种面向生活世界的思。哲学应体现出对智慧的追求,对人的价值、意义的思考,以及对时代的关注,应引导学生学习哲学的思维方式,进入哲学活动的世界。  相似文献   

14.
时代的发展不断向教育提出新的问题。面对新问题 ,教育者必须有自己的哲学和哲学头脑 ,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教育哲学应该帮助教育者具有自己的哲学和哲学头脑。要做到这一点 ,教育哲学应该走向教育者 ,成为教育者的哲学。教育者的哲学是充分考虑教育者的 ,是为教育者服务的 ,是能够走进教育生活的教育哲学  相似文献   

15.
论作为部门哲学的经济哲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哲学是关于经济的哲学 ,它的概念含义是哲学 ,而不是经济学 ;它不是关于整个世界普遍性思考意义上的形而上学 ,而是部门哲学。从哲学史来看 ,哲学主要研究三个方面的问题 :整个世界存在的共性方面 ,人存在的一般维度 ,不同部门领域中所包含的哲学对象。哲学史的考察表明了经济哲学何以能够成立。经济哲学作为部门哲学 ,其研究对象是经济活动领域中存在的需要哲学去研究的事实 ,具体研究的内容或问题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经济活动中所包含的整个世界的共性方面 ;经济活动与人存在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西方哲学由古代的以客观存在为本位的本体论哲学,发展到近代的以主客关系为本位的认识论哲学,到十九世纪中叶,发展到"形而上学要由‘人类学’来取代"(海德格尔)的现代哲学的人类学转向。马克思处在这一转向的滥觞时代,并开辟了这一哲学的新方向:广义人类学哲学。其特征,其一在于立足于"社会化了的人类",即以人类为本位构建新哲学;其二在于通过"人类的感性活动"来理解世界("事物、现实、感性");其三在于通过"革命的实践"来"改变世界",使人类能够合理生存与健全发展;其四在于以"人的社会存在"来理解人类的生存发展和自由解放问题;其五,在于从人的现实关系来揭示人和人类世界。这一哲学的基本价值精神在于:在对不合理世界的批判中争取"每个人和一切人"的合理生存、健全发展与走向自由解放。这是当代政治理性可以引以为据的重估一切价值、重建人与自然界的关系、重构各民族健全发展的人类学关系的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必由之路,它对当今的全球化发展和中国的改革开放都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统解释是一种知识论路径的解释,这种解释遮蔽了马克思哲学所实现的哲学思维变革的真正意蕴,只有揭示出马克思哲学的生存论路径才能深切领悟其当代性意义;传统哲学中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是知识论哲学思维的内部对立,马克思走出了知识论的思维路径,也就走出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僵死对立;马克思“新唯物主义”的“新”,就在于它拆除了一切近代哲学出发的前提,这也正是马克思哲学与当代西方哲学在思维方式上的同质性之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18.
采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辩证法的“因果观”,分析了电机过载或短路故障时电机产生的热量与电机故障间的因果关系;运用“理论与实践”的哲学关系探索了检测电机短路故障的传感器发展;电机与电器信息系统的虚拟数字平台突破了线性因果必然的思维方式,变革了非此即被的两极思维方式;开关磁阻电机驱动系统的发展历程映照了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的规律。马克思哲学思维能够帮助电机与电器领域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解决技术上的难题,把电机与电器的发展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