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国有企业改革中.让企业的管理人员持有一部分股份.也就是管理层收购(MBO),是眼下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在试点的过程中,有关管理层收购的争议就一直不断。2005年2月.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在接受央视《新闻会客厅》采访时指出,国有资产流失的关键问题在管理层收购。继去年底国资委作出大型国有企业不搞管理层收购的规定后。今年4月14日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财政部正式颁布了《企业国有产权向管理层转让暂行规定》。  相似文献   

2.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管理层收购作为国有企业改革的一种方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实施。本文通过对我国管理层收购的研究,发现目前在我国的管理层收购中,存在法律法规制度不完善,实施MBO时定价不合理,融资渠道狭窄,内部监管力度不够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了健全立法,规范MBO行为,在定价时实行市场化运作机制,拓宽融资渠道,建立内部监管机制等四条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简析我国证券法对管理层收购规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伟凯  王荣 《管理世界》2005,(10):149-150,154
管理层收购(MBO)最初源于大型多元化混合企业的重组、并购活动。随着证券市场发展,融资收购手段多样化,上市公司MBO行为越来越多。鉴于MBO行为不同于普通证券交易的特殊性及其对广大中小股东利益的影响,各国都在证券法基础上对管理层收购进行特别立法。(一)管理层收购的特殊性与证券法的缺陷证券法对上市公司收购行为一般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收购即要约收购,通过目标公司股东发出收购要约,来购买该公司具有表决权的证券。广义收购是指除要约收购外,还包括协议收购,通过与目标公司股票持有人达成协议进行收购。我国上市公司收购,是…  相似文献   

4.
管理层收购是20世纪70——80年代流行于欧美国家的一种企业收购方式,实践证明,国外的管理层收购在激励经营者、提高内部人积极性、降低代理成本、改善企业经营状况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因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20世纪末期,管理层收购MBO在我国也悄然出现,2003年达到顶峰,随着改革的深入,MB0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关注,也成为越来越多的企业改制和明晰产权的现实选择。本文主要对管理层收购的概念进行了阐述,分析了中外管理层收购之间存在的差异,以及在中国实施管理层收购的可行性和局限性,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5.
管理层收购、企业家职能与公司治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陶世隆 《管理世界》2004,(7):138-139
<正> (一)管理层收购与企业家职能 管理层收购(management buy-outs,MBO)是指公司管理层通过外部融资实现收购其服务企业的股权,使公司所有权结构、控制权结构和资产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从而完成由单纯的企业管理者向股东的转变。相对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企业间的收购行为多表现为非市场化操作,收购价格、管理层持股比例通常由当地政府和企业决定,这样就面临着巨大的政策风险,经常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本文为此在对经营管理层收购的相关理论之后,重点分析了我国国有企业在管理层收购过程中资产流失的渠道及其原因,最后从多个方面给出了我国国有企业经营管理层收购模式下国有资产流失的防范对策。  相似文献   

7.
沙泉 《经理人》2005,(6):14-14
在我们的国民还没有完全明白MBO的时候概念就被少数人玩了在经历了来自各界尤其是学术界的指责和争议之后,国资委和财政部联合颁布了《企业国有产权向管理层转让的暂行规定》,明确规范资产在4亿元以下的中小企业尝试管理层收购的办法,再一次为MBO确立了名分。同时,也表现出对那些将“桌下交易”放到阳光下的做法的鼓励姿态。从西方MBO的传入,到郎咸平的发难,中国经济学者的大争吵,到国资委的紧急叫停,MBO是否天生有罪?笔者希望从融资租赁的角度来为MBO血统正本清源。  相似文献   

8.
程然 《管理科学文摘》2011,(17):168-169
自1998年北京四通的首例管理层收购(MBO)以来,我国多家企业开始尝试MBO.MBO对我国的企业改革和长远发展有着重大意义。但是在我国MBO依旧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定价、融资、信息披露问题等等。只有解决这些问题和完善相关法律,才能使MBO更好的服务于我国企业。  相似文献   

9.
华立版的MBO     
将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卖给非国有企业和个人,这叫产权制度改革.卖给本企业之外的单位和个人,叫外部个人收购;卖给本企业的管理者,叫管理者收购,通称为MBO.浙江华立集团产权改革之路分为三步走,先是全民持股,最后又改为骨干持股,成功完成了MBO.  相似文献   

10.
国有企业的产权制度具有许多弊端,而所有权问题是首要问题,必须对国企的产权制度进行改革,而MBO是条非常有效的改革方案。随着粤美的,宇通客车的成功实施的MBO,MBO与外资并购,民营企业收购一起成为了国企产权改制的三大法宝。然而,MBO作为一种明晰产权的手段,有本身的积极作用和仍然不能解决的难题。本文拟系统分析MBO的正面效应、负面效应以及完善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黄俊铭 《经理人》2012,(2):74-75
“它或者是最成功的MBO,”知名风险投资人熊晓鸽评价搜房网IPO,“这是能写到教科书里的成功且没有造成社会影响的MBO(管理层收购)。”  相似文献   

12.
朱少春  严琛  王运宝 《决策》2006,(7):42-43
国有企业就像一架正在空中飞行的飞机,一边飞一边还要修理,不能停下来慢慢修理,因为旁边的飞机都在飞,而且飞得更快,还有更大型的国外的先进飞机整装待发。国有企业改革的难度也就在这里。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对我国国有企业实施改革与改制,建立有效的治理结构迫在眉睫。在此背景下,笔者对MBO即管理者收购的诸多法律问题进行了研讨,针对目前法律的不完善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4.
管理层收购与民营高科技企业产权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管理层收购(MBO)是近二三十年来在西方国家兴起的一种新型的并购形式,指的是企业管理层在投资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支持下通过收购企业的股票或资产来拥有企业的控制权,管理层一般由企业各职能部门的高级职员组成。通常情况下,管理层只提供一小部分资金,其余大部分资金由各种金融机构如商业银行、风险投资公司、保险公司等以债权和股权的形式提供,还有一些资金通常采用“垃圾债券”的形式筹集,其中,向金融机构的借款通常是以目标企业的资产作抵押。收购完成后,管理层努力削减经营成本,改善经营管理,整顿和重组生产设备,增强库存…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分析管理层收购存在的一些核心问题以及国有企业管理层收购过程中的风险,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对各种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建立管理层收购的风险防范措施与企业管理层收购后的运行监管.  相似文献   

16.
一、问题的提出管理层收购(Management Buy-out,以下简称MBO),是指企业管理者通过自有资金或外部融资,收购所在公司股权或资产,实现企业控制权由大股东转移到管理者手中,从而改变本公司的所有者结构、控制权结构和资产结构,进而达到重组公司的目的并获取预期收益的一种收购行为  相似文献   

17.
米盈 《管理世界》2006,(8):148-149
管理层收购(management buy-outs,MBO)是目标公司的管理层利用借贷所融资本购买本公司的股份,从而改变公司的所有权结构或控制权结构,进而通过重组目标公司,实现预期收益的并购行为。部分已实施MBO上市公司的收购价数据显示,我国上市公司的管理层收购价普遍低于公司股票的每股净资产值。这样的数据难免让人质疑,中国的MBO中存在国有资产的“贱卖”或流失,担心MBO会撼动我国的公有制基础。本文从一个客观的分析框架出发,不做任何假设,用作为分析对象的各上市公司的年报为计算和核查素材,以具体的计算结果论证中国上市公司MBO过程中是否…  相似文献   

18.
未定稿     
国企改革,按既定方针办杨启先认为,国企改革可以按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的方针,推进产权改革。改革开放以前就不用说了,改革开放以后,上世纪 90年代经过了一场争论,最后没有解决问题。80年代争论的是搞活企业,从 1983年、1984年开始就争论究竟是走股份制还是走承包制的路子,最后也没有解决问题。90年代以后又争论国有企业改革究竟是搞制度创新,还是搞加强管理,又搞了十来年,还是没有解决问题。现在争论是究竟搞职业经理人的制度,还是搞产权改革。这个问题没有必要争,因为在产权改革不到位的情况下,职业经理人根本就搞不起来,搞起来也是假…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国企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稳步推进,MBO已经在我国上市公司的产权制度设计中开始加以应用。国有企业改革的核心就在于产权改革,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而如今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重新合二为一,使人产生MBO与现代企业制度相矛盾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十八大以来,我国企业分配的理论和实践都发生了新变化。对于国企管理层的薪酬分配,既不能僵化地坚持劳动价值论,也不能照搬国外分配理论,需要按照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分配原则进行理论和实践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