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老舍的悲剧创作论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老舍对悲剧的独特理解:形式上要求描写人在生死关头的矛盾与冲突,内容上要关心人的命运,审美情感上要具有“惊心动魄的感动力量”;剖析老舍的悲剧创作风貌,其中有性格悲剧、社会悲剧、文化悲剧、英雄悲剧;同时探讨了老舍悲剧取向的心理及社会时代的动因。  相似文献   

2.
唐仲友是南宋中期金华学派中与吕祖谦同派不同流的著名学者,首创经制之学,其学术思想重事功实用,在南宋学术史上有着重要地位.但其生前身后之遭遇与吕祖谦相比,却颇具悲剧性.本文对唐仲友身后湮没无闻的原因进行了探讨,指出构建宽松的政治生存环境和学术环境,消除学术流派门户之见,坚持实事求是精神对繁荣学术文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3.
司马迁在<史记>中写作了一系列主题集中、结构完整、情节生动、人物形象鲜明的人物传记悲剧.并深入挖掘了<史记>人物传记悲剧所反映的社会生活的内容及矛盾冲突的性质.司马迁对上述悲剧人物的推崇,反映了他世界观中的进步因素已经达到了那个时代所能达到的稀有的高度.也正因为这样,他才能在<史记>人物传记悲剧中表现出"较大的思想深度和意识到的历史内容"塑造出一系列生动感人的悲剧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4.
崔军伟 《天府新论》2007,(2):122-125
晚清社会形成了一股对官员进行再教育的思潮。对官员素质现状的不满是思潮倡导者们的基本考量,此外,还有人认为对官员进行再教育是开民智、挽救民族危机、对外交涉甚至是抵制变法的具体需要。晚清官员再教育思潮提出的最主要的教育形式有学堂教育、出洋游历与衙署学习。教育内容在清末新政前是中学、西学并重,而新政后则以西学为主。这股思潮虽然无法摆脱传统思想的影响,认识不到官员素质不高的根源,但仍然具有积极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 清初杰出的戏曲家洪升(防思)一生创作剧本四十余种,其中可考剧目的有十二种,遗憾的是,传世的剧作仅存《长生殿》和《四婵娟》。《长生殿》举世闻名,而《四婵娟》却鲜为人知。幸有郑振铎先生在三十年代觅得珍本,编入《清人杂剧二集》影印出版,使其重有与世谋面的机会。但多年来,学术界围绕着《长生殿》争论不已,而《四婵娟》,除文学史有简略介绍外,几乎无人间津。笔者认为,《四婵娟》较之《长生殿》,从内容到形式,既有一脉相承之点,也有蹊径独辟之处。研究  相似文献   

6.
生命悲剧的精神超越──论马致远杂剧散曲中的超我意识邹小雄马致远是一位对后世有着较深远影响的元代曲家。贸仲明在《凌波仙》中称他为“万花丛里马神仙”,朱权在《太和正音谱》中称其曲词“若神凤飞鸣于九霄”,给人以离尘脱俗之感。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并不是偶然的,...  相似文献   

7.
根据外语教学研究专家皮亚杰(J.Piaget)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的观点,笔者发现我国改革开发进程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有着紧密联系,国际交流的不断扩大见证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过程。本文从对比传统教学法与建构主义理论的特点出发,认真分析了在改革开放的不同阶段社会对英语人才需求情况,总结出在不同阶段大学英语教学法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晚清初期的经世派、中后期的维新派以及后期的革命派是相对集中的三个志士群体.从这三个志士群体留下的诗作看,他们有着激昂慷慨的用世之心,渴望挽救民族危机,但却屡遭清朝统治者的排斥、压制甚至迫害.他们的诗歌是愤激发奋之作,具有强烈的济时经世特征.这些志士之诗中的主流思想,从一个侧面对辛亥革命的爆发起到了一定的思想动员作用.  相似文献   

9.
汉末三国时代的诸葛亮(公元181-234年)在我国古代政治家中确实是一位佼佼者。他的名字和事迹在我们民族中流传甚广,几乎是家喻户晓,人们简直把他当成智慧的化身,甚至把他描绘成呼风唤雨、撒豆成兵的神仙。当然,这是把他神化了。但是,他的政治、军事才能和为追求天下统一大业而鞠躬尽瘁的奋斗精神,以及高尚的品德和人格风范,确实使人敬佩。可他也不是完人,也有他的短处。对于诸葛亮其人,历史学家和政治家们都曾有过不少评述,可惜由于历史的局限,或者由于“为贤者讳”之类的思想所回,抑或由于敬仰之情,不愿言其假者甚多,尤其…  相似文献   

10.
以陈子龙为代表的云间词派承继七子之风 ,以复古为旗号 ,提倡古雅 ,反对俗艳和俗谐 ,通过对从宋至明某些词学现象的批判 ,提出向上一路 ,确立创作榜样 ,应接了晚唐五代的词学传统 ,并在新的时代中予以升华。云间词派在创作和理论上的探索 ,开创了推尊词体的清词复兴之路 ,启发了朱彝尊、陈维崧、张惠言等人在词学上的进一步思考 ,对清词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阿蕾的小说被称为“族女性系列小说”[1],确切些说是族悲剧女性系列小说,思想上、艺术上均有研究的价值。主题的悲剧由盛中国作家历来关注、同情自己民族妇女的命运,这只要提一下鲁迅笔下的单四嫂子、祥林嫂、何姑和沈从文笔下的翠翠、萧萧、三三这些悲剧女主人公的名字就足够了。阿蕾“崇拜鲁迅、沈从文””’,她对自己的民族──族妇女的命运也十分同情、关注,几乎把焦点全部对准她们的恋爱、婚姻、家庭悲剧。试看:《根与花》。写拉玛奶奶格守男尊女卑的古训古制,即使三个儿媳都把她当牛马,谁也不愿意供养她,她都要呆在他们家里…  相似文献   

12.
紫鹃,在大观园众多丫环女奴中,地位比不上袭人、平儿和鸯鸳,但其悲剧形象却有着深刻的美学意义。她之悲剧,是《红楼梦》描写“死亡”的动人篇章。爱·摩·福斯特《小说面面观》指出:“作家对死亡的处理不仅作了观察,而且绘声绘色。这说明小说家对此很感兴趣。”鲁迅也说:“‘死’是世界上最出众的拳师,死亡是现社会最动人的悲剧”(《凯绥·柯勒惠支版画集序目》)。曹雪芹是描写“死亡”的高能作家,他对死亡的处理主要是采取了两种形式,一是写其心死,“万念俱灭”,脱离红尘,诸如贾宝玉、紫鹃者是也。一是写其灵与肉俱毁,离开人世,“香魂一缕随风散,愁绪三更入梦遥”,诸如林黛玉、晴雯者是也。作者通过对死亡的处理,将人生最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并由此以振撼人的心灵。紫鹃就是在伴随着林黛玉的死亡而走上“死亡”的一位可歌可泣的姑娘。  相似文献   

13.
张丛林 《江淮论坛》2001,(3):111-115
在中国古代 ,广大妇女在婚姻中一直处于任人宰割屈从受辱的地位 ,成为婚姻悲剧的主角。而封建礼教乃是制造婚姻悲剧的根源 ,是扼杀自由婚姻的一把软刀子。先秦时期是礼教和儒学产生与形成的时期 ,礼教已开始了对男女婚姻的干预。儒家的妇女观、婚姻观成为礼教干预和钳制妇女婚姻最直接的思想武器。而在男女婚姻问题上则表现为儒学礼教对婚姻干预的逐渐强化。为了从思想上让妇女自觉成为婚姻的奴隶和男人的附庸 ,秦汉时期统治阶级开始大力提倡妇女要有贞操观念。但封建礼教真正以“贞节”杀人、对女性在婚姻上的极端束缚是在理学产生的宋代以后。而批判宋明理学 ,主张婚姻自由则成为宋代以后叙事文学的主题。  相似文献   

14.
15.
大约在19世纪70年代中期,即晚清同光之交,在清季政坛上出现了一批标榜风节,纠弹时政的士大夫,被时人称为“清流党”。他们一直到中法战争结束时才瓦解。为与以后的清流(帝党的一部分)相区别,他们往往又被称为“前清流”。前清流作为一个松散的政治群体,近十几年来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关注,有关的文章、论著不断丰富。但对前清流最重要的政治活动———“清议”的研究虽早已展开,却仍显得不够充分,不够完整。本文旨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就清议产生的条件、清议的内容、清议的作用及影响等几个问题对清议作一系统论述,谬误之处敬请大家批评…  相似文献   

16.
李福燕 《东南学术》2004,(4):163-168
作为伟大的文学家、史学家,司马迁和鲁迅的生活时间虽相距2000多年,但从他们的作品里读者却可以感受到两个伟人内在精神上的息息相通之处.在两个伟人的笔下曾经刻划过许许多多形形色色的悲剧人物,比较他们在写作时的相似之处,可以进一步理解司马迁对鲁迅写作上的影响以及鲁迅先生如何站在更高角度上对悲剧创作做出了理论性的总结.  相似文献   

17.
清初戏曲作家嵇永仁因三藩之乱被执狱中,创作了<续离骚>杂剧.其以儒、仙、佛、鬼为栽体,书写歌、哭、笑、骂四种生命情态,表达图报知已的朋友之义,发泄怀才不遇的愤激之情,提出对传统价值观念的质疑.<续离骚>在艺术上的突出特征,除了自陈为屈原<离骚>之续篇,有意借屈原之困窘苦闷为自我张目,还体现为对明代徐渭<四声猿>的有意借鉴.度曲写作过程中的吟唱是嵇永仁杂剧创作的必要构成.为此,他有意采用北曲创作,注重对话与议论,形成了神采飞扬与理性精神洋溢的风格特色.  相似文献   

18.
<正> 不知是出于巧合,还是出于必然,天宝三年(公元744年)的春夏之交,李白和杜甫这两位中国诗史上的巨人在洛阳相遇了.当时,象唐代的许多士人一样,李杜都在浪迹天涯,寻求各自的出路.杜甫漫游吴越时,李白则由长安沿黄河东下齐鲁;杜甫北返,贡举不第,遂游齐赵,壮志难酬,旋回东都,李白则应诏入京,不到两年便遭谗被毁,为玄宗疏远,"赐金还山",背负着生活的苦难,一路风尘,李杜二人就这样邂逅于洛阳.李白毕竟是个狂傲不羁的诗人,杜甫也正在雄心勃发的壮年,尽管生活在两位诗人的心上投下了巨大的阴影,他们仍然充满自信地期待着将来.  相似文献   

19.
陈科华 《学术界》2004,(6):163-169
孔乙己既是一个可笑之人,又是一个可敬之人,更是一个可悲之人.他的可笑,是因为可悲;他的可悲,又是因为可笑.而在这可笑与可悲的背后,是他的可敬.因为可敬,所以他可爱.  相似文献   

20.
由于受到中国传统文学"诗学准则"的巨大影响,晚清小说期刊译作在体式上异彩纷呈,丰富和发展了当时的汉语文学作品的类型.它们的形成,得自于不同的中国古典小说传统.具体而言,短篇译作各文体受话本、传奇、笔记之惠颇多,而影响长篇译作体式最有力的则是章回.文章提出"译入文体"概念并以之为切入点,来展示并剖析其中复杂的影响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