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文学史的分期问题,是一个较大的研究课题。就目前通行的文学史著作而言,其对于文学的分期大约有三种意见。一种是按社会形态分,象谭丕模的《中国文学史纲》;就分为奴隶制时代的文学、地方分权的封建时代的文学、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创始时代的文学、中央集权的封建制衰弱时代的文学等阶段。另一种是根据朝代划分,象游国恩等主编的《中国文学史》就分作上古至战国的文学、秦汉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隋唐五代文学、宋代文学、元代文学等阶段。还有一种是按历史时期分,如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就分为古代、中世、近代等阶段。这三种分期法中,第二种最为通行,因为它很符合中国人传统的重视时间顺序的思维方法,因此现在各大专院校文科开设文学史课,都是按朝代分期讲授。但这三种分期,无论哪一种,都是不科学的。第一,所谓“文学史”,就是文学的历史,而不是指  相似文献   

2.
中国民族史学史是研究中国民族史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各时期特点以及人们对它的认识、史学成果的社会影响的学问。中国民族史学的特点是:其发展与历史上各民族的发展、所处地位相契合,与民族实力的消长、政权的存废相关联;从民族史观角度看,不同时代、不同阶层、不同民族、不同学养对历史会有多种多样的观点;资料十分丰富,但也十分分散;用少数民族文字记载民族历史资料。研究中国民族史学史可以更准确地认识、总结中国民族史研究,从而更有力地促进和发展中国民族史研究,为繁荣中国史学、维护祖国统一和中华民族的团结做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3.
从文学史哲学层面反省现当代文学史编写,如下问题有待深入思考:编写者缺乏本体性的“文学”观念自觉,导致文学史的编写缺乏“中心意识”支持,文学事实选择及作家作品评价随意性很大;在传统“圆型”时间观念作用下,现当代文学强调的是文学的时代之“变”而非文学史内部的“通”,古今文学缺乏必要的对话;文学史叙述的空间意识不足,自然-地理形态的文学史外部空间,与文学“物自体”的内部空间尚未能进入文学史表述;对文学史编写的目的理解存在偏差,突出文学史的文学教育与学术传承功能,而缺乏文学史哲学意义上的对文学“古与今”、“常与变”的演变规律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唯物史观与文学史编写林继中文学史问题,首先是个历史观的问题。用科学史观指导文学史编写无疑是成功的前提条件。用唯物史观指导文学史研究至今仍是我们应有的选择。然而,选择代替不了应用。唯物史观是指南而不是公式应当说,在建国以来的老一辈文学史家中,以唯物史观...  相似文献   

5.
论述了文学史编写应力求民族化:应考虑文学观念在历史上形成、发展、变异过程;要注意文学的自身发展规律问题。  相似文献   

6.
关于编写中国二十世纪文学史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编写中国二十世纪文学史的几个问题陈思和一、编写中国二十世纪文学史的一个原则大约从1985年写作《中国新文学整体观》开始,我就怀着一个写中国二十世纪文学史的梦想,并且断断续续地作着准备,也曾经动笔整理过几个章节,凡学有所得,都化作一些评论性的文字发...  相似文献   

7.
郭瑞林 《阴山学刊》2006,19(2):30-34
我国文学史的编写存在不少问题:一是在文学理念、编写模式和文体分类上受西方影响太大,而顾及中国文学的实际不够;二是客观叙述不够,议论、阐释、评析太多,未尽可能地还原中国文学的历史面貌;三是在元、明、清文学的编排上反映出明显的重小说、戏曲,轻诗、文、词、赋的倾向,背离了元、明、清文学仍以诗文为主体的基本事实。  相似文献   

8.
史学史已被国家教委确定为高等院校历史专业本科(师范类)学生的必修课,这门课程的学科地位从而得以确立,相随而来的是教材建设问题必然提上日程,成为一个紧迫的问题.①本文拟就笔者在从事中国古代史学史教学中的初步探索,略述几点粗浅之见,以就正于同道.  相似文献   

9.
文学史编写中的历史本位主义批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赵义山 《学术研究》2001,(1):118-122
本文立足于20世纪文学史编写的历史,对文学史著作编写中所形成的历史本位主义(以朝代为纲的结构模式、从社会文化背景出发的叙述模式和"社会化"的主流话语模式)及其成因作了简要分析,认为文学史编写必须突破这种历史本位主义而回归文学本位主义,才可能真正改观.并就文学编写与教学对文学人才培养的影响作了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0.
区域文学史建构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文学史建构刍议陈庆元近年来,各种文学史的撰写方兴未艾,其中,区域文学史似有异军突起之势。囿于笔者所见,区域性的文学史,已经问世的至少有《东北文学史》、《山西文学史》、《台湾文学史》、《上海近代文学史》和《江苏新文学史》等。而且有迹象表明,这类文学...  相似文献   

11.
周忠元 《船山学刊》2010,(1):170-172
20世纪上半叶的俗文学研究伴随着文学史编著的逐步成熟逐渐占据了中国文学史叙述主流话语的地位。从世纪初传统文学观念对俗文学的排斥,到20年代雅、俗文学对举,再到30—40年代俗文学成为文学史的叙述话语中心.20世纪上半叶的俗文学之史述研究折射出中国俗文学学科建设的历史轨辙。  相似文献   

12.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学发展的历史。过去没有自己统一文字的民族,其文学主要是民间口头文学。壮族虽然接受汉文化相当早,在文学上,据有稽可考的,自唐代以后就出现了用汉文写作的文人,且作品不少;但就整个文学而言,主体还是民间口头文学。其他许多少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学术坛坫就重写文学史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回顾前段讨论历程,不难发现论者都集中于文学史观念更新、视角的改变、架构的设计、方法的探寻等少数课题上,而对文学史的目的、任务这一至关重要的问题,却从未见人问津。在某些人心目中,它也许是不屑一顾的旧观念,是文学研究中急功近利思想的回潮。也许把它当作50年代大专院校教  相似文献   

14.
规范是产生精品的前提,是维系质量的保证。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本人多年从事方志年鉴编辑工作,主编一部区志和8部年鉴,审阅多部兄弟区年鉴,结合工作实践,现将年鉴稿中常见的问题归纳为5个方面,并提出相应规范解决办法,供各区同仁备考,以利大家共同学习提高。一、版式问题1.封面格式常见的错误是作者名与出版者名排在一起。例如《静安年鉴(2004)》,不仅作者名(《静安年鉴》编纂委员会)与出版者名(汉语大辞典出版社)排在一起,而且位置处在一行之中。今年各区开始注意这个问题,《普陀年鉴(2005)》、《奉贤年鉴(2005)》都将作者名与出版者名分开…  相似文献   

15.
提出建立心态文学史学是基于两种事实。一是文人的心理机制与文学创作活动的天然联系。文学活动说到底不过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外化,是人的欲求受现实刺激后的一种语言发泄形式。二是心理学在研究人及说明人的文学行为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放大、显微功能。其实从心理...  相似文献   

16.
编写《门巴族文学史》和《珞巴族文学史》,是国家下达的哲学社会科学 “七·五”期间国家重点项目。现就门、珞文学史编写中的若干理论问题,谈 谈认识。 一、关于写史应坚持的基本理论原则问题 写好门巴族、珞巴族文学史,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作为最基本的理论 原则。马克思指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一般地制约着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 活的过程。”(《政治经济学批判》)文学作为人类精神生活现象,它的发生、发展和 变革,应该从特定的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中分析出它的终极原因。但是,我们应当摈除以  相似文献   

17.
现有高校中国古代文学史教材特别是元明清文学部分存在着严重的不足。如何在中国文学史编著和教学中,适应学科本身发展的要求,体现时代改革的需要。本文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主要有:确立动态的“史”学体系;调整单一的价值标准和评价体系,吸收新的学科研究成果等。  相似文献   

18.
杜治国 《齐鲁学刊》2002,1(2):66-71
“五四”前后,中国文学观念发生了大的变革,这给当 时文学史的编写带来深刻影响。传统文学观念下编写的中国文学史大都非常博杂,近似国学 史。而二三十年代编写的文学史多持“纯文学”的观念,集中于真正的文学作品上,更能显 示文学的艺术特性,是很大的进步。但是矫枉过正,也存在着论述范围过狭的弊端。  相似文献   

19.
作者主张文学史研究应注意作家群体及文学流派的研究.基于对形成文学流派五个重要因素的认识,作者衡量了自初民至现当代文学流派的演变,约分成五个时期:1.萌发期(先秦两汉):尚未形成具体流派,然已有朦胧意识;2.形成期(魏晋至盛唐);虽已形成一些流派,但一切尚显稚嫩之态;3.成熟期(中唐至南宋):五个重要因素,显已成熟;4.繁荣期(明清):已呈争艳斗奇之态;5.新变期(民国以来):结合西方、结合现代意识,五个重要意识,在这个时期内都得到充分的体现.作者认为从作家群体及文学流派的研究视角切入重述中国文学史,可以为文学史研究提供新的文化视野;可以为中国文学史研究提供新的批评构架;还可以为中国文学史研究提供新的实证成果.  相似文献   

20.
一、古典文学的终结  就通变而言 ,“古代”文学的结束是自然的 ;但就价值而言 ,古典文学的终结则是令人伤感的。郭绍虞先生在其《中国文学批评史·绪论》论及清代文学成就时说 :“周秦以子称 ,楚人以骚称 ,汉人以赋称 ,魏晋六朝以骈文称 ,唐人以诗称 ,宋人以词称 ,元人以曲称 ,明人以小说、戏曲或制艺称 ,至于清代的文学则于上述各种中间 ,或于上述各种之外 ,没有一种比较特殊的足以称为清代的文学 ,却也没有一种不成为清代的文学。盖由清代文学而言 ,也是包罗万象而兼有以前各代的特点的。”不仅如此 ,以往各代曾经卓绝一时的文学样式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