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赵建军 《武汉交通科技大学学报》2006,19(6):887-890
赋形与写意是中国艺术结构的重要构制特点。赋形偏重于绘形,写意着眼于感悟。在具体的艺术构制过程中,赋形与写意的比重往往规定着作品风格、面貌的呈现。而当艺术家自觉运用这一原则时,赋形与写意就成为中国艺术结构审美理想的某种凸显。 相似文献
2.
赵建军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1(1):84-88
从文化、哲学角度研究中国艺术结构问题,奠立切合中国艺术实际的理论构架与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操作指导意义。本文概述了这种研究所要切入的主要问题及思路。 相似文献
3.
赵建军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2):97-101
本文从中国艺术的发展实际出发,对构成中国艺术结构重要构制原则——品味与比鉴进行了探讨,认为品味与比鉴是纳入中国艺术结构本体观念的规范与原则,它体现艺术家系统的观念追求和对艺术高品位的实践探索意识,是规定中国艺术基本规范与形态的重要美学法度。 相似文献
4.
长北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2(1)
本文以文人画及其理论为证,提纲挈领地叙述了"神"、"传神"、"畅神"到"写意"审美范畴的演变,分析了传神写意审美命题的文化背景,并以民间艺术为例,提出中华艺术的传神写意先起于民间,文人艺术与民间艺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促使传神写意成为中华艺术源远流长的独特传统。 相似文献
5.
游海明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106-108
油画与中国水墨写意在即时表现和画法方面存在很多共通之处,二者融汇创新,最终生成一种新的艺术形式——中国写意油画。中国写意油画面貌多样、各具特色,但作品中或多或少都具有传统思维与写意语言的特征和关于本土化语境的描述。随着对中国写意油画探索的不断深化,人们已从最初对技巧的关注转向了对作品内涵的深度挖掘,使写意油画越来越具有传统文化的韵味。应当敢于打破画种界限和艺术观念上的窠臼,在传承与变异的基础上建立属于自己的艺术话语和艺术评判标准,这对当下中国写意油画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7.
田广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1(6):1-3
在以全面师法西方为主流的中国现代小说中,写意小说以其注重民族文学艺术传统、崇尚小说审美功能、追求个人化表达方式而显得独具一格。写意小说全面颠覆了传统的小说观念和创作方法,扩展了小说的领地,丰富了小说的艺术表现形式。本文在对“写意小说”概念进行辨析的基础上,着重从结构、人物、意境、语言四个方面揭示了写意小说的文体特征与艺术特质,并阐述了其艺术渊源及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8.
张葆冬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0(3):102-105
在中国写意人物画的写生过程中,随时需要注意客观物象之表达和启发主观艺术之表现的调整,同时在写生中还要激发"写意"的情怀。写意人物画无论写实、夸张、变形等都离不开基于表现对象的任务和由此而赋予的审美作用。因此,重造型、讲笔墨仍然是画好写意人物画的关键,而写意人物画的写生训练是实践这一关键永远不可或缺的功课。 相似文献
9.
赵治武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6(2):107-109
油画作为西方的传统绘画,在中国经历百余年的传播和学习融合,逐渐形成了有中国文化意味的写意性油画。写意性油画深受中国传统的美术品评标准和重要美学原则六法论的影响,是油画在中国成长的特殊产物,也是中国油画创作的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梁加尼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1995,(3)
人们论及中国文学艺术写意性时,往往把始终处于文坛主导地位的中国古代散文排除在外。本文从唐宋散文、先秦诸子、先秦两汉的史传散文入手,论述了中国古代抒情文、说理文、记事文的写意性的表现形式以及它们对后世散文的影响,指出中国古代散文同样具有写意性的传统特色。文中还对中国古代散文写意性形成的原因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12.
姚国建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2):43-48
密切联系九叶派著名诗人郑敏1979~1999年的诗歌创作,对其富有知性的现代诗的特征进行分析,总结其知性诗的塑形方式:首先是运用诗人的创造力,通过多种艺术途径,将多种感知、体验转化为一个个新奇的意象;其次是运用诗人的智慧,通过多种独特的结构方式,使诗人的“知性和感性”在诗的内在结构中得到和谐的统一,使诗获得神奇的内在聚合力、弹性和张力,以增强诗的质感和表现力。 相似文献
13.
刘持庆,山东淄博市博山人。1940年生,1957年参军入伍,两年后调入北京,供职于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一级美术师。现为军事博物馆书画院专职画家。刘持庆在绘画艺术上写意花鸟,兼习山水画创作,尤以画写意葡萄著称。他所作之写意葡萄,珠圆玉涧,晶莹可爱。在掌握中国画传统技法的基础上,经过多年的创作实践,形成了清丽典雅、流畅自如、内涵蕴藉、诗情画意的鲜明风格。他的作品多次参加军内和全国书画展,被众多博物馆、纪念馆收藏。英国、美国、加拿大、德国、荷兰、日本等国家和香港、台湾等地区的博物馆,美术馆也争相收藏。 相似文献
14.
甘兴义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6):185-187
西方水彩画的写意性具有水彩画“本体语言”上的民族精神与艺术形式,审美观念体现出浪漫主义情调及倾泻写意的艺术形式,区别于西方诸多画种的另一个美学体系。中国画的写意性是在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基础之上得以体现,其表现形式和精神内涵与西方古典绘画有着本质的区别,而中国画本身在用笔上则倾向于写意性与表现性。比较研究水彩画与中国画写意...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桥建设融技术和艺术于一体,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潮州湘子桥以独特的舟梁结合结构闻名于世,从舟梁结合结构出发,通过对湘子桥梁和舟桥高低错落、刚柔相济的结合方式,桥墩和桥孔的间隔和重复、桥面上建筑物的造型和空间组合形式的分析,展示湘子桥独具特色的美. 相似文献
16.
陈文雁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5):142-145
从创建和谐社会的内在精神需要来探讨艺术的价值本体,探讨艺术价值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精神联系,是艺术研究的重要课题。在当今中国,要在真正意义上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美好理想,绝对不能忽略艺术的价值功能,特别是中国本土艺术的特定价值功能。为此,对艺术价值与和谐社会内在关系的探讨就有了最为核心的立足点,即发掘弘扬中国本土艺术的价值、精神,并力图引发艺术界同仁的共同关注,重建中国本土艺术品质,最终实现中国本土艺术价值,为人们能够通过本土艺术获得诗意栖息的精神家园,真正从中国人的本土艺术价值角度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美好理想。 相似文献
17.
李永春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4):83-85
中国工笔画作为一种独立的画体,蕴含深厚的 文化底蕴和传统精神,但其工整,细致的画面效果难于摆脱刻板、呆滞的效应。活用其线、 色等艺术语言,增强写意成份,乃是中国工笔画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8.
吴昌明 《广西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5):64-69
当二十世纪以法国和苏联为主的雕塑体系先后被引介至本土时,中国古代雕塑由于自身原因,其审美取向和评价体系近乎全盘西化。不过,将雕塑实践回归传统审美语境的探索并未止步。数十年前,写意雕塑概念的提出使中国当代雕塑的发展出现了新的契机。通过对传统美学中有关写意理论的梳理,进而重新观照中国古代雕塑,以期阐述传统美学对写意雕塑在风格形成方面的建构,从而引申出中国当代雕塑立足于写意精神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论福克纳小说的结构艺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黎明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6(11):133-137
威廉.福克纳是一位创作技巧高超的作家,其小说有着突出的结构美。本文从复调结构、神话结构、时间结构、对位结构、多样统一性结构五个方面论述了福克纳小说的结构艺术。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