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们总是在已有的文化模式中进行各种社会活动。生活方式的本身就是文化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侗族人民在实践中,经过一代又一代的传承、发展,形成了独特的居住、交往、婚恋、家庭等特殊的生活方式。侗族生活方式既是该民族群体传统文化的体现;又是适应和认识环境的结果,蕴含着侗民族独特个性、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  相似文献   

2.
从开平碉楼看近代侨乡民众对西方文化的主动接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开平碉楼不仅仅是中国碉楼一个非常独特的类型,更是近代中外文化在中国传统乡村交流的历史见证,表现出这种交流的广泛性、深刻性以及民众的主动性和创新能力,因而具有重要的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本文通过开平碉楼审视了近代五邑侨乡中外文化交流的方方面面,分析了交流的机制,并初步评介了它在近代中外文化交流中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3.
解释学和接受美学一致强调文学作品的社会效果 ,共同完成了西方文论从“作者中心”向“文本中心”,再向“读者中心”的转向 ,对后来的解构主义和英美的读者反应批评 ,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选取两种文论中具有典型方法论性质的内容 ,结合古典文学、现代文学创作以及绘画等方面问题进行了较为细致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不同的文化背景,孕育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文化特征。这里通过对中西方思维方式的比较分析,揭示了中国人偏好于形象思维和综合思维、比较注重“统一”,而西方人偏好于抽象思维或逻辑思维、分析思维,同时比较注重“对立”的文化差异性。在此基础上,分别就形成这些差异的原因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5.
英国癌症研究会发布报告说,英国每年确诊的癌症患者中,超过4成由吸烟、饮酒、缺乏蔬菜水果、不运动等不良生活方式引起。研究人员根据英国1993年至2007年间癌症患者统计数字,推算出报告中2010年18种癌症患者人数。  相似文献   

6.
人类有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丰富的物质供应,而且比别的任何种类的动物都具有较大的传统持续性,这是很平常的事。而且人所周知,这些都是从一种社会群体变成另一种社会群体的情况,其他任何别的种类的动物都不具备这一特征,全人类在行为上几乎是相同的。“文化”一词是用来指这些现象的两个方面:复杂社会生活方式一般能力,和独特的地区差异。文化变异(cultural variation)文化变异的根据是人脑的创造官能和想象力:一个人几乎能构想所有的行为方式,或解释人类的生活方  相似文献   

7.
唐君毅认为,近代中国人接受西方文化由于是在一种特定条件下开始的,因此所持守的文化心理是偏执的、功利的、卑屈的、羡慕的,这样一种十分消极的文化心理导致了中国近代接受西方文化思想上的偏颇。接受西方文化应该有的文化心理是,立定自己的传统自作主宰,然后全面融摄西方文化。  相似文献   

8.
江南文化与江南生活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南文化是一种诗性文化,她的审美生活是中国历史上最精致的古典生活方式.无论生活启示、审美态度以及工艺美术原理与实践,都体现了一种精致的美感和超了节俭与奢华的舒适,在当前这个严重物化、欲望化的消费时代中,如何守护与开放好这一诗性人文资源,并依此原理创造出一种诗性的新文明,值得我们认真关注与思考.  相似文献   

9.
木子 《社区》2003,(20):46-46
脂肪肝是人体代谢紊乱的早期“征兆”,同时又是某些疾病可能来临的“警报”。有些原本身体不错的人,整日应酬,忙碌中愈来愈容易疲劳,有时腹胀如鼓,有时右上腹部隐隐作痛,这时就  相似文献   

10.
从西方的中国形象看西方的文化心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追索了西方人看中国的心路历程,即从“幸福宁静的希波尔波利安人”到美丽的“金羊毛树”和东方乐园,到世界上“最富裕文明的地区”,再到“泥足巨人”,最后到“黄祸”与“赤祸”,西方人对中国形象的打造经历了从神化到理想化再到丑化与妖魔化的历程,而不管西方人打造了怎样的中国形象,其实都显示出或向往、或崇拜、或恐惧、或仇视的文化心理。在这种文化心理的驱使下,中国人忽左忽右、忽明忽暗的镜像还会持续下去,“接触中国”、“遏制中国”的呼声还会持久交替。  相似文献   

11.
翻译,就其实质而言,是一项跨文化的交流活动,翻译的任务和地位,应该从世界文化交流的前提下去认识,本文旨在从接受理论的角度探讨翻译中的文化保真问题,将翻译研究的注意力放在译文读者的接受上,提醒译者注意接受者的地位和作用,从而在原文到译文的转换过程中达到文化信息在质上的保真和量上的保全,以促进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2.
据美国《哲学和现象学研究》季刊1965年3月号发表的戴尔·李普(Dale Riepe)的报道,“第四届东西方哲学家会议”于1964年6月29日至8月8日在檀香山举行。会议由夏威夷大学穆尔教授主持,参加者主要有:日本的铃木、中村教授,英国的芬德莱教授,印度的穆蒂教授,美国的费许、克鲁西、麦克凯昂、麦克牟林、斯特朗、惠克米斯特、麦卡锡、奈格  相似文献   

13.
作为文化载体的谜语,构思巧妙。了解英文谜的文化特征,不仅是赏谜与猜谜的前提,而且对英语学习也大有裨益。本文拟从文化的角度,揭示其与《圣经》、文学、历史、神话传说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4.
简要介绍了中西方之间呼唤语、夸奖和恭维人、问候与道别、道谢与致歉时存在的差异,阐明了语言随着文化的不同而不同,指出只要日常交往中,注意观察、对比、分析,就能对英语和汉语及其文化有更深刻的了解,差异的存在并不会妨碍我们之间的正常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西方(人类)文化哲学史的考察,可以发现西方哲学中有几次转向对人类文化哲学的建立具有重大的意义。这几次哲学转向逐渐废除了认识论作为第一哲学的特权,最终使得系统的现代文化哲学得以建立起来。具体而言,维柯、赫尔德、卢梭等人分别提出了哲学的语义学转向、语言学转向和民族学转向,试图在现代哲学思想的语境下构建文化哲学,而卡西尔则在整合前人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符号学转向,把符号思维确立为哲学的新原则,由此建立了真正意义上的人类文化哲学。  相似文献   

16.
针对高等院校英语教学与中,经常出现的Chinglish(中式英语)现象作为简要的分析与总结,并挖掘出产生该现象的一些根本原因:即化生活与语言习惯的差异,并通过大量实例作为论据,该旨在引导英语教师及学在发生Chinglish错误时,如何正确认识,而对并杜绝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17.
西方战略文化研究:从文化主义到建构主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对西方战略文化研究的历史考察 ,认为西方战略文化研究从研究路径上分析经历了从文化主义到建构主义的演变。文化主义研究的是单位层次上的国家的战略文化对一国战略决策的影响 ,而建构主义则是在体系层次上国际政治文化对一国战略文化的建构作用。文化主义更多的强调不同国家战略文化的独特性导致了战略决策的差异 ,而建构主义则研究不同国家的战略文化由于受国际规范的影响存在一定的趋同性。  相似文献   

18.
根据撰写年代,成都武侯祠现存匾额楹联可分为清道光七年前撰书、道光八年到1949年间撰书、现代撰书三类。基于武侯祠特殊建筑格局,二门、刘备殿、过厅、孔明殿悬挂的匾额楹联内容侧重点不同,清代以来,蜀汉为正统观点已深入人心,人们延续对刘谌自杀殉国行为的赞扬,蜀地老百姓认可的关羽、张飞不再只是猛将,而是忠义的关羽,忠于刘备集团的张飞。心目中的诸葛亮是历史人物与小说描写相融合的诸葛亮。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