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地方高校学报促进学科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高校学报对学科建设的促进,应立足于"地方"实际情况,围绕地方高校具有的优势学科、丰富的区域历史文化资源以及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为地方高校的学科建设定好位。通过学报这一学术交流平台,开设特色专栏、设置重点研究栏目,主动为学科建设服务,促使地方学科建设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让地方学报有效地推动地方高校学科建设的整体发展。  相似文献   

2.
一所大学的办学特色与办学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学科建设水平决定的。然而,地方大学在外延发展时期,办学定位出现了"千校一面"、追求"大型化、综合化、学术化"的不良趋势,导致学科建设缺乏清晰的发展方向,过于追求学科门类的覆盖率,忽视地方性与特色性。向内涵发展转变的地方大学,在学科建设上需要突破的瓶颈主要包括学术性还是应用性困惑,国家性还是地方性困顿,综合性还是特色性困境。为此,地方大学应立足于未来、地方与特色的理念,遵循"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实施学科与专业一体化建设策略。与此相应的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应结合自身积淀与社会发展需求,实施"突出重点,整体推进,整合优势,打造特色"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3.
学科建设对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因此,作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不仅要克服学科建设发展的不利因素,还要把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为学科建设的立足点和归宿,通过争取地方政府支持、依据地方经济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特点或需求变化适时调整、提高学科建设成果转化力、建立学科建设服务地方的“互动”和风险防范机制等加以体现。  相似文献   

4.
地方高校在学科建设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学科结构趋同、学科发展失调、学科特色不鲜明和学科结构调整滞后等问题,已成为制约地方高校学科特色发展的瓶颈。制定科学的学科建设发展规划,推进学科组织模式创新和完善学科建设评估体系,是解决地方高校学科建设瓶颈问题的有效之道。  相似文献   

5.
当前,部分地方高师院校都面临转型发展的问题。而学科建设是推动学校整体水平提高的有效途径,以地方高师院校信阳师范学院为例,明确学科建设在地方高师院校发展的作用、面临的新问题、学科建设的发展定位和概况,科学制订学科建设规划,切实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学科内涵建设,加大国内外学术交流的力度,加强领导,健全制度,促进学科建设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促进学校更快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6.
浅析地方高校学科建设中的几个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科建设是高校的基础性和战略性工程,地方高校也概莫能外。它是以学术队伍为主体,以一定学科为研究对象,通过必要的物质条件和手段,传承和创造知识,持续为社会培养高水平人才的工程。地方高校在学科建设中必须要处理好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重点学科建设与学位点建设、基础学科建设与特色学科建设、学科基地建设与人才培养等之间的关系,使地方高校的学科建设工作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做到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7.
地方理工高校在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进程中肩负重要责任,具有重要地位。地方理工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在发展阶段、存在问题、地位作用等方面具有特殊性,客观审视这些特殊性是认清其发展价值、规律和路径的前提。地方理工高校社科发展既要遵循社科发展的一般规律,又要坚持方向性或目的性、整体性或综合性原则,在队伍建设、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研组织、服务社会、学术自觉等方面积极探索、努力实践。  相似文献   

8.
学科建设的绩效评价可以为地方高校学科的资源配置、协调发展以及服务地方经济提供有价值的信息。通过引入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借助专家经验建立起体现学科差异性和地方高校社会服务职能的输入输出指标体系,提出基于模糊DEA的地方高校学科建设绩效评价方法。实证分析表明,应用产出导向的模糊DEA模型可以为地方高校学科建设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9.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学科建设的误区与策略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学科建设是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建设和发展中一项根本性的战略任务,加强学科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在分析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学科建设存在的误区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学科建设应采取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学科建设规划是高校学科发展的设计蓝图和进行学科建设的基本依据。做好学科建设规划,一是要遵循规律,深刻把握校情,采取科学的方法保证学科建设规划的科学性;二是要强化规则,遵循学校事业发展规划,按大学科思路进行规划,做到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相结合,提高学科建设规划地位的权威性。三是要讲求规范,强调学科建设规划文本格式的统一性,做到加强学习宣传以明确规范,制定统一格式以形成规范,注重检查督促评审以确保规范。长江大学在这三个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1.
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地方高校学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高校学科建设的原则是坚持科学发展观,目标要服从于办学目标定位.重点是建设优势、特色学科,学科建设必须要注重其均衡性和整体优化.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国内许多省市政府将物流园区建设作为重点规划或建设项目,形成发展物流园区热潮。但许多地方的物流园区建设未能结合当地实际条件和市场需求,浪费了大量土地资源和资金。实际上,物流园区规划和建设,除遵循大型基础建设项目科学规划与建设的一般原则外,还应遵循依据其自身特征的特殊原则:以物流服务需求为前提,灵活选址;统筹规划、协调发展;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而且,在物流园区的建设发展过程中,政府应遵循市场经济基本规律,创造良好的宏观发展环境,积极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  相似文献   

13.
高校图书馆科学设定内部岗位、合理确定编制,既是充分发挥固有人力资源潜能,也是实现新时期建设目标的组织保证。本文从图书馆发展和工作特征入手,阐述了地方性高校图书馆人员定编原则和一些实际做法。  相似文献   

14.
地方高校品牌、特色专业的打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品牌、特色专业是高校的核心资源,是高校获取竞争优势的直接途径。加强品牌、特色专业建设是地方高校赢得市场和生存空间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地方高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分析地方高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现状的基础上,本着"厚基础、重实践、求创新"的基本原则,从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课程建设、实践环节四个方面详细论述了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改革方案。  相似文献   

16.
在国家“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地方行业特色型高校师资队伍建设面临重大发展机遇,同时也存在“行业特色弱化、发展动力不足、国际化程度不高”等困境。地方行业特色型高校应立足于国家发展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结合所属行业特点,立足自身实际情况,明确师资发展目标,坚持“非均衡发展”与“错位发展”的原则配置教师资源,完善师资队伍建设工作机制,提升师资队伍建设的国际化水平。  相似文献   

17.
步入了“低碳时代”,地方环境立法更是落实两型社会建设必不可少的途径。当前我国地方环境立法存在立法主体单一、缺乏地方性、立法价值诉求上未能避免部门利益化倾向、实施机制上倚重行政手段、地方立法体系上缺乏对生态环境整体性的关照等方面的不足,这是一种行政依赖型环境立法或经济发展主导型环境立法。两型社会建设要求其尽快实现向民生型环境立法转型,以保障“人人”身体健康,实现环境、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目的,以统筹城乡环境、经济和社会发展为原则,在各类相关主体间贯彻商谈和协作原则以保障地方环境立法的科学性。地方环境立法实现其向民生型转型必须秉持民生幸福为最高立法理念,立法中贯彻对社会弱势者的关怀伦理;优化地方环境立法权,充分保障非职权立法主体参与地方环境立法的各项权益;地方环境立法“宜细不宜粗”,以突显地方性、保障可操作性。此外,地方环境立法应建构跨部门、跨行政区的地方环境法治协作机制,同时,需要加强地方环境立法的体系性,以免造成地方环境保护某些方面的无法可依。  相似文献   

18.
鉴于日益严峻的垃圾围城现象,以西咸北环线高速公路建设工程为依托,调研了该项目的企业用地、所缴纳税额、建筑垃圾原料来源等内容,对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的应用政策、应用技术、典型示范效应的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讨论了依托工程在项目管理、建厂成本、企业免税、原材料获取、运输成本、社会认知度方面的相关政策。研究认为,应借鉴国内外比较全面系统的建筑垃圾分类管理办法,制定国家层面的法律法规体系,规范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省市层面要根据各地实际,合理规划布局并支持建筑垃圾综合利用;国家和地方管理部门应建立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的行业标准并参与到政府循环经济发展规划中;还可以通过政策支持、税收优惠、支持技术研发等方式,以管理带动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经济的发展。信息传播技术的广泛运用.横向资讯交流的诉求以及和谐社会的创建是佛山地区图书馆文献资源共享的大背景。构建地区性文献资源共享体系要遵循地情原则、用户原则、效益原则、规范原则和整体原则;设置三层次的管理体制;形成二级组织结构;开展六项主要合作活动。同时还要清醒地认识到.文献资源共享面临商业化问题、版权问题、观念问题、技术问题的挑战。此外。共享需要财力和人力的投入。从而应考虑对该活动作出绩效评价。  相似文献   

20.
城市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 ,对提高人民群众的文明程度 ,促进城市改革、发展、稳定 ,加快我国城市与国际接轨的步伐具有重要作用。城市社区精神文明建设要坚持整体发展、以人为本、因地制宜、共同参与的原则 ,要加大城市社区基础建设的投入 ,夯实基础 ,发挥优势 ,创新机制 ,强化社区居民的文明意识 ,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