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后现代思想家G.德勒兹于奇智作者按20世纪法国哲学星空,绚丽多彩。德勒兹(GillesDeleuze)是一颗闪耀照人的星,勋绩卓著。如今,这颗星已不再沿着他固有的轨道运转。德勒兹死了!噩耗传来,我感到震惊和沉重。近在去年底,我收到他最后一封信。没想到...  相似文献   

2.
本文是扩大米歇尔·富科思想与法兰克福学派思想比较的一个初步尝试。这一工作开始于我的《分裂的逻辑》一书,在那里我讨论了富科后期的著作。本文无意进行一种综合性的分析,而只是想寻求确立两个基本的观点:首先,不能把在富科后期著作中自我设立的主体性的回归仅仅看作是一个首尾一贯工程重点的转移(象德累兹在他论富科的书中所指出的那样),而应看作是富科早期著作中难以克服的矛盾的产物。是对早期著作中的许多假定的否定。第二,富科引进主体概念的形式,即作为对哲学上的“反人道主义”的政治意义的非辩证的否定,其所带来的问题同它所解决的一样多。  相似文献   

3.
欧阳英 《求是学刊》2006,33(4):33-37
德勒兹的政治哲学是建立在差异哲学基础上的,他与伽塔里对“欲望”所作的政治分析,是后现代主义政治哲学的最高成就之一。通过阐明精神分析的俄狄浦斯情结和精神病是一种准则化和区隔化,而欲望的流动、生产则是解区隔化和解准则化,德勒兹等人最终建立了一种“精神分裂分析”理论,以取代“精神分析”理论;同时,在此基础上还实现了对资本主义本质的新的认识:把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看作是一个从欲望生产转向欲望压抑、从解区隔化转向再区隔化、从解准则化转向再准则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据法国《新观察家》1989年9月6日报道,最近法国掀起了一股“富热科”,弗拉马里翁、瑟伊等法国很有名望的出版社纷纷出版或再版富科论著,有关富科的论文集和传记,还发行了一套录音磁带,它是富科于1977年至1979年在法兰西学院作的题为《论管理性》的学术讲座.瑟伊出版社出版的论文集《哲学家富科》,由1988年1月世界许多国家的学者在巴黎召开的主题为“哲学家富科”国际讨论会上所做的学术报告汇编而成,全书共400页。这次大会的主持人、科学史学家G.康  相似文献   

5.
富科的最后岁月和他的伦理学[法]P.维恩彭耘译富科在他最后的岁月里迷恋上了希腊—罗马古风,程度不亚于尼采—他心智上的导师。仰慕是需要一些率直的,且不免高下之分,而一班文人相轻的的知识分子通常对这些是没有好感的。所以我着实有些惊讶,一次富科从书桌旁起身...  相似文献   

6.
继大卫.哈维和亨利.列斐伏尔选择从空间的社会性入手来看待其发展过程及在当代社会生产中所扮演的角色之后,德勒兹和加塔利也在哲学与地理学之间作了一个有机的嫁接,创造出了一个他认为是"块茎"结构的理论构架。这一构架提供了一种以虚拟力量形式存在的、无法穷尽的空间。该空间不仅仅是对传统的欧几里得几何式空间的挑战,更从建构主义的角度兼顾了在空间生产过程中的能动性与物质性构架之间的关系,从而完成了对哈维和列斐伏尔的超越。在他们那里,通过游牧而完成的空间生产不但没有成为资本主义生产的要素之一,反而抵御了强大的资本逻辑的整合作用。这种生产使得空间———精神空间和社会空间———本身获得了活力和流动性。  相似文献   

7.
8.
1982年12月10日,瑞典查尔斯·古斯塔夫国王在斯德哥尔摩把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正式授予哥伦比亚作家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Gabriel Garcia Márquez)。与以前不同,这次授奖仪式不是奖赏瑞典文学院在文学上的又一次“发现”,而是承认一位全拉美和全世界数百万读者多年来已熟知其天才的、得到普遍赞扬的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迄今只有四次授予拉美作家。前三位获奖者是智利女诗人加夫列拉·米斯特拉尔(1945年)、危地马拉小说家米格尔·安赫尔·阿斯图里亚斯(1967年)和智利诗人巴勃罗·聂鲁达(1971年)。  相似文献   

9.
民主德国科学院社会学与社会政策研究所所长G.温克勒尔于今年8月下旬对我国进行了为期两周的学术访问.本刊特约通讯员关山同志对他进行了一次专访,请他介绍民主德国社会学研究的状况.温克勒尔生于1931年,1970年获经济学教授职称,主要学术著作有:《劳动和生活条件的计划》(1964)、《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社会政策》(1975)、《民主德国社会政策的理论和实践》(1979)、《社会主义劳动条件的发展计划》(1983)、《社会政策》(1985)等.  相似文献   

10.
熟谙当代法国文化的人,都不会无视这一事实:在观念的领域,历史和历史哲学,在法兰西比在英格兰和北美占据了更为中心的地位。法国关注历史的最明显最有趣的范例,无疑要属米歇尔·富科的创作。无论以什么形式出现,富科的努力根本上总是在反复和历史进行对话。富科所提出的“哲学”——关于权力、论述、真理或性欲的本质——  相似文献   

11.
克勒(George J.Klir)是获得“杰出教授”称号的美国系统科学家,是系统运动又一位杰出的代表人物。克勒于1932年诞生在捷克首都布拉格。50年代他在布拉格上大学,1957年获电气工程硕士学位。后来他在捷克斯洛伐克科学院计算机研究所工作,1964年获计算机科  相似文献   

12.
G.哈帕克谈科学文化[法]D.西莫内199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G.哈帕克在接受采访时指出,法国人对科学研究普遍无知,甚至许多决策者亦如此。这个时代还有大量的充满仇恨的巫师或巫婆存在;还有人试图投机取巧,通过伪科学来认识和解释自然现象。哈帕克认为宇...  相似文献   

13.
罗伯特·G.阿塞恩以写作美国西部历史而成名。他是西部史协会奖的第一个获得者。该项奖金由约翰和拉里·考伊基金会颁发。阿塞恩毕生从事写作、教学、考证和编辑,把全部精力投入西部历史的研究。他的《高原帝国》一书是一部生动的记叙体著作,不仅为白宫图书馆所选中,而且被英语口语联盟选定为美国驻外使节的读物。一代大学生成群结队来到科罗拉多大学听他讲课,同时,受他的影响,一些研  相似文献   

14.
张中 《学术交流》2023,(2):182-192
作为战后法国思想界最耀眼的哲学家和学术明星,福柯和德勒兹曾相互欣赏、共同促进,促成了一种自由哲学的良好互动以及纯粹智识的交相辉映。对这两位思想家而言,“自由”绝非一个梦幻般的政治性术语,也绝不是一切意识哲学的栖息地或避难所——它应当(且必然)是一种源于生命本身的本真性“体验”。福柯和德勒兹从尼采那里寻获“生命”和“力量”之箭,他们将其掷向远方、越向外界,从而使思想最终走向“未思”、未知和遥远的“域外”……这既是一种走出自我之狱、“关心自己”,以及建构新“主体”的繁复实践,也是一种弥合主客二分之窠臼、恢复感性和生命的本质意义,以及实现思想自由脉动的当下化尝试(或现实操演)。在这一立场之下,“域外”成为“生命”和“自由”的起点与归宿。终其一生,福柯与德勒兹都坚持在这一层面深入探索,而这不仅使他们成为志同道合的“自由哲学家”,也使得法国当代哲学获得了新的面向和生长点。  相似文献   

15.
邰蓓 《求是学刊》2014,(2):39-46
精神分析将欲望置于家庭结构之中,置于社会法则之下。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精神分析成为资本主义的同谋。与此相反,德勒兹和加塔里在《反俄狄浦斯》中倡导解放欲望。他们将欲望与生产、欲望与机器联系起来。欲望、生产、机器是来自不同领域的概念。在德勒兹和加塔里的文本中,它们彼此连接,形成共振。  相似文献   

16.
在苏联科学院研究社会科学总学部工作的院务会议上(1983年12月),社会科学情报研究所所长、苏联科学院通讯院士B.A.维诺格拉多夫就当前社会科学领域情报部门面临的任务作了发言。他指出,以苏联科学院社会科学情报研究所为首的情报部门的任务是:积累、系统整理和宣  相似文献   

17.
B.贝特尔海姆是弗洛伊德的最后一批健在的门徒之一。他在芝加哥计划生育学校对自向症儿童所做的研究是研究儿童精神病的人们必需的参考。贝氏是20世纪一位伟大的儿童精神分析学家。通过长期对严重精神病患儿的治疗,他总结出一套教育儿童的艺术。他在新著《为了成为称职的父母》(小标题是:玩的精神分析)中全面介绍了他长期积累的经验。贝特尔海姆认为,儿童仍然是人类最美好的希望,但是他担心现代父母失去教育其后代的本能。他认为,现代父母已忘记了他们的童年。他对父母们都希望孩子们十全十美感到忧虑。他说:“只有机器是完善的。”下面是他答《观点》周刊记者问。  相似文献   

18.
意识的历史:从康德和黑格尔到德里达和富科(上)[美]D.C.霍伊黄书进译[编者按]作者D.霍伊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哲学教授.著名的后现代思想家。《批评的循环》(该书的中译本已由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作者,《富科——一个批判读本》的主编。《意识的历史...  相似文献   

19.
意识的历史:从康德和黑格尔到德里达和富科(下)[美]D.C.霍伊黄书进译海德格尔对胡塞尔的批判黑格尔现象学的观点应能导致放弃先验自我概念,以及放弃存在着某种隐蔽本体领域中的自在之物不可言说的观念。缘于康德观点的自相矛盾性,在最根本的意义上,尼采做出了...  相似文献   

20.
姜宇辉 《求是学刊》2004,31(2):41-44
文章深入分析了德勒兹的《感觉的逻辑》 ,阐明了感觉的逻辑就是“事件”本身的逻辑 ,进而分析了感觉的双重含义 :作为事实层面的感觉和作为可能性的感觉 ;并结合前者分析了传统美学的缺陷 ,结合后者论述了德勒兹的“无器官的肉体”概念即表明了肉体自身的开放与综合的状态。最后结合传播学理论引申了其感觉综合理论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