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生育权作为一项基本人权包含着堕胎权。堕胎权的确认是妇女运动的进步,有利于妇女从性别角色中解放出来。对堕胎权的适当限制可以促进堕胎权的发展,但是不适当限制也有可能加重或者侵犯妇女的合法权益。文章从堕胎权的概念出发,分析了中国有关地区地方性法规对堕胎权限制的不合理性,提出适当的限制堕胎权与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一致,但是应当注意比例原则,侧重保护妇女的合法权益,并且应当综合运用多种手段。  相似文献   

2.
美国60年代轰轰烈烈的群众运动为妇女争取堕胎权利运动奠定了政治基础。1973年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在罗诉韦德案中作出判决,妇女拥有决定是否生育的宪法权利,堕胎是妇女的隐私权。这标志着美国妇女争取堕胎权利的斗争取得阶段性胜利。罗诉韦德案后,主张维护妇女堕胎"选择权"的自由派与保护未出生胎儿"生命权"的保守派之间的较量更为激烈;民主党和共和党分别持赞成或反对堕胎的立场,使妇女争取堕胎权利的斗争变得错综复杂。  相似文献   

3.
在“罗伊案”(1973)中,以妇女堕胎权系宪法隐私权为由,美国最高法院推翻了全美46个州的反堕胎法,认可了妇女在胎儿存活期之前的自由堕胎权。由此,反对妇女堕胎权的生命权利运动开始了长达数十年的限制甚至是推翻“罗伊案”的政治游说和司法挑战。在“凯西案”(1992)中,最高法院维持“罗伊案”的基本判决,同时也认可了各州对妇女堕胎权的种种限制。从“罗伊案”到“凯西案”的发展表明,最高法院对重大社会政治问题的司法干预,效果极为有限,而且,司法一旦介入,又因其自身的逻辑使之难以脱身。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东西方学者的人类生命价值和幸福观作为理论依据,以哲学和道德角度为切入点,尝试分析堕胎这种行为的对与错,提出母婴健康的情况下,无合理理由而主动选择堕胎是不道德的行为这一观点。文中分析了几种特殊情况,如胎儿严重畸形、强奸致孕、胎儿的存在威胁母亲身体健康甚至引致生命危险,此时被迫选择堕胎应给予接受并视为合理的行为。文章通过对特殊情况的描述与分析希望引起人们对受孕母亲更多的关注,深刻体察她们的实际情况而非一味地追求绝对的生命存在,阐释在堕胎问题上应何去何从。  相似文献   

5.
古书中"堕"和"坠"当"落、落下"讲是同义词,二者都有使动用法,但"堕"的使动用法比"坠"普遍,这对"堕胎"与"坠胎"的出现以及二者使用上的普遍与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堕胎"开始出现于魏晋文献,"坠胎"较为可靠的起源当在明朝,且使用的频率远不及"堕胎"普遍.<现代汉语词典>不收"坠胎",当是出于规范化的要求.今天,尤其是网络上普遍使用"坠胎",从历史渊源上看并没有错,然而从规范化的角度看,这是不合规范的.我们应该自觉地为祖国语言文字的纯洁与健康而奋斗.  相似文献   

6.
"罗伊案"在美国政治生活中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由"罗伊案"引发的堕胎权之争,在美国的政界、司法界和社会各个层面掀起了轩然大波."罗伊案"和此前的"布朗案"推动了美国司法复审制度的建设进程;围绕堕胎权的问题,衍生了选择权利派和生命权利派的对抗:由对选择权和生命权的认可,加剧了美国上个世纪末的政治分野;通过"罗伊案"的推动,美国妇女运动超越了对"性自由"、男女平等等权利的诉求,在更深、更广的层面延展.  相似文献   

7.
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既要继承传统,又要吸取国外合理经验。从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和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两个方面加以论述,通过比较、批判、借鉴、综合,得出启示,从而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索我国社会组织健康发展途径,借鉴西方国家依托NPO大规模参与社会管理并提升政府公共服务水平的社会管理经验,采用比较研究方法,分析了中美两国NPO兴起和发展的思想、经济、政治和社会背景。研究发现,思想理念、市场经济、国家集权程度、自治传统是影响中美NPO兴起和发展的共性因素,这些因素所处的不同状况构成中美NPO不同的成长环境并导致不同的成长结果。最后的结论是:(一)民主政治思想是NPO形成和发展的互生性文化和思想基础;(二)市场经济崛起与NPO发展具有内在一致性;(三)国家集权程度和政府控制强弱是影响NPO形成和发展的政治因素;(四)人民结社与自治传统是影响NPO成长的社会性因素。研究结论为探索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组织健康发展途径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对应用伦理学的一些典型论争所引发的有关核心概念进行分析研究 ,是当代伦理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人”就属于这样一种核心概念。医学伦理学中有关堕胎、安乐死问题的争论 ,都涉及“人”这个概念的定义。辛格在其名著《实践伦理学》中消解了“人”这一概念 ,挑战了传统观念中人类生命的神圣性 ,指出人的生命权利以及对这种权利的尊重与保护并不取决于宗教或直觉上的准则 ,而是取决于他所具有的客观存在的特征与需求。他的这一论断及其所引发的论争对生命伦理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对中美慈善思想及现状的比较研究,对正确认识中美慈善事业,加强慈善事业的交流、沟通和相互借鉴,加强中国慈善事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慈善事业对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有着重大的促进作用,是一项崇高而又有生命力的事业,加快慈善事业的发展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11.
中国计划生育政策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计划生育政策已经实施三十多年,整体上取得了较好的人口控制效果,基本达到了政策的预期目标。但学界关于计划生育政策得失的争论与调整的呼吁也愈演愈烈。梳理中国计划生育政策形成的背景、过程、内容、法规及配套政策,综观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如何评判,可以发现对于计划生育政策,正反两方的观点分歧在于对人口规律和中国未来人口形势的认识不同。坚持政策从严或维持现行政策,是以人口数量与经济社会发展为论据基础的;建议适度放宽政策,是以人为本、调整人口结构与提高人口素质为出发点的;后者更符合我国人口政策实践的实际状况与人口发展的需要。在低生育水平下,尽快调整完善中国的现行计划生育政策非常必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复杂而严峻的人口形势。  相似文献   

12.
2013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美国访问时强调中国梦和美国梦是相通的,这既意味着两国梦想基于各自国情有所不同,更重要的是两国梦想是互相关联的。美国梦是个人实现理想之梦,更强调个人主义;而中国梦是民族富强之梦,更体现集体主义。我们应当借鉴美国梦中的积极因素赋予中国梦更多的内涵,创造公正、平等、竞争的社会环境,在集体中充分鼓励个性和创造,打破社会流动固化的问题,最终实现富国强民的伟大梦想。  相似文献   

13.
对中美大学知识产业化的现状和知识产业化的法律环境、技术转让机构和从业人员、技术信息服务等方面的因素进行了比较,并提出我国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中应注意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4.
准确的生育水平数据是制定人口政策和发展战略的重要依据。在制定河南省人口发展战略的过程中,运用科学的方法,综合评估河南近期的妇女生育水平,分析河南省生育水平特点和面临的压力,提出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对策建议,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2004年以来我国有关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的研究文献进行分析,根据研究内容的相对一致性,将近年来的主要研究内容划分为关于奖励扶助制度产生的背景分析,制度本身的研究和奖励扶助制度试点工作的研究三类。最后,对该制度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简要评述和展望。  相似文献   

16.
在人口变迁与社会发展过程中,我国家庭规模逐渐缩小,传统的家庭功能已经受到严重冲击。因此,单纯地依靠家庭能力难以摆脱贫困、医疗、就业等困境。中国的家庭福利政策属于补缺型的家庭福利政策,应当尽快向普惠型和发展型转变:从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强事前预防,投资家庭成员,扩大政策受益对象等方面重构家庭福利体系。  相似文献   

17.
联绵词并不是汉语特有的现象,无论表层还是深层,它与英语重叠词存在惊人的相似点。这些相似点是由重叠动因促成的,而重叠动因是一组相互竞争相互合作的原则和规则。表层分析比较重叠的语音、形态、语义、文字理据,深层分析比较文化、审美和认知理据。象似性分析解释了英语重叠词和汉语联绵词家族相似性的根本机制。句法上的重叠偏爱可能是英汉两种语言差异的分水岭。对重叠词和联绵词的比较深化了各自的研究并揭示了人类语言的某些共性。  相似文献   

18.
中美政府采购法律制度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政府采购及其立法的成功经验,对于在政府采购方面刚刚起步的中国来说,颇具实践与立法上的借鉴意义。本文就我国《政府采购法》与美国政府采购法律制度的异同做了深入的比较分析,同时就如何进一步完善我国政府采购法律制度提出了一些法律建议  相似文献   

19.
计划生育政策的出台,既是我国政府面临着人口增长过快给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带来的巨大压力而作出的必然选择,也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建国后的二十余年在人口与计划生育问题上出现失误的深刻反思。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三十多年来,不仅使我国的人口再生产类型实现了根本性的转变,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人口素质的提高,而且还有效地节约了资源、保护了环境。同时,我们对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而带来的一些问题,也应当给予高度重视和妥善解决。  相似文献   

20.
中美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比较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是指包括招聘选拔教师并进行有效组织、考核绩效支付报酬并进行有效激励、结合组织与个人需要进行有效开发以便实现最优组织绩效的全过程。通过对比分析中美两国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模式,指出中国高校目前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优缺点,并分析相应对策,真正实现我国高校“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的过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