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海婴  晓舟 《领导文萃》2006,(5):128-131
父亲鲁迅母亲告诉我,我是她和父亲避孕失败的产物——母亲觉得当时的环境很危险、很不安定,所以一直没要孩子。母亲在1929年生我的时候,已是高龄产妇,拖了很长时间没生下来,医生问父亲保大人还是保孩子,父亲回答是大人,没想到大人孩子都留了下来。我的名字是父亲给取的,“先取一个名字,‘海婴’吧。‘海婴’,上海生的孩子,他长大了,愿意用也可以,不愿意用再改再换都可以”。从这点来看,父亲很民主,就是这么一个婴儿,他也很尊重我将来的自主选择。或许是由于政治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父亲的形象都被塑造为“横眉冷对”。的确,鲁迅是爱憎分明的,…  相似文献   

2.
父亲南怀瑾     
正父亲一生都在忙碌。他不是废寝忘食般不顾自己的身体健康,相反,他有一套特定的用餐时间和习惯,而且多年以来一贯如此。父亲在大学堂时依然和从前一样,每天都不吃早餐,午餐只吃少许自家厨房炒的、略放些盐的花生米。每天晚上七点半则是父亲的"人民公社"几乎固定不变的用餐时间。其实,他真正吃的就只有这一餐。每到用餐的时候,宾客们就会自觉来到餐厅。会客的餐桌大,座位多,不用催促,也不必等待,客人来晚了加把  相似文献   

3.
父亲万里     
万仲翔 《领导文萃》2011,(19):51-55
父亲朝我发火 1949年,我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后,气势如虹,横扫千军如卷席,迅速解放了大西南。父亲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进驻重庆,成为西南军政委员会工业部部长。我们全家跟随父亲来到重庆。  相似文献   

4.
在儿子眼里.陈士榘是一位战功卓著的父亲;一位对妻子缺少关心的父亲:一位誓死保卫毛主席的父亲:一位“大义灭亲”的父亲……因为有了这样的父亲.这个家庭一度生活在“上流社会”;因为有了这样的父亲.这个家庭最后走向破碎。作者在讲述自己的家庭悲剧。也似乎在讲述一个时代的悲剧。  相似文献   

5.
罗箭 《领导文萃》2014,(3):49-52
正新中国成立,父亲罗瑞卿出任公安部长。一次毛主席和他谈话讲到苏联的教训,政治局委员基洛夫、古比雪夫都遭暗杀遇害身亡,连列宁都遭遇黑枪袭击,虽未当场身亡,但弹头带毒,致使列宁长达数年卧床不起,最后还是早早去世了。毛主席告诫父亲,中国一定不能出这样的事情,出了事你这个公安部长是交不了账的。  相似文献   

6.
我父亲纪登奎于1988年7月因突患心脏病去 世,已有十几年了。父亲下台多年了,这倒使我有机 会间间断断地听他谈过不少政坛往事,尤其是他上 台下台、任职辞职前后的情况,印象很深,至今记忆 犹新。  相似文献   

7.
黄楠 《领导文萃》2010,(10):63-65
<正>2009年10月1日,是人民共和国诞生六十周年的纪念日,也是我父亲黄克诚107岁生辰纪念日。"苟利国家生死已,岂因祸福避趋之"父亲最可贵的品质就在于他是一个用自己的大脑思索的人,从不盲从,从不见风使舵。从湘南暴动反对大杀大烧起,他不断地  相似文献   

8.
小时候,我敬佩父亲,因为父亲好像一棵大树,我是歇在大树上的小鸟,有繁茂的枝叶遮挡,不必担心风雪骄阳;父亲又好像一座大山,我是依傍着大山的小草,有了大山的滋养,才能无忧无虑地生长。  相似文献   

9.
<正>60年前父亲黄培炎赠我座右铭,全文是:"事繁勿慌、事闲勿荒,有言必信、无欲则刚。和若春风、肃若秋霜,取象于钱、外圆内方。"我带着他的手书留学英国。在国外时,不少中外友人指着这一立轴,问我:"这‘取象于钱、外圆内方’作何解释?""父亲的座右铭,教我怎样待人接物。‘取象于钱,外圆内方’这八个字,是指中间有  相似文献   

10.
与张一纯交谈,我们的话题不由自主地转到他父亲张治中、重庆谈判和他父亲与周恩来总理的私交。张一纯抚今追昔,感慨万千,谈了他家和父亲张治中与周恩来、邓颖超之间诸多鲜为人知的往事。  相似文献   

11.
<正>儿子陈丹淮忆父亲父亲希望我们读理工我问:"你父亲诗文那么好,他没让孩子学文学专业?""没有,他希望我们读理工,希望我们做点具体的事情。他不希望我们搞政治,可能想我们这么单纯也搞不了。"陈丹淮想了想又补充说:"他知道文学需要有天赋,他可能看我们这些人没什么天赋,因为我们平时对文学没有表示出什么兴趣来。"  相似文献   

12.
1994年,当父亲里根向全世界宣布自己被诊断为老年痴呆症时,他已经83岁了。他在信中写道:“现在,我已经开始走向生命中的日落旅程。”我接受了父亲的生命已接近尾声这一事实。老年性痴呆是一种很痛苦的死亡过程:越来越缓慢,越来越残酷,还消灭所有的记忆。  相似文献   

13.
父亲的周会     
潘鸣 《经营管理者》2022,(9):111-112
<正>对父亲,我的叛逆期来得有些晚,大约是十八岁以后。此前,是莫名的冷漠。父母多年在一所古庙改建的乡村中学任教,困难岁月里,凭藉微薄的薪水养育我们四兄妹,日子熬得大不易。父亲在与子女情感交融方面显得缺乏情商,远不如母亲那般温润亲和。下班回家,他总是慵坐在变形的旧藤椅上,独自守着蜂窝煤炉,煨一壶水,冲泡一大瓷盅碎末花茶,边啜饮边叭着自卷叶烟,在缭绕的雾气里望着窗外一角天空发呆。与我们相处,他从没有亲昵之举,  相似文献   

14.
满妹  晓露 《领导文萃》2006,(2):65-69
父亲的沉默是从辞去中共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职务时开始的。1987年1月16日,当人们从父亲突然辞职引起的震惊中反应过来后,许多老朋友、老同事、老部下纷纷打电话、捎口信,想到家里来看望他。可他让家人一一婉言谢绝了,他是怕连累了人家。十几个月里,他足不出户,终日不语,默默翻阅了自己从1977年再度复出以来的全部讲话、文章和批示,反思自己十年间在领导岗位上的功过是非,然后开始再次通读《马克思恩格斯全集》。那些日子,父亲除了读书思考,总是长久地沉默着,独对晨曦和落日。看着他沉默不语的时间太久了,我担心他会闷出病来,就怂恿孩子们去找…  相似文献   

15.
父亲与毛泽东的关系既有亲密深厚的一面,也有不协调和冲突的一面。在父亲的追悼会上,毛主席动情地说:“陈毅是好同志,为中国革命和世界革命做出过贡献。这是做了结论的嘛。”  相似文献   

16.
岁月悠悠,屈指算来,父亲廖承志1982年去世,至今已十几年了。寒来暑往,花开花落。不论时光如何飞逝,父亲品行中许多闪光点滴,却永远如同一朵朵充满爱意的耀眼小花,缀满了我们家庭生活的每一部分,缀满了那些令人难忘的岁月。  相似文献   

17.
李菁 《领导文萃》2011,(4):58-61
父亲在苏联待了三年,他的理论水平和组织能力都得到大大提高。1930年5月,父亲回国。他先是做了一些宣传工作,后来又担任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书记。当时父亲只有20岁出头,资历也比较浅。谁也没想到,一些历史契机把他推到了中共最高权力的位置上。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选自约翰·坎贝尔写的《玛格丽特·撒切尔》第一卷——《杂货商的女儿》。坎贝尔在研究撒切尔夫人年轻时的生活后,得出一个与众不同的结论:撒切尔夫人并不像她所说那样,从她圣人般的父亲身上得到了政治启迪,只是在她父亲去世后,撒切尔夫人才把他说成是自己从政的领路人。  相似文献   

19.
正爱因斯坦小时候十分贪玩。他的母亲常常为此忧心忡忡,再三告诫他应该怎样怎样,然而对他来讲如同耳边风。这样,一直到16岁的那年秋天,一天上午,父亲将正要去河边钓鱼的爱因斯坦拦住,并给他讲了一个故事。正是这个故事,改变了爱因斯坦的一生。故事是这样的:"昨天,"爱因斯坦父亲说,"我和咱们的邻居杰克大叔清扫南边工厂的一个大烟囱。那烟囱只有踩着里边的钢筋踏梯才能上去。你杰克大叔在前面,我在后面。我们抓着扶手,一阶一阶地终于爬上去了。下  相似文献   

20.
父亲是在相对残酷的政治斗争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他认为:可以说过而极之的话,不可做过而极之的事。出生于1909年的父亲,年龄比毛泽东、周恩来等人小很多,因此,老一代领导人看他,多了些亲昵。在早期的生活或工作中,他们之间留下不少非常轻松愉快的记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