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非物质性劳动”是《帝国》一书的核心概念之一。哈特和奈格里认为非物质劳动就是创造非物质性的产品,分为象征性或智力的劳动和情感劳动两种类型,并且这种劳动在劳动形式中处于霸权地位。这种对马克思劳动理论的判断和理解虽然有值得称道的一面,但更多的是对马克思劳动观点的误读。  相似文献   

2.
生命政治概念能够相对系统化地进入大众视野,福柯在这个方面是功不可没的,而奈格里与哈特根据马克思的相关思想理论和福柯的生命政治思想,以新时代所面临的社会变化来建构其理论框架和批判逻辑,从而形成了具有自治主义马克思主义色彩的生命政治思想。奈格里与哈特对当前世界秩序的讨论与研究,毫无疑问,这不仅充分地展现了他们独特的学术风格与鲜明的创新精神,也为我们了解全球化时代下的政治秩序、劳动范式等提供了另一种视角。  相似文献   

3.
非物质劳动是奈格里与哈特共同提出的关键性概念和理论观念。他们将“诸众”、社会关系、抽象与现实、生产与再生产等重要命题置于非物质劳动的理论框架内进行考察,成功地在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与后现代艺术语境中激活了非物质劳动的概念,并融入美学与艺术方面的思考,提炼出以救赎与抵抗为核心的艺术生产美学思想。非物质劳动思想在生产问题上提出了新的理论视角,为当代艺术生产理论的拓展与深化提供了新的理论范式与话语思路。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的"机器论片断"虽然写于150多年前,但它对理解当代资本主义的劳动范式及其统治策略的转型具有重要价值。奈格里、哈特等西方左派学者正是通过对"机器论片断"的解读,开辟了一条使马克思走向当代的道路。首先,在《〈大纲〉:超越马克思的马克思》中,奈格里通过对马克思关于机器大生产时代"劳动与生产过程分离"的论述,建构起了劳动与资本彻底对立的自治主义理论,实现了由劳动与资本的辩证对立到自治对抗的逻辑转变。其次,在《帝国》和《大众》等著作中,哈特、奈格里通过对"一般智力"的当代阐释,实现了由物质劳动到非物质劳动的转变,建构起了以生命政治为核心的大众哲学。最后,他们通过对"自由时间论"的批判性分析,重构了马克思的形式吸纳和实际吸纳理论,揭示了帝国统治的权力机制及其湮灭之路。虽然他们的理论为我们重新理解"机器论片断"的哲学意义及其当代价值提供了有益启示,但这种理论实际上是建立在对"机器论片断"的过分政治化、主体化的解读之上的,严重夸大了历史唯物主义的主体维度,滑向了一种充满伦理色彩的主体政治学之中。  相似文献   

5.
怎样把握我国社会主义生产劳动的规定?马克思关于生产劳动的理论为我们提供了正确的指导。因此,在研究中我们首先要注意理解马克思的有关论述,并深入研究我国的客观实际,在马克思的理论与我国特殊情况的结合中确定我国社会主义生产劳动的规定。 (一) 马克思指出:“我们所说的生产劳动,是指社会地规定了的劳动”。“是从一定的历史的形式来考察。”“劳动作为生产劳动的特性只表现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是从一定的社会形式,从这个劳动借以实现的社会生产关系得出来的。”人类历史上存在过多种不同类型的社会形式。这些不同的社会形式决定了其生产劳动的彼此不同  相似文献   

6.
《资本论》及其手稿中的"劳动"概念具有三重逐渐递进的逻辑层次:一是抽象层面上为人类社会生活的所有历史形式所共有的"一般劳动",二是资本主义条件下资本家指挥工人生产剩余价值的"雇佣劳动",三是代表着特殊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社会劳动"。在从《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到《1863—1865年经济学手稿》的写作过程中,马克思逐步推进了关于现实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从资本本身的内在矛盾运动中揭示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合理性与历史暂时性。以历史辩证法清晰地梳理《资本论》及其手稿中"劳动"概念的逻辑演进,是把握马克思资本主义批判理论的重要切入点。  相似文献   

7.
劳动作为重大的理论课题,是近代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后果。在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黑格尔的劳动辩证法和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之间,保持着一种深刻的思想传承关系。简言之,古典政治经济学第一次揭示了劳动的社会历史内容,以此表达了西方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时代精神;黑格尔将其上升为现代性的一个哲学问题,进一步描述了近代资产阶级市民社会的结构及其矛盾;最后,马克思把劳动理论推进为一个彻底的批判理论,达到了对资本主义的彻底否定性理解。在马克思全部理论中,哲学的“劳动”概念和经济学的“生产”概念构成了表征理想和批判现实这两个不同的方面。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 ,首先是一种用来说明商品经济中“劳动的社会关系及其表现形式”的理论 ,而不是专门的关于“交换价值或价格的量的决定的理论” ,也不是专门的“收入分配”的理论和“剥削理论”。在私有制商品生产条件下 ,人类劳动采取了“私人劳动”的形式 ;私人劳动的“特殊的社会性质和关系” ,采取了“劳动产品的价值性质和价值关系”的形式。私有制商品经济中的“价值” ,就是人类劳动的这种“异化形式”。它是“私有财产对私有财产的抽象关系”。在我国社会主义社会条件下 ,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仍然是适用的 ,但在具体应用上应对具体事物作具体分析。劳动价值论中所说的“价值规定的内容” ,是“劳动时间的调节和社会劳动在各类不同生产之间的分配” ,是“生产费用对效用的关系”。在社会主义社会的条件下它应当更多地用来解决生产方面的问题。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中的劳动价值论仍然是一元的 ;但社会主义社会的价值理论 ,则可能是多元的。应当允许和鼓励在坚持劳动价值论的前提下 ,进行社会主义社会的价值理论的创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与生产劳动理论是两个不同的理论。在“生产劳动一般”中 ,包括了“脑力劳动”和“一般管理职能”。在“使用价值”中包括了“服务”  相似文献   

9.
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的划界问题虽经多年争论至今仍未达成共识,主要症结之一是参加争论的各方对马克思生产劳动理论本身的理解存在着很大分歧.本文在对生产劳动概念多重含义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马克思生产劳动理论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观点,同时还分析了马克思生产劳动理论与当代社会经济现实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由资本创造的雇佣劳动形式是开启现代性最核心最基础的物质力量。马克思秉持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的原则,在资本现代性解剖中发现雇佣劳动导致主体性“出离”,论证了劳动现代性重建的生存本体论、生产实践论和历史辩证法。马克思把劳动理解为人的存在方式,超越了黑格尔对劳动的抽象理解,批判了费尔巴哈把劳动理解为理论活动,其以“感性活动”为核心,打通了劳动、实践和生产概念,阐明了劳动现代性重建的生存本体论。马克思以劳动者主体地位的实现为目的,把资本与劳动的关系作为开启现代性的钥匙,以生产实践的革命性变革为基础,在劳动发展史中找到了颠覆资本现代性和重建劳动现代性的途径。马克思劳动现代性重建的历史辩证法包括宏观叙事和微观叙事相结合的历史唯物主义方法、人体解剖和猴体解剖相结合的政治经济学方法、理想范畴和现实范畴相结合的科学社会主义方法。新时代秉持马克思劳动现代性重建思想,有利于推进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及其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异化"一词本来是一个政治学的概念,在黑格尔哲学里才成为哲学概念。文中分析了马克思的异化思想进程,指出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是异化思想的高峰,在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的形成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关于商业劳动是生产性劳动的观点有一定局限。本文认为,不论是运输、保管、包装亦或售卖,商业劳动都是生产性劳动。商业劳动作为生产性劳动,其逻辑限度表现为对产业劳动的最终依赖性和自身的相对独立性。商业劳动有寄售制、包销制、连锁制、租赁制等实现形式  相似文献   

13.
在马克思劳动伦理观生成的过程中 ,蕴涵着经济学、哲学和社会主义理论等多种学科的综合与多重思维向度的交织、碰撞。分析青年马克思劳动伦理观生成的逻辑起点及其三重思维向度 ,可以看到两条理论线索 :一是从先验主体出发的人本主义异化观 ,二是从现实物质生产出发观察社会的唯物倾向  相似文献   

14.
信息技术产业的迅猛发展 ,有力地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被视为新经济中最具代表性和最活跃的高新技术产业。从坚持马克思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出发 ,拓展生产劳动的内涵与外延 ,重新认识价值的创造过程 ,对于进一步认识新形势下的劳动价值创造问题具有更广泛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从政治学的视角对过去二十年中大部分经合组织国家发生的积极化转型提出一些解释,可以更好地理解发生这一转型的原因。概括起来,主要有三个因素: 在经合组织经济体中劳动力市场的后工业化发展;其他途径在解决大规模失业问题上的无能为力;政党想通过创新性和现代化的劳动力市场改革来树立声名的愿望。这一观点在丹麦、英国、荷兰、瑞典、德国、法国和意大利等七个欧洲国家所经历的发展轨迹中得到展现。  相似文献   

16.
认为马克思关于生产劳动的内涵和外延的界定是随着生产目的和生产关系的变化而变化的 ,是分三个层次展开的 ,由此产生了不同外延的生产劳动概念。SNA的生产理论是确定 GDP生产范围的理论基础 ,它对生产活动的界定相当于马克思第一层次中的生产劳动 ,由此确定的GDP生产范围是非常广的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提出要"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这是涉及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一个重要思想.本文全面分析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在新的条件下所面临的新挑战及其深化思路.  相似文献   

18.
劳动价值论的争论由来已久,我们在研究这一问题时,应注意深刻领会马克思研究劳动价值论的方法.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观点,结合实际,在正确地批判和借鉴现代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研究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深化对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从而发展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马克思按劳分配理论的重新学习和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分析,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按劳分配原则的原因、特点以及它的实行意义,并进一步阐述了社会主义现阶段必须实行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  相似文献   

20.
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是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理论中的两个重要概念。本文力图根据马克思“劳动”概念,拓宽“劳动”范畴的内涵。科技工作和经营管理是复杂劳动的重要形式,能够创造巨额的价值,应该重视对高级复杂劳动的研究,这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进而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