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面临全球化的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类思想的历史上,神话、宗教和科学都给出过对世界的解释,它们都曾占领过哲学的地盘.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展开,世界进入一个全新时代.人类在当今的全球化时代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问题,神话、宗教和科学在这些问题面前无能为力.全球化世界及其问题需要哲学的反思.曾经被边缘化的哲学重新找回了自己的位置.与此同时,面临全球化的哲学义无反顾地转向了全球问题,全球化成了哲学的一个重要主题.面对全球化世界,哲学可以提供只有它才能作出的解释.  相似文献   

2.
《启蒙辩证法》对启蒙的反思致力于揭示启蒙的情感根基.启蒙就是彻底而神秘的焦虑,启蒙源自一种深层的恐惧.在启蒙、主体性蕴含着的焦虑中,主体与客体的距离是关键:疏远是消除焦虑与恐惧的基本策略,是撇开个性、特殊性而普遍化的关键所在.哲学、宗教、神话、巫术作为消除焦虑与恐惧的方式,它们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启蒙不再与神话、诗完全对立,而是包含着某种神话.启蒙暗含着的主体化策略有贬低世界和把世界理性化两种形式.它们都具有深层的情感根基,都是焦虑与恐惧的表现.启蒙对自身情感基础的解释不是为了否定启蒙,而是进一步唤醒启蒙,因而是启蒙自身推进的体现.它表明启蒙仍未完结,哲学仍富有批判性力量,尽管这样的哲学不再与神话和诗完全对立.  相似文献   

3.
我国创世神话的宗教哲学意蕴之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话孕育了宗教哲学,具有丰富的宗教哲学意蕴。创世神话体现了我国宗教哲学所特有的天人合一的宇宙生成模式。盘古神话、天梯神话、女娲造人、补天神话等创世神话从内容上看反映了人们对宇宙起源的追索与想象,就其实质来说则蕴涵着我们先人对远古黄金时代(一种无限观念)的渴求。其中既有人神交通的特许人物——连接有限无限的中介(类似于创立宗教及宗教组织的克里斯玛),又有追求远古黄金时代的人类(类似于宗教组织中的信徒)。这些创世神话故事以其独特的形式影响了中国宗教(儒教、道教)的产生并为其哲学思考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4.
哲学与宗教都关注人,并对人的生存有着不同的关注路径.不仅如此,它们还共同关注人的死亡话题,追求人的终极关怀,成就人的存在意义.  相似文献   

5.
"救赎"概念自启蒙运动之后,常被当作神话、迷信而遭到人们的无情唾弃。但是,纵观整个哲学史,从古希腊的知识哲学、中世纪的基督教哲学到近代的主体哲学,再到德国的古典哲学,甚至到现代的人本哲学和批判哲学,都始终贯穿着、潜存着灵魂救赎的内在意识,只不过救赎的方式不同而已:它们分别以哲学、宗教、道德、审美和政治作为救赎方式。本文试图对这些救赎方式作一番本体论意义上的解蔽与澄明。  相似文献   

6.
创世神话因其富于原始哲学色彩,又同一个民族的宗教教义、思维方式以至节庆、习俗、仪典活动有关,故学者们都特别注意各民族不同的创世神话。但过去中外学者大都认为中国汉民族没有创世神话,流行较普遍的盘古开天地之说最早见于三国吴徐整的《三五历纪》,远在神话思维时代之后,  相似文献   

7.
宗教与哲学的分合及其未来关系之走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宗教与哲学在世界观上的分合。我们说宗教与哲学在一定程度上都是世界观,就是说它们都是对世界的一种认识、一种态度。那么,宗教作为对世界的一种认识和态度,其内容是怎样的呢?基督教认为,世界万物是神创造的,人必须敬拜上帝、耶稣和圣灵;上帝仿照他的形象创造了人类;世界和人类的末日必然到来。佛教认为,世界万物皆是因缘和合的结果,所谓“万法因缘生,万法因缘灭”,而万物因缘生灭的根本原因是主观的“识”与客观的“名色”。可是“物无自性”,因而万法皆“空”。狄尔泰曾经将宗教的世界观分为这样几个类型:“生活的秩序和自然的进程中存在…  相似文献   

8.
人类思想的哲学维度孙正聿一哲学是人类思想的一种特殊维度,而不是人类关于经验世界的某种特殊知识。这是人类把握世界的哲学方式的本质特征,或者说,这是哲学区别于人类把握世界的其他基本方式(如神话的、常识的、宗教的、艺术的、科学的、伦理的和实践的方式)的本质...  相似文献   

9.
一、蒙古文学的源流——神话传说 神话是人类文学样式之源,蒙古族文学及其他少数民族文学概莫能外。无论哪个民族虽然存在不同社会阶段的文化体系,但它的起源都是原始文化,绝不是以最早的文字写定的典籍为其起点。马克思、恩格斯在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社会发展史方面的著作中对神话多有论述,马克思说:“……古代各族是在幻想中、神话中经历了自己的史前期。”恩格斯把初民意识归结为宗教意识,把初民神话归结为宗教观念,并特别在“观念”后的括弧内注明“神话”二字,可见神话与原始宗教几乎密不可分。鲁迅称《山海经》为“古之巫书”。“巫书”无非是以文字写成的神话;“巫话”就是口头神话;“巫风”就是神祭。巫风炽而巫话起,巫  相似文献   

10.
俄罗斯宗教哲学是从宗教世界现原则出发对人和世界进行哲学认识和解释的哲学,其宗旨在于挖掘俄罗斯东正教精种文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大意义.因此,俄罗斯宗教哲学曾显赫一时,至今影响颇深,就在于俄罗斯宗教哲学对人的人性因素的不懈探索和追求,这也就铸就了俄罗斯宗教哲学人研究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11.
一哲学在其历史上有过三次重大的回转,这种回转表现在人们对哲学问题的定位上。哲学从宗教中分离出来以后,给自己的定位是“哲学是什么”,哲学讨论世界观问题。“世界存在不存在”、“世界本原是什么”、“人能否认识这个世界”,这种人对世界或是对自身的叩问,都没有...  相似文献   

12.
神话是先民对世界的形象记忆,<周易>是先民对世界的哲学思考.八卦的产生具有鲜明的神话色彩.<周易>关于宇宙的观念、天地的开辟与万物的创造的抽象解释,在神话中都有具象的描述.神话与八卦在时空观上有着相同的对应认同性.八卦源于神话,<周易>反过来又对神话作出了哲学的解释.<周易>与神话的产生有着相同的思维方式和文化基础,都是先民智慧的结晶,都是中华文化的精华.  相似文献   

13.
赵敦华 《江淮论坛》2010,(2):5-13,F0002
彻底的批判精神是马克思哲学的精神动力。马克思把宗教批判归结为对尘世、法和政治的批判。在政治批判中,把国家归结为民主制,政治是现实的人的政治,要实现人的自由。彻底的批判精神以哲学为武器,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华,未来哲学是世界的哲学,世界也是哲学的世界。对政治经济学的批判,最终要实现对劳动异化的消除。马克思的批判哲学在当今仍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张敏 《晋阳学刊》2002,1(6):33-36
迄今为止的哲学大致上可以分为理论哲学与实践哲学两种不同理路,这是由不同的思维方式所决定的,前者是还原论思维方式的产物,而后者是生成论的。从古代西方哲学、近代西方哲学直到现代西方哲学的初期的一些哲学家,都按照还原论的思维方式建立理论哲学的体系。生成论是现代哲学的思维方式,只有生成论的思维方式才能把握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才能全面把握人的现实生活。  相似文献   

15.
史锦秀 《河北学刊》2002,22(4):93-96
在印度的吠陀文学和世俗文学中 ,存在丰富多彩的神话故事。这些神话中宗教精神和世俗精神并存 ,它们从不同的文化视角体现了人对自我生命价值和意义的探究 ,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从宗教的层面上看 ,神话中所赞美的神和与命运抗争的半人半神的英雄 ,实际上是人类向自己提出的人生规范 ,最终还是突出了人在宇宙中的主体地位。从世俗的层面上看 ,神话中包含着一种世俗精神 ,即热爱生活 ,追求幸福 ,执著于作为人的合理愿望。同时强调人的情感 ,推崇人性的和谐。总之 ,印度神话中体现了人类关注命运的主题 ,以及对人文价值、终极关怀的寻求  相似文献   

16.
卡西尔认为人是符号的动物,文化是符号的形式。自从告别了单纯的物理世界之始,人类便进入一个由符号织成的网络之中。两个世界的界限便是命题语言与情感语言的分野。人类活动本质上是一种符号或象征活动,人的符号活动能力越强,离异物理世界就越远。无论在理论领域还是实践领域皆是如此。人的统一性是各种人类符号的功能的统一性。神话、宗教、语言、艺术、科学和历史等都是人类文化符号活动的组成与生成,在统一化和区分化两个维度中共同塑造着人及人类文化。  相似文献   

17.
宗教起源问题是宗教哲学的一个永恒主题,宗教哲学如果不深入思考宗教起源问题,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借助比较神话学的方法,我们可以在《圣经·创世记》前11章中寻觅远古史前人类迁徙、分化的信息,从而发现圣经与中国古籍中的神话记载可以与现代人类学和上古史的知识相一致,这对解释人类宗教起源和分化的问题,尤其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基督教之所以能在西方世界扎下根来,有其深刻的内在原因。古希腊神话中的神人有别的世界以及主神的存在为基督教的"天国"说和"唯一神"的观念奠定了基础。而古希腊人灵肉两分以及把理性归之于魂的观念则在哲学与宗教之间架起了沟通的桥梁。基督教实际上是古典希腊哲学的继承者。西方哲学因此与基督教结下了不解之缘,并帮助基督教在西方文化中深深地扎下了根。  相似文献   

19.
宗教与哲学的关系问题是任何宗教哲学都回避不了的重要问题,井上圆了和西田几多郎作为近代日本不同时期的著名哲学家,他们都对宗教与哲学的关系问题作出了解答。其共同点在于他们都能超越自己的宗教立场而客观地对待各种宗教,并且都重视宗教与哲学的关系。但是,二者又有许多差异,圆了视哲学为宗教的基础,而西田则把宗教视为学问的基础;圆了认为宗教是崇信,哲学是求知,西田则认为宗教是体验,哲学是反省。圆了开创的宗教哲学研究为西田为首的京都学派继承,成为日本宗教学研究的重要传统之一。  相似文献   

20.
启蒙运动因过于强调理性的作用而对神话采取了批判的态度。在启蒙思想家看来,神话由于其非逻辑、非概念的思维方式不具备追求真理的能力,所以神话受到摈弃。其结果是不仅摧毁了人的完整意义的世界,而且也使理性的普适性价值受到质疑。德国耶拿早期浪漫派的代表弗里德里希.施莱格尔站在批判启蒙理性的立场上,提出了建立"新神话"的理论主张。"新神话"作为精神的创造物,具有与古代神话不同的路径,其理论基础是费希特哲学的"绝对自我"原则,是意识之内的绝对同一和"综合"。"新神话"不仅表达了施莱格尔的"泛神论"和神秘主义思想,同时还传达了浪漫主义者寻找整体性的理论诉求,是浪漫主义者把人、自然和社会综合为一体的理想,目的是为人和世界重新确立一个"中心",从而赋予世界一个新的意义。在西方哲学史上,"新神话"理论不仅以"艺术"的概念成为谢林哲学的体系,而且被浪漫主义之后的尼采以"酒神"的精神使"新神话"得以复活,甚至在马克思的哲学中以"人和自然之间、人和人之间矛盾的真正解决"、以人的存在的"完整性"的共产主义理想实现了"新神话"的理论主张,与浪漫派的"新神话"具有理论上的同构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