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随着时代的发展,曾经发挥正面积极作用的干部年轻化政策已显现出其弊端.文章反思干部年轻化作为干部选拔任用标准的弊端,分析其与现行宪法、公务员法的抵触之处,进而提出在法律框架下构建合理的干部选拔制度的措施,以期推动我国干部选拔制度的改革和完善.  相似文献   

2.
无产阶级国家的干部制度必须体现社会主义的民主原则,这是毫无疑义的问题。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在认识上和实践中对这个问题没有很好的解决,以致在林彪、“四人帮”的严重破坏、干扰下,使我们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粉碎“四人帮”后,这个问题日益为人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在我国社会转型关键时期提出的一个新课题,其丰富的内涵和深刻的意义需要积极地去研究和挖掘.本文旨在说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仅是一般和谐的社会,而是有着公平正义、安定有序、充满活力、诚信友爱等鲜明独有特征和民主法制、市场经济、文化价值观等内在基础的现代型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4.
抗日战争中,我党从心理战的角度出发,通过实施心理诱导,精神动员,优化内部结构等,构建了全民族抗战的心理御敌长城,保证了抗战的胜利.  相似文献   

5.
自从十四大提出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之后,有些同志就望文生义地把市场经济简单地看成是一种强化市场作用或强化市场对资源配置作用的经济。这种认识不准确,我们有必要指出它的片面性,并揭示市场经济的科学含义,以利于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在我国社会转型关键时期提出的一个新课题,其丰富的內涵和深刻的意义需要积极地去研究和挖掘。本文旨在说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仅是一般和谐的社会,而是有着公平正义、安定有序、充满活力、诚信友爱等鲜明独有特征和民主法制、市场经济、文化价值观等内在基础的现代型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7.
干部正规化理论教育,是我党在新的历史时代对干部教育提出的一个新课题。它具有浓烈的时代感。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全国代表会议上号召全党各级干部,要“熟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从而加强我们工作中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习和创造性。只有这样,我们党才能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建设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8.
孙中山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革命家,伟大的思想家,从他的思想宝库里,我们可知他对社会主义有一定的认识并心向往之。虽然他的社会主义思想与科学社会主义学说有相当的距离,但不可否认他在某种程度上是赞同社会主义的,难怪他多次强调"民生主义"即"社会主义"。我们今天重温他的社会主义思想,不仅仅在于继承他的某些合理成份,而是在新的条件下对发展和完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具有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社会经济日益增长,科技快速发展的信息要求,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及人们日益增长的科技文化、管理要求给档案事业快速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档案资料资源的电子化、数字化、网络化和虚拟化,档案部门及资源管理中的计算机化等方面的发展特征,对档案干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当代,人类社会中并存的两种主要社会制度的激烈竞争,两种不同社会制度内部社会关系的频繁调整——从风行资本主义世界的国有资产私有化、凯恩斯主义和供应学派的竞相出台,到席卷东欧、东亚社会主义国家持续二十余年的改革潮流——正以不同的方式使社会发展动力问题越来越清晰地显现出来。如何加速社会主义运动在全世界的进程,使社会主义成为更富有魅力的、高速度发展的社会制度,是当代社会主义各国、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者和实践者们所面临的最具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进一步深化公有制经济体制改革,搞活公有制经济,已经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在理论上对公有制实现形式进行大胆探索,对促进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建国以后,从1957年到1978年,"左"倾错误路线对于党的工作的危害,其后果最严重、影响最深远者,莫过于党的知识分子方面的工作.可以说,过去我们党的各项工作的长期失误,莫不是导源于知识分子工作的失误.今天,知识分子问题仍是实现"四化"大业中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本文仅就知识分子的任用问题-干部制度改革问题,谈一些个人的浅见. 一、现行干部制度的严重弊端和改革的紧迫性当今,几乎所有社会主义国家都存在着党风不正、法制不全的问题,都存在人浮于事、  相似文献   

13.
高校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之我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姜永昌  陈金宏 《理论界》2006,(7):167-168
高校如何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将影响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关系到祖国的未来。本文认为在高校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应分三个阶段进行。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以下五个方面阐述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一、政治文明是构成社会文明体系的重要构件;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重要标志;三、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重要前提;四、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五、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是粉碎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实施西化、分化图谋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黎学玲(中山大学法律系)十五大报告讲依法治国,份量很重。重在将依法治国纳入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之中,是构成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的重要组成部分;重在将依法治国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政治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6.
侯乃平 《理论界》2007,3(12):60-61
建设法治国家是我国的治国方略,是中国未来的法治走向。中国社会正在由政治社会向经济社会转变,由人治向法治转变,这种变革应从摒弃人治、走向法治做起,从而实现建设现代法治国家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精神文明关系之我见张春魁在部分人看来,市场经济与精神文明不可同日而语,搞市场经济必然损害精神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必然与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相停。其实这是一种误解,是对市场缺乏认识的表现。市场经济与精神文明完全可以统一起来,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相似文献   

18.
本文就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科学内涵、基本特征,以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历史意义等问题进行了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9.
目前的党政干部以至群众团体的干部多有上级委派的、任命的 ,所谓“选举” ,只是“形式”。这样做的结果是 ,干部的眼睛大多只往上看 ,因为是上面决定其命运、前途 ,而绝少向下看 ,因为其升降荣辱与民众无关。马克思充分肯定的巴黎公社直接选举制 ,是在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生死搏斗中举行的 ,难道我们在和平年代里反而不能实行吗 ?有人说 ,中国人还不具备实行民主选举制的条件 ,那更是对中国人的污蔑。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年代里 ,解放区里没有文化的民众以“豆选”的形式选举基层组织领导人 ,而今改革开放2 0多年 ,中国人竟不能民主选举…  相似文献   

20.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