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三字经》产生于南宋,是我国古代有广泛影响的蒙学教材。宋朝是儒家思想再一次复兴的重要时期,这使《三字经》自然打上了鲜明的儒家思想的印记。儒家的道德教育至上观念,对教育作用的重视,对教育内容的严格要求,以及教学方法和教学原则等基本教育思想都从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也包含了丰富的哲学意蕴。 相似文献
2.
<三字经>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代表性符号之一,它以儒家的"性善论"主张为立论基础,通过最简洁的文字,以中国历史上几个典型地践行了善行的人和事来引导人们向善,将"善"作为<三字经>品德教育的核心内容.<三字经>高度关注了德育的方式和方法,并根据人的成长过程以及接受教育的基本规律,提出了德育要从"人之初"开始、要高度重视家庭中的德育、要格外关注德育的环境等教育方式,这些思想和方法对于今天的思想道德教育仍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4.
《三字经》贵为我国古代教育的经典诗歌,其英译本从晚清至今层出不穷,但国内针对其英译的研究寥寥可数,且局限在对译本质量的评判上,忽略了社会文化等文本外部因素对译文的制约。而切斯特曼提出的翻译规范从社会层面研究翻译,打破了从译本角度思考的局限,对《三字经》英译研究极具指导意义。在翻译规范理论框架下,综合运用描写、对比、分析等研究方法对《三字经》四个英译本的专业规范进行研究发现,《三字经》的四个英译本受到不同社会因素的影响,体现出了与各自时代特征和社会需求相符的责任规范、交际规范和关系规范。 相似文献
5.
浓缩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三字经》对世人影响深远。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积极心理学思想:"善"的人性观及教育的积极作用,遵循秩序的积极人伦关系,和谐共生的积极自然关系,文化与历史传承的民族认同感,学以致用的积极人生态度。从积极心理学角度来阐释《三字经》,提倡通过修身自励实现自我,达成和谐竞争、共同发展,对继承与发扬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心理学思想,使当代中国人更好的理解和践行积极心理学,以及积极心理学在我国的推广和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三字经》主要版本内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训蒙三字经>、赵南星的<三字经注>、王相作注的<三字经训诂>三个版本内容进行比较,勾勒出<三字经>在几百年间流传过程的主要增修状况. 相似文献
7.
8.
9.
《学记》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经典文献,文章将《学记》放在整个古典儒家思想的背景中来考察,诠释了其中所反映的古典儒家教育哲学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现代价值。中国古典儒家教育哲学思想具有一个完整的逻辑结构,"学"和"教"两大范畴是这一结构的两个核心。"学"体现了"为己之学"与"大学之道"的统一,其目的既是为了知"道",又是为了"建国君民"和"化民成俗"。"教"则包含着礼乐教化的教育制度、教学相长的教学方法与师严道尊的教育伦理三个方面的内容。文章认为古典儒家关于教育中的道器本末关系,以及关于教育方法和教育伦理的哲学思想具有极其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浅谈《三字经》在教育史上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字经》是旧时一部流传甚广、家喻户晓的启蒙读物,曾被列为蒙馆(古代一种简陋而原始的民办学校)教学用的课本。《三字经》在我国浩如烟海的古籍文献中,就其影响之大、流传之广而言,是没有一部作品可与之相比的,是中国古代传统蒙学教材中流传时间最长、最具代表性的一种。《三字经》是中国古代启蒙教材最优秀的代表,在世界教育史上也是一个奇迹。历史学家周谷城说:“《三字经》对当时普通人所受的教育,以及他们通过教育而形成的自然观、神道观、伦理观、道德观、价值观、历史观,确实要比在专属文人学士的书中,有着更加充分而鲜明的反映。… 相似文献
11.
谭红梅 《延边大学东疆学刊》2006,23(4):30-33
根据文献中关于《三国演义》的记录,朝鲜对《三国演义》的态度,经历了否定和广泛接受的过程;《三国演义》之所以能在朝鲜广为流传,是因为它在艺术上的巨大成就,表达了时代的声音,而且与“民间化”的儒家精神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三个代表"揭示了共产党执政的本质、执政的根本任务、执政的依靠力量、执政效果的判断标准,因此它是共产党党执政的根本规律。 相似文献
13.
"思春"叙事是中国现代女性作家表达思想感情的重要方式,她们往往不像男性作家那样消弭了自我而去追随革命,相反,她们多以一种完全有悖于男性想象的心灵独语,十分隐晦地讲述女性对于情爱问题的矛盾心态:既渴望爱情的归宿又惧怕男性的伤害,既有本能欲望的冲动又有理性节制的掌控,她们正是通过文学艺术这种含蓄达意的表现方式,向社会展示了一种为男权话语所忽视了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14.
"天下"这个术语既有自己的历史演变,又有文化哲学的意义,"天下"不仅仅有地域和空间的含义,而且也指涉着形而上的道德建构意义。对"天下"历史含义进行梳理,可以明确"天下"意义的衍变不但体现了华夏民族的宇宙构想、道德信仰、自我认同,而且彰显了近代中国社会从"天下"到"民族—国家"衍变的历史过程。同时,"天下"宇宙观的消解打破了中国人一统天下的时空观念,"儒教中国"正日益失去其活力,民族国家的意识正日益增强,从而为新时代的"天下"观增添了包容性和开放性的内容。 相似文献
15.
琼州大学"两课"教学课件研究与制作课题组 《琼州学院学报》2003,10(6)
高校“两课”课件制作是多媒体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 ,它越来越受到广大师生的青睐。本文从“两课”课件的使用及其现有模式的分析 ,提出“两课”课件制作应遵循的原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6.
无论是前人所称的叙事笔法,还是今人所说的叙述的技巧,在中学纪实文学中都构成了审美表现中的因素,主要有顺叙、倒叙、插叙、概叙与细叙、分叙与合叙、直叙与借叙、衬笔、叙述角度、视点等。作为"呈象"的艺术,描写能够把作家头脑中的意象描绘、浮雕为可感的语言意象,起到再现社会的、自然的环境与风貌,为人物提供活动的舞台或背景,形象地给人物图形写貌并表露其内心世界的作用。根据这一表现功能和目的,描写按不同的标准分为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细描和白描,人物描写和景物描写。 相似文献
17.
张凡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41(2):102-108
近年来,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释法说理"就"道德"与"法律"的关系方面更清晰地呈现出了一种可供研究的司法现象,其中,对事理、法理、情理和常理的阐释,为法学教育的价值融入乃至课程思政提供了重要的实践层面的改革借鉴。这一举措不仅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治化的具体体现,也是德法兼修人才培养目标下对法律执业者的能力要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法律运用融入教学知识体系,有助于科学厘清价值、原则和规则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探索疑难案件"情法交申"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8.
黄遵宪是近代杰出的诗人,他受到过民歌的熏陶,自幼喜爱民歌,他还主张搜集民歌,研究民歌,是我国近代民间文艺学研究的先驱。他进步的民间文学观和“民歌情结”对他的诗歌创作有着较大的影响:一、黄遵宪善于吸取民歌的营养,为自己的创作注入了新的活力;二、他吸取民歌中的“情真”说,主张写诗要情真、意真、抒发我之心声;三、“民歌情结”赋予黄遵宪部分诗篇以民歌风味。他晚年的创作及其对“新体诗”(“杂歌谣”)的构想,也鲜明地受“民歌情结”的制约。 相似文献
19.
国际竞争力"新成本综合比较分析"评价体系由五个层次的评价内容构成,即:因素指标表现评价、单项竞争力评价、三大成本评价、资产竞争力和转化能力竞争力评价、国际竞争力评价.应在此基础上,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和分析手段对国际竞争力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