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 毫秒
1.
经济改革的目标取向,事关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局。推进计划——市场双向改革,是建立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新体制的题中应有之义,调整改革思路,既要反对排斥市场调节的“计划乌托邦”,又要反对另一种排斥计划调节的“市场乌托邦”,从而把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有机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经济已进入由单纯数量扩张,向提高素质,实现结构合理化、高级化的发展时期.对现存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是提高我国经济发展质量,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本文认为,目前在调整经济结构的过程中,结构调整的目标取向应以经济结构合理化、高级化;产业技术水平、获利能力大幅提升;产业结构升级为主. 相似文献
3.
我国市场的发展在十年改革过程中大体经过了三个阶段,目前在经济运行中计划、市场都确立了自己应有的地位,但在治理整顿中加大改革分量的着眼点仍然是以培育市场为中心,增强企业活力,加强宏观调控的改革。这是作者对十年改革中市场发育、发展情况进行了深入研究后得出的结论。并结合当前的改革进程,从五个方面对我国市场发育现状的治理与改革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4.
十年改革,开辟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当前,在清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的新情况卞,我们更现实地面临着是确立市场取向还是政府取向的改革目标,是建立怎样的计划市场内在结合的经济体制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5.
宏观税负是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税收总量与经济总量的比例,是衡量一个国家总体税收负担水平的重要指标。近年来,伴随着中国宏观税负问题的争论,学术界对于宏观税负问题的研究不断深入。对中国宏观税负的客观分析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政府履行职能与所需财力资源的关系,以及政府集中的各项收入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从而形成对中国未来税制改革目标取向的基本认识。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经济改革走过十年历程后的今天,由于各种因素的合力作用,使中国经济面临严峻的问题。面对时下的经济氛围,有识之士提出了加大改革份量的中肯政策主张。前不久,党和国家领导人明确指出我国将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然而,令人忧虑的是,一个几乎公认的事实一直在困扰着人们,这就是:有关深化经济改革取向的见解迄今莫衷一是。对于这样一个带有根本性的、富有战略意义的抉择,是我们不可回避的。 相似文献
7.
1.目前中国的经济发展和改革正面临一系列迫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搞清计划与市场的关系是其中重大问题之一。为要坚持实事求是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必须对有关“计划”与“市场”问题中的一些基本范畴取得最基本的共识。对此,我们提出自己的看法供大家参考。 一、关于市场 2.究竟什么是市场?市场产生发展的基础是什么?怎样评价市场?市场是否是资本主义经济的特有现象?……,对于这些问题,应当做出比较合乎科学规范的回答,否则,关于市场与计划问题的讨论就无法正常地进行下去。 相似文献
8.
农村改革是我国经济改革的重要方面。近年来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入,农村经济的整体水平在迅速提高。据统计,目前我国农产品综合商品率已达到60%以上,农民收入来自非农产业的部分已超过50%,乡镇企业产值已占社会总产值的1/4,占工业总产值的1/3。但是,随着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的高度化,农村改革与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和矛盾。主要有:一是农户小规模经营与社会化大生产的矛盾;二是农户的半商品性经济与大市场的矛盾;三是农户市场经营选择与国家计划约束的矛盾;四是农户土地的承包束缚与农户自主选择工商业经营的矛盾;五是集体经济贫困与其调控功能释放的矛盾。这些矛盾的核心是农户经营难以适应社会化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针对这种现实,迫切要求我们深入探讨农户经营的市场改革问题,包括对农户经营为什么要加快实施市场改革策略;农村的市场改革如何在理论上和实践上与完善及发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及推进农村市场改革的思路和具体对策等。下面就这些问题做些探讨。 相似文献
9.
论现阶段市场取向的所有制结构改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深化对现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认识,发展私营经济应考虑的已不再是数量问题,而是企业的规模和质量问题。围绕私营企业规模扩张,企业家力量的增长和在产业中的地位的提高,现阶段多种所有制经济发展的课题成为一个中心问题。深化公有制企业的市场化改革的基本路径是,在企业内部创造各种所有制结构以求得共同发展,公有制企业在数量上作为主体已不再有意义。只要公有资本在社会总资本中占有较大比例,将公共部分作为主体,就是可行的。发展私营经济不仅是发展私人投资,而且仍需依靠基本产权以保障在公司中的股权,这就是所谓的要素股权转移。 相似文献
10.
11.
邓小平同志改革理论的一个重要论点,是以市场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和以民主为取向的政治体制改革,互为条件,互相制约,两种改革必须协调发展。 社会主义各国改革的成败得失,从正反两个方面证明,小平同志的论点是完全正确的。经济体制改革不以市场为取向,不仅经济体制改革不能成功,而且不能推动以民主为取向的政治体制改革。同样,政治体制改革不以民主为取向,也不仅政治体制改革不能成功,而且不能促进甚至会阻碍经济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2.
<正> 我们正在建设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在这个总题目下,具体地探讨改革中的经济目标和道德目标,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否应以市场为取向,这是从1979年以来在改革理论和实践上争论得最多最尖锐的问题之一。我认为,这个问题是关系到我国的改革能否继续向深层拓展,以及如何向深层拓展,从而加速建立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体制的重大课题,同时也是认真总结前期改革经验,反思改革理论,克服改革中变化无序状态的重要内容。因此,不同意见之间展开深入的研究讨论是很有必要的。本文试图就市场取向改革的正确性,“八五”期间市场取向改革的主要任务,以及在推进市场取向改革中应注意解决的问题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4.
实现企业财务目标的市场取向●晋自力一财务目标是企业进行财务管理所要达到的目的,是评价企业财务活动是否合理的标准。关于财务管理目标,有以下几种观点:一是利润最大化。利润最大化是西方微观经济学的基础。西方经济学家以往都以利润最大化这一概念来分析和评价企业... 相似文献
15.
对专业市场的若干思考□张仁寿专业市场星罗棋布,遍地开花,构成浙江经济发展的一大特色。十多年来,浙江专业市场的迅猛崛起和蓬勃发展,对于推动广大农村从自给半自给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变和市场经济形态的初步形成,对于促进浙江整个经济的高速增长,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市场化改革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以来世界各国改革的重要特点。与市场化改革相关的一系列有关社会主义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本文试图通过对这些问题的阐述 ,不仅加深对社会主义的理解 ,而且引发人们对社会主义的进一步思考 ,从而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近年,有论者提出,“不可能有既适用于资本主义又适用于社会主义的所谓‘中性’运行机制”;甚至还有论者把不同意“计划调节为主”的观点划归资产阶级自由化范围。看来,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理论核心的计划机制和市场机制及其关系问题,至今需从深层理论加以研究和探索。本文对作为经济运行机制的计划与市场的实质及其关系作初步探索,其方法,其观点,可能悖于时贤,祈同好正之。 相似文献
18.
计划与市场的关系,既是当前经济理论界争论的一个热点问题,又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核心问题,改革的方向正确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这一问题的认识深度,本文意在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出发参加对这一问题的讨论和探索。 一、社会经济系统矛盾统一体具有层次性 长期以来人们关于计划与市场关系问题的讨论,绝不仅仅是纯粹的概念、范畴之争,它们直接涉及到对两个重大问题的基本认识:第一,如何看待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第二,如果把握社会主义经济改革的基本方向。但是,为了正确地展开问题的讨论,我们又不能不先从概念的范畴层属和概念双方的对称性谈起,然后旁及其它,由于计划与市场关系总是涉及某种社会经济活动或行为的,为此,首先需要对人类社会经济活动或行为的结构层次 相似文献
19.
胡志金 《高等函授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0):29-37
我国学界近30年来对教育见习的研究不仅数量严重不足,而且有效性特别差,普遍缺乏目标责任意识。通过教育部示范项目“基于职业胜任取向的整合式师范生教育见习实习模式”的实施探索和文献研究,对于如何研制教育见习目标这一问题,提出了职业胜任取向,讨论了影响见习目标研制的八个因素,形成了基于职业胜任取向的教育见习目标样例,以期全面提高见习目标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20.
八十年代经济的波浪式发展,已经把我国经济运行过程中的深层次矛盾逐步显露出来。摆在九十年代经济改革面前的任务,就是把握契机,采取现实而有效的步骤解决这些矛盾,使我国的经济获得长足的发展。契机Ⅰ:构造两大衔接机制(一)微观:风险——利益衔接机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