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紧急时期我国社会民生物资价格执法活动以自然灾害、公共卫生、经济不景气事件为启动条件,其实施手段具有阶段式、应急式、运动式三重特征。紧急时期针对社会民生物资的价格执法活动存在如下问题:将一些经营者单纯涨价行为认定为哄抬价格,这不符合《价格法》第14条的立法目的;执法过程中片面追求“从重从快”,将一些经营者的正常涨价现象亦纳入处罚范围,扰乱了市场价格规律。未来应当进行如下改进:在价格违法行为的法律规定问题上,应当对一般价格违法行为与紧急时期的特别价格违法行为做出明确区分;在查处价格违法行为的定性问题上,应当对哄抬价格行为和不正当高价行为做出明确区分;在价格违法行为的执法标准问题上,应当制定特别时期价格违法行为的行政处罚特别规定,确保紧急时期价格执法的规范化与合理化。  相似文献   

2.
我国《反垄断法》设立了举报制度,但法律对举报人与其他相关主体的关系未作明确区分,这导致举报人是否享有及其如何享有《反垄断法》规定的其他权利难以确定,举报制度难以替代反垄断立案制度。《反垄断法》规定反垄断执法机构有充分的行政执法权,却未赋予其他主体相应的权利,究其根本原因在于我国《反垄断法》的调查程序和司法程序设计上存在缺陷,这是受到国家本位主义、重实体轻程序观念的影响所致。我们应借鉴国外反垄断调查和司法程序方面的立法经验,完善我国的反垄断调查和司法程序。  相似文献   

3.
新政新规     
《山西老年》2010,(3):66-66
深圳:开"蜗牛车",罚款《深圳经济特区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罚条例(草案修改建议稿)》规定,在前方无障碍情形下,行车速度缓慢致阻碍其他  相似文献   

4.
据中国价格信息中心提供的消息:为了使物价管理相对人能及时、准确、全面地了解有关物价方面的规定,国家计委决定在全国建立物价法规政策定期公布制度,并从1998年1月1日正式发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物价公报》。目前,社会上价格违法行为经常发生,严重损害了国家、企业和消费者权益。据统计,1996年全国各级价格监督检查机构共查处价格违法案件70.23万件,查处违法所  相似文献   

5.
特别关注     
新《消法》正式实施 3月15日,新修订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正式实施,新《消法》明确提出明星代言广告如涉及虚假宣传,将与商家一起承担连带责任,新《消法》规定,社会团体或者其他组织,个人在关系消费者生命健康商品或者服务的虚假广告或者其他虚假宣传中向消费者推荐商品或者服务,  相似文献   

6.
庄琪 《老友》2011,(4):17-17
据媒体报道,《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修订工作基本完成,新修订的草案在《精神慰藉》一章中规定"家庭成员不得在精神上忽视、孤立老年人",特别强调"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赡养人,要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人。"也就是说,赡养人不经常看望或问候老人属于违法行为,老人可以诉诸法律。  相似文献   

7.
一、问题的提起我国《行政处罚法》规定:“对当事人的同一个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实践当中,税务机关对税务违法行为是罚款与滞纳金并收,有的人认为滞纳金就是罚款,担心会不会因此而形成行政争议?我国《税收征收管理法》规定,纳税人、扣缴义...  相似文献   

8.
《社区》2008,(25):7-7
300浙江省规定从明年1月1日起,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建筑物、构筑物或者其他设施上任意刻画、涂写、张贴。违反规定的,有关部门要责令其限期清除;逾期不清除的,可以代为清除,所需费用由违法行为人承担,可以处50元以上300元以下的罚款。  相似文献   

9.
雨过天晴阳光好,家家户户晒衣忙。借着好天气抓紧晾晒衣物,这在中国可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了。然而,你如果在美国这样做可是违法的。在美国好多州的法律都规定,不允许在阳台和户外晾衣服,社区服务站专门有人员监督这类违法行为,各社区居民也有权举报违法行为,如果屡劝不听就会受法律制裁。  相似文献   

10.
试论行政诉讼中的第三人马小兰《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规定:“同提起诉讼的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其他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作为第三人申请参加诉讼,或者由人民法院通知参加诉讼。”这一规定确定了行政诉讼的第三人制度,但是,在行政审判中对于第三人...  相似文献   

11.
《治安管理处罚法》体现出两种价值取向即违法控制观与权利保障观。违法控制观目的是控制违法活动,维护社会稳定秩序,其标志是赋予公安机关较大的处罚权。权利保障观则注重规范公安机关处罚权的行使,切实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治安管理处罚法》努力寻求这两种价值的平衡点,从处罚违法行为的内容规定上、处罚过程的程序控制上及处罚后的救济制度设计上,保证该法在加大打击违法行为的同时,切实保障公民的合法权利。  相似文献   

12.
对于价格不明合同的价格确定问题,我国新合同法和各国民商法的规定,在许多情况下无法适用,出现了立法上的缺漏,造成了实务上的无法可依,建议对新合同法第62条作三点补充解释1.没有相同产品的,可依争议产品之同类产品或者近似产品在合同订立时履行地市场类似交易中的正常销售价为可比价,确定争议产品的公平价格;2.争议产品之同类产品,在合同订立时的履行地市场未曾销售或者虽有销售,但销售数量、价格,不能作为公平价格进行比较的,可依该同类产品在适当的其他地区正常销售时的可比价格确定争议产品的公平价格;3.如果上述规定均不宜适用,可以争议产品之同类产品或者争议产品本身的生产成本加税费、合理利润和其他费用之和为其公平价格.  相似文献   

13.
反垄断法和价格法都对价格垄断行为进行调整,因此对这两部法律进行比较研究是非常有意义的。反垄断法和价格法之间既存在着冲突也存在协调关系。为协调反垄断法和价格法之间的冲突,应该明确两部法律各自的价值取向;在两部法律中规定相衔接的价格违法行为界定标准;在两部法律中规定相衔接的价格违法行为调整方式;利用反垄断法的豁免制度与价格法相关内容进行衔接。  相似文献   

14.
尹卫国 《社区》2011,(12):5-5
1月20日,江苏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开幕,就《江苏省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草案修改稿)》进行了审议。跟一审的草案相比,修改稿增加了对“啃老”现象的规定:“有独立生活能力的成年子女要求老年人经济资助的,老年人有权拒绝。子女或者其他亲属不得以物业或者其他理由,骗取、克扣或者强行索取老年人的财物。”(1月21日《扬子晚报》)  相似文献   

15.
反垄断法和价格法都对价格垄断行为进行调整,因此对这两部法律进行比较研究是非常有意义的。反垄断法和价格法之间既存在着冲突也存在协调关系。为协调反垄断法和价格法之间的冲突,应该明确两部法律各自的价值取向;在两部法律中规定相衔接的价格违法行为界定标准;在两部法律中规定相衔接的价格违法行为调整方式;利用反垄断法的豁免制度与价格法相关内容进行衔接。  相似文献   

16.
我国《注册会计师法》及其配套法规所设定的行政处罚种类与《行政处罚法》的规定不一致,应当作出相应修订,以便与《行政处罚法》相统一。适当的罚款可以有效遏制注册会计师的违法行为,我国《注册会计师法》应当规定可以对注册会计师的违法行为进行罚款。我国《注册会计师法》的执法级别太高,从提高行政效率和最大限度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的角度看,应该将执法权适当下放。现行法律对不予注册、撤销注册、注销注册决定的救济方式不明确,应当明确行政相对人对前述决定不服时可以提起行政诉讼。  相似文献   

17.
《民法典》第1164条规定了侵权责任保护范围是"民事权益",在具体界定上,应当进一步厘清,侵权责任既保护民事权利,也保护民事利益即法益。侵权责任保护的民事权利是"7+N",即《民法典》总则编第五章规定的人格权、身份权、物权、债权、知识产权、继承权、股权以及其他投资性权利,和其他法律规定的民事权利。侵权责任保护的民事利益即法益,包括其他人格利益、胎儿人格利益、死者人格利益、其他身份利益以及其他财产利益。民事主体的这些民事权利或者法益受到侵害、造成损失的,应当依照《民法典》侵权责任编的规定确定承担侵权责任,救济民事主体受到损害的民事权益。  相似文献   

18.
公示     
《山西老年》2013,(2):27
根据新闻出版总署《关于开展新闻记者证核发情况自查工作并重申有关规定的紧急通知》([2009]299号)《新闻记者证管理办法》《关于2009年换发新闻记者证的通知》等要求,我单位已对拟申领记者证人员资格进行严格审核,现将我单位已领取或拟领取新闻记者证人员名单进行公示,公示期为2013年2月1日——7日。举报  相似文献   

19.
公共利益举报制度是社会风险发现机制和发现能力的关键一环,更是构建重大社会风险防控机制的重要举措。我国现行的举报规定散见于各行业的法律法规中,且主要针对私益举报进行规定和制度设计,已经与公共利益举报的制度需求不相匹配。2019年国务院提出要在我国建立吹哨人即公共利益举报制度,如何立法是我们当下面临的重要任务。邻国日本于2004年颁布了《公益通报者保护法》,并于2020年进行了修订,十几年来日本公共利益举报制度运行效果良好,对我国启示良多。我国应对公共利益举报制度进行专门立法,明确保护主体和保护范围以保护正当公共利益举报行为,设置阶梯式举报程序并应在大型机构内部建立举报机制,明确举报受理机关以强化运行权威性,强化公共利益举报者保护并减轻其责任,明确对报复行为的罚则以强化对公共利益举报者的保护。  相似文献   

20.
子言 《社区》2003,(10):10-11
重大疫情限时上报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明确规定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报告制度,其公布的报告时限为1至2小时。 《条例》规定,一旦出现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传染病暴发、流行、发生或者发现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发生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