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英国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简·爱》阐述了女主人公简由生理需要到自我实现需要的追求和由身到心到灵以至于身心灵结合的蝶变过程,体现出女性对人格独立和人格尊严的追求。  相似文献   

2.
《简·爱》以19世纪早期英国偏远乡村为背景,以女主人公简·爱的经历,讲述了一个坚强、独立、自尊与自信的女性的爱情故事,塑造了一个具有顽强生命力、值得赞美的女性形象。通过对这部小说中简·爱的人格魅力以及从她身上获取的某些思想启示分析,进一步讴歌平等与自立,尊严与爱情的永恒主题。  相似文献   

3.
19世纪中期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长篇小说《简·爱》的问世正值英国资本主义迅猛发展的时期 ,英国资产阶级政府为了分裂工人运动 ,表面上采取了某些改革的措施 ,但妇女在社会上的地位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善 ,没有获得平等权利。作者通过简·爱这个女主人公的斗争经历反映了当时英国妇女的悲惨处境 ,也反映了妇女摆脱男子压迫和歧视的强烈时代要求。作者刻画的简·爱是一个外表并不美丽 ,柔弱瘦小 ,没有强烈吸引力的妇女形象。但她有不愿忍受压迫、屈辱和一切卑鄙的正义行为 ;她心底善良敢于思考 ,有独立的人格 ;她敢于表达个人强烈的爱憎…  相似文献   

4.
<荆棘鸟>中的三位主人公,因生活环境及个人主观因素有着不同的生活态度和追求,积极的态度和勇敢的追求获得了美好生活的回报;反之,却遭到了生活的惩罚和报应,小说中所蕴涵的哲理,至今令我们每一个人回味、深思.  相似文献   

5.
《简·爱》(Jane Eyre)是19世纪英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品,探索了女性对自由与解放的不懈追求,反映了作者希望构建一个两性完全平等、和睦相处的和谐世界的美好愿望。主人公简·爱是一位性格坚强、朴实、独立自主、积极进取的女性,她生活在社会最底层,受尽磨难与屈辱,但她不屈不挠,敢于抗争,具有独立自强的人格力量和勇于追求平等幸福的精神。  相似文献   

6.
《孔雀东南飞》(又名《焦仲卿妻并序》)是我国现存汉乐府民歌中最长的叙事诗,历来论者纷法。本文试图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对诗中女主人公刘兰芝的性格发展作一探讨.刘兰兰的性格发展脉络,可以划为五个阶段、四个过程:勤劳织作——主动求遣——希望重圆—一同意再嫁—一殉情而死。不难看出,这五个阶段中,前后相邻的阶段是既相顺承又相矛盾的。按正常逻辑发展,似乎应先勤苦织作,后被婆母所遗,再希望重圆,不成,故殉情而死。但作品偏未如此,从而使兰芝性格呈现出层次性,也使她的形象更为真实丰满,作品亦由此成为乐府一壁.一、勤…  相似文献   

7.
《诺桑觉寺》被认为是奥斯丁作品的转折点 ,也反映了她婚姻观的新变化与特色 ,即奥斯丁在这本书中开始让普通不起眼的女孩代替以往天生完美的女性担任女主人公 ,经过人生教育 ,摆脱哥特式幻想 ,辨清是非与真假 ,最终以成功的女主人公姿态赢得美满幸福的婚姻。  相似文献   

8.
《简·爱》和《廊桥遗梦》相隔近一个半世纪,表现了两个不同的婚外恋故事.小说中二位女主人公在婚外恋中充当的角色不同,但是她们都不得已而放弃了自己的恋人,忍受着分离之苦.现代社会在对简·爱反叛的彻底性提出质疑的同时,却非常欣赏弗朗西斯卡的家庭责任感.通过对比不难看出,百年以后的现代人在婚姻道德观和对情感的追求上有着明显的进步.  相似文献   

9.
19世纪英国诗人马修·阿诺德在“埃特纳火山上的恩培多克勒”一诗中曾把人的灵魂比作一面悬浮在空中的镜子,在阵阵狂风中摇曳: 转西复转东,鉴临万方的灵魂,飘荡随风/瞬间印象千重万重,/事物全貌不入眼中;/匆匆一睹旋即他去,/适才眷顾,尽付风中。/ 和阿诺德同时代的丹麦神秘主义者索伦·克尔凯郭尔则首次把个人的存在作为哲学的中心问题,认为世界上真正的存在乃是个体。个体无限地关心着自身和自身的命运。  相似文献   

10.
从夏洛蒂·勃朗特和艾米丽·勃朗特两姐妹的作品《简·爱》和《呼啸山庄》中可以看出,圣经和基督教义对她们爱情和婚姻观念有深深影响。基督教的基本的爱情婚姻观是一夫一妻、一男一女和一生一世。本文从她们成长环境和宗教背景等角度出发,从基督教的爱情婚姻观角度来分析她们作品所反映出来的爱情和婚姻应平等、忠诚、生死不渝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
“现代英国的一派出色的小说家,以他们那明白晓畅和令人感动的描写,向世界揭示了政治的和社会的真理,比起政治家、政论家和道德家合起来所作的还多.”在19世纪这“一派出色的小说家”里,其中之一就是女作家夏洛蒂.她完成了名作《简·爱》,尖锐地提出了妇女地位问题,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敢于反抗、敢于斗争、争取自由和平等地位的妇女形象——简·爱.这是英国现实主义小说中从未有过的女主人公,她不是通俗小说里屡见不鲜的吃饱穿暖、无病呻吟、争风吃醋的贵族资产阶级小姐,而是出身贫寒、举目无亲的孤女.她带着真挚、细腻、炽烈的情感,倔强、不屈、高傲的性格,追求自由平等、反抗压迫歧视的思想,不但迈进了各具特色的英国文学人物的长廊,而且还屹立于世界文学人物之林,闪现出特有的熠熠光辉,吸引着世界各地的千百万读者.  相似文献   

12.
布鲁克纳的小说《欺骗》中的女主人公安娜在实现心理成熟和精神顿悟时已年过半百,这种成长的滞后性使该作品成为一部特殊的成长小说。文章结合传统成长小说模式和主人公安娜的性别、阶级和时代特征分析其成长延迟的原因,发现她在成长空间、引路人、寻找职业和走进婚姻几个成长关键点上陷入困境,困境背后是传统社会观念对女性成长的种种束缚和英国20世纪下半期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给人们造成的道德模糊和价值体系混乱。安娜最后的精神突破得益于她作为知识分子的反思和自我认同能力。主人公安娜的特殊成长历程颠覆和改写了传统成长小说的模式,丰富了成长小说的内涵,给当下女性成长以警醒和启迪。  相似文献   

13.
许多资料在谈到《氓》的女主人公性格特征时 ,除了说其善良忠贞外 ,都认为她还有坚强果敢的一面。针对这一点从女主人公的婚前、婚后、遣归的过程及社会环境等方面进行分析 ,同时与两汉乐府《孔雀东南飞》中的兰芝形象作比较 ,可以得出《氓》的女主人公 ,从始至终都是一个非常软弱的女子形象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凯瑟琳·恩肖对希刺克利夫的爱情的描写,阐述了凯瑟琳的爱情悲剧,具有深刻的哲理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5.
《情人》中女主人公的爱情的产生及悲剧的结尾和自己的自恋情结有很大关系。由于自恋倾向,她才有可能和中国富家弟子结合在一起,创出一曲惊天动地的爱情;同样是自恋促使她有了当作家的愿望,使自己的精神有了进一步追求,从而和自己的中国情人在精神上产生鸿沟,他们爱情悲剧的产生是必然的结局  相似文献   

16.
多丽丝·莱辛是英国当代杰出的女作家,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其代表作《金色笔记》被誉为20世纪英国文学的一部经典之作。作者从女主人公身边的男性世界、她对感情的精心维系到逐步陷入困境和她对自己情感轨迹的内省三个层面剖析了她在情感荒漠中的不懈探寻,探讨了男权社会中的女性生存困境,解读了莱辛对女性人生探索的深沉思考。  相似文献   

17.
《1Q84》是村上春树的代表作之一,作品塑造了青豆与天吾这两位独具特色的男女主人公形象。青豆是一位拥有独特个人魅力的女性,是小说故事情节得以展开的关键所在。青豆有着面容姣好但无明显特征的外貌、特殊性质的工作,她童年成长环境使其与父母断绝关系,加之无法磨灭的宗教信仰、性与爱相离相辅的恋爱观和难以界定的社会性,所以出青豆这一女性形象有着与众不同的特质。  相似文献   

18.
美国作家西尔维亚·普拉斯的小说《钟形罩》可以被看作女性版的《麦田里的守望者》。主人公埃斯特·格林伍德与美国主流社会格格不入,在纽约、家乡小镇和精神病院这些地理空间里,她的自我形象不断被异化:初到纽约时"自己都不敢认",返回家乡后"失去灵魂的空壳",精神病院时"半人半鬼"。埃斯特在不同地理空间的外表变化反映了她在男权社会空间的边缘地位和心理空间逐渐封闭、失去自我的变化过程。移步换景的地理空间、所处边缘地位的社会空间和日渐封闭的心理空间相辅相成。空间的叙事和小说主人公埃斯特自我身份异化不但有对应关系,埃斯特在追寻自我的过程中更经历了心理空间从憧憬到逐步崩溃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对《小团圆》中女主人公的独特心理体验进行分析,认为其构成小说的叙述重心。指出女主人公从少女到女人的欲望和挣扎,构成张氏小说的特质,也成为张爱玲创作时无法摆脱的困境。文中流露的暮年时的悲悯,也是小说的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20.
艾丽斯·沃克的《紫颜色》自出版以来一直受到文学评论家的青睐,作品因其描写了一位美国南方女性在种族歧视、阶级压迫和性别歧视中如何建构自我、追求平等和自由而被誉为黑人女性文学的经典。本文旨在从女性主义叙事学的角度阐释文本,解读沃克如何将叙事声音与叙事眼光结合于女主人公西丽之身,建构女性主义性别权威性和性别主体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