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早在六七年前,我就有志于写这部《中国奴隶社会史》,而时值“四人帮”横行,环境不允许。长恐岁月易逝、此愿不遂,抱恨无穷。岂意天回地转,“四人帮”妖氛霎时消灭,我国历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两三年来,全国人民在以华国锋同志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下,以实现四个现代化为目标,正以胜利地完成 相似文献
2.
朱杰勤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3)
历史学的萌芽以我国为最早,约在公元前二十一世纪已有史官的设立和历史的记载。孔子编述的《尚书》和《春秋》就是取材于官府所藏的档案和各国的史料。《尚书》上起《尧典》,下讫《秦誓》,包括虞、夏、商、周的重要历史文献。《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的历史记载,上起隐公元年(前七二二年),下讫哀公十四年(前四八一年),凡二百四十二年之事。孔子撰述《春秋》,不仅依据鲁国的史书,而且又与左邱明参观各国的载籍,进行查核的工作。后世有人因孔子自称“述而不作”,就认为孔子不是作《春 相似文献
3.
4.
在人类社会,当出现产品生产,继之产品通过市场进行交换后,生产、消费、交换便互为作用、互为因果,成为经济社会前行与发展的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了。马克思主义认为,消费是经济体系中同生产、交换、分配并列的"经济形式"之一," 相似文献
5.
序《中国苏维埃区域社会变动史》田居俭1995年岁尾,江西社会科学院青年学者何友良,通过当代中国出版社将其杀青的《中国苏维埃区域社会变动史》[注]惠示于我,并征小序。虽然我对此道陌生,力不胜任,但是还愿勉为其难,承命一试。我敢于不揣庸陋,作此芹献,其因... 相似文献
6.
7.
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张国祥撰写的上、下两卷本《山西抗日战争史》出版了。该书为我们重现了当年宏伟壮丽的抗战场面,是第一部从整体上研究山西抗日战争历史的专著。它为抗日战争史的研究填补了一项空白,是很值得庆贺的。在8年抗日战争时期,山西是最引入注目的省份。山西地处华北抗日前线,以其峰峦沟壑纵横,易守难攻,便于争奇竞险,在军事战略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在这块土地 相似文献
8.
20世纪出现过两次学术史的研究热潮,一次在清末民初,一次在90年代前后。这两次学术史热潮似乎都是面临着西方文化的挑战而作出本土学术的总结与回应。不过,研究重点各有不同。清末民初重点是对整个中国传统学术的总结,而近一次学术史热潮重点却是对2 0世纪学术史的回顾。如果仅 相似文献
9.
张治东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2011,32(1):27-31,39
明王朝时期在藏区实行僧官制度,对藏传佛教的兴盛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尽管由此给明王朝带来一些不良的后果,但僧官制度对促进西藏地方与中央关系的和谐、维护地方和平和民族团结,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制度史的研究,是人们深入研究社会的钥匙,谁掌握了它,谁就等于叩开了进入研究社会问题的大门。但制度史的研究又是繁难、细碎、乏味枯燥的,它要求研究者必须具备一定的素质.研究者不仅需要有缜密的逻辑思维,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具备在粗细杂陈的书海中撷取闪光的珍珠的敏锐眼光,而且还需要研究者要掌握大量的历史材料,具备在色彩纷繁的历史面纱背后去探求真象的锲而不舍的精神。但是,正象那结在树顶上的苹果,虽然摘取它有一定的难度,但它恰恰是最诱人的。制度史 相似文献
11.
<正> 本书原题《中国史纲》第一卷《史前史、殷周史》,写于抗日战争中期,即1941年“皖南事变”之后。关于当时全国和翦老所在的重庆的政治形势,以及撰写本书的背景,我在翦著《秦汉史·校定本序》中已做了介绍,这里不再赘述。1944年4月,本书由重庆五十年代出版社出版。抗战胜利后,上海生活书店又以“新中国大学丛书”之一种于1946年10月、1947年5月两次再版。解放后,北京三联书店又于1950年3月再版。关于本书的内容,翦老自《序》说:“这本书上起开天辟地,下迄殷周之世,其所论述的范围,是秦以前的中国古史。”这次校定本书,既考虑到本书的内容,亦考虑到《中国史纲》第二卷的校定本已改题《秦汉史》,因之将本校定本改题《先秦史》,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12.
<正> 程章灿同志的博士学位论文《魏晋南北朝赋史》,完成于1989年夏,那时他将近26岁。在写成后不到两年的时间内,这部著作又为江苏古籍出版社接受出版。这是我所知道的在现在中国古典文学界中,出版几十万字专著的最为年轻的研究人员。这似乎是一个标志,表明我们的古典文学研究正步入一个新的阶段。一批在80年代中后期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参加到这个研究行列中来,他们带来了一种特有的学术朝气,带来了近十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大环境而培育起来的开阔而敏锐的理论思维,而他们又大多在前辈学者的指导下,受过严谨学风的熏陶,因此又有着令人不得不首肯的扎实的基本功。这一切,我觉得,预示着我们古典文学研究正在较早地在整体上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13.
去冬今春 ,我分别在北京的《文学评论》、《文学遗产》刊物上读到过陈友冰先生的两篇专文 ,即关於近五十年来海峡两岸唐代文学研究比较 ,以及台湾学界唐代文学研究述论。现在我有幸在正式出版前通阅全书 ,不期有两种心情 ,一是感谢 ,二是钦敬 ,油然而生。我想这不单是大陆学者 ,就是台湾学者 ,也会与我有同感的。所谓感谢 ,我确实认为 ,我们现在正是处於高科技、信息化的时代 ,对新世纪学术研究来说 ,信息量将是促进发展、提高品位的重要因素 ,谁在这方面作得富有成效 ,谁就将居於先行者之列。近五十年来的中国古代文学包括唐代文学研究 ,由… 相似文献
14.
江西大学历史系沈星棣教授所著《中国古代官吏退休制度史》一书,已于1992年7月由江西教育出版社出版。笔者有幸得此新著,一路捧读,不忍释手,为书中可贵的探索,精辟的论断,清晰、明快的文风,活泼、典雅的语言所吸引。故此不揆祷昧,写下几点体会,以供读者参考。《退休史》是以社会历史发展线索为纲,按时间顺序分为七章的。作者匠心独具地运用历史唯物主义与文化心理结构分析相结合的基本方法,在大量搜集材料的基础上探赜索隐,对我国起源甚早而未能完臻的古代官吏退休制度进行了全面而又系统的、多侧面、多层次的分析,提出了许多富有独创性的见解。一、第一次梳理出官吏退休演变的基本脉 相似文献
15.
(一 ) 经过各方面权衡 ,从年轻时起 ,我就觉得自己比较适宜于做学问。但能否从事学术研究 ,研究什么 ,如何做研究 ,却“每自不由人”。青少年时期家境清寒 ,耽误了不少读书的大好时光。后得公费之助 ,才在 2 0多岁进了大学。在清华和美国芝加哥大学我是学社会学的。回国后在武汉大学从事社会学和文化人类学的教研工作 ,刚尝到一点做学问的味道 ,50年代初社会学又被禁 ,我的学术生涯不得不随之中断 ,只能在业余时间自学 ,即使称为学术活动 ,也不过是投石问路、零打碎敲而已。1 964年 4月 ,我响应号召 ,回到武汉大学研究美国史。但直到 1 9… 相似文献
16.
《宋代行会制度史》简评周宝珠东方出版社1997年8月出版了魏天安同志的《宋代行会制度史》一书,这是一本功力扎实的作品,值得认真一读。首先,这本书把宋代行会放在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进行考察,通过对中国古代行商(客商)与坐贾势力消长的研究,指出了宋代... 相似文献
17.
除了出于友谊之不获已,我不曾为人写过什么"序".这大约和我个人的性格有关.郭延礼同志将他的《中国近代文学新探》送来,要我为他写几句话作《序》.延礼同志是我的学生,而且还是我比较喜欢的学生之一,这就使我难以推却了.延礼读大学一年级第二学期时,我为他们班(中文系1955级)讲《中国文学史》两汉部分.一次作业,他写了关于汉乐府《妇病行》的文章,我觉得写得不错,便引起了注意.大学二年级时,他又写了学年论文《论古诗十九首》,阅后感到颇有见地.当时我是中文系主任,他的两篇论文遂由我推荐参加了山东大学学生优秀科学论文评奖.前文获山东大学第一届学生科学论文奖,后文因1957年的政治运动,评奖工作中断.据我回忆,山东大学全校性的学生科学论文评奖,"文革"前就只有1956年这一次. 相似文献
18.
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 ,朝代更替 ,兴衰治乱 ,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一部用人的历史 :哪个时期重视人才 ,知人善任 ,社会就发展进步 ,国家就昌盛 ;哪个时期忽视甚至藐视人才 ,任人唯亲 ,社会、国家就衰亡。用人方策作为一笔宝贵的历史遗产 ,理应很好地加以继承发展。苗枫林同志历时十年完成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用人史》 ,为此做出了开创性工作 ,并取得可喜的成果。“明主治吏不治民”(《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这是治国经验的历史总结 ,治吏的关键问题则是用人 ,用人方策的正确与否历来关系到政权的存亡和事业的成败。基于对这种重…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