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经济特区不仅包括称之为"经济特区"的特区,还应包括所有实行特殊经济政策的区域,如众多的自由港、保税区、产业园区和出口加工区等。经济特区承载着不平衡增长理论的精髓,应上升为一种经济发展战略与模式。采取经济特区方式发展经济不仅发展中国家采用,而且许多发达国家也采用,但在实践中各国(地区)的经济特区运作模式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继承和发展邓小平的经济特区理论,特别是江泽民同志近年来就新时期经济特区的发展发表了许多重要讲话,本文对江泽民同志新时期经济特区思想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和总结.  相似文献   

3.
经济特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试验基地,在创建经济特区过程中所形成的邓小平经济特区思想,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思想先导,促进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思想大解放。由此,我国成功地实施了渐进式、梯层次、分步骤的对外开放战略,形成了多层次、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总目标的确立提供了理论依据,保证了改革开放的健康发展。邓小平经济特区思想的发展与完善形成了"一国两制"理论,指导我国政府成功地从经济特区实践向特别行政区探索,加速了祖国和平统一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4.
"中国模式"最基本的是经济发展模式,经济特区作为一种区域经济发展模式是中国模式的基础和核心:经济特区的作用机理是中国模式形成的原动力;经济特区创造中国模式;经济特区与中国模式的实质一致;经济特区推动中国模式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从发展条件、政策优惠、发展道路三方面与沿海经济特区的比较看,新疆喀什作为经济特区,它的发展道路与战略定位必须贯彻环保、民生、创新、和谐、法治的原则,才可能找到自己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6.
我国经济特区的建立和发展 ,不仅在祖国的改革开放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对港澳的回归、海峡两岸之间的沟通以及祖国统一事业也做出了重大贡献。今后 ,经济特区还应促进大陆与港澳台关系 ,特别是在台湾与大陆统一方面发挥政治作用  相似文献   

7.
"中国道路"就是指在中国选择创办经济特区这条道路来完成体制转型,实现经济发展.创办经济特区作为强制性制度安排,打破了传统体制下导致普遍贫穷的一般均衡,使非均衡发展的社会变革成为中国社会最佳的制度变迁的路径选择.创办经济特区开启了中国社会通往科学发展的道路.以深圳为典型代表的中国经济特区曲折而成绩卓越的改革开放的实践,不仅揭示了一条实现现代化的有特色的中国道路产生的路径与主要特征,而且掷地有声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亲自倡导和设计我国的经济特区,两次南下考察了经济特区,发表了一系列具有历史震撼力的重要讲话,用自己的言行在经济特区发展最困难的时刻给予了最大的支持,并由此形成了完整的经济特区思想。邓小平经济特区思想,是邓小平理论中最具特色的组成部分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海外中国经济特区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海外,"经济特区"(SEZs)、"特区束"(SEZ Clusters)"类特区"(Similar-SEZs)被共同视为我国特区发展战略的研究对象.特区的意义、性质、特征、特区的理论基础、研究范式与模型、特区发展问题及世界启示等都构成了研究我国经济特区的具体领域和方向.这些研究无论是对我国特区研究、特区实践,还是分析中国体制改革与经济转型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国经济特区不论产业发展还是结构演进路径及结果,均呈现出超常规特征,即传统农业快速萎缩,工业化进程超乎寻常,产业发展支撑要素与众不同.以深圳为代表的中国经济特区,是从计划体制到市场经济制度转变过程中的一个制度试验区域,其根本的独特性在于产业发展过程中拥有领先于内地实施市场经济体制的占先优势,其存在的依据是中国经济体制与市场经济体制的制度性差别和对整体实施市场经济制度的风险性认识.制度转制产生的制度替代效应是深圳产业发展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1.
简议特区文学的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特区文学并非现象化把握的范畴,有其深刻的文化定性。特区文化处在典型的弹性裂变的人类文化进化位置上,这就制约其文学必须调整其艺术表现中的生存注意中心,在特殊的文化背景上实现其价值超前和语言移位,否则便无所谓特区文学。  相似文献   

12.
中国经济特区的基本经验有两条:从现实形态来分析,是选择、引进并坚持了改革的市场经济取向:从深层动力来总结,就是尊重与拓展对人的解放.中国经济特区具有双重新使命:从"改革"的意义上讲,是加快完成向市场经济的转型,继续当好改革开放的先锋队;从"发展"的意义上讲,是加快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早日建成国际性现代化城市,构筑中国区域经济的新版图.国际性现代化城市的根本标志是具有个人权利、自由发展的现代核心价值观念的形成和与之相适应的市场经济、民主政治等成型的基本制度的确立.将传统的威权政府演进成现代的服务政府,既是政治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又是转变发展方式的基本条件.从相当的意义上讲,"把香港请进来",既符合改革开放的根本方向,又能寻找到构建现代城市的简捷路径.  相似文献   

13.
“一带一路”倡议是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国际社会出现逆全球化、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以及中国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提出来的,该倡议的提出标志着中国由经济全球化的参与者、受益者向引领者和贡献者转变,可谓是中国引领经济全球化的重大举措,同时也预示新时代经济全球化的到来。这种新型经济全球化具有“海陆并举、合作共赢、南北并进”的特点。“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无论对世界,还是对中国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升级、提振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信心,更是展现了中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相似文献   

14.
比较研究表明中国经济特区的设立、特殊优惠政策及其措施,同WTO的机制并不矛盾;WTO成员国多数都设立经济特区,中国加入WTO后,经济特区要发展,就应继续发挥特殊政策优势,并不断调整和完善优惠政策.  相似文献   

15.
中国经济特区的特殊性,是在经济领域允许引进西方先进生产力,特许特区引进某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设备、物资与先进的企业管理方式,给予三资企业税收优惠等特殊经济政策。随着经济特区社会生产力和经济基础的发展,以及域外文明的影响,必然引起特区政治文明等上层建筑领域的变革。政治改革的先行与试验是特区建设与发展的题中之义。  相似文献   

16.
实现在一体化时代深圳特区的未来发展和路径选择,特别需要关注各个主权国家、关税区或经济主体在封闭条件下的一体化衔接,这种衔接仍然实行对商品、货币、人员等要素流通的管制并征收关税,而上升到了“共同市场”层次,其特征就是要使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共同实现一体化,突破了封闭条件下的一体化范畴和水平,力争实现在开放条件下的一体化衔接,只有这种衔接才能实现生产要素的自由流通,其在经济学上所体现的意义是大不相同的。“深港一体化”正在实现港澳与内地建立“共同市场”层次的目标要求,这既是“开放型经济”在特区得以形成的基本条件和重要内容,也是经济特区未来发展路径的重要选择,更是特区先行先试的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