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济学中的新经济地理学,源于20世纪80年代对新国际贸易理论和竞争优势经济学的研究。20世纪90年代以克鲁格曼为代表的新经济地理学理论为产业集聚的产生提供了很好的解释。新经济地理学将传统的贸易理论所强调的趋同力量与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发展经济学家所描述的趋异力量融入到一个共同的分析框架内。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它使得人们可以将趋同力量与趋异力量与微观经济状况结合起来。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与经济一体化过程相关的基本倾向以及区域政策对产业集群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的产业集群理论综述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经济学中的新经济地理学,源于20世纪80年代对新国际贸易理论和竞争优势经济学的研究。20世纪90年代以克鲁格曼为代表的新经济地理学理论为产业集聚的产生提供了很好的解释。新经济地理学将传统的贸易理论所强调的趋同力量与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发展经济学家所描述的趋异力量融入到一个共同的分析框架内。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它使得人们可以将趋同力量与趋异力量与微观经济状况结合起来。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与经济一体化过程相关的基本倾向以及区域政策对产业集群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国市场化改革的进一步推进,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不可持续,调整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逐渐成为共识.文章以2000-2014年中国30个省(市、区)相关面板数据为基础,首先对FDI与高技术产业集聚的互动关系进行探讨,然后通过相关理论分析,得出新经济地理因素、FDI与高技术产业集聚三者之间内在作用机理.在此基础上,通过构建高技术产业集聚的区位熵指数,建立三者之间的面板联立方程实证模型(SEM),并分别对全国省域和东中西部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显示,整体上FDI与高技术产业集聚两者之间具有相互促进的关系,新经济地理因素也有利于高技术产业集聚;但分地区而言,东中西部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从新经济地理学的观点来看,贸易成本因素是造成FDI在江苏和安徽分布不均的重要原因。贸易成本中的供给接近因素表明完善的省内外中间产品的供应链体系是吸引FDI的关键因素。市场接近和关税因素表明外资企业看重该地区市场一体化促进商品和生产要素充分流动的现实。传统理论中的劳动力成本、外贸依存度和基础设施等因素则反映出FDI在安徽集聚的动机主要还是追求生产成本型,技术溢出效果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5.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而提升产业集聚是推进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本研究在Krugman、Quaas等分析框架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加入环境污染变量的新经济地理学模型,分别阐述了市场潜力、环境污染与产业集聚之间短期和长期的关系,并利用中国244个地级以上城市2005-2019年的面板数据,验证了上述数理模型变量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在短期内,市场潜力对产业集聚水平有显著正向影响。在长期内,地区的环境污染与产业集聚度之间呈“正U型”关系,拐点为环境污染评价值0.225。当“市场潜力向心力”较大,“环境污染离心力”较小时,在两者的共同作用下,对产业集聚有正向影响。环境污染对于产业集聚的影响具有显著的门槛特征,随着环境污染的加剧,市场潜力与环境污染的共同作用对产业集聚的影响程度逐渐减弱。此外,非资源型城市产业集聚受市场潜力的积极影响更为显著,环境污染与产业集聚度之间呈“正U型”关系明显,且在市场潜力与环境污染的共同作用下,产业集聚水平增加。  相似文献   

6.
区位论是经济地理学和区域经济学的核心理论基础和共轭研究领域,区位思想的演变与经济地理学的学科发展互相促进.通过对经济地理学的发展及其区位思想的演化进行回顾,笔者概括了区位沦各发展阶段的特点,明晰了经济地理学区位概念完善及其社会实现的演进过程,探讨了经济地理学与区域经济学区位思想的差异,并进一步总结了经济地理学区位思想的应用领域,指出"面向宏观、兼顾微观"是现代经济地理学区位应用的主要方面,"微区位研究"将会纳入到经济地理学区位思想发展的主流.  相似文献   

7.
新经济地理学模型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经济地理学备受西方主流经济学瞩目.新经济地理模型用主流经济学的分析框架不仅重新诠释了传统的生产的空间区位理论,而且也为新贸易理论和新增长理论提供了理论和实证的方法.本文在对新经济地理学基本理论和分析工具进行述评后,着重分析了该理论对中国区域发展的解释,最后探讨了新经济地理学对于缩小地区差距、促进区域均衡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空间选择效应是“新”新经济地理学解析区域生产率差异微观机理的基本理论之一。本文研究结果表明:人均物质资本和企业家人力资本水平对新创小微型企业劳动生产率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新创小微型企业的区位选择呈现出“核心区-平均劳动生产率高、边缘区-平均劳动生产率低”的空间分布特征,对小微型企业的区域扶持政策应兼顾增长与效率两种目标,应推行对小微型企业固定资产投资补贴政策,重视区域小微型企业公共服务系建设。  相似文献   

9.
新经济地理学视角下中国区域收入差距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取得了全面的发展,国内生产总值连年增长,然而在经济总量日益增长的前提下不同区域间的收入差距却越来越显著,特别是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地区间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本文在新经济地理学关于国民收入的区际分配的理论指导下,运用面板计量分析,考察了区域产业份额、贸易自由度、对制造业产品支出份额对我国区域收入差距的影响,并通过比较东、中、西三大地区在这些变量系数上的不同,探讨造成我国不同地区实际收入水平差距的因素.从而也验证了新经济地理学关于区际收入差距理论,即区域产业份额是影响区际收入水平的关键变量,同时贸易自由度、对制造业产品的支出份额也对区域实际收入水平具有重要影响.另外,区域的非市场化程度、政府财政政策力量以及对外经济开放度也会影响区域实际收入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以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为基础构建了两个区域、三个部门和一种要素的空间模型。模型较好地解释了单一中心经济形成与发展的理论机理,并在此基础上对城市空间结构演变机理进行了理论的解释。结果显示,企业异质主要是通过交通基础设施和信息基础设施水平而作用于城市的产业结构,在此过程中表现出较强的集聚-扩散连锁效应,从而影响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类型。  相似文献   

11.
利用新经济地理学分析框架讨论了区际资本流动影响因素,构建了静态与动态Panel Data模型,利用湖北省地级市数据检验包括新经济地理因素在内的各因素对资本流动的影响.与省份和国别数据研究成果不同,开放程度、技术外部性等因素在影响市级资本流动方面显得不够显著,但是市场化程度、基础设施、循环累积因果链等新经济地理因素依然对资本流动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根据实证结果,本文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新经济地理学视角分析了处于多核心区间的武陵山经济边缘区的发展。文章认为,从宏观经济区位上看,武陵山区是多个核心区的边缘区,东部分别是武汉城市群核心区和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区,西部分别是重庆主城区核心区和以贵阳为中心的黔中核心区,与核心区比较,武陵山区经济发展程度低,与核心区的经济距离较远,集聚力远小于分散力,经济活动的集聚作用弱,处于经济低洼地区。文章以武陵山区的恩施州为例,从要素禀赋、工业份额、运输成本等的变化及由此带来的经济活动的集聚程度的变化等方面分析了武陵山的发展特征。文章最后就《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实施过程中所面临的几个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3.
通过构建城乡结构和谐度指数,对我国城乡结构的不和谐程度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城乡结构不和谐的实质是城镇化滞后于就业结构的非农化,就业结构的非农化又滞后于产业结构的非农化。根据新经济地理学原理,贸易成本的下降是推进城镇化进程的关键。我国城乡之间制度性障碍的存在(譬如户籍制度)造成城乡之间贸易成本的高企。这就要求在厘清市场与政府、效率与公平、短期与长期关系的基础之上,以公共资源配置均等化为目的,以继续放宽城镇户籍准入条件为手段,不断降低城乡之间的贸易成本,切实破除城镇化的制度约束,以加快城镇化为抓手促进城乡结构的调整。  相似文献   

14.
产业区位生命周期为:集中-分散-再集中。产业区位周期链上的再集中与初始集中是有本质区别的。集聚的中心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新兴产业集聚地,一类是成熟型产业集聚地。前者主要受历史和偶然性因素的影响,后者主要受预期的影响。两种类型的产业集聚程度最高,一是知识密集型的高科技产业,二是劳动密集型产业。  相似文献   

15.
文章基于新经济地理学中间投入品模型,建立了研究欠发达地区开放政策的理论模型,并通过数值模拟和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了边缘区不同对外开放政策对其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表明:(1)欠发达地区与核心区实行一体化政策和单边保护政策对欠发达地区影响则截然不同,对欠发达地区来讲,实行差别化的政策对自己更有利;(2)欠发达地区内部一体化水平提高扩大了本地区有效市场规模,有利于产业向该地区转移,能够促进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这说明,欠发达地区政府在制定开放政策时,不仅要实行差异化的开放政策,还应尽可能消除区域内市场分割等,以提高区域内部一体化水平。  相似文献   

16.
江苏省高新技术产业的区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 20多年的发展,江苏省高新技术产业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根据其空间分布特征,江苏省高新技术产业具有以下区位指向:智力密集区;完善的基础设施;开发性技术条件;环境和生活质量。在新经济条件下,江苏省高新技术表现出对良好环境条件的倾向性和对知识创新源及良好传播网络的依赖性,其分布呈现专门化的“空间集聚”现象。  相似文献   

17.
新经济地理学是空间经济学的新发展,后天条件是新经济地理学关注的焦点。新经济地理学在控制第一自然优势的前提下,认为经济活动的集中是一个内生的过程,而与外生的自然优势无关。新经济地理学在概念和理论上已经趋于成熟,尤其是在两区域的迪克西特—斯蒂格利茨—冰山成本形式的设定上。新经济地理学大多数的基础理论都得到了更新,尽管许多新的模型我们通常会得到看似相同的结果。对空间经济问题的研究,现实的复杂性必然带来理论研究的艰巨性,新经济地理学关注的焦点需要转移到新的问题上,而不是止步不前。只有这样作为经济学的重要分支之一的新经济地理学和空间经济学才能找到自己的正确位置。  相似文献   

18.
新经济地理学长期对福利问题和政策保持沉默,直到近几年才开始出现了比较系统的研究.本文对这方面的重要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首先从理论角度说明了福利分析的必要性;紧接着介绍了在NEG框架下进行福利分析所采用的工具,并且说明不同工具的利弊;然后着重说明了五个代表性模型情景下关于规范含义的核心结论;最后分别从相关批评、其他进展和现实意义三个角度对福利分析成果进行了扩展.  相似文献   

19.
新经济地理学理论对京津冀都市圈发展的几点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评述了新经济地理学理论的有关内容,指出:集聚是经济系统的内生趋势,能带来巨大的规模经济效益;集聚的通道也是辐射的通道;核心区的增长不完全排斥边缘区的增长,后者有赖于前者的辐射,而辐射又依赖于区际通道.据此提出:集聚是京津冀都市圈未来发展的基本方向,符合经济发展的内在趋势,其减弱或停止的阶段还远未到来,未来的规模经济效益巨大,其中通道的作用至关重要,可能扩大圈内的差距但也能促进圈内落后地区的增长;大力加强内部以及连接外部的通道建设,建立务实、高效的议事和协调机构,克服地方保护和各自为政,实施大规模转移支付等措施有助于推动京津冀都市图内外的共同增长并缩小地区差距.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新经济地理学视角分析了边疆地区的经济发展。文章首先在一个三区域经济地理模型框架中分析了经济活动的空间均衡。主要结论是:如果国内的边疆与内地两个区域是对称的,那么与外部经济的一体化越是紧密,越有利于国内制造业活动的集中。在国内的边疆与内地是不对称的情况下,与外国的贸易自由化会提升边疆地区对企业的相对区位吸引力,把国内制造业企业吸引到边疆来;如果外国经济是专门化农业,而国内经济有相同数量的农业和制造业,贸易自由化后边疆的区位吸引力增加;如果外国经济中制造业的劳动力份额比国内大,贸易自由化后边疆的集聚力减弱;如果国内经济的制造业份额小,此时制造业集聚于内地,而当本国经济制造业部门占优势时,边疆的集聚力将增强。文章结合中国边疆地区的禀赋结构与发展特征,认为沿边开发开放政策的着力点应在于提高边疆地区的集聚力。为此,要加强边疆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与周边国家的互联互通,把边疆地区建设成为我国沿边开放的国际重要通道枢纽;要全面深化改革,消除沿边地区开发开放的体制和机制障碍,降低交易成本;要加强边疆地区的金融发展,实现贸易结算和储备货币的人民币化,建设沿边金融中心,通过金融的集聚作用提升边疆地区的向心力;要加强边疆地区对外贸易的平台建设,通过边境口岸、边境自由贸易区等,释放开放带来的边疆地区的外部市场潜力;实施投资补贴,鼓励国内制造业企业在边疆地区设厂,提高边疆地区的制造业份额,循环累进,实现区域规模报酬递增程度的增加,促进经济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