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 关于《金瓶梅》的作者,王汝梅先生力倡卢楠说:周钧韬先生亦提出“王世贞及其门人”说,并在特别点出的两位门人中首列卢楠。笔者所考,仅在二位专家所涉及的卢楠生平行实的范围内进行。《金瓶梅》作者可能是卢楠,系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五月和素在满文《金瓶梅序》中首先提及的,但和素没有道出来由和依据,只说“不知确否”,所以尔后277年间无人问津。至1986年王汝梅先生才据其于《脂砚斋之前的〈金瓶梅〉批评》一文中提出《金瓶梅》“有可能是卢楠在王世贞支持与参预下,在民间流传的说唱词话材料基础上创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历史学家特别是吴晗同志,对海瑞的历史地位以及研究海瑞的意义早已有过明确的论述。吴晗同志在《论海瑞》一文中说:“对海瑞总的评论是当时的人民说他好,当时的大地主说他不好。”同时也指出了“他和官僚地主中有矛盾的一面,但也有一致的一面,因之,有些官僚地主们在大骂、排挤、攻击之后,也还是说海瑞一些好话。”  相似文献   

3.
马识途的小说创作有着鲜明的艺术特色,虽然他不愿意谈论他的作品已经形成了什么样的风格。他只是谦逊地表示,他正在努力追求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中国气派和中国作风。他甚至还曾质朴地把他的《夜谭十记》、《三战华园》等作品称之为“新评书”、“新传奇”,说它们不过是“我摆的一个龙门阵”,“一个革命斗争故事”。广大读者和文学界对他的作品的赞赏,使我们觉得有必要对他的作品进行深入的研究,剖析一下他“继承了我国的小说传统”,“用摆龙门阵的方法”写出来的小说,为  相似文献   

4.
人民艺术家老舍写于四十年代的长篇巨著《四世同堂》(百花文艺出版社,1979年12月第1版)生动地描绘了抗日战争时期北平沦陷后的真实图画,赞颂了北平人民的爱国激情和崇高的民族气节,揭露了日本侵略者及其走狗的凶残、虚弱和无耻,塑造了众多的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其中不少是富有典型意义的。反面人物汉奸冠晓荷就是这众多形象中比较突出的一个。对于这个反面人物,作家没有象其他同类题材的许多作品一样,因其是“反面”人物而漫画化、简单化;而是把其作为反面“人物”来写,在一系列的矛盾冲突和情节中表现了他鲜明的性格特征,成功地刻划了一个文艺作品中并不多见的汉奸形象。  相似文献   

5.
梁启超曾经这样评述自己:“保守性与进取性常交战于胸中,随感情而发,所执往往前后矛盾”。《新中国未来记》,可以说是二十世纪初梁启超内心矛盾斗争的真实反映和小结。研究梁启超的思想,不能不对这篇小说给以高度重视。 提到小说《新中国未来记》,近代文学史家常冠之以资产阶级改良派的代表作。从小说的最终倾向来看,这一评价似乎不成什么问题。但作为史学研究,光给作品戴上一个定性的大帽子,并按此推断其历史作用,未免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了,因而必然不能科学地说明历史。本文拟就《新中国未来记》问世前数年间梁启超思想的发展,及这篇作品表达的思想内容,作一具体分析,并对这篇小说的历史作  相似文献   

6.
<正> 《席方平》是《聊斋志异》中一篇浪漫主义的优秀之作。在这篇作品里,蒲松龄塑造了一个坚韧不拔的勇士形象。这个勇士,在冥府所遭罹的种种酷刑,以及他那九死不惧的顽强斗志,比起希腊神话中的普罗米修士来,也并不逊色。剔去宣扬孝道的糟粕,我们可以说突出歌颂大无畏的反抗精神,正是这篇小说的主题。而在表现这一主题时,作者借冥司对封建社会的整套官僚机构及其黑暗官场的揭露,无论深度广度,在全部《聊斋》同类作品中,都  相似文献   

7.
初唐小说《补江总白猿传》的写作动机,自宋代以来,几乎众口一辞,都认为乃时人为诽谤欧阳询而作。有的还把它与后来的《周秦行纪》视同一类作品,说:“唐时风气,往往心所不慊,辄托文字以相诟,如本《传》及《周秦行纪》皆是已”。(汪辟疆:《唐人小说·补江总白猿传》附识)甚至明智如鲁迅,也认为:“是知假小说以施诬蔑之风,其由来亦颇古矣”。(《中国小说史略》第八篇)这简直就是把它当作攻击小说的始作俑者了。如果确是这样的话,则就从根本上否定了这篇小说了。笔者不同意此说,故不得不予一辨。  相似文献   

8.
大家都说,废名的小说最难懂,这个评价,连作家自己也承认。《河上柳》就是其中之一。废名在谈到这篇小说的创作时曾说,“简直是一个梦,我不知这梦是如何做起,我感到不可思议!” “我写《河上柳》,是在某一种生活之中,偶然站在来地一颗杨柳之下”引起的。这确是一篇从内容到形式都很别致,也颇费解的小说。其原因,是因为小说实实在在写了一个“梦”,写了作家“个人的脑海深处”的东西,所以有很多的跳跃,空白,联想,  相似文献   

9.
在写完《孤独者》的第四天,鲁迅又完成了他《彷徨》中的另一篇描写知识分子的杰作《伤逝》。同写《孤独者》一样,作者没有说明这篇作品是从何时写起的,只注有“一九二五年十月二十一日毕”,但据说这篇小说是作者用  相似文献   

10.
<正> 释《影的告别》鲁迅写完《秋夜》以后几天,又写了《影的告别》。如果说,《秋夜》是通过各种自然形象所构成的一幅秋夜的图画来表达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那么,《影的告别》则主要是借“影”的独白来直接抒发诗人的思想情绪。高长虹曾经回忆道:“我初次同鲁迅见面的时候,我正在老狂飙周刊上发表幻想与做梦,他在语丝上发表他的野草。他说:‘幻想与做梦光明多了!’但我以为野草是深刻,他说了他象所译述的kupoin 的一篇小说的主人翁,是一个在明暗之间的彷徨者。我没有看见那篇小说,但野草的第二篇影的告别便表现得很明白。”(《走到出版界·写给彷徨》)  相似文献   

11.
吴晗同志从一九五九年以来写了好多篇关于海瑞的文章,还编了一出叫《海瑞罢官》的戏,在这些文章和这出戏里,吴晗同志给明朝的一个大官海瑞,加工塑造了一个非常高大的“清官,形象,狂热地加以歌颂。说什么海瑞“爱护人民,一切为老百姓着想,不怕封建官僚势力”;他“站在农民和市民的立  相似文献   

12.
一什么是感觉?在艺术家的眼里,总是把感觉与感受、直觉、印象,经验、体验等相提并论,同时对感觉在创作过程中的性质、作用,作了与哲学家、心理学家不同的叙述。他们说:“‘感受’就是写小说的基础。”对这个问题,高尔基说得很清楚。当有人问他什么东西第一次激动他写作?他说是“印象”。又问他多在什么感受上去建立形象?他说“在一切感受上”。他还说:“把作家缺少的那些环节放到经验里去,以便写出一个非常完美的形象——这就叫直觉。”我国作家谌容也说:“我写《人到中年》时,并不像有些评论家所  相似文献   

13.
丁耀亢化名紫阳道人所写的《续金瓶梅》,是一部别具一格的长篇小说。《续金瓶梅》的最大特点是重议论,它一反传统小说的常规,竟想以议论为纲,“每回起首先将感应篇铺叙评论,方入本传,客多主少,别是一格”。尽管它也有故事情节,也塑造了典型形象,但作者的意图十分明确,他是想用情节和形象来作《太上感应篇》的注脚,即以议论带动情节。从这一点上看,《续金瓶梅》可以说是一部哲理小说,也是一部政治小说。它是借小说来阐  相似文献   

14.
在“五四”时期,写女性的从苦闷到觉醒然后又陷入苦闷,寻求人生的真谛,已成为作家们共同关心的主题。尤其是女作家更为突出,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出现了“五四”女作家群的小说。鲁迅《伤逝》的出现把这一主题引向了深化。到茅盾《蚀》的发表,新女性的形象从作家们一个又一个典型现象,发展为“时代女性”群的形象。嗣后,茅盾在短篇集《野蔷薇》、《宿莽》,中篇《路》、《三人行》、长篇《虹》里,续续着力塑造了“时代女性”的系列群象。也可以说,茅盾在他早期的  相似文献   

15.
一美国小说家约瑟夫·海勒是黑色幽默的最重要作家。他的《第二十二条军规》是其成名作,也是“黑色幽默”文学的代表作,已被公认为美国当代文学史上的“经典性”作品。《第二十二条军规》这部作品的表层意义十分明显,暴露美国军事官僚机器的黑暗和不人道,揭穿了美国政治与军事政策的伪善本质。但这并非小说的基本主题。海勒曾说:“约塞连的情感并非我在战时的情感,我是战后才体会到的。这本书在更大的程度上是对50年代社会情绪的反应,对麦卡锡时期的反应。在《第二十二条军规》中,我写下了自已对一个处于混乱中的国家的感受,我们至今仍在忍…  相似文献   

16.
<正> 《潘先生在难中》是我国著名作家和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在一九二四年写的短篇小说。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在“五四”以后的作家里,他是以描写小市民的灰色生活著称于世的。他的《潘先生在难中》,是很能够代表他早期小说创作特色的一篇力作。这篇小说以发生在南方某小市镇的军阀混战为背景,在由战争造成的整个社会生活动乱纷扰的广阔画面上,绘声绘色地刻画了一个小市民习气十分严重的小学校长潘先生的形象。小说以冷隽有力的笔触,通过一系列生动的细节描写,深刻展现了潘先生的庸俗而卑琐的内  相似文献   

17.
鲁迅的小说,从内容到形式,都是以崭新的姿态出现在“五四”时期的中国文坛上的。他不仅批判地继承了中国小说的优秀传统,而且大胆地汲取了外国小说的创作经验,从而以其“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铸成了自己独特、新颖的民族风格。鲁迅小说这一风格的形成,究其原因,当然首先要归结到他的善于“取法于国外”。鲁迅一贯主张“采用外国良规,加以发挥”,以丰富和发展自己民族的文学宝库。“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鲁迅在谈到《狂人日记》成因时曾说过:“大约所仰仗的全在先前看过的百来篇外国作品和一点医学上的知识。”鲁迅的《狂人日记》虽然受了俄国果戈理同名小说的影响和启发,但它绝无模仿或照搬的痕迹。鲁迅的《狂人日记》“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礼  相似文献   

18.
《起事来历真传》是至今流传下来的太平天国作家所写的唯一的一篇小说作品.在封面上刊有“太平天国三年新刊”字样,可知写成于清咸丰三年(1853),亦即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天京)这一年.早在本世纪三十年代,阿英先生曾见到过这篇小说的一个孤抄本,他当即写了一篇介绍文章,连同小说原文公布于世,并指出这是有关太平天国的一篇非常重要的文献.这篇小说今见于他所著的《小说二谈》中,至于其原抄本已不知下落.  相似文献   

19.
在浩如烟海的古典文学著作中,很少有把帝王作为反面形象塑造的,而《水浒》作者却成功地塑造了一个不成器的亡国之君。让我们来看看施耐庵是如何塑造宋徽宗赵佶这一形象的?也看看这个形象在人们中产生了什么后果? 一、“这浮浪子弟门风帮闲之事,无一般不晓”宋徽宗赵佶,是北宋第八代皇帝。这样一个地主阶级的最高头子,虽然身居至尊之位,但是,《水浒》的作者却有些“免俗”,并未给他戴上什么灵光圈之类。作品一开头,就是那么实实在在、朴朴素素地介绍了他的素质:  相似文献   

20.
<正> 关于《文心雕龙》一书写作的基本原则,在《序志》篇里刘勰有概括的说明:“盖《文心》之作也,本乎道,师乎圣,体乎经,酌乎纬,变乎《骚》,文之枢纽,亦云极矣。”刘勰把《辨骚》篇与代表了他基本哲学观点和文学观点的《原道》、《征圣》、《宗经》等篇章同列入“文之枢纽”,而不是把它放入后而的文体论中,足见他对这一篇的重视。刘勰为什么对这一篇特别重视呢?因为在《辨骚》篇中,他通过对屈原及其作品以及整个《楚辞》的评价,表露了他的一个文学的基本观点——就是对《楚辞》的浪漫主义的否定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