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李兰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1):116-118
语言能力或口译技能不是影响初学者口译成绩的唯一因素,对话题的熟悉度也是影响学生口译质量的关键因素。因此,教师和学生要加强对百科知识重要性的认识;在教材选取和编写方面,应在以技能为主线的同时,注重选材话题背景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2.
CHEN You-xun 《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
口译笔记是影响口译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文章从认知科学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口译笔记的特点和规律,指出口译笔记的具体操作和激活扩散模型、图式理论、连通主义等许多认知领域的研究成果有密切的联系,其中尤其是吉尔的精力分配理论,对如何做口译笔记有很强的实践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陈友勋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2008,27(5):83-87
口译笔记是影响口译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文章从认知科学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口译笔记的特点和规律,指出口译笔记的具体操作和激活扩散模型、图式理论、连通主义等许多认知领域的研究成果有密切的联系,其中尤其是吉尔的精力分配理论,对如何做口译笔记有很强的实践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彭娅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4):147-148,151
作为认知心理学中的重要概念,图式和图式理论有效的解释了人类理解和储存信息的过程。在口译活动中,涉及大量的信息理解、记忆和输出的活动。本文以图式理论为基础,探讨在口译的各个环节中图式所起的作用。认为在口译全过程中,图式均发挥积极作用,并为口译教学提供启示,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图式意识,拓宽学生知识面,扩大图式群.以提高口译成效。 相似文献
5.
英汉两种语言之间的巨大差异造成口译过程中的信息重组成为必然。在这一必然的背后,存在着怎样的制约因素?在现有的文献中,仅有针对这一现象的讨论,但是至今还未有学者结合相关的理论来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口译作为一种特殊的口语产出行为,无法也不可能背离口语产出的特性和要求。因此本文结合认知心理因素,对口译中的信息重组发生的阶段和特征进行了分析,认为在口译的原语理解阶段,笔记、解读以及译文产出阶段都可能出现信息重组现象,但是具有不同的特点,译文产出阶段表现出来的重组是一种限于译员水平而不得不做出的无奈选择,而原语理解和笔记"再解"阶段发生的信息重组却是建立在专业训练基础上,译员有意为之的思考和选择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图式理论是关于背景知识在语言理解中的作用的学说.在分析口译特点的基础上,探讨图式理论在口译过程中各个阶段的应用.通过对图式理论对于口译的积极指导意义,指出在口译训练中,口译员应注意自我激活和建立图式,提高口译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7.
许湘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6)
本文探讨了口译中数字译法的技巧。比较全面地概括了与数字口译相关的各种形式。本文作者的真正意义在于口译遇到数字时,我们将能准确而熟练地译出。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发展需要大量合格的口译人才,口译教学则是培养口译人才的重要途径。面对当前国内高校口译课程开设的快节奏和广范围,对口译进行全方位准确的认知,有的放矢地探索颇具成效的口译教学方法和模式俨然已成为当下的重要任务。唯有这样,口译教学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相似文献
9.
口译是翻译活动中的一项极其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对译员的要求也非常高.论文在阐述了口译中翻译笔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之后,主要探讨了在连续传译中译员对翻译笔记所应该掌握的尺度:即既要认识到笔记的重要性,记好笔记;又要认识到笔记只是辅助,在翻译过程中,更应该注意在激活图式结构的帮助下开发大脑对讲话内容的整体把握和理解记忆.只有这样,在笔记的帮助下,口译员才更加有可能做到在理解之后更加准确、全面地翻译. 相似文献
10.
基于释意学派口译理论和图式的信息处理模式,分别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构建了口译信息处理图式模型,旨在用图式揭示口译认知过程中译员的信息处理机制。研究表明,口译过程中译员的背景知识图式不断地被外界刺激层层激活,在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信息处理模式中存储信息、提取信息,完成口译过程中理解、表达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意义形成等一系列操作过程。 相似文献
11.
文旭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3(1):123-130
话题和话题构式是许多语言学理论讨论的重要内容,但对它们的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文章在认知语法的框架下,对话题、话题的性质、话题化及其手段进行了探讨.话题构式本质上就是一个认知参照点构式,其中话题为参照点,目标为一个命题. 相似文献
12.
图式理论是德国哲学家伊曼努尔·康德首先提出的。利用图式代替文字以简洁口译者在口译时的笔记,有助于口译译员更准确记录所译的内容,达到准确传译的效果。文章在图式理论指导下,从符号代替文字、图形代替文字和文字的简写几方面入手,通过大量实例分析俄汉、汉俄口译时笔记的记录方法。 相似文献
13.
单原 《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1(2):56-59
图式是人的头脑中关于外部世界知识的组织形式,是人们认识和理解周围事物的基础。分析了图式与语篇听辨的关系,指出图式是口译职业技能的重要基础,并对其在口译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朱金华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0(4):114-117
英语双关可分为语音双关和语义双关两类。在关联理论框架下,着重探讨英语双关的认知解读机制,认为:认知语境在双关"显"、"隐"意义的甄别中起促进和引导作用;双关"显"、"隐"意义的确定受制于意义的关联性。英语双关的理解是一个分两步、第二步经历"显"、"隐"双重解读的序列认知过程。 相似文献
15.
关联理论认为在交际中,对交际意图的识别就是对言语意义的理解。交际中称谓语的使用过程就是称谓者(说话人)与被称谓者(受众或读者)通过关联图式的打破或激活方式来相互认知的过程。这就是关联理论框架下称谓语的认知解读机制。 相似文献
16.
陆颖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2(2):79-82
从认知的角度,运用概念整合理论来剖析广告双关语的产生及其解读过程。一方面旨在丰富国内关于广告双关语的研究,以期有助于人们对广告双关语的鉴赏;另一方面也力求证明概念整合理论对广告双关语具有很强的阐释力。 相似文献
17.
多义现象的认知性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炜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03,19(2):96-99
用传统的语义理论无法完整地解释多义这一语言常见现象。本文以认知理论为框架 ,分析了原型 ,家族相似性 ,意象图式 ,隐喻 ,转喻及其之间的关系 ,认为多义现象是人类认知的结果 ;人类的语言有着一定的理据性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观点认为,二语阅读应把重点放在所要阅读文章的语言方面,而不是读者身上。但是按照图式理论,对文章的理解是读者的背景知识与所读文章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过程。本文旨在探究在阅读过程中背景知识的三个不同的组成部分,即:熟悉度、透明度、上下文,对三组受试者的影响之区别所在。 相似文献
19.
通感隐喻是作为人类重要认知方式的概念隐喻,其映射过程是由一个感官域向另一个或多个感官域映射的认知过程.Talmy的动力图式理论是能够解读通感隐喻动态映射过程的重要理论模式.文章根据通感隐喻产生的心理特点和规律,从认知角度将通感隐喻分为三种类型:感觉挪移、表象联想和意象感通,并运用动力图式理论探讨三种不同类型的通感隐喻意义建构的动态过程,以期论证在动力图式理论框架下通感隐喻认知解读的可行性并揭示通感隐喻背后所蕴含的认知规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