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新闻报道中的隐性失实具有非主观性、隐蔽性等特点,因而其危害比显性失实更大.目前,新闻报道中的隐性失实有以下几种形态:过度阐释新闻事件、娱乐化、新闻报道的故事化叙述、新闻事件背景模糊化,新闻事件信息源不可靠.隐性失实和显性失实同样违背了准确性、真实性原则.  相似文献   

2.
非事件性新闻是新闻报道中必不可少的内容。由于非事件性新闻较多地承担总结经验、指导工作、宣传成就和引导舆论的使命,因此,在新闻宣传中,应加强和改进非事件性新闻的采写。  相似文献   

3.
所谓人情味是指人具有的情感,而这种情感因素在新闻报道中的运用由来已久,并被广泛采用,讲究人情味,是西方新闻报道中的一大特色。即使是一些较为严肃和抽象的政治、经济等方面的报道,他们也要尽可能通过描写卷入事件或受事件影响的人物,使得新闻报道“人格化”。美国新闻学家詹姆斯·阿伦森曾说:“新闻是很有人情味的商品,还是让它保留这个特色吧!”在我国,作为时代前进号角的新闻事业,也越来越注重新闻报道中的“人情味”,在新闻价值理论中,许多人把人情味作为新闻价值的一个要素。在新闻学研究中一个十分重要而又众说不一的问题就是新闻的思想性、指导性与新闻的可读性  相似文献   

4.
融媒体时代,新闻报道内嵌短视频的情况日益普遍。从信息编码角度看,新闻报道中嵌入短视频可以扩展新闻报道内容,增强新闻报道的真实性、现场感、可信度,提升新闻报道的关注度与影响力;从信息解码角度看,其有助于受众全面、立体、透彻地了解新闻事件原委,便利受众社交化、直观化、共情化地读取新闻信息。新闻报道运用内嵌短视频应当把握相关操作要领并遵循相应的要求,方能为新闻报道增色,同时要规避不必要的法律及伦理风险。  相似文献   

5.
选取提炼日常新闻报道中被忽略却又可能隐藏着重大新闻事件 ,或纵深新闻背景的事件加以详尽报道 ;一条新闻虽报道过 ,新闻背景仍有许多读者渴望了解的知识、常识 ,妥善处理亦可成为有价值的新闻。让冰点变成热点 ,最常见的手法是将隐藏在社会深处的事件、现象 ,甚至陈年旧事进行翻采。  相似文献   

6.
电视现场新闻的事件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叙事理论对电视现场新闻的叙事特点进行分析,描述画面和声音符号在构筑真实事件时的忠实程度以及再创事件的规则,可寻找出新闻作品中电视现场新闻与事实的关系,揭示新闻报道真实性的真实情形。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Vice News 浸入式新闻的最新形态与操作手法,采用案例分析、文献研究与文本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研究认为,以Vice News为代表的讲故事的浸入式新闻报道让报道者参与到新闻事件当中,并借助VR技术等呈现报道者对新闻事件的主观体验;Vice News纪实报道中的长视频,以及高质量的文字、图片等以主观性视角将新闻事件的细节描写和情感表露原生态、真实地呈现出来,给观众带来沉浸感与在场感,吸引了大量年轻的“千禧一代”的关注参与,重建了传统新闻报道的讲故事传统。  相似文献   

8.
新闻叙事语法指新闻报道中事件与事件的组接形态、逻辑与原则。普利策新闻奖特稿叙事语法的特征表现为:1.事件序列形态上呈现出核心事件复线与卫星事件藕型相交模式;2.事件组合逻辑以时间为主,空间为辅;3.事件组合原则为揭露事实真相,呈现人生百态。这些特征是普利策新闻奖特稿新闻文本的属性使然,更确保了其新闻文本预警功能的实现。  相似文献   

9.
新闻报道的策划是针对某一事件、某一热点问题,有组织地开展报道的行为。这与平日里记者各自为战的采访行为截然不同。好的新闻报道策划能体现编辑部的思想,能起到强烈的舆论引导作用,能使人们全面深刻地了解新闻事件。新闻报道策划已成为众多媒体日常工作的一部分,许多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报道无不有着成功策划的痕迹。例如:  相似文献   

10.
新闻语言在构建人类的经验世界时发挥着重要作用。为研究记者如何通过新闻报道引导和影响读者对新闻事件的理解和解读,本文选取香港南华早报(SCMP)的一则新闻进行及物性系统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该新闻语篇包括多种可控的过程(process),其中物质过程(MaterialProcess)语言语过程(VerbalProcess)为主要过程。物质过程在一定程度上为新闻事件提供客观信息。然而,对言语过程的深入分析发现,该过程.中的言谈者(sayer)和两种投射(projection),包括直接引用(quoting)和间接转述(reporcing)显示新闻记者在如何选取和如何报道事件时具有决定权,因此该新闻报道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广东省控制突发群体性事件的法律制度的研究,探讨了如何通过法律途径控制突发性群体性事件问题。  相似文献   

12.
在资讯日益发达的今天 ,威胁民众生命的突发灾难性事件一旦发生极易导致谣言产生和社会的紊乱。因此 ,大众媒体应按照新闻自身的传播规律 ,将宏观信息与微观信息合理配套传播 ,才有利于提高报道的质量 ,降低突发灾难性事件报道的负面效果 ,才有利于控制谣言 ,安定民心 ,稳定社会  相似文献   

13.
民族地区的突发群体性事件存在参与主体的民族复杂性和利益诉求的多元性特点。应对的关键在于将事件及时区分为民族性群体事件与非民族性群体性事件并准确定性事件的性质,而这需要有规范化、制度化的预防和处理机制作保证。当前的传统“运动式治理”模式时常致使民族地区政府在事件应对过程中陷入被动。因此,建构一套适合民族地区突发群体性事件管理的制度化、动态化的预防体系、预警系统、处置措施与善后机制,对于化解民族地区客观与现实存在的危机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4.
用框架理论来分析新闻文本对外界形象的呈现,是一种常用的理论视角。采用内容分析和文本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选取美国"12.14"校园枪击案,以广州六份日报对案件的一周报道作为样本,对其进行研究分析,呈现我国媒体对美国校园暴力事件的报道框架。  相似文献   

15.
如何把握对突发性事件的新闻采访 ,首先要求记者具有良好的素养 ,扎实的基本功 ,机敏的判断力和快速反映能力 ;其次 ,要广辟新闻信息渠道 ,及时得到突发性事件发生的信息 ,快速作出反应 ;第三 ,现场采访要全面、细致 ,突出现场感 ;第四 ,力争对突发性事件进行追溯报道和延续报道 ,同时把握对突发性事件采访的正确舆论导向  相似文献   

16.
用社会冲突理论和批判话语分析方法,以广东"乌坎事件"为例,分析当前社会转型期国内群体事件电视新闻的话语特征与创新路径。当前我国电视新闻在报道国内群体事件时,存在刻意回避或删减社会冲突的情况,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和单向性。国家和电视新闻媒体有必要借鉴社会冲突理论从调整新闻理念、媒体功能定位和创新内部话语机制等方面入手,发挥电视新闻在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长治久安方面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在媒体市场化、信息商品化、线人职业化的今天,中国媒体因缺少匿名消息源的使用规范和新闻线人的保护制度,导致新闻线人在身份界定、收入报酬、安全保障等方面存在着很多问题,本文以美国"亵渎<古兰经>事件"和隐匿33年的"深喉"露面事件为切入点,对中国线人类别进行界定,以便明确不同类别线人所应承担的责任,提出媒体保障线人正当权益的一些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高校学生群体性突发事件处理机制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研究高校学生群体性突发事件处理机制具有重要意义。高校学生群体性突发事件产生的原因是错综复杂的,必须建立行之有效的应对机制,包括预警机制、处理机制及善后处理机制。  相似文献   

19.
突发公共事件已成为现代社会的普遍现象。新闻媒介在公共危机事件中可以发挥重要功效;新闻媒介在公共危机事件中应当处理好媒介主动性与政府喉舌、舆论引导与新闻价值的关系;在未来社会发展过程中,突发公共事件中的新闻报道还将面临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20.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为了降低病毒传播风险,减轻事件带来的负面影响,如何设计高效的人道主义供应链显得尤为重要。首先,从生活物资、医疗物资和疫苗三个维度,梳理了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应急物资管理研究进展。其次,从路径规划、选址-运输两个方面,总结了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灾害垃圾管理研究现状。再次,根据任务类别,剖析了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现状。最后,从顶层设计、应急物资、灾害垃圾、人力资源管理四个方面,给出了人道主义供应链管理未来的研究方向。结果表明: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人道主义供应链管理顶层设计、应急物资管理体系数字化转型升级路径、基于全局与多主体视角的灾害垃圾管理问题、基于多维度的社会力量管理问题都是未来值得研究的主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