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东西方理论是东方社会主义理论与西方社会主义理论的合称 ,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西方发达国家实现社会主义的理论方案至今未变成现实。 2 0世纪的社会主义运动 ,是在马克思、恩格斯东方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 ,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发展起来的。中国在马克思、恩格斯东方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 ,创立了邓小平理论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实践中探索前进。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晚年从亚细亚生产方式入手,研究了东方社会的历史与现实,提出了俄国有可能不通过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而吸取资本主义文明成果的创新思想,从而形成了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系统地回答了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在跨越"卡夫丁峡谷"之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一历史性的问题,从而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和恩格斯从来不否定通向社会主义道路的多样性。从20世纪初到十月革命的胜利,列宁开创了社会主义发展的新道路——"东方道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就此出现了通向社会主义道路的争论。当"东欧剧变"后,人们对通向社会主义的东方道路更有许多困惑和疑虑。正确比较东西方社会主义不同道路,能更加坚定我们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不动摇。  相似文献   

4.
韩巍巍 《理论界》2005,(7):39-40
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是马克思晚年研究东方社会发展的一个重大理论成果,对于落后国家在发展道路的探索中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20世纪上半叶,俄国等东方落后国家率先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使马克思晚年跨越理论从理论变为现实。因此,在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今天,充分理解跨越理论的基本内涵可以使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面临问题和急需解决的困难,从而更加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理论研究述评周勤理论在一个国家的满足程度,取决于这个国家对理论的需要程度。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入,马克思关于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的理论被突出出来,《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光明日报》、...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由一种科学的学说成为活生生的现实─—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发展,是20世纪最伟大的政治事件之一,马克思不愧为20世纪乃至千年来最伟大、最有影响力的科学家、思想家。 随着世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运动的需要,50年代初形成了以斯大林理论、观点、为指导思想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成为当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份。这一学科,对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曾经起过重要的指导作用。 然而,不可讳言,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几十年来也遭受过严重的挫折,特别是近十年来苏联的解体以及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急剧变…  相似文献   

7.
列宁的资本主义理论建立在解读马克思的思想、尤其是马克思《资本论》的基础之上,并且在分析俄国资本主义发展和帝国主义时代的特征、探索俄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得到丰富与发展,它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发展和俄国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背景下运用马克思的资本主义理论探索俄国社会发展道路的产物,系统地回答了在俄国这样经济落后的东方国家如何看待资本主义、应对资本主义进而扬弃资本主义的问题,对于解决当代全球化资本主义条件下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问题,特别是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关于东方社会如何建成社会主义的问题,从开始主张要“东方从属于西方”到晚年提出“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理论转变,这一理论转变的过程是马克思关于人类解放的历史尺度与价值尺度的结合过程,充分融合并彰显了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世界视野与民族视野,体现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的原理。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所体现的理论品格历久弥新,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对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践行和发展,不仅将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引入社会主义的实践,而且充分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精神,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和在实践中不断创新的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9.
试析晚年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哲 《理论界》2008,(11):23-24
19世纪50年代,当马克思完成对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后,便把理论研究重点转向东方社会。东方社会理论成为晚年马克思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正确认识晚年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对于全面认识马克思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对晚年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进行深入探讨:公私二重性:东方社会土地所有制的形式;亚细亚形态:东方社会生产方式;跨越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东方社会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0.
<正> 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是马克思晚年通过对东方落后国家所处的世界历史环境、现实社会状况及其基本特点的深入研究,提出的关于东方社会未来走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发展道路的学说和理论。马克思以他五十年代形成的社会形态发展理论为武器,具体地分析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有一个自身发展过程陈国新在对马克思列宁主义东方社会理论的探讨和研究中,有一个被人们忽视的重要问题需要搞清楚,这就是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有一个自身发展过程。在19世纪50──60年代,马克思从印度公社和亚细亚生产方式的研究中,提出了...  相似文献   

12.
论邓小平发展理论的基本特征及其中国特色·谢霖一邓小平的发展理论是在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中国,在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的条件下形成的。它是面向二十一世纪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新的社会主义发展理论。它的宏观历史视野和世界...  相似文献   

13.
试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张磊以20世纪20年代为发端,邓小平的长期政治生涯贯串了两个历史阶段─—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主要成员,他在近半个世纪的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建树了光辉的业绩...  相似文献   

14.
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民族主义思潮形成的原因陶绪(湘潭师范学院)随着西方近代民族主义理论和思想的传入,以及中国传统民族观念的变化,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民族主义思想逐渐形成。本文拟就中国民族主义思潮形成的原因作一探讨,不当之处,敬请同仁指正。1...  相似文献   

15.
袁盾 《学术探索》2002,3(3):6-8
本文试图通过对马克思晚年社会主义思想的探讨 ,从而达到更加完整地准确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的社会主义理论 ,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对东方落后国家未来的社会主义实践重要的现实意义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自十月革命胜利至今,社会主义事业在20世纪走过了曲折发展的里程。总结历史,尤其是苏东剧变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我们发现社会主义发展的一个不可辩驳的事实:计会主义事业的成功与失败、顺利与挫折,很大程度上可归结于社会主义理论本身的正确与否,而社会主义理论的核心向题就是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笔者认为,在社会主义建设史上,有两次较为成熟的理论探索和改革实践,一次是20年代初,列宁在其晚年的革命实践中,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理论思考及1921年“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一次是80年代前…  相似文献   

17.
全球化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全球化是由资本主义发展而牵导出的历史现象 ,发达资本主义至今仍是当代全球化的主导力量。但是 ,社会主义与全球化进程绝非相斥、相悖的关系。早在一个多世纪前 ,马克思就以“世界历史”理论揭示了全球化的特点和本质 ,开掘出全球化与社会主义的内在关系以及社会主义的“全球性”价值与意义。 2 0世纪七八十年代 ,邓小平把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目标和途径置于全球化发展的背景中加以审视 ,考虑中国的命运 ,设计中国的未来 ,从而创造性地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全球化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充满了矛盾、挑战和机遇。只有充分认识并抓住机遇 ,迎接挑战 ,选择和建构合理的发展战略 ,才能在全球化进程中使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不断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18.
19世纪 70年代末 ,马克思提出了东方社会非资本主义道路的设想。一个世纪以后 ,邓小平在新的社会主义实践的基础上继承、发展和超越了马克思晚年的设想 ,也超越了列宁、毛泽东艰辛探索的思路 ,终于解答了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个世纪性难题。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又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大大深化和发展了东方社会非资本主义道路理论 ,实现了对跨越“卡夫丁峡谷”的成功接力。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理论和实践解民马克思毕生探索人类的解放和自由,他通过对欧洲经济发展史,尤其是欧洲近代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分析,把握人类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同时,马克思也极其关注东方社会,用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研究了东方...  相似文献   

20.
时代主题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吴敏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20世纪前半期世界历史进入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必然;同样,在20世纪后期,我国选择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也是由这个时期世界所处的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决定的,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为什么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