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90年代以来 ,文学的边缘化已成为不争之实 ,文学既无力创建社会共同的想象关系 ,也不再有统一的理论规范 ,但作家依然在某种程度上保持着叙事的热情和写作的欢娱。一方面是作家、批评家的分离与同构 ,另一方面是创作现状的贫血与凋敝。一方面是写作空间的顺延与扩展 ,另一方面是文学创作的日趋世俗化、庸常化。分析这些现象及其根源 ,找寻文学存在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这也许是当前每一个作家和批评家义不容辞的职责。  相似文献   

2.
20世纪90年代以来都市文学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市化的迅速发展,都市文学成为中国当代作家创作的主流,也同样引起了专家、学者的格外重视。作者从都市文学的界说、都市文学兴起的原因及意义、都市文学的主题及反思、都市文学的审美价值等方面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都市文学研究进行了综述,并对其研究的不足之处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章艾 《阴山学刊》2004,17(2):18-19
市场经济对文学的冲击有目共睹。徐肖楠教授提出“市场化年代的文学”这一命题,作出应答与阐释。中国小说学会第七届年会上,徐教授偕几位研究生提交一组系列论文,对市场化文学的各种特征、现象、侧面进行了包抄式的探讨。这里发表的一组笔谈,就是他们的论文浓缩的精华,我刊及时刊发,以期能引起更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相似文献   

4.
万国庆 《江汉论坛》2003,3(5):86-89
开始于1937年的抗日战争,对中国社会文化结构的触动是深层次的。历史环境的骤变引起的文化中心的散落和知识分子精神结构的变动,导致了五四启蒙文化传统的被淡化和原处于边缘地位的民间文化形态的被激活,使得40年代的文学发展呈现出明显的民间化创作趋向。在三个不同的政治区域———国统区、沦陷区、解放区,其民间化创作趋向的具体表现形态有着显著的不同。  相似文献   

5.
施军 《阴山学刊》2004,17(2):13-14
市场经济对文学的冲击有目共睹。徐肖楠教授提出“市场化年代的文学”这一命题,作出应答与阐释。中国小说学会第七届年会上,徐教授偕几位研究生提交一组系列论文,对市场化文学的各种特征、现象、侧面进行了包抄式的探讨。这里发表的一组笔谈,就是他们的论文浓缩的精华,我刊及时刊发,以期能引起更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相似文献   

6.
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文精神逐渐成为知识界讨论的热点话题.通过对近20年来人文精神探讨的进程、研究的主要内容与观点的简要梳理,总结出人文精神研究取得的成果、现状以及存在的不足,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古代家族文学研究的内容主要体现在三个维面:一是对古代家族文学研究的理论性探讨;二是对不同历史时期与不同地域家族文学的宏观整体性研究;三是对古代家族文学的个案性考察。上述三个维面所显示出的研究成绩,标示出我国古代家族文学研究已走过了其起步阶段,正在稳步地向前迈进。  相似文献   

8.
20世纪90年代中国文学整体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葛红兵 《社会科学》2012,(5):170-178
20世纪90年代文学作为一个独立断代,其意义和价值,尚未得到文学理论批评界的深入研究。20世纪90年代文学对于20世纪中国现代文学整体性的农耕书写特征、整体性的启蒙叙事、革命叙事困境,具有主动性反拨的意味。重新认识20世纪90年代文学,我们可以梳理出三种叙事走向:探寻古典文化、皈依身体性属和走向民间话语。20世纪90年代,作为20世纪的"末世",其文学短处和它的成就一样鲜明,对20世纪80年代的厌弃(包含对20世纪80年代对五四文学的高扬策略的厌弃),使它带上了无起点又无终点的"世纪末"色彩。  相似文献   

9.
90年代文学语境下的金庸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90年代通俗文学的勃兴、纯文学的边缘化以及商业文化、消费文化的“联袂主演” ;人文精神倡扬的“天鹅绝唱” ;价值失范、道德滑坡、庸常生活引起的对传统的道德理想和英雄主义的潜在“冲动” ,共同构成了金庸的武侠小说在 90年代大陆“学院”、“民间”、“文化传媒”全方位成功认同的文学语境。本文对此予以粗略的勾勒和分析。  相似文献   

10.
婚恋观的嬗变是社会道德伦理价值观发生裂变的一个观察窗口,变化的形态及原因折射出商品时代下现代人生活状态与文化心理的变迁,涉及道德困境与法律难题.女作家婚恋题材小说以女性视角与女性生命经验为叙事基点,深切感受到商品经济时代不仅消费女性身体,还消费婚姻的社会现象,通过文学叙事想象的方式,传达出现代女性意识对物化婚姻的忧思与批判.女作家对商品时代婚恋观衍变轨迹的描述,不仅使我们观察到当今社会婚恋观呈现出的复杂的社会文化景观,还通过文学叙事来理解作家基于个人化立场的对物化社会的现代性批判.  相似文献   

11.
刘文辉 《江淮论坛》2011,(4):168-175
20世纪90年代以来,市场经济作为隐形之手使社会生活无一例外地遭遇"经济殖民",由此文学的经济性必将成为无法回避的文化事实。文学的经济性不仅促动文学由一元巨型叙事走向多元共生的微观叙事,而且还使体制外写作成为可能。毋庸讳言,文学的经济性所导致的文学叙事对新兴中产阶级生活趣味的归附与展示以及过分对市场的精神沉溺,的确损害了文学"精神性"与"超越性"的审美诉求。不过,作为一种矫枉过正的叙事策略或是意识形态长期压抑后的叙事狂欢,又不能不是文学反拨传统的正常文化反应。文学的"经济附庸性"已经出现并将继续存在,就像文学的"政治附庸性"依然不会完全消失并将继续存在一样,灵性的文学也将不会消亡,并将永远存在。  相似文献   

12.
张春 《学术界》2012,(6):196-207,289
20世纪80年代,文学出版积极引领“思想解放”潮流,以饱满的激情践行文学理想,以内涵丰富的文学出版物创造了空前的阅读热;90年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确立,文学出版在体制转轨中开始了市场化转型;新世纪以来,文学出版全面市场化,迅速进入“策划时代”.本文以20世纪80年代以来文学出版观念的变迁为主线,观照文学创作和阅读潮流更替的轨迹,集中体现文学出版对文学生产、传播和接受的形塑作用.  相似文献   

13.
90年代中国文学:自我认同的尴尬与出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90年代中国文学在全球化背景下的自我认同 ,处境尴尬 :一是传统文学无法不经建构地成为当代焦虑心灵的自我认同的所在 ,坚持民族传统的作家未能与全球化沟通和对话 ;二是以历史本身为书写对象的创作 ,并未完成自我认同的任务 ;三是个人化写作作为自我认同的无力 ,甚至在自闭中萎缩病变 ;四是现实主义冲击波小说由于对现实的完全认同和文学性的缺失 ,也失去了文学自我认同的属性。其出路是 ,必须遵循对物化社会的批判功能和用精神构建世界的原则  相似文献   

14.
何言宏 《人文杂志》2004,(4):109-114
20世纪 90年代以来 ,中国文学语言变革的一个相当重要的方面 ,便是在语言资源问题上对民间语言的自觉吸纳和对西方语言的互文策略 ,这一变革 ,对于 2 0世纪以来汉语现代性的又一次重建 ,提供了相当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无聊”是伴随现代性而凸显出来的一种典型的心理现象和社会现象,当代文学对这一问题的关注肇始于1980年代中期,但真正大面积的、有深度的书写则是出现在1990年代以后.笔者简要梳理了这一文学现象在当代的发展脉络,并以贾平凹的《废都》和“新生代”作家的主要作品为例,对“无聊”文学所体现出来的自我迷失、意义危机与信仰溃败等主题进行了详细的论述与分析,同时,对文本中所流露出来的浓厚的虚无主义倾向也作出了相对全面和客观的评判.  相似文献   

16.
《理论界》2015,(9)
对于文学评奖机制的研究是伴随着文学评奖活动的文学影响、社会影响日益强大而来的。90年代以来的文学评奖,接续了全国优秀短篇小说的评奖活动,开展了各种类型的活动,并在文学生产机制由传统向新型过渡之际,依托以出版为中心的畅销书生产机制及以网络等新媒体为平台的新型生产机制,向多元化、多样化、立体化等方向发展。在文学的生产、流通、评介、接受的几个环节中,文学评奖决定着文学生产的评介价值与接受意义,90年代以来市场化背景下文学生产机制的市场化转型使文学评奖机制呈现出了新的特点,表现为读者文学活动主体性地位的凸显,民间文学奖与"官方"文学奖双星互耀格局的形成。而市场化背景下大众传媒的深度介入,使得文学评奖活动走向立体化,表现为网络与电视为文学评奖活动的信息发布提供双向渠道,而报纸、期刊等传统纸媒为文学评奖活动扮演组织传播的把关人角色。市场化背景下文学评奖活动对文学阅读和文学消费产生了新的较大的作用和影响,主要体现在引领新的阅读风尚和激励文学消费行为上,无论哪种影响,都能够促进文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在革命意识形态渐趋消退的1980年代,中国文学终于又恢复了对大自然的诗意描绘,生态意识渐露端倪.孔捷生的<大林莽>、阿成的<树王>等知青题材小说对历史进行反思时,就有意无意地透露了生态书写的信息.而徐刚等人的生态报告文学对现实进行了较为自觉而彻底的生态批判.虽说人类中心主义倾向的人道主义话语制约了作家们对生态问题的全面呈现,但是那些有边疆体验或农村体验的作家们还是慢慢地写出了对大自然的理想追求,生态意识也初露华彩.  相似文献   

18.
时尚是一种有关身体的文化,表达的是文化中的身体。时尚参与了现代人的身体建设,也参与了现代社会的思想文化建设。文本形态的时尚身体话语,承载着时尚制造与传播,身体规训与建构,身份确立与表达等功用,具有多重文化意蕴和重要社会文化作用。时尚身体在文学中出场的时空与体量,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发展变迁紧密相连。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消费主义文化思潮鼓荡之下,在现实世界和虚构的文学世界里,时尚消费都成为一种潮流。然而,作为担负人类文化精神引导责任的文学,在叙述消费时尚、构建时尚时应当保持理性反省与批判的立场,不能仅仅以记录者姿态出现。  相似文献   

19.
背景与空间:90年代中国文学的文化语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90年代中国已历史地进入“全球化”时代。消费主义文化是资本全球化时代最流行的大众文化 ,这种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文化消解了精英文化的理想主义精神 ,并将诗性从日常生活中清扫出门 ,从而改变了人们的文化经验以及理解日常生活的观念方式。在此文化语境下 ,文学自身的生产与传播方式 ,以致文学的功能和风尚也必将发生影响深远的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90年代城市文学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主要分析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城市形象在作家笔下的变化、不同性别叙事下的城市形象以及 2 0世纪 90年代的城市文化发展和文学的关系。在把握城市文学发展的同时 ,指出城市文学对现实的关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