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民族声乐风格单一化是近年人们讨论的热点,本文通过对20世纪50、60年代演唱者与现代演唱者进行比较,得出演唱者自身也是风格单一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中国民族声乐艺术之韵味,是中国人在演唱艺术中所追求的深远意味,是民族声乐艺术魅力之所在,更是中华民族整体精神风貌的体现,其美学标准建立在中国戏曲、曲艺、地方民歌等传统和民间的音乐艺术审美追求基础之上。中国民族声乐中气息技巧、吐字行腔和抒情等方面所表现出的审美特点——韵味,可从气韵、声韵和情韵三方面进行解读,其蕴含的声学、美学、哲学知识丰富,对当今流行音乐的发展仍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3.
唐宋时期南方民族关系的新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魏晋以降,由于北方人口的南迁,南方各民族间的接触、碰撞、融合一直在或紧或慢地进行,而在唐宋时期,随着政治制度的变化和经济重心的南移,北方向南方的移民规模扩大,速度加快,民族融合的进程也因之加速进行.其主要表现是汉族南方诸民系次第形成,一些南方少数民族也发展成熟,奠定了南方民族关系的新格局.限于篇幅,本文仅就东南和华南地区福佬和客家两个汉族南方民系的形成略加论述. 相似文献
4.
5.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一种优秀传统。它反映了民族的价值理念、心理素质、性格意志和精神风貌。它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从其运动属性看 ,它是历史性和时代性的统一 ;从其基本性质看 ,它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从其作用方式看 ,它又是间接渗透性与直接能动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民族法学学科属于新兴的年轻学科,在国家学科专业目录中还没有“法定地位”和“法律身份”,“借壳”于民族学成为相对独立的法学学科.民族主体、民族权利(权力)、民族行为规则和民族责任成为科学构建民族法学学科体系的“四大件”:民族主体发挥主体效用,成为民族法学研究的主体要素;民族权利(权力)构成民族法学的核心关键;民族行为规则引领民族法学的方向、路径和方法;民族责任成为民族法学的“兜底责任”,共同构筑出特色分明、本色纯正的民族法学学科体系. 相似文献
7.
民族法学应属于法学二级学科范畴,具有民族特殊性特色和法学学科本色特征,有效纠正抽象意义上以综合性、交叉性、跨学科性和民族学性为代表的存量学科传统特征.民族法学在学科本位基础上作用于特殊性的研究对象,运行法学本体思维,拓深法学领域,形成法学本色规则,追求法学内涵、价值和目标.据此,民族法学全面蕴涵诸多法学价值素材,重点突出民族属性特征,汇集出法学本色特征.法学是民族法学依存的理论空间,民族是其核心特征标记,共铺有民族内涵属性的法学学科轨道. 相似文献
8.
9.
梁启超于世纪之交 ,基于中国多民族的历史特点与世界发展大潮 ,将中国历史上公羊学派进步的民族观与西方近代的民族、民族主义理论相融合 ,比较系统地探析和阐发了自己对民族问题的一系列看法 ,形成了竞争进化的民族观、多元结合的民族观、动态平等的民族观、文化交融的民族观。充满了忧患意识和爱国情怀 ,贯穿着现代的变革意识和发展意识 ,表现了积极进取和乐观向上的民族精神。他不仅将民族一词首先引入我国 ,较早地将西方关于民族、民族主义的界说引进思想界 ,而且将引进传播与创新相结合 ,赋予民族、民族主义更科学的理性精神 ,更具东方特色。针对民族危难加深的严峻现实 ,他率先提出合汉满蒙回苗藏组成一个大民族的思想。并在此基础上撰写了中国近代关于民族理论问题的开山之作 ,对中国民族研究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声乐艺术是一种人声、音乐、语言、情感完美结合的艺术形式。“字正腔圆、声情并茂”是中国声乐艺术的优良传统。在歌唱中我们必须注重声、情、意三者的有机结合,唱声是技术要求,唱情是灵魂,唱意则是声乐艺术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完美的声乐艺术形象来。 相似文献
11.
民族声乐教学在传承传统的民族民间唱法的同时,适当学习借鉴“贝尔康多(Bel Canto)”学派的精髓,为我所用,从技术、技巧上完善中国民族声乐艺术。 相似文献
12.
13.
14.
声乐教学在新时期下出现了新的矛盾,因此要求声乐教育者围绕素质教育进行大胆的改革。本文从理论基础、教学方法及课程设置做出了研究,希望能够为积极推进声乐教学的深层改革,全面实施我国声乐教学的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5.
论全球文化与民族文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济全球化必定推动文化全球化的到来。全球文化是在全球范围内流传广泛和深远的、先进的、占主导地位的文化。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所积淀的民族精神和民族观念。全球文化不是同质和一元文化 ,而是由各民族的先进文化所组成的多元的和异质文化。文化全球化是由西方发达国家所主导的文化扩张 ,从而 ,全球文化和民族文化会发生冲突。要建立全球文化新秩序 ,西方发达国家必须以平等的方式对待世界各民族文化 ,同时 ,发展中国家必须不断创新本民族文化 ,把本民族文化融入全球文化之中 相似文献
16.
民族法学理论上属于法学学科门类,事实上从属于民族学学科却从事法学职业。民族法学和法学在法学价值上有融合和契合,但不能等同或替代,原因在于法价值理念有冲突矛盾。民族法学研究方法既来源于又高于法学研究方法,作为"客观存在"具有充分的理论根据。民族法学研究方法理念创新需要突破传统的研究方法,探析理念创新的理论根据,将其引导到价值衡量分析的学术轨道上来,在理论和实践上具有可行性,重点集中突出核心价值和价值功能。 相似文献
17.
真正的民族平等思想是邓小平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一大创新,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和思想内涵,对我国民族关系的健康发展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着重探讨真正的民族平等思想对民族关系发展的三个核心问题,即民族权利、民族利益和民族发展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浅析民族认同和民族偏见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学术界,对于民族认同和民族偏见的研究屡见不鲜。它们作为衡量民族之间关系的重要指标,得到了社会学、民族学及人类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广大学者们更多的是将民族认同和民族偏见作为两类社会现象加以研究,而对于两者之间的关联性并没有做过多的分析,本文旨在从两者产生的条件、民族规范、文化适应性这三个方面为切入点,深入探讨民族偏见与民族认同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衡量一个民族的思想力足与不足,不是看这个民族实际拥有什么思想,而是看其思想的供给是否满足思想的需求。中国民族虽产生了许多思想家和思想作品,但就总体而言,其思想的供给相比其所要解决的问题来说是严重不足的。问题的症结在于传统社会中思想的生产与秩序的生产不可得兼,于是牺牲思想的生产以保证秩序的生产就成为统治者必然的选择。这样做的历史后果是中国民族几乎丧失了把握自己近代命运的思想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只能通过思想进口来弥补缺口,由此又造成思想外贸的巨大逆差和对进口思想的严重依赖。更重要的是光靠进口思想,实际效果并不好。因此,检讨思想力不足、提高思想力水平,就成为我们民族当下的一项迫切任务。 相似文献
20.
民族文化孕育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体现民族文化。两者在紧密相连中形成了辩证统一的关系。中华民族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互动正是这种辩证统一关系的最好证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