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3.
4.
荒诞的美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国光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23(6):60-61
荒诞是20世纪西方现代美学范畴的主角,伴随着人们对现实生活感受的不同体验和理解,荒诞的意义不断扩大和延伸,它已经上升为一种哲学世界观和美学倾向。本文旨在从美学角度来探讨荒诞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5.
卡夫卡小说的象征意象和象征叙事带有复义性,具有无限解读的意义空间.卡夫卡的小说经常用小人物的荒诞生存处境引起读者对现实世界进行反观自照,审视现实世界中的荒诞意识和悲剧性存在.在精神上展示出现代人与世界分离后,潜意识中的恐惧感、灾难感和孤独感,展示出人在异己世界中孤独处境的生存真相.在幻象与真相的悖谬逻辑中,预言着世界的荒诞性存在,并由此避开事物表面的真实性而直达世界的荒诞内核. 相似文献
6.
在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中,异化是一个最普遍的主题,这一主题在荒诞文学中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荒诞小说的杰出之处就在于它看似无法卒读,却又绝非胡言乱语,它是荒诞小说家精心安排的严谨结构,把无数杂乱无章,却又无一多余的细节组成一幅异化世界的缩影。本文旨在从异化文学的创作主旨出发,以艾里森的小说《隐形人》为例,阐示荒诞文学的创作特点及其体现出的人文哲理与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7.
8.
付兰梅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
对于中国荒诞文学的发生,目前学界在认识上存在分歧。中国荒诞文学的出现,一方面得益于西方荒诞理论提供的思想资源,但更是中国文学发展到当代的自主选择。 相似文献
9.
1.小说的荒诞色彩,是新时期小说创作发展过程中一个日趋活跃的文学现象,正象一些敏感的评论家指出的那样,新时期文学中产生出这种现象并不是偶然的。当前社会变革的潮流逼使作家们不得不去感受、触摸、思索周围社会生活的变异以及诸种新旧杂揉、光怪陆离的历史风尘,并使得他们根据各自的经验和理解,从不同的视角与命意对生活作出反应。小说的荒诞色彩,肩负着传递作家对当代社会生活的某种思考和情绪及表现一定的时代氛围的使命,突破了我们惯常的现实主义美学守则,涂抹出许多夸张化、幽默化了的生活形象, 相似文献
10.
11.
辜鸿铭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道德本体的理解和认知,完全以西方的人文视野及其价值观作为参照,是在西方文化的强烈比照中审视和言说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果,因此,不宜以正宗国学的标准要求他;换句话说,辜鸿铭是在向外国人讲述他们绝少了解的中国历史文化,这固然需要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 相似文献
12.
鲁迅运用荒诞性的手法进行创作,可以说是魔幻现实主义在中国早期的萌芽.首先提出了"魔幻现实主义"这一文学手法,通过对鲁迅的 "荒诞"手法特点的分析,得出其与魔幻现实主义者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这种联系,进而总结了"荒诞"手法的意义.在探究了"荒诞"渗透出来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之后,更意在揭示鲁迅创作中的荒诞感及荒诞手法与魔幻现实主义的联系,以期有助于更好地了解鲁迅的创作手法、文学观念,更深地解读其作品. 相似文献
13.
荒诞的黑色与灰色的有趣——海勒与王小波的幽默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约瑟夫.海勒和王小波都是中外文学批评界公认的具有幽默风格的作家,但其不同之处也是明显的。主要体现在语言表层结构和作品深层意义上,而更为根本的是两人的哲学思想不同。海勒的幽默更具“荒诞的黑色”特点,而王小波的幽默更带“灰色的有趣”色彩。 相似文献
14.
论《野草》爱与憎的悖论语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野草》中所表现的爱与憎的悖论乃是鲁迅深刻思想矛盾的折射,更昭示了古今中外的先觉者都未能克服的不幸命运。对这一命题的分析有助于澄清鲁迅复杂的思想个性和情感世界,凸显其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15.
杨生茂、张友伦两先生主编的《美国历史百科辞典》由上海辞书出版社刊行数月来 ,由于设计上力求美观 ,导致封面上出现了驴唇不对马嘴的译名 ,令作者和读者深感遗憾。 相似文献
16.
王昕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4(3):75-76
日本当代作家村上春树在其众多的作品中,为我们揭示了在后消费时代中,现代青年的孤独、迷失、绝望的精神状态。在村上春树的几部作品中,以荒诞的手法指出人类的生存现状,更是蕴含着作家的人道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7.
《许三观卖血记》通过一个市井小民卖血求生的悲剧故事,深刻地揭示了苦难与人生的终极意义。许三观以他应对苦难的特有方式,集中诠释了中国人在苦难面前的民族智慧与坚韧性格。许三观并没有用麻木去"消解和遗忘"人生苦难,相反,他是在以一种俗人经验诠释人生苦难,苦难通过卖血被还原为生命本质。因此,许三观不是某一具体人物,而是民族苦难象征的艺术符号,他唤起并强化了我们对民族苦难历史的情绪记忆,进而使我们真正懂得了什么是苦难与如何去面对苦难。 相似文献
18.
余华与卡夫卡都以荒诞怪癖的小说形式袒露了人生哲学的悖谬实质,但他们经过的途径、达到的层次高度又有本质性的差别。余华宏观落笔,全景式展开,辛酸中话悲凉,体验中悟真理;卡夫卡是细微处锲入,逻辑丝丝入扣,平淡中见无奈,推理中得悖谬。余华在形而下的层面上把握人物的命运,卡夫卡则是形而上的层面上直接与人的灵魂交流对话。 相似文献
19.
行政发展是衡量政治发展的重要标志,是一个国家政治现代化和政治文明与否的重要参照系。在政治系统内,政府职能的转变构成了行政发展的直接推动力。中国行政发展的路径选择,要在准确定位政府职能的背景下,逐步推进行政管理理念的服务化、手段的信息化、过程的法制化以及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 相似文献
20.
李维波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19(5):9-9
遏制党内腐败要从健全政治制度入手.本文从加强权力互相制约和监督、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等角度,阐明其对增强党的反腐能力的影响,指明把权力监督纳入制度化、法律化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