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诗经》中的女性社会透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诗经》中对妇女问题有深层次的反映,对妇女社会地位定位趋势有鲜明昭示。《诗经》时代,女性依然要从事繁重的劳动,但其劳动的内容和作用已表现出从属性和服务性,经济地位已悄然弱化;女性在情爱中表面上居于中心,但付出大于获取,时时受制于人,难以掩盖其实际地位的低下;女性成为家庭中的支点,然而其作用和地位是反向发展的;大量的弃妇悲剧说明,女性社会地位的跌落是不争的社会现实。  相似文献   

2.
《诗经》中的爱情诗是人类情感世界最纯真感情的表露,诗中塑造了丰富多彩的女性形象,有的纯真热情,有的彷徨疑惧,有的温柔贤淑,有的悲婉凄凉,有的泼辣果断。《诗经》爱情诗中的女性形象充分表现出多维立体的美感,既有外在的自然美也有内在的纯朴美、性情美。  相似文献   

3.
《诗经.国风》中的女性形象有恋爱中的女性、婚姻中的女性、生产劳动中的女性等。这些女性形象具有不同的精神风貌和性格特点,其个性风貌的形成和周代社会状况、礼法制度、婚恋习俗和社会风尚等都有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4.
反映周朝不同时期思想文化的《周易》与《诗经》,在对待女性这个问题上,有很多相同之处,也有很多不同之处。《诗经》无疑承继《周易》,不过,《诗经》收集的反映西周晚期以来的诗歌,对女性束缚之严厉,比《周易》有过之而无不及。由此也可以得出一般结论:即在男权社会较为稳定,男人们管理社会游刃有余时,就会对女性待以宽容;相反,在社会较为混乱,男人们管理社会力不从心时,就会对女性加以责难。  相似文献   

5.
《诗经》中的女性形象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其中不少诗篇向我们展现了那个时期的女性形象,她们或浪漫痴情,或缠绵哀婉,或刚烈决绝。《诗经》中的女性形象体现了周代对于女性的审美,对于后代文学中女性形象的塑造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7.
《诗经》女性审美传统的文化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经》女性审美视角主要包括外在的容貌、形体,内在的品德、性情,这四方面均可对应于意象:花、水、玉、月来表现。后世文学不断吸收这些丰富营养,并继承和发展,形成女性审美传统即女性与花水玉月文化剖舍不断的民族血缘情结,也造就中国古代整体审美典范,更多崇尚的是与女性审美紧紧联系在一起的自然、中和、阴柔虚静、玄远飘逸的气质。  相似文献   

8.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录了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共三百零五首,其中,写弃妇的几首诗,真实地再现了先秦时期一些妇女不幸被弃的社会现实,揭示了宗周社会妇女的悲惨命运。弃妇们贤良勤勉、诚挚忠贞,一朝被弃而又无勇气决裂。她们性格各异,但悲剧的命运却是共同的、不可避免的。  相似文献   

9.
《名利场》是著名的批判主义小说,通过塑造两个处于不同阶级、人生理想不同的女性形象,生动立体地描述了维多利亚时期资产阶级固化的丑恶现象。两个女性形象分别代表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两类不同的人,作者用她们的思想、选择和最终的命运,为读者清晰地呈现了人的不同选择所能够导致的后果,具有比较深刻的教育意义。并借由两位女性形象表达了对于拜金主义的批判:追名逐利终究只是虚幻,对不正确的社会现象愚忠顺从只会令自己成为牺牲品,以及只有正确科学的社会形态才能塑造出良好的民众。  相似文献   

10.
女性的社会地位和生存状况是社会的一面镜子,中国古典小说中女性的情感及思想变革侧面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历史,而近代社会言情小说家李涵秋的代表作《广陵潮》中的女性,在反映历史,描绘社会方面,具有独特的价值。通过小说中的女性,我们可以了解晚清三十年的变革,从众多女性的情感历程中,可以再现社会、时代的缩影。  相似文献   

11.
孟子诗学思想为古代文学理论之奠基,历来为学者所重并多方探讨研究。然对其"王者之迹熄而《诗》亡,《诗》亡然后《春秋》作"一语所蕴之诗学意义,学界却似有忽略。笔者拟就此略陈管见,从中寻绎其文学批评因子,期以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2.
《诗经》植物意象在艺术表现上分为描述性植物意象、比喻性植物意象和象征性植物意象,这三类植物意象具有不同的特色和结构功能,既相互区别又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13.
统观《诗经》中写到“狐”的九篇诗歌,《诗经》狐意象可以分为原生态的、象征性的和艺术化的三个层面,但三者的关系十分密切。在对相关诗篇所蕴含的民俗文化、宗教意识和审美情趣的反映与体现上,《诗经》狐意象的内涵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14.
《诗经·鄘风·墙有茨》“中冓”正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经·鄘风·墙有茨》有“中冓”一语,历代学者的解释众说纷纭。按照《诗经》用语习惯,“中X”结构共50例,可解作“X中”结构的有46例,准此,出现3次的“中冓”一语也当解作“冓中”,即“媾中”,意为“媾合之中”。  相似文献   

15.
宗教祭祀活动受世俗的影响,逐渐解脱了肃穆的外套,向节日、游乐甚至向市场贸易方向演化,这是历史的必然过程。《诗经》中的很多情诗向我们展示了这一过程:宗教祭祀活动向宗教节日的转化,宗教节日向青年男女游乐集会的过渡。随着社会的发展,宗教活动将更多地融入世俗的内容。  相似文献   

16.
锺惺是晚明<诗经>文学研究高潮中涌现出的一位具有代表性的"诗学家".他提出了"<诗>活物说"的理论,并以此为导向,揆之性情,参之义理,对<诗经>作了别开生面的评点,在<诗>学史上产生了很大影响,有力地推动了<诗经>文学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诗·大雅·荡》历来注疏者甚多,其中有些词语的训释尚值得商榷。我们认为:应训“荡荡”为“广大”,训“疾威”为“非常威严”,训“辟”为“有法度”,训“谌”为“专一不变”,训“滔德”为“灾难”,训“兴”为“招致”,训“力”为“功效”。  相似文献   

18.
从农业文化的角度重新审视《诗经》中广泛使用的比兴手法,首先结合周代典型的农业文化背景来分析比兴手法运用的心理动因和思维特点,然后从索物以比和触物以兴两方面来说明《诗经》中比兴所撷取的物象与农耕采猎生活的密切关系,揭示这一艺术形式的农耕特征,从一个侧面说明其嬗变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以《诗经.小雅》中的几篇政治讽喻诗为例,通过对知识分子原型的追述,旨在探究《诗经.小雅》中的知识分子形象。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日本著名汉学家石川三位男教授在研究《诗经》、《楚辞》上所取得的突出成绩,并举实例对石川教授将文化人类学引入到文学研究中来的学术路径作了说明。文章希望中国学人能从石川教授的研究成果及研究方法中吸取到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