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下面刊载北京大学哲学系和安徽大学哲学系、历史系客座教授,美国加里福尼亚州立大学伯克利分校中国研究中心研究员陈鼓应先生《尧舜禹在先秦诸子中的意义与问题》一文,以飨读者。陈鼓应先生,台湾大学毕业,曾任台大哲学系副教授。陈先生于1979年赴美,去年秋回国。主要著作有《老子注译及评介》、《庄子今注今译》、《庄子哲学探讨》、《庄子哲学》、《古代呼声》、《悲剧哲学家——尼采》、《存在主义》等。  相似文献   

2.
范泉的台湾认识--上一世纪40年代后期台湾的文学状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上一世纪40年代后期的极短的四年间,中国大陆和台湾两岸之间的文化交流资讯中,其所包含着的可能性远比后来导致的"隔绝"结果丰富得多.本文对这一时期的两岸文学的交流关系作了比较深入的探讨.范泉是向中国大陆介绍台湾文学的先驱者之一,他面对台湾"二二八"事件的冲击,自觉向大陆读者介绍台湾文学,在其所著、译以及编辑的有关台湾文学的文献中,体现了当时大陆知识分子对台湾文学的基本认识.  相似文献   

3.
史学界普遍认为,清乾隆年间台湾林爽文事件是一场"农民阶级反对地主阶级的阶级斗争",也有学者认为是"恢复明室"的"革命".但从林爽文事件爆发的原因、初期事件参与者的诉求、起事后林爽文竖旗建号许封文武官员、乾隆帝平定事件的根本出发点等四个方面考察,林爽文事件的性质是:由危害台湾地方治安转化为危害台湾的"动乱",实质上是一宗企图分裂国家的事件.  相似文献   

4.
台湾光复初期,祖国大陆左翼知识分子渡台,与台湾本土左翼人士共同参加台湾文化重建。在台湾行政长官公署指导下进行的台湾文化重建,作为战后重建台湾的重要内容,目的在于"去日本化",并"再中国化",将台湾建设为"三民主义模范省"。当时台湾几乎人手一册《三民主义》,自上而下努力要建设"三民主义的台湾"。与官方所主张的"三民主义"有所不同,左翼人士对"三民主义"有自己的文化解读、诠释与传播。本文主要分析光复初期台湾社会左翼人士如何解读"三民主义",他们如何以"三民主义"为武器去启蒙、凝聚台湾民众,承上启下延续台湾文化传统,丰富台湾文化生态,并以此强化、密切与祖国大陆的联系。  相似文献   

5.
正一、知识分子、公共知识分子与"公共知识分子热"从宽泛意义上讲,"知识分子"是一个成员类型极其广泛且多元的群体。比如《辞海》对它的定义是:"有一定文化科学知识的脑力劳动者。如科技工作者、文艺工作者、教师、医生等"。有学者据此将知识分子细分为"非文化型知识分子"、"传授与应用型知识分子"、"创造型知识分子"和"批判型知识分子"等类型。而从狭义上讲,"知识分子"涵盖的范围要窄得多。它特指那些具有  相似文献   

6.
萧萐父教授     
萧萐父教授,生于1924年,四川省成都市人。现任武大哲学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校务委员会委员,哲学系中国古代哲学研究室主任,系学术委员会委员;湖北省哲学史学会会长,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郭沫若研究会理事,孔子基金会理事,国际中国哲学学会会员。萧萐父教授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于1943年考入武大哲学系,在张真如、万卓恒、金克木等教授的学术薰陶下,对德国古典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中、西、印文化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7.
以电影《赛德克-巴莱》的两个版本为基础,还原"真实"的雾社历史事件,雾社事件中台湾原住民反抗日本殖民暴政是表,捍卫本土文化信仰是本。台湾少数族群有14个,包括9个较大族群,主要是从祖国大陆自北而南迁到岛上的古越族后裔,原本是一家人。日本殖民台湾50年并没有使台湾原住民产生文化认同,台湾原住民的出草书写了另外一种类型的"抗日"历史,是"文明与野蛮"的冲突。在文明与野蛮、殖民与反殖民的对垒中,文明固然可贵,但"野蛮的骄傲"也同样让人尊敬。  相似文献   

8.
日本近代对外殖民扩张及军国主义的源起,起始于1874年的出军侵台事件,而其幕后的指使支持者是美国。"山原号难船事件"本为普通的海难事件,但在美国人的挑唆下,却成为日本出兵侵略台湾的借口。而日本出兵台湾,以为琉球民伸张正义为借口,实质却为切断中国与琉球的藩属关系,以达到最后"吞并琉球"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陈映真"中国人"的国族身份、第三世界左翼知识分子的阶级身份,以及台湾乡土文学和现实主义作家的文学身份,是在其生活和创作实践中建构起来的,并非"标签",而是代表着立场的坚持和责任的承担.在台湾"冷战-内战"的社会意识形态交叠结构下,陈映真感受到民族分裂的痛苦而不分畛域地描写两岸人民在台湾的遇合;他坚持左翼的原则和观点.指出第三世界共同的历史命运、面临问题及其文学必然的现实主义方向;他还通过对"本土化"准确、深刻的认识而达到对现代主义的扬弃.  相似文献   

10.
法国知识分子史视野中的德雷福斯事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作为在法国近现代史中占有突出地位的重大事件,德雷福斯事件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一次“知识分子的事件”。从知识分子史的角度对其进行考察可以看到:德雷福斯事件为法国“知识分子”的“诞生”提供了空间与时间;20世纪法国各代知识分子在充当“社会的良心”时所采取的手段及表现出来的特点,大多可在此一时期法国知识分子身上找到先例;20世纪法国知识分子史上的一些重要现象均发端于此。由此可见,德雷福斯事件是法国知识分子史上最重要的界标之一。  相似文献   

11.
台湾当局用台湾人民的血汗钱进行的"银弹外交"和军事装备只会鸡飞蛋打,不堪一击,"台独"只会给台湾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带来巨大的灾难."9.11"事件后,美国将会对其国际战略进行重大调整,"台独"分子将希望寄于美国人身上只能是痴人说梦.维持现状,继续等待不失为处理两岸关系的一种选择,但绝不是无限期的拖延.两岸统一,台湾高度自治才是两岸关系的惟一出路.  相似文献   

12.
1970年代中期以后台湾文学中出现的政治诗、政治小说,以反政府、反体制著称,它们是被压迫者的心声,是弱势阶层的代言人,具有强烈的在野的反叛性格。政治小说有一类是以政治诉求作为主要目标的,另一类没有明确的政治主张,只是基于作者感时忧国的精神去写政治斗争。1990年代以来,"台湾意识"成了知识分子热烈讨论的话题,随着其本土论述的加强,台湾文学的创作也成了一股不可忽视的潮流。台语文学不仅有学术层面的问题,而且还牵涉到族群和国家的认同。一些分离主义者,在"多语言文学"的遮掩下,把原本属于汉语方言的台语膨胀为独立的"民族语言",这是在有意制造北京话与台语的对立。  相似文献   

13.
赖和是台湾新文学的先行者,开启了台湾文学的新时代。他的文学作品体裁多样,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环境,描写了底层民众的苦难人生,是台湾"日据"时期社会方方面面的真实写照。赖和的左翼思想体现在呼吁弱小民族的觉醒、对殖民者的反抗之中,更为重要的是,他反思了隐藏在民族问题之下的阶级问题。赖和重视文学力量,提倡启蒙精神,是一位对台湾底层民众寄寓了深切同情的知识分子。  相似文献   

14.
台湾地区"少年事件处理法"经历多次修订,内容丰富细致,关于性侵、毒品等少年犯罪(包括少年刑事案件及少年保护事件)及少年虞犯之处置原理与执行原则通过不断修正趋于合理和强操作性。少年偏差犯构成的存在多种可能因素,台湾近几年在大法官释字664号解释文影响下,少年虞犯处置作为亦发生改变,改变了之前对于少年事件处置过于严苛的作法。少年"司法"福利化的方向、增强辅导评估者的角色、修复式正义在少年犯罪之案件处理中愈形重要等将很可能是未来台湾少年"司法"的走向。  相似文献   

15.
《市民》2006,(7):128-129
孔子的思想无疑有着永恒的价值,而对于每个人,其价值大小,则在于其生命中具体的实践与体认。 “以前学习孔子,是希望考试得高分;现在学习孔子,是期盼生活有智慧。”傅佩荣先生在各种演讲场合,常以这句话为开场白,阐述他在现代社会中推广儒家思想的动机。 傅佩荣先生,1951年生.祖籍上海。台湾大学哲学研究所硕士.美国耶鲁大学哲学博士.曾任台湾大学哲学系主任兼哲学研究所所长,荷兰莱顿大学、比利时鲁汶大学客座教授,现任台大哲学系教授。 作为一位集述作于一身的演讲家,傅佩荣每年举办近200场人生哲学讲座.从台湾、新加坡、香港到中国大陆,从文化中心到寺庙.从学校到行政机关,都可以见到傅的身影。他在台大开设“哲学与人生”课程17年,座无虚席,受教者上万人,被台湾大学生社团推选为“最优通识课”。今年8月,傅佩荣应《市民》杂志等机构与学术单位之邀,在京沪等地开设讲坛,与各届人士畅谈孔孟老庄的精神世界与时代价值。 如何认清时代的脉动?如何激发生命的潜能?如何再创文化的生机?傅佩荣再三强调,经典中蕴含着关于人类如何安身立命的深邃思考,所以,对于经典的讲习,可以开掘新的人生资源与动力,达到“温故而知新”的功能。 本文系编者从其最近演讲中节选编辑而成,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6.
如何认识知识分子阶级属性问题,是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立足点和出发点.长期以来在知识分子问题上出现的问题,追其原因,是对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认识上的理论不彻底.本文对"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称谓作了分析,对"知识分子阶级属性的争论"作了评述.对邓小平关于知识分子阶级属性的科学表述作了理论探讨.本文高度评价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知识分子阶级属性认识上的飞跃.  相似文献   

17.
近代西南边疆的片马事件,从条约的签订和内容看,中国历界政府始终坚持片马是中国领土:从少数民族的抗英斗争看,政府派土司兵增援;从云南爱国知识分子思想认识看,对片马回归的作用不容忽视,我们不能不对"片马事件"传统定位即仅仅是少数民族的抗英斗争而政府是卖国的产生疑问,研析各方史料我们得出"片马事件"是在政府的支持下全民族掀起的的反抗外国殖民者,为维护国家利益、捍卫领土完整而进行的斗争的新结论.  相似文献   

18.
朱舜水在浙闽沿海和东南海域漂泊十余年,到过许多地方,包括今属台湾管辖的大小金门和澎湖。台湾与朱舜水的历史因缘,主要集中在郑成功及监国鲁王身上。夹杂在朱舜水内心深处的愤懑、悲戚、忏悔、复仇心绪,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同样弥漫于后来的国民党上层及其知识分子身上,从而使台湾的朱舜水情结夹带着浓重的悲愿色彩。政治上的坚持和文化上的固守,促使国民党高层及其知识分子在心理上与朱舜水形成了很深的亲近感和广泛的互通性。  相似文献   

19.
提出"一国两制"在台湾问题上的应用有四大要点,这四大要点,是现阶段解决台湾问题最好的主张,也是围绕台湾问题要有"三心"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钓鱼岛事件以来,中国大陆和台湾都作出激烈回应,对日本的挑衅行为给予回击;中国大陆和台湾在处理钓鱼岛事件中表现出情同手足、并肩作战的姿态,让日本及国际社会不置可否;台湾在处理钓鱼岛事件上有自己的立场和方式,而这种立场和方式也成为中国大陆在两岸问题的纠结;钓鱼岛事件对两岸关系既是机遇也是考验,两岸关系能否在和平发展进程中更上一层楼,成为两岸人民的共同期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