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007年8月17日至20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民国史研究室、《历史研究》编辑部、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共同主办的“1940年代的中国”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这是继“1910年代的中国”、“1920年代的中国”、“1930年代的中国”之后,又一次举办以“年代”为论域  相似文献   

2.
延边大学渤海史研究室主办的第一次渤海史国际学术讨论会,于1991年4月22日至24日在延边大学举行。来自美国、德国、南朝鲜及国内有关研究部门的渤海史专家、学者共三十余人参加了这次讨论会。与会者就渤海国的政治、经济、外交、文化的一些课题进行了探讨和  相似文献   

3.
2005年12月9日至11日,在西北大学举办了“朱熹与宋代历史”学术讨论会。此次会议由西北大学文博学院和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主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武汉大学、四川大学、浙江大学、中国政法大学、暨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苏州大学、河北大学、河南大学、湖南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日本京都大学和西北大学等17所院校及研究机构的20多名学者参加了会议并提交了论文。会议的参加者中,既有从事中国古代史、中国思想史专业研究的专家,也存从事哲学研究的学者,会议内容涉及领域广泛,学者们就朱…  相似文献   

4.
宋明思想文化和华夏文明国际学术讨论会综述戴自新一九九三年十月二十二日至二十五日,在上海青浦佘山脚下的上海大学法学院宾馆,举行了为期四天的“宋明思想文化和华夏文明国际学术讨论会”。该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及其所属的思想史研究室、文化史研究室、清华...  相似文献   

5.
建国以来首次全国性的“近代中国城市研究学术讨论会”于1989年11月7日—10日在成都四川大学召开。这次学术讨论会是根据全国哲学社会科学“七五”期间重点课题“近代中国城市史研究”,上海、天津、武汉、重庆四个课题组1988年上海座谈会建议而举行的,由四川大学城市研究中心和《近代重庆城市史》课题组主办。参加会议的有上海、北京、天津、  相似文献   

6.
2005年11月19—21日,由中国德国史研究会和武汉大学历史学院联合举办的第六届中国德国史研究会第二次学术讨论会暨德国史研究理论和前沿问题研讨会在武汉举行。来自国内10余所著名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德国史研究工作者及研究生近6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开幕式由中国德国史研究会秘  相似文献   

7.
20 0 1年 1 0月 1 2 -1 5日 ,中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研究会第五届年会暨学术讨论会在武汉举行。此次会议由中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研究会和武汉大学联合主办 ,会议主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与 2 0世纪世界历史进程”。会议汇聚了全国各地二战史研究的专家、学者 80余名 ,他们分别来自中国社科院、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四川联合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国防大学、军事科学院、后勤指挥学院、空军指挥学院、海军指挥学院、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南京陆军指挥学院等科研机构、院校 ,可谓人才济济、将星闪耀。学者们就二战与世界历史进程、二战与国际…  相似文献   

8.
我国首届美国历史国际讨论会侧记陈海宏,杜凤山美国现代化历史经验国际学术讨论会于1993年8月1日至5日在威海市举行。这是我国首次举办的有关美国历史的国际学术会议,同时还举行了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第7届年会。会议由中国美国史研究会、山东师范大学、山东大学、...  相似文献   

9.
20年代在20世纪的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既是民国政治由北洋军阀掌控的北京政府转换到国民党掌控的南京政府的转折时期,又是国共两党由合作发起国民革命运动及北伐战争到最终破裂走向内战的关键时期,也是中国经济有起有落、新文化运动继续发展、社会动荡转型的历史时期。近年来,随着对20世纪中国历史研究的深入以及大量历史档案资料的公布,海内外学术界对20年代中国历史的研究也有了相当的进展。为进一步推动对20年代中国历史的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民国史研究室、《近代史研究》编辑部、四川师范大学历史  相似文献   

10.
2008年9月9日,“融合,共生,互动”——中日文化比较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东北大学召开。本次国际学术研讨会由东北大学中日文化比较研究所、外国语学院、“985工程”科技与社会(STS)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主办。  相似文献   

11.
"生活形式"与"生活世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维特根斯坦的“生活形式”概念与胡塞尔的“生活世界”概念相比较 ,分析和评论这两位哲学家在这个问题上观点的异同 ,考察维特根斯坦对现象学的态度 ,以及他在何种意义上接受马赫和博尔茨曼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现代性与审美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性概念本身是一个悖论式的概念,它包含了内在的张力和矛盾,它可简单地分为审美现代性和启蒙现代性。本文旨在对审美现代性进行粗略的概叙,以基督教时间历史观为基础,清点其在现代性结构中的作用及其可能带来的危险。  相似文献   

13.
14.
从小说《周渔的喊叫》到电影《周渔的火车》,我们应从精英文学和大众文化的不同受众,以及文字和图象媒介产生的不同艺术形式来阐释两者的区别。  相似文献   

15.
社会语言学将理想的语言模式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表现作为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本文以R.Brown和A.Gilman的著名理论为出发点,以话剧对白及调查问卷为依据,对现代汉语中第二人称单数的使用规律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蒲松龄自称异史氏,是在著述目的、思想情感、艺术手法诸方面与《史记》高度认同的一个标识。《聊斋志异》对于《史记》从体裁、题材、创作思想、价值观、艺术观到表现手法甚至作品编排形式的追寻是全方位的,都是以社会教化为己任追求立一家之言,都为后世留下了一道多采的人物画廊,都在文章取材与体式上具有鲜明的独创性特点,都具有通过编排形式传达创作主旨的良苦用心。而最为本质的特征是都通过艺术形象表达了内心深广的忧愤。  相似文献   

17.
德国或法国在某个历史时间段会更加现代一点,但从整体上讲,正是这种相互交替发展的进步才使得两国相互学习互补,使两国间没有一边倒的倾斜现象.这就形成了德法两国巨大优势和两国关系紧密的秘密所在.  相似文献   

18.
自宋代朱熹以来,许多人把"百夫之特"的"特"解释为"杰出的".本文从本诗、他诗和方言等三个方面提供证据,证明"特"应训为"匹",并分析错误训释的来源和流变.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海量”与“大量”这组同义词进行了考察,指出二者可以互相替换的情况,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方面分析了二者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关于“存在”和“是”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西方哲学的核心范畴 being(希腊文 estin, to on),原来没有统一的译法,五十年代起形成一个统一的译词“存在”,近来有学者主张改译为“是”。这个西方的词原有“有”、“在”、“是”的在合一的意义,但在中文中,“存在”和“是”的意义是不同的。只有用“是”和“不是”构成的肯定和否定命题,可用以辨别“真”和“假”。巴门尼德正是由此提出认识的两条路线,亚里十多德由此制定逻辑学,牛一再分析“是”和“真”的关系。所以我们以为只有将它译为“是”,才可以正确理解西方哲学重视逻辑和科学的传统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