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长宝 《可乐》2011,(2):3-M0002
与《可乐》相识没多久,我深深爱上她了。第一次与她邂逅是在一家报亭。那天风很大,她依然跟其他几本杂志一起,坚定地“站”在最前面,身“穿”一袭透明的塑料外套,头顶一个黄色的夹子。她的身子被狂风吹得摇摇摆摆,  相似文献   

2.
吕明灼在《孔子研究》2008年第3期撰文指出,崂山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反映了传统文化中儒佛道“三教一家”的格局:第一,三教共“和”。中国是一个讲“和谐”社会、讲“中和”哲学的国家。我们自古就有“大同世界”、“天下为公”、“以天下为一家,以中国为一人”之说。  相似文献   

3.
蔡轶 《金陵瞭望》2008,(6):22-23
2000年,一位38岁的女教师“主动”卞岗,把机会留给别人,自己踏上茫茫创业之路。“非典”、“禽流感”、“麦莎”、“彩蝶”……每一次的磨难都能让她身无分文。磨难、坚持、创新,都是她不断前进的关键词。  相似文献   

4.
根据弗洛伊德理论和后现代精神分析理论中的“分裂”、“置换”这两个概念分析,《呼啸山庄》中女主人翁凯瑟琳的死亡悲剧是源于她内心深处既追求理想化爱情又追求现实爱情的“兼得”心理。“理想”与“现实”这两股力量在她身上相互对抗,势均力敌,最后将她的精神撕裂。传统文学批评拔高了该小说中男女主人翁爱情的理想主义的一面,反映了在艺术的“安全”领域里,作者与受众喜好将理想凌驾于现实之上的心理。  相似文献   

5.
张宝俊 《金陵瞭望》2008,(23):64-66
她,是西方人眼中的东方神话,是华人世界的第一名模,是美国“百万金元模特”唯一一位亚裔得主。她,还获得了台湾金马奖电影服装设计奖,在模特、教育、传媒和时装领域独领风骚数十载……王榕生身上,荣耀的光环数不胜数。在国际时尚界,她,就是传奇!如今,她来到了南京。  相似文献   

6.
白明 《北京纪事》2010,(1):106-107
有一位年逾六旬的老太太,身边没夫君,膝下无子女,孤身一人居住京城。别看老人家时乖命蹇,岁月无情,皱纹已然爬满面颊,但不难看出曾经也有过花容月貌。据说她以前是天津一个大户人家的“少奶奶”,旧时是“在家住洋楼,出门坐洋车”,正经的“吃过见过”。可到“文革”时期就遭了罪,连“破四旧”带抄家,就败落了。  相似文献   

7.
骊歌 《人生与伴侣》2010,(12):16-17
有人说,她是特别幸运的人,容貌姣好、家境殷实,北京电影学院的骄子,第一次接戏就与4个帅哥对戏,而且首次亮相就出现在湖南卫视偶像剧《一起来看流星雨》中……也有人说,她的幸运重叠着很多“不幸”——“山寨”和“雷”的标签,从开机到播出,两年来始终如影随形。  相似文献   

8.
“死亡”儿子4年后竟复活人间 陈桂花和丈夫王宝林是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龙蟠乡一村的村民。早年,陈桂花曾多次怀孕,但每次都流产了,失去了生育能力,她向丈夫提出去收养一个孩子。陈桂花的舅舅在龙蟠乡一家医院工作,她很快找到舅舅说出了打算收养孩子的想法,想要舅舅帮忙,舅舅一口答应了。没过多久,2003年4月24日上午,陈桂花夫妇从舅舅所在的医院抱回了一名男婴。  相似文献   

9.
“有大爱者方有大恨。”陈薇薇正是这样一个融大爱、大恨于一身的人。她的“爱”,源自她对党和人民事业的一片忠诚;她的“恨”,来自她对工作和职责的满腔热情……  相似文献   

10.
陈丹燕 《社区》2013,(23):4-4
五岁的时候,我随父母从北京搬到上海,那一年,我开始认识字了,我母亲告诉我,当晚上我们下了火车,看到车站上的霓虹大字,我说:“上海。”分辨出了“上”和“海”的不同。那一年,我认识了离我家不远的一家新华书店,在淮海路上,挨着一家小百货店和一家日用品店,我在那家书店里,买了属于我的第一本书,漫画书《二娃子》。为二娃子的倒霉和不幸,曾悲愤得大哭。  相似文献   

11.
退休职工王女士最近有点烦.“轻松”了快3年的她,近半年来又遇上“麻烦”了。不好启齿的她这天向老友许女士咨询:许女士说:“这是好事呀,听说这个‘麻烦’与激素分泌有关,说明你‘返老还童’啦!”“啥?返老还童?!”王女士将信将疑?幸好女儿小红从护理学校毕业后,回家探亲。听说妈妈的“烦心事”,根据所学的知识,  相似文献   

12.
1.胖企鹅和假小子的第一次交锋 胖企鹅的名字一点都不“胖”,不仅不“胖”,还非常“瘦”,叫做李楚楚。16年前的某天早上,街道幼儿园我战斗了两年多的班里,老师牵着一个很胖很胖的胖丫头走了进来,她走路的样子像只胖企鹅。老师说,这是新来的小朋友,她叫李楚楚……  相似文献   

13.
2009年7月17日,郑州市金水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了一起被外界称为“互动强奸”的特殊案件…… 漂亮女大学生委曲求全陪主考大人唱歌 时年22岁的苏彤彤是郑州市某高校大二的学生,她身材高挑,相貌靓丽,是大家公认的“系花”。从小,苏彤彤心里就埋下了一个“模特梦”,她期待自己有天能站在T台中央,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  相似文献   

14.
城里人长期生活在令人压抑的“钢筋水泥城堡”中,谁不想体验一下到田园中自己动手种植瓜果的乐趣呢?但城市里缺乏土地,让许多渴望田园生活的人可望而不可即。在上海,一个叫李雪梅的“海归”女孩,别出心裁地成立了一家“绿色屋顶”公司,不仅让人们吃到自己种出的绿色蔬菜和瓜果,她本人也由此走出一条致富之路。  相似文献   

15.
丁玲的创作从一开始到抗战胜利这段时间里,都与她的半殖民体验密切相关,可以说,半殖民体验不仅贯穿了丁玲在现代时期的创作,也影响着其对文学、生活以及政治文化的认知。这种半殖民体验影响了她对“个人”与“群”之间关系的认知,以及“个人”“群”与抗战关系的认知。如果说左转之前,她的半殖民体验局限于殖民对个体出路的表达,那么,到了延安之后,她则将这种个体化的半殖民体验推向了整个抗战,试图将想象验之于现实,来解答中华民族在民族国家危亡的时刻应该如何处理“个人”与“群”之间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6.
刘诚龙 《金陵瞭望》2007,(10):52-52
1957年4月,毛主席在最高国务会议上说:“这次整风,非党员自愿参加,自由退出。这就是整风的办法。我攻你,你攻我,有意见就说,党内外打成一片,此即整风。”姚文元在这些文字中吸了吸鼻子,嗅出其中要搞“大民主”的气息了,于是乎猛写文章,猛提意见,写得越激进越叫好,提得越尖锐越招人,他在“辨证法的名义下”以“一家之鸣”在百家中“大鸣大放”过.  相似文献   

17.
芦雅 《社区》2013,(3):44-44
2012年,红梅街道深入推进“家文化”建设理念,以群众性文化工程建设为主要内容,“规定动作”加上“自选动作”,围绕主题开展“大家”活动,结合实际丰富“小家”特色。典型聚共识 在翠园世家蒋经亚的书房内,除了各类藏书外,有5本厚厚的没有书名的“秘籍”。打开一看,原来是夫妻俩坚持看报积累下的内容精华。十多年来,他们始终坚持把喜欢的文章和文化常识剪下粘贴在本子上,并在每本的封面上标明类别,如今,已涵盖了字画诗词、文物收藏、花卉奇石、名胜古迹等15类内容。凭借着坚持学习的劲头,蒋经亚一家被社区居民评选为“书香家庭”。  相似文献   

18.
计较爱     
恋爱时,他是了解她的小性子、小脾气、小计较的。也不以为意,想,女人总难免有类似的小毛病,大方向好就成,却不知婚姻是个放大镜,且时间愈久,镜子的倍数愈高。结婚六年,她的那些“小”字头的缺点全变成了“大”字头的缺陷,而最让他不能容忍的就是她的计较。  相似文献   

19.
《社区》2004,(14):52-52
重庆市渝中区一学生来信说:我姐姐在一家外资公司上班,是一个令许多人羡慕的“白领丽人”。她工作很忙,经常加班,心理压力很大,她总说如果工作出了闪失,随时有可能被炒了鱿鱼。  相似文献   

20.
朱吉红 《社区》2011,(8):18-19
不少人到贵州偏僻山区支教。能待上一年半载就算不错了.当地人想留都留不住。但有位来自深圳的“80后”姑娘却与众不同,一待就是4年,做了很多好事.花光了个人积蓄,还患上了心脏病。当地人心疼她要她离开,可她就是“赖着”不走。催紧了还跟人“翻脸”.成为一名不折不扣的“支教钉子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