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公有制企业被逐步推回了市场,它要与其他所有制成分的企业在竞争中国负赢,这无疑给公有制企业加注了追求效益的动力,增强了它们按照价值规律配置劳动力的自觉性。而“民工潮”对城市的冲击恰恰为之提供了大量的廉价农村旁动力,由此刺激了城市劳动力市场的发育。但是在其初期阶段,由于供求信息不畅,就业服务机构尚未健全,企业和农村劳动力往往难以直接结合。同时,由于农村劳动力和城镇劳动力在工资、待遇上还没有完全解轨,企业也会发现原有的一套劳动管理机构和方法并不完全适应农村劳动力。由此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招收…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社会流动的角度分析农民进城打工这种劳动力流动的现象,即把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视为农民依赖其掌握的社会资源获得新的社会地位的过程。本文分析依据作者1995年在中国山东省省会济南市的问卷抽样调查资料,调查结果发现,民工在从农村到城市的流动过程中,主要地依赖了其传统的亲缘和地缘的社会网络,就像当初农民进入乡镇企业时把这一网络移植到企业中一样,现在又把这一网络移植到他们在城市的生活圈子。令人惊奇的是,在中国市场转型过程中,这种与现代性原则格格不入的传统社会网络,却作为一种非正式制度,发挥着节约农村-城市劳动力迁移成本和有效配置资源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农民进城兼业是我国农民就业模式的一次重大变化,也是我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它不仅提高了农户的收入,对农民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及行为模式也发生着多方面的影响,因此,它既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城市发展的重要力量。了解进城农民的工作状况对改善城市的社会环境、融洽进城农民与城市居民的关系、维护进城农民利益及制定有关政策均有重要的意义。工作满意感是衡量进城农民工作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我们采用了问卷和个案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对北京的进城农民进行了调查。被调查者共237名,涉…  相似文献   

4.
《东西南北》2013,(4):24-25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传统农耕经济出现转型,加之城市劳动力的缺乏,农村剩余劳动力人口纷纷进城务工或就业。这既填补了城市建设劳动力缺口,也成为解决“三农”问题和增加农民收入的渠道。但是,随着这种人口迁移也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其中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日趋突出。  相似文献   

5.
自1980年代后期以来,中国农民的大规模跨区流动即“民工潮”日渐成为令人瞩目的社会现象。到了1990年代中期,正当“民工潮”汹涌澎湃之时,有人指出“民工潮”的发展已带动了农民工回乡“创业”的到来。这在学术界和政策界引起了农村劳动力流动方向的讨论。即:在中国经济进入全面结构调整的背景下,农民是选择继续进城打工还是回乡创业。讨论的重要性在于,农民究竟会选择什么样的就业环境与就业方式。本文对回流现象在社会经济学框架内进行了研究,分析了过去20年的发展趋势。文章还根据安徽和四川两省的抽样调查数据讨论了回乡农民工的特征。初步的观察表明,在中国现阶段,农村劳动力外出仍是解决农民就业和农户收入增长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近期关于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调查结果出发,分析了我省目前外来农村劳动力流动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目前的"候鸟式"的劳动力迁移模式对经济发展产生了诸多负面影响.并在对其产生原因及理论分析之后,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7.
周世强  李鹤 《社会福利》2011,(12):32-32
随着我国城市化发展速度加快和流动人口的增加,对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群体的关注逐渐增多,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主要分为两类:一类不跟随外出打工的父母,称为"留守儿童";另一类跟随着进城打工的父母,称为"流动儿童"。  相似文献   

8.
民工潮一浪高一浪,一批又一批外来民工进驻大城市,其中相当部分已长期滞留城市,成为事实上的城市居民。他们的到来,既为城市建设与经济发展补充了生力军,又为城市管理决策人员增添了无穷的烦恼,喜忧参半。民工进城的效益效益之一,充实基础行业劳力空缺,确保城市建设顺利进行。目前,许多大城市正进入高强度开发建设时期,一批重点是础设施项目接连上马,对劳动力(尤其是建筑工人)的需求急剧扩张,而同时户籍劳动力出现青黄不接现象,再加上"高不成,低不就"的择业观,使城市基础行业面临劳动力短缺的严重问题。大城市劳动力短缺,…  相似文献   

9.
研究表明,人口素质的高低与人口的迁流状况关系密切。长期以来,自给自足狭隘排外的自然经济造就了“生死不相往来”极为封闭的“农村孤立国”,孕育了重本抑末、重土镇迁的小农意识,使得社会生产和意识观念长期停留在极为狭隘的领域中循环往复,农村人口素质很难提高。九十年代以来,随城乡壁垒的解体,户籍制度的松动,农民纷纷离乡外出打工,城乡人口迁流空前活跃。这对我国农村人口素质的提高既带来了机遇,也提出了挑战。那么,利弊对比究竟如何?我们应采取哪些措施呢?效应分析民工离乡进城打工意味着他们赖以生存的生产方式和生活…  相似文献   

10.
本文指出,当前我国公有制企业普遍存在二元用工现象。企业一方面背负着沉重的城镇劳动者冗员的压力;另一方面却又成为进城农村劳动者的主要吸收者。造成这一矛盾的根本原因在于制度性障碍促使城市社会中城乡两个劳动力市场的分割与交织运行。二元用工制度和双重劳动力市场使二元社会结构由城乡分隔变为城乡交织互错,一方面某种程度上延缓了城镇劳动者隐性失业显性化所可能带来的社会振荡;另一方面却又为城市社会带来了新的隐忧,即城镇劳动者的优越感和乡村劳动者的相对被剥夺感同步增长,使社会不平等显性化,成为引发新的城市社会冲突的潜在根源。  相似文献   

11.
南京市流动人口职业培训现状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钱雪飞 《社会》2003,(9):13-16
我国农村进城务工经商人员身上所具 备的人力资本含量大大低于城市劳动力,这 已是众所周知的事实。2002年下半年,由南京市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所牵头,南京农业大学社会学系的同学以南京市外来务工经商人员为对象,采用了阶段抽样与配额抽样相结合的抽样方法。第一阶段从农民工比较集中的南京城区的五个区中抽出了三个区;第二阶段从选中的三个区中的居委会中抽出居委  相似文献   

12.
农村家庭养老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旭升  吴中宇 《社会》2003,(3):20-23
中国养老问题的真正重点和难点不在城市而在农村。随着农村老龄人口绝对数的不断扩大,抚养比的逐年增高,空巢家庭的 不断增多,急需培育社会养老机制。老龄化和农村劳动力的大量外出就业是影响家庭养老的两个很显著的因素。当前,由于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流向城市,农村“空巢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 ,中国的问题 ,压倒一切的是需要稳定 ,没有稳定的环境 ,什么都搞不成 ,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失掉。在当今的转型期 ,我们不容乐观地看到 ,腐败、黑社会性质的团伙犯罪、侵财犯罪和一些诸如黄、赌、毒等违法犯罪和社会丑恶现象屡禁不止 ,对社会稳定造成了一定的危害。那么影响社会稳定的成因究竟是什么呢?人口过剩 ,就业压力负担过重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我国剩余劳动力和可供就业的矛盾越来越突出。首先 ,农村剩余劳力在无法就地消化的情况下 ,必然要涌向城市寻求出路。但涌向城市的农村劳动力总体上由于…  相似文献   

14.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多元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文捷 《阅江学刊》2012,4(5):87-92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基本上是以流向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为主的单一模式。近年来,受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进程加快和内地经济快速发展的影响,区域间的比较优势逐渐弱化,农村劳动力远距离就业的选择空间越来越大,当地政府必须通过调整农业经济结构、鼓励农民自主创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和开辟国外劳务市场等途径探索多元转移就业路径,实现农村劳动力合理转移就业。  相似文献   

15.
在城镇化和新农村的共同作用下,作为农民传统聚居地的村庄发生了演变,有的村庄随着大量农村劳动力流向城市成为空心村,有的村庄建设成为新型农村社区。尽管村庄劳动力要素流失是普遍现象,但目前也呈现出一些新特点,即从原来单纯的单向流动发展为复杂的双向流动,村庄劳动力资源的流入流出频率和数量都有所增加,尤其是发达地区的村庄表现得更为明显。不同村庄的劳动力资源流动情况既存在共性的地方,又具有各自的特点。村庄经济发展状况是村庄劳动力流动的最初动因,经济性动机起决定性作用。农民自身的技能水平、社会资本积累状况、资金的获取等资本整合情况决定了劳动力的流动趋向,而无论决策的结果是进城还是回乡,目前来看生计型转移是农村劳动力资源流动的主导模式。  相似文献   

16.
曾几何时,大批城市青年响应号召,上山下乡,但谁也没有料到,进入八十年代后,会有大批农村劳动力涌进城市,速度之快,流量之大,使人始料不及。这一明显的历史反差,对社会,对城市的作用,确实令人喜忧参半。现在,摆在读者面前的有这样两个数据: 数据一:杭州市来自农村的劳动力共有22.98万人,约占整个市区人口的20%。其中已迁户口定居的4.43万人;不迁户粮但经有关部门批准使用的农民合同工、计划外农民工、商贩、农民建筑工、搬运装卸工有14.5万人;还有不经任何单位审批进城的4万多人。  相似文献   

17.
福州是福建省省会,目前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需要有一个和谐稳定的环境。就业是民生之本,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是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拓宽福建省农村劳动力就业渠道、加快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必须从福州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出发,阐明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重要性,剖析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探索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措施与对策。  相似文献   

18.
下岗职工的就业心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几年前,上海航空公司在纺织系统的下岗女工中招收空嫂一事成了当时社会上的一大热点新闻,是喜是忧?离开企业,来到劳动力市场,人生之旅常常是峰回路转,而路就在他们脚下……伴随着企业改组。改造、改革的深化和部分企业的玻产、兼并,一部分国有企业的职工变成了下岗待业人员。据内蒙古自治区劳动就业局统计,截止到1997年6月底,全区城镇下岗职工人数已达42.2万人,下岗职工占全区职工总数的11.4叽;下岗职工分布于全区12个盟市,集中于商饮服务、工业、二轻、物资、供销、建筑、煤炭、森工、运输等行业。那么,下岗职工的就业心态…  相似文献   

19.
农民外出打工问题是影响城乡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大问题。当前,日益汹涌的“民工潮”现象已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比较深入地研究这一问题,笔者近几个月来长期深入乡村、农户参与了对四川省某县6332个农户的劳动力外出打工情况的专题调查。通过统计分析和走访座谈,笔者对当前农民外出打工的现状、问题、对策等有了比较清醒的认识。调查中笔者还惊奇地发现,目前理论界普遍将外出民工称之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提法其实是很不确切的:因为当前绝大多数农村青壮年劳动力都把外出打工挣钱作为首选职业,绝大多数外出打工者并不是…  相似文献   

20.
外来劳动力在乌鲁木齐就业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年来,外来劳动力问题的研究在社会 学中一直是一大热点,许多学者纷纷把注意 力投入这一领域,使得对此问题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同时也对我国的经济建设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新疆乌鲁木齐市地处祖国大西北,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更多的外来劳动力进入新疆。大批外来劳动力的到来,使乌鲁木齐市的就业市场发生了什么变化呢?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新疆大学社会学专业99-1班于2002年6月对外来劳动力在乌鲁木齐市的就业状况做了一次调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