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投资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但是在投资规模与投资结构方面还存在投资规模增长过快、投资缺乏消费增长支持、投资效益不高、投资结构失衡等问题,我们应从理顺地方政府职能,加快投资体制、金融体制改革以及充分利用国家宏观调控手段等方面来着手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2.
本文旨在揭示土地财政对地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以辽宁省为例,采用2000-2012年14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进行了计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土地财政为地方政府发展经济提供了制度激励,促进了地方经济增长,但和固定资产投资和一般预算收入相比,土地财政的影响程度相对较低。与此同时,土地财政的急剧扩张产生了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实施以及制度环境的变化,在18亿亩耕地"红线"的约束下,透支未来的土地财政将难以为继。由此可见,对现行财政体制、土地制度和政绩考核制度进行改革已经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3.
当前,河南纺织服装业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行业产能预期过剩明显;金融环境变化快、汇率变动加大;原材料和产成品价格波动大;国际贸易摩擦增加,国内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因此,河南纺织服装业必须把握国家政策取向,关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及金融政策的导向,重视主要原材料供应及其价格波动对行业发展的影响,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坚持自主创新,全面推进技术进步,努力实现由纺织大省向纺织强省的转变。  相似文献   

4.
无论从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看,还是从我国经济增长的支撑因素看,今后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各种潜能将得到更大的发挥,未来经济增长的态势将更加强劲、更趋稳定。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政策实践,我国应该选择对未来经济快速增长起到更大支持作用的中长期财政政策,作出更加合理的财政政策调整:宏观调控的总目标应由限制经济过快增长转向保证经济快速增长;结构调整目标应由抑快、保慢转向保快、促慢;需求管理的重点应由调节投资为主转向促进消费为主;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应由过分依靠政策手段转向市场和政策并重;同时调整并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相似文献   

5.
中国西部经济周期的波动与东部相比有其特殊性。总供给要素、总需求要素、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三个方面对西部经济低增长和西部经济周期波动具有直接的影响 ,政府应在此基础上实施东西部有差别的宏观调控 ,特别要针对西部经济采取“顺周期操作”的调控方式 ,提升西部经济周期运行波位 ,促进东西部统筹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经济转型期区域经济发展与地方政府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政府对所辖区域经济竞争力的强弱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尤其是经济转型期。但我国目前地方政府的变异行为如地方保护主义、反宏观调控行为等严重影响区域经济的发展。政府要通过积极引导、创造环境、制定政策、发挥优势等途径发挥主导作用 ,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随着市场经济和粮食市场化的发展,影响我国粮食市场波动的因素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复杂,国家粮食宏观调控面临着新的挑战,存在着诸多难点.如何综合运用其他经济调控政策对粮食进行调控;如何协调国家粮食宏观调控目标,在不同时期对调控目标进行科学取舍、有所侧重;如何运用市场化手段来实施调控政策,已成为新形势下国家粮食宏观调控面临的三个难点.分析研究这些难点,有助于进一步完善国家粮食宏观调控政策,从而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和市场稳定.  相似文献   

8.
"十一五"期间,河南省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但长期依靠劳动力成本优势扩大出口的格局没有改变,依靠低效大量消耗能源、资源出口产品的现象未得到有效控制,出口效益低下。这种粗放型的对外贸易增长方式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尤其是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趋紧,河南省能源原材料工业特别是高耗能工业比重偏大,资源环境约束将进一步加剧。要解决市场集中度偏高、贸易方式单一、出口商品结构不合理、服务产业创汇能力低、外资投向结构不合理、缺乏区位优势、资源承载压力过大等制约河南省开放型经济发展的问题,就必须优化外贸发展结构,推动出口基地的建设,大力推进产业招商,加快改造和提升优势传统产业,发展服务贸易和循环经济,提升国际营销能力。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针对各地房价上涨过快的现象,国家对房地产业出台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作为调控手段之一,国家税务总局等部门发布了《关于加强房地产土地增值税的通知》。借鉴确定合适的利息扣除方式、分散收入法、利用税收优惠政策法等方式降低土地增值税,以达到宏观调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当前的经济建设过程中,县域经济已经成为促进国民经济均衡发展的重要因素。现阶段,我国东北地区县域经济发展仍旧是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主要依靠增加资金、人力、物力等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来提高产量或产值的经济增长,与国家提出的发展集约型经济,实现经济可持续性发展的总体目标相背离,存在地方政府引导失误。笔者剖析了东北地区县域经济的粗放型增长模式的成因,并从地方政府治理角度提出了解决问题的部分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1.
进入新一轮经济增长阶段,经济上升期的总供给与总需求出现了新的均衡点,经济增长空间扩大,凯恩斯国家干预政策在我国的实施效果将更加明显,现时效用将逐步增强,与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切合度会更加紧密.政府宏观调控的作用将越来越有效.  相似文献   

12.
文章讨论地方政府在农村经济中应该履行的职能—宏观调控职能 ,市场秩序维护的职能等 ,履行职能的现状—贯彻中央政策僵化、服务职能弱化等等 ,以及地方政府如何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能—在宏观调控上下功夫 ,在为农服务上下功夫 ,在大力开拓市场上下功夫等 ,从而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少数民族地区宏观调控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以来,我们较多注重对中央政府宏观调控功能的研究,相对缺乏对于少数民族地区宏观调控职能的认识,导致少数民族地方政府难以根据本地区的总量、结构、效益等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总体、长期调控,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和经济发展受到限制。在促进少数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过程中,必须充分认识少数民族地方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和特殊性,以便更好地促进地区经济稳定、长期发展。  相似文献   

14.
胡月晓 《南都学坛》2009,29(4):109-112
融入世界所带来的TFP的增长,将使中国经济走出一段相对独立的经济发展行情:"走出去"的热潮将兴起;主权财富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将增强;并购重组成为常态;投资型经济将长期存在;宏观调控政策的国际视角增强。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的中国经济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影响是不一样的,不同国家和地区针对中国影响的对策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5.
实行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已由党中央确定为实现今后5年乃至15年奋斗目标的一个关键环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诸多方面、诸多环节,既有经济体制、经济政策问题,又有科技体制和科技政策问题。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归根到底,是要把经济发展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如何深刻认识和正确处理科技进步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关系,对于实现经济增长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无疑是至关重要的。 经济增长方式的类型是同一个国家经济所处阶段、发展战略密切相联系的。我国建国后的一段时期,在“一穷二白”的情况下,采取优先发展重工业和高积累、高速度的发展战  相似文献   

16.
制度、政府宏观调控政策、经济增长、技术进步、经济结构变化、通货膨胀率、失业、教育、家户特征、性别歧视等因素对我国个人收入分配都有影响 ,当前解决我国个人收入差距过大问题 ,不能期望市场自发纠正这一状况 ,政府应承担起解决问题的主体责任  相似文献   

17.
近两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信贷政策、土地政策和房价政策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已取得初步成效。但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开发商与地方政府以及开发商与消费者之间的博弈,使得房地产业宏观调控政策效力削弱。广西近年房地产开发的总体态势较为稳定和健康,但也存在结构性问题。广西应当认真执行国家房地产政策,并根据自治区房地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规范和引导房地产业的发展,并积极支持符合居民实际需求和经济发展需要的各类房地产开发,促进广西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有国家的宏观调控于通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决不等于放弃国家的宏观调控。在一定意义上说,越是发展市场经济,越要加强和改善国家的宏观调控。理论和实践告诉我们,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利用经济政策,国民经济计划,经济法规和必...  相似文献   

19.
西方经济增长理论揭示了经济增长的一般规律,成为理论研究和政策制定的中心,同时该理论存在着前提假设缺失,忽视对经济增长代价的研究。经济增长代价是社会为增长所支付的损失性成本,一个国家和地区长期维持过高的增长代价,不仅会阻碍经济增长,甚至引发社会危机。依托人力资本支持,树立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立生产创新体系,实现低代价增长,是当代经济增长的主流趋势。  相似文献   

20.
论我国经济增长的消费制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济增长呈周期性运动。目前我国经济增长正处于一个新的周期启动期,社会有效需求不足,宏观调控政策选择应为扩大消费需求,刺激经济增长。但消费制约的多重因素形成合力,抑制消费需求增长,启动经济增长缺乏有效动力。对此的政策建议是:通过改革消费体制、调整消费政策等多种途径消除消费制约,扩大社会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