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人才该“留”,还是该“流”?笔者认为,人才该“留”,也该“流”。人才该“留”格言道:“良禽择佳木而栖”。最吸引人才的“佳木”是事业,人才跟着事业走,环境决定事业留。那么,怎样为人才营造一个良好的人文环境呢?首先,要更新观念,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建设和谐社会,需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以创新的思路,改革的精神,努力  相似文献   

2.
路济平 《人才开发》2002,(11):10-11
传统的定义 “你是个人才吗?如果拿这样的问题,去问任何一个中专毕业生或一个普通技术员,恐怕多数人会感到茫然,不知如何回答是好。 但是,我们能够找“标准答案”。各地、各部门在统计人才数量时,凡具有“中专和中专以上学历”或“初级和初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人,都被“理所当然”地纳入了统计范围。 于是,我们明白了,“人才”的概念,就这样被确定,学历和职称是“硬指标”。 这,就是当今通行的“人才”定义。  相似文献   

3.
4.
近日,有媒体报道,某市一家银行在招聘保安员时,提出“非大专以上学历不要”,结果招来的大学生保安员却不会抓小偷。广东一家较有名气的高科技企业,不仅工程技术人员需要硕士以上文凭,甚至在公司前台负责接电话也要一个文科硕士。  相似文献   

5.
秦仪 《人才开发》2002,(8):40-41
“海归派”是近两年媒体最热衷使用的新名词之一,最初“海归派”是指那些出国求学归来,在国内创业的科技人才,尤其是活跃在高科技前沿的互联网、IT领域的人才;现在“海归派”有泛化趋势,比如足球明星有“海归派”,演艺界人士有“海归派”,证券股市人士有“海归派”等等,到底什么才是“海归派”?本人认为“海归派”是指那些具有在国外生活、求学、工作经历,通晓国际规则,回到国内仍喜欢沿用国际规则行事的人。这样定义只是为了更好地和所谓的“本土派”相区分。一般意义上,“本土派”就是指在国内土生土长,受中国文化熏陶较深的人才。在这场“海归派”与“本土派”的大讨论中,事实上蕴藏着深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涵义。  相似文献   

6.
叶庆 《人才开发》2006,(7):52-53
一尊崇人才、重用人才,似乎已蔚为社会风气。但身处基层,与那些为国争光、举足轻重的人才毕竟隔得太远。具体来说,究竟基层的“人才”为何物,虽年已近“耳顺”如我者,却至今依然迷惑得很。首先是觉得在基层,“人才”的概念应该更抽象、更空泛。若要具体裁量,难免就局限太大。既要将一些人指为“人  相似文献   

7.
张锐  张莉 《人才瞭望》2003,(6):30-31
排名全球500强之首的美国零售帝国沃尔玛被管理界公认为最具文化特色的公司之一,《财富》杂志评价它“通过培训方面花大钱和提升内部员工而赢得雇员的忠诚和热情。管理人员中有60%的人是从小时工做起的。”在沃乐玛,很多员工都没有接受过大学教育,拥有一张MBA文凭并不是都能够赢得高级主管的赏识,除非通过自己努力以沃尔玛———不看文凭杰出的工作业绩来证明自己的实力。但这并不是说公司不重视员工的素质,相反,公司在各方面鼓励员工积极进取,为每一位想提高自己的员工提供接受训练和培训的机会。在一般零售公司,没有10年以上工作经验的…  相似文献   

8.
多年以来,我们给予了“人才”一个“守恒”的定义:凡具有“中专或中专以上的学历”或“初级和初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人。但实际上,随着中国加入WTO,“惟才是举”,人才热急遽升温,“人才”的内涵、“人才”的标准也随之悄然发生了变化,最近媒体关于“什么是衡量人才的标准”的大讨论沸沸扬扬即能说明社会的关注程度。与时俱进,重新界定人才的概念是对的,但及时纠正因此衍生出的误区也是必要和必须的。年薪是衡量人才的标准?2002年,《南方都市报》发表署名文章指出:“人才是一种特质,市场化的人才是将知识转化为财富的特质。我们的标准:…  相似文献   

9.
“人才的缺失”,已成为国人关注的头疼事。据一项权威调查显示,人才流失的去向排在第一位的是出国。在中国高等教育最顶峰的几所名牌大学里,最优秀的毕业生,特别是在尖端专业热门领域里有较高造诣的学生,有相当多的人没有把自己所学的本领回报给自己的故土、自己的祖国,因为他们选择了出国。数以十万计的高材生出国,意味  相似文献   

10.
缪进鸿 《人才开发》2004,(11):28-28
不久以前,我聆听观看了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看到许多青年歌手得分都高达90几分,其中有的竟高达99.2分--离满分只有O.8分之近,不禁有点吃惊,心生疑虑,产生了两个问题:一是,这样高的分数似只应打给歌唱艺术已达到完美的"炉火纯  相似文献   

11.
在世界美术史上,有一个词被艺术家们所看重,那就是“黄金分割”。这个理论的主要特点就是讲究布局、精于视角、追求几何形状的比例和匀称,力求达到最佳的美感效果。因此它曾被欧洲人认为是最美、最协调的比例,一度被奉为美术创作特别是造型艺术的基本法则,为艺术家们所遵循。  相似文献   

12.
上海以本科为界划了一条线,将外地本科线以下学历者排除在外,倒是又给了外人一些关于上海人排外的口实。建造国际化的大都市需要高素质高学历的人才自然无可厚非,可是,将学历作为唯一衡量人才的标准,确实是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于是引起是非之争也就理所当然。学历当然是重要的,可是谁敢说取得了高学历的人最终就成为了国家和城市建设的中坚力量,谁又敢说非高学历的人就得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永远过着清贫的生活。举比尔·盖茨的例子似乎不太合适,休学创业的机会成本实在太高,像盖茨那样一战成名并且笑傲世界首富榜数十年的人毕竟从古到…  相似文献   

13.
“21世纪最缺的是什么?人才!”这句经典的电影台词,道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真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智力资源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最宝贵的资源。我们进行治国理政,必须善于集中各方面智慧、凝聚最广泛力量。如何科学有效地培养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全面掌握国家人才储备与发展状况、最大限度发挥人力和智力资源的效用,可以说是大变革时代中国不得不面临的现实命题。这道命题的解答,大而化之,包含三个层面:一是发现人才,二是评价人才,三是人尽其才。  相似文献   

14.
作为企业的领导,会深深感觉到企业中的人员不少,而堪称得上是“人才”或是“人物”的,可就少之又少了。其实,这是一种正常现象,它符合“2、8”原理。即企业当中80%的人员都是一般员工,而只有20%的人员才是骨干人才。而恰恰这20%的骨干人才却为企业创造了企业总体价值的80%。因而,领导在企业中要使用好员工,其实更要用好这20%的“人才”。但如何使用呢?是重在开发利用还是可持续增值使用,这需要领导用才观念的转变。  相似文献   

15.
今年我们组织了一个评估团队,从6个领域对2009—2011年“珠江人才计划”实施两年间引进的57个团队和149名领军人才,近千名高层人才做了评估。共发放了4762份问卷,对每个团队的领军人物和团队都做了访谈和考察,包括他们的用人单位和他们的家属,还有他们的产品用户。  相似文献   

16.
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人才是各种资源中的第一资源。人才不足,人才断层情况严重,在企业中尤其突出。 当前,许多企业招聘人才的门坎都很高,动不动本科、本科以上,连中小企业也是非大专、本科不要。高学  相似文献   

17.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的社会、经济、历史、文化又有差异,面对激烈的人才竞争,各地都在纷纷出台有关政策。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查阅到有关这方面的系统研究。本文对我国各地的人才政策进行了初步的归纳分析,提出了现存的两种人才开发模式,结合某地的具体情况,提出了高层次人才开发的柔性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感慨人才"不够用"、"不适用"、"不被用"的人越来越多了。"不够用"、"不适用"、"不被用"三者为何并存着?是什么原因导致三者并存现象的持续?该如何改变这一现象,使各类人才各得其所、人尽其才?  相似文献   

19.
某企业一位从生产技术一线提拔担任副厂长的专业技术人员,最近主动向企业主管部门提出辞去副厂长职务的申请,强烈要求回生产一线搞技术工作。其理由是,走上行政领导岗位两年多来,每天沉浮于繁忙的行政事务,各种应酬一个接一个,自己的专业技术工作几乎难以顾及,如今专业技术领域发展日新月异,现在自己竟然对本专业里的一些论文都看不懂了,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明显地落后于同行。猴子的“专业特长”是爬树,鸭子的“专业特长”是游泳,不让猴子发挥“专业特长”爬树,叫它游泳;不让鸭子发挥“专业特长”游泳,叫它爬树,这些做法都是极其愚蠢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雷鸣 《人才瞭望》2005,(10):70-70
2003年4月,上海、江苏、浙江三省市及所辖19个城市人事部门在上海签署《长江三角洲人才开发一体化共同宣言》,拉开了区域人才共享合作的序幕。此后,东三省、珠三角、京津冀、西部省区相继建立人才合作关系,人才合作成了近年人才工作一个引人注目的亮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