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群众路线在中国共产党守初心担使命的奋斗史上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其既筑牢了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坚实根基,又不断满足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是党的政治优势和优良传统。中国共产党在贯彻群众路线的长期实践中,积累了相当丰富的历史经验,即以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为基础,以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核心,以不断创新群众路线的贯彻方式为关键,以积极加强群众路线的制度建设为保障。当前,中国共产党还需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和谐共生党群观的入心化行,发挥“关键少数”在践行群众路线中的表率作用,积极适应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走好网上群众路线,健全践行相应的制度机制,以及确保群众路线常态长效这四个维度上狠下功夫。  相似文献   

2.
全面深刻地阐释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的核心要义、突出特点与重大意义,有助于系统准确把握其精髓要义、重点内容、目标意图。回答“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总结“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的经验、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是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所要阐释的核心要义;其突出特点主要体现在秉持实事求是和尊重历史的科学世界观方法论、聚焦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这一主题、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个重点;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是在重大历史关头形成的,有利于增强历史认同和坚定开创未来的必胜信念、继续运用历史发展规律掌握历史主动、确保全党团结一致朝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相似文献   

3.
吴抒 《金陵瞭望》2010,(28):20-21
组织内部的民主不同于国家形态的民主。中国共产党的党内民主又有着独特的意蕴。因此.对我们党提出的“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需要要有一个正确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的要求,体现了党推进自我革命制度化、规范化发展的思想主题和实践指向。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便重视制度治党和依规治党,将法治基因植入党的新生肌体之中,并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时期结合具体的历史条件与时代背景,呈现出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演进脉络。以史鉴今、以史资政,就要梳理中国共产党法治基因的百年传承及其在历史演进中的理论和实践脉络,聚焦制度治党、依规治党这两个核心,借以在新时代全面深化党的建设,做到党要管党和从严治党二者并进,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相似文献   

5.
政治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性建设,中国共产党在百年探索中总结出政治建设的历史逻辑是在革命和建设中“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这为党的政治建设开辟道路;改革开放中“讲政治”为党的政治建设修基固本、全面从严治党中“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实现党政治建设的飞跃与成熟;理论逻辑是马克思恩格斯和党的主要领导人的思想观点为党的政治建设贡献智慧、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为中国共产党政治建设提供指导;实践逻辑是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完善和落实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制度、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等。  相似文献   

6.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 ,紧紧抓住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整套发展战略” ,将“正在做”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的实践经验系统地总结为战略指导思想 ,再升华为理论观点 ,这是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坚持和发展邓小平理论的一个重点 ,也是其一大特点 ;在社会主义历史阶段 ,党指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发展战略 ,是“三个代表”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7.
静娜 《山西老年》2012,(7):19-19
按《党章》规定,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每五年举行一次。从1949年到2011年,中国共产党共召开了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其中有四次没有准时召开。党的“八大”“九大”是推迟召开,党的“十大”“十一大”是提前召开,这其中都是些什么原因呢?  相似文献   

8.
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是中国共产党的价值目标,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本质要求与实践意义。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来看,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程,也是走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历程,这一历程经历了“革命求富”“建设谋富”“改革致富”“脱贫共富”四个阶段。在新征程上,全面梳理中国共产党如何带领人民走出一条迈向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总结历史经验,能够为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社会主义国家的强盛、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提供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江海纵横》2004,(6):9-10
作为执政党,执政能力建设理应成为一门必修课、常修课。纵观世界现代政党的执政历史,我们不难发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运行规律。所谓“能”、“平”、“庸”指的就是政党的执政能力。所以,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中观确指出:“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是关系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关系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课题。”党的组织工作作为党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在中国革命与建设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王爱平、李合亮的《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演进及对比研究》(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5月版)可谓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领域的一部新作。这是一项有特色、有新意、有理论深度和实际应用价值的学术成果。其特点有三:1.系统的历史梳理。作者指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以及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期,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作了初步探索,形成了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科学体系。改革开放以来,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在领导中国现代化建设过…  相似文献   

11.
语言不仅是传递客观命题的工具,更是言者用来传递主观性的工具。首先,言者对命题的认识、对事件的态度、对语篇的立场构成了主观性陈述;当言者的主观性赋予话语某一部分在态度、情感、立场上的主体地位,使它们超越其他语义内容、获得凸显感知时,就形成话语中的强调形式。其次,主观性的核心参项可以表述为不具真值语义、体现言者立场的话语形式;同理,话语强调表达的核心特征可参照真值语义、句法辖域、语用意义三个维度。最后,强调表达与主观性表达是蕴涵共性关系,强调表达是主观性表达的一种表现形式。主观性是语言中更为优势、自由的概念,不一定总是表现为强调表达。   相似文献   

12.
历史上的城乡关系经历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发生分离与对立,又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相互依存联系密切,并将最终走向城乡一体共同协调发展的历史过程。在这一历史过程中,唐宋时期是一个重要转折点。在唐宋以前,城乡之间城乡一体的发展态势较为明显;唐宋以降,城乡关系逐渐分离并形成了"交相生养"的新型关系。  相似文献   

13.
《梁书》、《陈书)历经千年,传抄过程中难免造成文字差错,后人直接引用,必然与事实不符。文章对这两部史书里面自相矛盾、不能自圆其说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进行了考证,对错误之处作了剖析,并参照有关史料予以纠正,有助于正确把握梁陈史实。  相似文献   

14.
自建国以来,中国的党政关系发生了十分复杂的变迁,并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这些阶段性的发展经历了从"党指挥政"到"以党代政"再到"以党领政"的发展历程.党政关系的发展最终使中国行政权力从党权中分离出来并呈现出逐渐扩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现阶段的贫富分化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于多种因素的作用 ,我国现阶段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贫富分化趋势。贫富分化既抑制效率 ,又损害公平 ,是阻碍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大隐患。只要我们始终把广大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 ,加强宏观调控 ,规范收入分配秩序 ,就能够不断缩小贫富差距 ,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为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论抗战时期我党干部教育的历史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日战争时期,在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我党在干部教育上取得了巨大成就,摸索出一条成功之路,为促进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其历史经验:一是党的高度重视;二是系统化的教育管理和行政机构;三是灵活、适时、科学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四是自己动手,克服困难的精神和勇气。  相似文献   

18.
《围城》包孕着丰厚的审丑意蕴,钱钟书先生把他对中西方化、对人性以及对社会的畸形、片面、病态及丑陋的的揭示,真诚地奉献给读者。这些对文化、对人性及对社会生活的审丑的新的纲领,极大地扩大了文学表现的感觉空间和思考空间,让读者睹见作家对中国现实生活、精神文化生活和人性善恶的严厉的审视乃至洞穿,从而反复引发人们的审美体验,这其实正是《围城》被认为是美的文学作品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师道尊严”的传统受到了无情冲击。在商业化社会中,如何建立相互尊重的、朋友式的、平等的师生关系,应是21世纪高等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0.
对高校学生欠费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针对目前高校学生欠费现象,分析了在高校中,学生学费、宿费在办学经费中的比重及学生欠费问题给高校办学带来的不利影响。指出制度不健全、家庭贫困、就业因素、观望心理等因素是目前高校学生欠费的主要原因。同时提出了解决高校学生欠费问题的对策是:建立健全一体化的收费管理体制;解决国家助学贷款问题;严格执行学生收费管理制度;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