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创造力是拔尖人才不可或缺的共性特质。对个体创造力理论进行深入探析,旨在为我国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启示。首先,在厘清个体创造力重要机制的基础上,进而探索创造力理论与其他创造性理论之间的关系。其次,重点论述了拔尖人才个体创造力的测量与评价,使用发散性思维测试以及社会效度检验方法等来建构学生创造力的评价标准。最后,为提升学生的创造力提供以下建议:一方面,要通过设计系列课程使学生有机会进行发散性思考,激励并明确强化他们的发散性思维,最大限度地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另一方面,除了需要重视发散性思维,在教育过程中还需将批判性思维和评价技能等纳入其中,发散性思维和判断性或评价性思维必须协同工作,才能培养出真正的创造性思维。  相似文献   

2.
3.
由于混淆了"个体独立"与"个人主义"两个概念,人们在面对个人主义对大学生产生的影响问题时产生了困惑。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对个体独立的要求比较强烈,他们又希望将这种个体独立的愿望与集体主义原则协调起来,而个人主义对他们的影响并不深。我们应当在尊重和承认个体独立愿望的同时,将独立的个体纳入共同体和集体环境当中,抵制个人主义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4.
包妍  程革 《延边大学学报》2013,46(4):107-112
20世纪80年代,“朦胧诗”的出现在当时的中国文坛引起了轩然大波.关于“朦胧诗”的争论从一开始就远远超出了“诗学”理论的范畴.支持“朦胧诗”的“崛起派”论者以尊重个体价值为理论武器为其辩护,他们高扬“自我表现”和“心理真实”在文学批评和文学创作中的重要性.究其实质,他们最终的落脚点在于其内心对中国文学的“现代化”想象.  相似文献   

5.
本文首先阐述了我国科技投入的基本状况及省域科技投入的差异,其次分析了“京、沪、陕”三省(市)科技投入及其运行机制的成功模式,最后借鉴成功模式,提出构筑我国“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银行贷款和风险投资为支撑、社会融资为补充”的多元化科技投入模式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由于混淆了"个体独立"与"个人主义"两个概念,人们在面对个人主义对大学生产生的影响问题时产生了困惑.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对个体独立的要求比较强烈,他们又希望将这种个体独立的愿望与集体主义原则协调起来,而个人主义对他们的影响并不深.我们应当在尊重和承认个体独立愿望的同时,将独立的个体纳入共同体和集体环境当中,抵制个人主义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7.
利用我国1979—2008年29个省区的面板数据,建立了个体固定效应模型以及脉冲响应函数以探究物质要素投入对我国农业产出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农业生产的各项要素投入的作用大小依次为:农业机械总动力、农村用电量、有效灌溉面积、化肥施用量。在我国未来农业发展中,政策制定者应重点关注前三项,加快农业机械化进程,推进农业水利设施建设,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而化肥的使用必须加以严格控制。  相似文献   

8.
走进小学习作讲评课堂,我们不难发现,习作讲评形式单一,忽视主体性的情况比较普遍。笔者认为,讲评是习作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必须予以充分的重视。针对目前习作讲评中教师把持话语霸权的“一言堂”现象,应淡化教师个体的评改强势,尊重学生在习作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不忘教师引领学生充分参与习作评改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李泽厚的"人类学历史本体论"或曰"新马克思主义"提出了新的时代课题——"人类除了物质方面的生存、发展之外,还有精神—心理方面"。它包括"吃饭哲学论"、"个体发展论"、"心理建设论",旨在构筑"两种乌托邦",一是"社会工程的乌托邦",二是"人性的乌托邦",以期走向"人类大同"——"自由个体"与"自由王国"。李泽厚哲学的最终落脚点是"自由个体",也即由人类生存的总体回到个体和个体的心理,但并未舍去前者作为前提。  相似文献   

10.
"国家"是"十七年"话剧中一直存在的隐性形象,或者说是一个以权力实施的形态出现在任何类型文本之中的"超级形象"。在教育剧中,由于阶级斗争话语对国家职能的强调,国家被置放在与个体对立的位置,国家成为对人的个体否定的权力集装器。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认为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中的社会主义制度是社会主义的“经典模式”,它与我国根据自己的国情而实践着的社会主义即“现实社会主义”应属于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但是 ,包括我国在内的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由于忽视自己的国情 ,把“经典模式”的社会主义当作普遍真理而模仿 ,因而在社会历史发展阶段的定位上出现失误 ,导致严重的后果。邓小平敢于突破前人设定的理论框框 ,根据中国国情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新命题 ,既对中国目前所处的历史发展阶段进行了科学的定位 ,同时又是对社会主义“经典模式”的创造性发展 ,其理论具有科学性  相似文献   

12.
基于资源保存理论和压力认知评价理论,以资质过剩感作为中介变量,探讨多任务时间取向对员工时间侵占行为的影响,以及挑战性压力评估和阻碍性压力评估的边界作用。通过对323份有效样本的分析,得出的研究结果表明:多任务时间取向正向影响员工时间侵占行为;资质过剩感在多任务时间取向和员工时间侵占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挑战性压力评估和阻碍性压力评估分别负向和正向调节了资质过剩感与员工时间侵占行为之间的关系;多任务时间取向通过资质过剩感对员工时间侵占行为的中介效应受到了挑战性压力评估的负向调节和阻碍性压力评估的正向调节。  相似文献   

13.
布迪厄在把握"实践感"的运作逻辑时,运用新创制的社会学分析概念和分析单位,不仅帮助布迪厄从全新的角度展现了实践的模糊的、总体的、不确定的特征,也使他能够通过"构建某种类似于主题的东西",把握住"实践感",从而为我们理解日常生活中的行动者及其行动开辟了一条崭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十四五”规划强调“制造强国”战略,发展先进制造业、振兴实体经济、实现产业升级成为未来中国经济的重要主题,当代产业工人是先进制造业创新的参与主体,探索当代产业工人离职倾向对于新时代产业政策制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基于全国多个城市的大规模问卷调查,以制造业产业工人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序次Logistic回归的方法,本文证实了人力资本因素、劳动时间、劳动内容、就业形态对工人主观离职倾向的影响。研究结论对于了解产业工人的行为逻辑、制造业组织人力资源管理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当今的大数据时代,越来越多的企业依据消费者的信息为其设计和提供个性化的产品或服务,但随着消费者的隐私保护意识日趋增强,其对商家索取个人信息的行为呈现出一定的抗拒心理。不少企业开始通过概括授权或是场景授权的选择来强化消费者的信息披露意愿。为此,有必要基于信息边界理论,运用实验研究方法,对授权模式影响消费者信息披露意愿的机理进行研究,探究企业如何在上述两种授权模式中做出选择。研究结果表明:在对高敏感度信息进行授权时,场景授权模式下的消费者信息披露意愿显著高于概括授权模式;在对低敏感度信息进行授权时,概括授权模式下的消费者信息披露意愿明显高于场景授权模式。而且消费者隐私担忧在上述交互作用中扮演着中介作用。这一结论对企业更深入地了解消费者在不同授权模式下的信息披露意愿以及如何采取有效策略合理规范收集消费者的信息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6.
现有研究虽强调合作关系网络对于风险投资机构获得外部资源和成长机会的重要性,但忽视了其关系网络动态变化的影响。本研究检验了风险投资机构个体网络稳定性对投资绩效的影响,探索了风险投资机构的行业投资战略和网络嵌入结构的情境作用。结果发现,个体网络稳定性对投资绩效存在负相关关系,风险投资机构应更新其个体关系网络以适应变化的资源需求;行业多元化战略加剧了风险投资机构个体关系网络稳定的负面作用,网络封闭性可缓解个体关系稳定性的负面影响,封闭性和稳定性叠加形成的“聚合”型关系资本可显著改善风险投资机构的投资绩效。  相似文献   

17.
天地神人四重整体是海德格尔后期思想中一个独特的概念,它意味着存在与日常生活世界的交融。诸多学者将其阐释为一个空间概念,但这种阐释切断了这个概念与其前期存在论之间的联系,因而不利于对其进行完整的理解。四重整体与海德格尔的前期思想有着深层渊源,作为对生存论存在论的矫正,它撤销了此在的主导地位,但人的一方仍在沟通存在与日常生活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此在的时间性在此仍是有效的。海德格尔在对荷尔德林的诗的阐释在一定程度上指出了人在存在之运作中的意义。同时,对应于四重整体,海德格尔也提出了四维时间,这说明四重整体在本质上仍包含时间内涵。  相似文献   

18.
随着女性现代化步伐的不断迈进,她们以其独特行为路径变更自身的行为模式,由此引发各种女性突生现象的热议,其中"剩女"现象就是典型的代表,成为社会学者谈论女性问题的焦点。此文着眼于从女性模式建构到"剩女"现象生成这一特定社会事实,深入挖掘"剩女"现象背后蕴含的模式演绎与行为实践的交互态势,以"剩女"这一特定范例揭示女性模式的逻辑建构对女性实践所具有的特殊功效。  相似文献   

19.
创造性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对一个地区来说,干部群众的创造力如可直接决定了该地区的发展前景。那么,怎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和保持这种创造性呢?中共徐州市委、市政府开展的“全民创业奔小康,全面创新促发展,全市创优争一流”的主题教育活动,在这方面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其中最主要的是把“创业”、  相似文献   

20.
<荷塘月色>作为公认的现代散文名篇,因为自身具备的张力,给解读文本带来了较大的空间.本文就争论较多的"颇不宁静"的问题,提出不止于政治、社会和伦理等范畴的"个体价值张扬、美人幻梦意识盲动"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