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安蔚 《决策》2022,381(2):66-69
  相似文献   

2.
3.
张道刚 《决策》2005,(5):12-15
暂时的落后并不可怕,有差距就意味着有发展的空间、想象的空间甚至跳跃的空间。自去年以来,“机遇.乘势、崛起”等一连串的热点词汇,彰显出一个中部省份喷薄而出的潜力和优势。  相似文献   

4.
鬼今 《领导文萃》2010,(10):51-53
<正>一说到"势",中国人的脑子里一定会闪现出一种强霸的形象,比如形容某人"有权有势"、"猖狂得势";又或是一种人力不可逆转的趋向,如常言道"形势比人强"。但如果避开这种常识般的感悟让你解释"势"这个字到底是何意,它又会变得模糊难辨,不可名状。  相似文献   

5.
“势”略就是用势的方略。汉献帝时期的荀悦认为,确定策略、决定胜负的要则有三个方面:一是“形”,二是“势”,三是“情”。他所说的“形”,是指大致对成功与失败、优势与劣势等现实情况所进行的衡量对比,也就是审时度势;他所说的“势”,是指具体事件发生时当事者对进退时机的把握,也就是把握先机;他所说的“情”,是指当事者内心的情态,而情态因人而异,择人任势就理所当然。在军事上非常强调将帅用兵要知势、会造势,利用有利的战争态势战胜敌人。在战略上强调通过营谋有利格局造就整体优势;在战术上则强调造就强大的用兵气势,“扼其重,撤其…  相似文献   

6.
7.
打造“生态安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煦 《决策》2003,(8):30-33
  相似文献   

8.
9.
<正>孙子曰:"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湍急的流水飞快地奔流,以致冲走巨石,这就是势的力量。"势"的力量不仅体现在自然界,还体现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用"大势所趋""势如破竹""势不可挡"等词语来形容"势"的形态和威力。这里所谓的"势",应指政治、军事、经济或其他社会活动方面的状况或情势。  相似文献   

10.
徐志 《决策》2023,(7):36-38
<正>安徽是新兴的工业大省,努力打造发展新优势,实现“换道超车”。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系统性变革。在这场变革中,既要完成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又要保持经济平稳,实现高质量发展,对各级政府治理能力是一场大考。  相似文献   

11.
靳贞来 《决策》2005,(5):25-26
安徽崛起“三步走”:到2010年,人均GDP达到中部地区平均水平;到2020年,人均GDP达到和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到2050年,与全国同步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相似文献   

12.
“西方管理之父”德鲁克在给北京大学光华德鲁克研究会的开幕词中这样写道:“管理者不能依赖进口,即便是引进也只是权宜之计,而且也不能大批引进.中国的管理者应该是中国自己培养的,他们深深扎根于中国的文化,熟悉并了解自己的国家和人民.只有中国的人才能建设中国,冈此快速培养并使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迅速成长起来,是中国面临的最大需求,也是中国的最大机遇.  相似文献   

13.
徐浩程 《决策》2012,(5):62-64
纳税服务转型升级就是要更加注重保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纳税人的尊严,引导纳税遵从。  相似文献   

14.
实践中“势”的运用中国曾经产生了孙子这样伟大的军事家,也有战略思维的长期传统。中国自1978年开始促进国家发展以来,又出现了对孙子和其他传统军事思想重新挖掘的热潮。中国大量出版的研究传统军事思想的书籍以及古代军事著作就是明证。此外还有大量迹象显示,中国正在利用传统战略思维中的智慧,在实现国家目标方面取得进展,尤其是在发展国力和统一台湾方面更是如此。中国战略的显著成就之一是其在完成使命时对“势”的运用。在国家安全方面运用“势”。1978年,在邓小平的主导下,中国领导层发起了经济改革,并决心在50—100年内将中国建设…  相似文献   

15.
“话语权势”下的学术“与国际接轨”罗厚立近几年来,“与国际接轨”大概是学界谈论的较多的就中国学人本身而言,如果要往世界级方向发展(而话题,在实践层面的“接轨”行动也日多,各大学的争设学不是作穿梭旁听于各学术会议那种“国际学者”),倒真有院,就是一个显...  相似文献   

16.
《领导决策信息》2010,(28):13-13
截至2009年底。安徽省共有118家省级以上各类开发区,包括通过国家审核的89家开发区和省政府批准筹建的29家省级开发区,基本上达到了每个县(市、区)都有一家省级开发区或筹建的省级开发区。6月17日,安徽公布《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内省级开发区扩区暂行办法》,正式启动省级开发区“扩容”之旅。  相似文献   

17.
王运宝 《决策》2009,(2):21-24
天时、地利、人和,安徽正迎来经济提速的最佳环境。特别是泛长三角的外部推力与安徽的内生动力相结合,两者并列前行,正在裂变出安徽起跳的最大支撑力。  相似文献   

18.
安徽旅游谋划“触底反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明华 《决策》2006,(8):38-40
期望值越高,失望越大。面对其他省的快速崛起,安徽旅游的相对缓慢发展似乎已经触及了安徽人的心理底线。  相似文献   

19.
20.
沈卫国 《决策》2000,(3):20-21
1999年是地税系统实行垂直管理体制后,全面独立运转的第一年。安徽省地税系统坚持以组织税收收入为中心,努力克服宏观经济增速趋缓、国家出台减税政策、部分地区受灾等不利因素影响,依法治税,加强征管,全年共组织各项收入123亿元,比上年增收27.2亿元。其中,地方税收入96.3亿元,比上年增长6.4%,圆满完成了年初汇编计划;入库养老保险基金30.2亿元,征集率达95%以上,17个市地的征集率都超过了省政府要求的90%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