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爱情的眼睛     
那是一段艰苦的日子,在公司创业之初,我们住在远离城市的天鹅湖畔,开发一片休闲度假区。办公条件很简陋,只有一部电话,装在我的桌子上。需要找人时,我就站在办公室门口,对着楼上或楼下,大喊一声那人的名字。  相似文献   

2.
朱景敏 《社区》2014,(2):8-8
一把藤椅,一袭旗袍,一卷线装书,在黄昏的余晖中定格;一个背包,一头长发,一身简装,在无垠的旷野里越走越远。前者叫张爱玲,后者叫三毛。  相似文献   

3.
清明随想     
3月21日是世界儿歌日,今年的“儿歌日”却难觅新儿歌。有媒体报道说“有一少儿在公交车。上唱‘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引来一车人的哄笑,使他惘然”.同时多少有点无奈地发出“‘荡不完’的双桨,‘捡不尽’的一分钱”的感叹。其实“一车人的哄笑”本身也是一种尴尬一种惘然。大浪淘沙,历经时光的洗刷,“双桨”还在荡,“一分钱”还在捡,委实够经典的了。这两首儿歌之所以流传至今,一是它们确是儿歌,  相似文献   

4.
包利民 《社区》2012,(17):44-45
多年前,于千万里外的旅途中,夜宿一农家。早晨起来,小村里一片祥和,正是夏日,绿荫浓笼,新鲜的阳光栖在每一片叶子上。主人家的小男孩出来,在院子里的一个水井边汲水,然后去浇南园中的一棵小树,而他的爷爷,正背着手悠闲地在门外的土路上散步。  相似文献   

5.
似平每年夏天,我都缺少一条美丽的连衣裙,最好是脆弱而温柔的桑蚕丝,招摇完夏天,又可以在冬天搭配长筒靴和皮衣。春天,我永远缺少一双长筒靴。秋天,我缺少一条华丽的大披肩。而冬天,我永远在寻找一双优雅细腻的皮手套。一年四季,永远在寻找物质的慰藉。拥抱着物质,多么踏实。  相似文献   

6.
乡思     
一座座山川,一层层梯田。这是生养我的土地,这是培育我的摇篮。溪水碧绿潺谖,山草青葱芬芳。黄鹂门前呜唱,雄鹰蓝天翱翔。在这里劳作,在这里生活。一年又一年,一辈又一辈。  相似文献   

7.
做一滴水     
韩旭 《社区》2011,(26):19-19
淡若竹烟,密如夏华。看一溪清流在无数山峦的竹海松涛里袅娜、跌宕,然后如一首无词的诗韵。或一阕绚丽的辞章。抑或一曲浩荡的交响,冲出一道道荆网棘墙。穿过一重重红屏绿障,在一弯弯幽寂的曲波里蜿蜒,在一条条沸腾的江流中起伏,疏疏密密,浓浓淡淡,直至把一滴水引向浪涛呼唤的远方。于是,我想,我应该学会做一滴水。  相似文献   

8.
宋玉琴 《社区》2009,(5):46-46
世界各地有各式各样的集市,进行着品类繁多的贸易。在印度恒河流域比哈尔邦有一种奇特的集市——交易的是青年男女的婚事。这一集市,一年一次,一次7天,在苏拉特村举行。  相似文献   

9.
孙建勇 《社区》2013,(20):63-63
从前,战乱频仍.到处是难民。在长江中游北岸有一座安国禅寺,寺内仅剩一僧。一日,一落魄书生来到寺内,说自己带着妻儿老母流落到此,歇脚在附近青云佛塔之内,一家四口饥肠辘辘,实在无法,只得前来乞食。  相似文献   

10.
陈明宏 《成才与就业》2011,(15):101-101
终岁忙碌,竟忘了时间的深浅,转眼又是一年。一年是时间的一个小小驿站,在经历了一段漫长的劳作后,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在给力地做一次小小的盘整和休息。在这次盘整和休息的间隙,各人都在展示自己的收获,以便在人生的旅途中,留下一块路标。因而,回视当下,各种展示充斥媒介,如“十大新闻”“十大科技发现”“十大流行语”——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相似文献   

11.
清晨,在山中,一条小河静静地流淌着。 有一苍蝇在河面上飞旋,离河面仅差几厘米。水下有条小鱼,它想,如果苍蝇再降下来两厘米,我就可以跳起来吃掉它了。在岸边潜伏着一只熊,它心里想着,如果苍蝇降下来两厘米,那条小鱼就会跳起来吃掉它,而我可以过去好好地享受一顿美餐了。  相似文献   

12.
有一首歌     
王宜振 《新少年》2011,(7):55-55
有一首歌,在大地上传播;有一首歌,在阳光里穿梭;有一首歌,在脉管里流淌:有一首歌,在心里头铭刻;这首歌的名字叫做一《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相似文献   

13.
雨荷     
一次外出,在路上遇暴雨,车下了高速路,停在一家小店前避雨。进店我要了一壶茶,坐在店后门处看着雨下,和店家有一句没一句的闲聊。  相似文献   

14.
仰望     
青玉儿 《阅读与作文》2010,(5):M0002-M0002
春天,让我想想。想出一袭南风,一挂船帆,想出一阙渔歌,缭绕在多年以前。那个乡村。想出一枚月亮,让月光丝丝缕缕,编织一张渔网。让我想想,湖水拍岸,翠绿层层翻卷,你的笑脸,一起漫到我身边。  相似文献   

15.
倾听的感觉     
胡忠伟 《社区》2012,(8):7-7
倾听是一种学习。倾听书本,就是与大师交流。在夜深人静的雪天。在雨打芭蕉的黄昏,在春风和畅的午后。捧一册闲书,品一杯名茶,走近大师,倾听大师。听庄子谈《逍遥游》,与他一起“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或登上李清照的舴艋舟,倾听她那载不动的一腔愁绪。  相似文献   

16.
乡村味道     
屈绍龙 《社区》2011,(20):62-63
乡村,有时候,可以简化成一片廊房,一声乡音,一句乳名的呼唤,一种小吃的吆喝,在我们不经意的时候,唤醒一种久长的记忆与思索。  相似文献   

17.
路人 《中华魂》2013,(23):36-37
明嘉靖四年,徐九思任江苏句容知县。任职期间,他在县衙前竖立一座石碑,碑上刻的是他画的一棵大白菜,两侧题写了一幅楹联:“民不可有此色,士不可无此味”。他在句容9年,为官清廉,自奉节俭,办事公正,不徇私情,深受百姓爱戴。徐九思逝世后.句容百姓为了怀念这位清官,捐资在茅山建造了一座“遗爱祠”,予以供奉。  相似文献   

18.
戴璐 《金陵瞭望》2011,(35):74-74
百里秦淮,蜿蜒曲折,如一条彩练,横系在石城腰间。这是一片充满生机与希望的土地,七百万南京人共同书写着属于这片土地的传奇。时光荏苒,厚重的岁月翻过一页又一页,那些过往的画面被永久定格在我们的记忆中挥之不去。回望2005年,那一列蓝色的列车驶进了我们的城市、我们的生活,在夏末秋初,卷带来清凉的风。  相似文献   

19.
50多年前,在银锭桥头北面路东,有个只有一间门脸的豆腐房。店主是山东人,店里有两个伙计,一盘石磨,一头毛驴。 每天我去上学的时候,豆腐房里早已是热气腾腾、人影朦胧。豆腐房里的一盏电灯在水蒸气的笼罩下,发着一团淡淡的黄色光芒。透过黑乎乎的门口,可以影影绰绰地看见拉磨的毛驴在围着石磨不停地走着圈,  相似文献   

20.
小书店     
赵闻迪 《社区》2014,(32):11-11
书店真小,只一问铺面,六七个平方,刷一层白粉,不怎么装潢。几排书架七贴着塑料标签“文学”“历史”“人物传记”,还有一些书散乱地堆在水泥地上,门口放一张桌子一个板凳,店主就坐在那,百无聊赖地看街景。这样的小书店,我逛过很多。它们大同小异,零零星星分布在洞山、教院、商贸、学院路上,鼎盛时,从公安局到一中后门,一家挨着一家,一天都逛不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