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油画作为一个外来画种,在艺术的表现形式上多种多样,但归纳起来不外乎再现与表现两种.无论是再现性油画还是表现性油画,都是通过一定的形式语言表达一定的观念和主张,这些观念和主张是理性内容与感性形式的统一.中国油画何去何从,是一个民族性的问题.油画家们在任何时候不要忘记,引进与学习别人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自己的创造.油画是个性与民族思想统一的体现,这也是民族油画兴起的根本.  相似文献   

2.
入主中原并统一全国的满清政权为了缓和满汉矛盾,逐渐形成了"天下一统、华夷一家"的民族观念。雍正帝在《大义觉迷录》中对这一观念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主张"摒弃华夷之辨,合中外为一家",与前朝相比具有一定的进步性与包容性。同时,受限于雍正帝自身所处位置与当时政局形势,这种貌似极具"包容"的民族观念并非提倡各民族完全平等,具有一定的前提性与局限性。因此,雍正帝的民族观念展现出"包容"与"局限"的双重性,并在其用人标准与改土归流等执政对策上均有体现。  相似文献   

3.
油画传入中国以来,国人多仅停留于对其形式、语言、材料等技法上盲目地吸收。在讨论油画民族化的问题时,只讨论民族性的形式、风格特点如何体现,而一直忽视民族文化、民族艺术精神、民族造型特点如何在油画中挖掘、映带和张扬,致使中国油画长时间不能融入民族文化的大家庭中。中国油画要发展就必须冲破西方油画发展的模式,走再创造的道路:一、中国油画的美学指导思想应建立在本民族的文化精神之上,以“天人合一”的观点来指导中国油画的发展,反对西方古典油画的再现性和西方现代派的一味强调主观表现的倾向。中国油画应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产物;二、在造型上应超越物象的束缚,以意象性为其造型特色  相似文献   

4.
中国意象油画是油画民族化的结果,线是意象油画的重要再现手段,其线语言有着特殊的品质,意象油画中线已不仅仅是造型的手段,而且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它承载了中国书法和中国文人画的意向性,承载着中国油画民族化的探索和追求,因而意象油画的线语言具有深深的民族文化情感.  相似文献   

5.
中国具象写实油画要植根于中国民族文化土壤中,走民族化的发展之路。变实是一种求新求美的探索与创造,是为实现真善美理想而做出的求新努力。写实与变实相结合为中国具象写实油画的发展开拓了广阔空间。中国具象写实油画的发展要走出观念的误区。  相似文献   

6.
我国少数民族肖像油画是具有中国浓郁民族特色的本土油画,创造出现实主义的艺术观念和"乡土写实绘画"的美术创作风格,使少数民族肖像题材升华到更深厚的文化背景之中,也表达了艺术家们多姿多彩的艺术追求。在民族文化不断融合,民族特性极易丢失的今天,少数民族肖像油画理应发挥自身的优势,注重理论探究,从多种角度凝聚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7.
审美意识的本质是情感与认识的统一,体现在其物化形态中则是对主体的表现与对客体的再现的统一。这两个方面任何时候都并存于艺术作品之中,只是表现型艺术侧重于表现审美主体的内在情感,再现型艺术则以再现客观事物的形象及其本质为重。这两种艺术不同的发展过程‘往往鲜明地显示出不同文化系统中传统艺术的审美特征。我国古代表现型艺术发达而再现型艺术发展有限,与世界各大文化系统(特别是西方)的传统艺术审美特征相比,尤为明显。一个民族传统艺术的审美特征的形成,有其复  相似文献   

8.
素质教育的提出、实施和推进,是在教育观念特别是教育价值观念转变的条件下,在新的教育价值观念的指导下进行的.素质教育,无论从理论层面,还是从实践层面,都包含着一定的价值观念、价值精神.素质教育所主张和坚持的价值理念、价值精神,是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的统一,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的统一,效率价值与公平价值的统一.  相似文献   

9.
从装饰艺术本身的表现形式和装饰艺术中色彩体系的法则两个方面阐述装饰艺术语言对油画的影响,分析了统一与变化、节奏与韵律、对称与均衡等语言形式法则和简化概括、夸张变形、解构重构等形象处理方式对油画创作的启发,以及装饰艺术色彩法则中的主观性、单纯性、平面化、象征性等方面对油画创作中色彩运用的影响。通过借鉴装饰艺术语言,可以使油画创作从客观再现走向主观表现,使油画艺术的外延与内涵得到拓展与丰富。  相似文献   

10.
中国当代油画处在一个多元审美的创作体系之中,其形式观念变得越来越突出并成为一种亚风格化的审美倾向.长期以来,中国的油画家们不喜欢谈论形式,人们普遍认为创作形式是一种内容组构方式,属于技法范畴而非表现语言,忽视了其作为创作观念与思想的表现形态.系统分析中国油画的形式构成,必将对中国油画的发展与创新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认为,以线条为主要造型手段是楚艺术的重要形式特征。就线条类型而言,有平面展开的线和立体构成的线。前者主要以漆画、丝绸图案和帛画为代表;后者则体现在各种雕刻(青铜雕刻、木雕和角雕等)艺术样式上。形成楚艺术线性特征的文化基因在于:楚国特殊的社会形态以及由此决定的尚巫好祀的风俗;楚人的民族性格;老、庄“道”学的影响。文章最后指出,线性造型是楚艺术的地域特色和民族色彩的体现,它确立了中国艺术尤其是绘画艺术的传统和主要艺术语言,并作为一种民族特色与西方绘画区别开来。  相似文献   

12.
云南民族杂居地区的民族关系历经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在原有民族关系的基础上,历经了两个重要的发展时期,首先是解放后各少数民族得到真正的解放,在国家民族政策的影响下,形成了团结、互助、平等、友爱的民族关系格局;其次是改革开以来,云南民族杂居地区的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形成了民族关系新的格局和特点.深刻认识现阶段民族关系的现状,是我们处理好民族杂居地区民族问题的前提.  相似文献   

13.
苗族是我国拥有人口近千万的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在长江以南的西南山区.苗族人民勤劳善良,具有重情讲义、追求平等、团结和睦等伦理美德.苗族古歌是苗族古代社会的"编年史",作为苗族人民言志明理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对苗族生存与发展、苗族个体品德形成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民族团结心理”的构建是多元文化和谐的心理基础。民族团结认知、民族团结态度与民族团结的行为倾向与交往策略是民族团结心理的基本构成要素。民族团结心理构建过程中,我们应关注民族意识、民族认知结构差异、宗教心理等民族心理因素。深化民族交往的广度与深度,完善国民民族教育体系,顺应民族发展意识与发展需要,是民族团结心理构建的必由路径。  相似文献   

15.
民族关系作为社会关系的内涵,其形成与发展以不同民族存在为前提,以民族交往为纽带,而任何民族关系都必须以一定地理空间为场域依托。国家中的村落是组成社会的基本节点,家庭是组成这一社会节点的基本单元。家庭作为民族个体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场所,是民族关系形成的重要场域,是个体与民族群体延伸内外社会空间的基础。以民族志方法考察“一村七族”的大理郑家庄婚姻家庭中的民族关系,这在理论上是对“接近从局部到整体”工具的有效尝试,在实践上可作为理解“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微观思路与思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日常生活路径。  相似文献   

16.
民族关系作为社会关系的内涵,其形成与发展以不同民族存在为前提,以民族交往为纽带,而任何民族关系都必须以一定地理空间为场域依托。国家中的村落是组成社会的基本节点,家庭是组成这一社会节点的基本单元。家庭作为民族个体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场所,是民族关系形成的重要场域,是个体与民族群体延伸内外社会空间的基础。以民族志方法考察“一村七族”的大理郑家庄婚姻家庭中的民族关系,这在理论上是对“接近从局部到整体”工具的有效尝试,在实践上可作为理解“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微观思路与思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日常生活路径。  相似文献   

17.
无论一个族群杂居区看上去是多么偶然或复杂易变,一切已知的族群结构,从决定族群主体性的内在表征到决定关系格局的族群行为,都是一些彼此互动的共生结构。在动态的视域中,族群共生格局的形成具有深刻的物质动因,共生互补是从多元走向一体的逻辑基矗在认知、情感及伦理道德等层面互动的过程中,作为共生意义的族际共享域应运而生,这也就意味着族群之间因内在必然的要求而自发形成了共时性与历时性、共享性与共轭性相统一的存在方式和价值取向。当族群共生结构在时空向度上借助一定的物质条件稳定下来之后,又可以深化为人们能够操作的一套符号系统,特别是当族群作为一种情感主体出现时,共生族群之间具有深刻的自我调适机制。族群共生的过程不仅可能产生新的共生形态,而且能够形成新的物质结构,有利于促进族群关系向更高层次的有序化不断演进。  相似文献   

18.
民族国家是近现代最为普遍的国家形态,也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国家学说的基本概念和重要内容。列宁对资本主义民族国家有着丰富及极具洞见的历史唯物主义论述,分析了其初起及嬗变的历史进程及经济、政治诸因素的重要作用,在列宁看来,民族联系的建立是一个历史的范畴,离不开一定的经济-政治条件。列宁肯定了资本主义民族国家兴起的历史进步性和必然性,揭示其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到帝国主义阶段所涉及的民主和民族问题的实质,并从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立场出发,在复杂的时代背景下提出了"民族自决"的建设性主张,在基本理论与实践方略上兼顾了民族国家之自决与无产阶级之联合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9.
中美民族高等教育的比较和借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是当今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和科教强国,也是一个多民族、多种族的国家。从19世纪60年代南北内战以来,美利坚再也没有因为民族问题发生内战或国家分裂的情势。美国成长和崛起的历史表明,美国对少数族裔高等教育的优惠政策及其国家认同战略,是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我国也是多民族国家,自古以来就有"多元一体"的大一统文化格局。但是,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由于位于老少边穷地区,出现了一些不稳定因素。其中民族高等教育的落后乃其重要原因之一。比较借鉴美国的民族高等教育经验,对建设和谐的民族关系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有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郑成功和清王朝先后有意将朱子学引入台湾.由于倡导有力,推动有方,践行有序,措施有效,充分发挥了朱子学经世致用的功能,从而在振纪纲、正士风、易风俗,提高社会文明,以及促进台湾各族同胞的民族团结和增强台湾同胞与大陆亲人的血缘联系、确保宝岛台湾永远与祖国大陆融为一体等方面产生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