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公民教育课程是学校实施公民教育的主要形式.公民教育课程是帮助学生认识公民自身的权利、义务,以及公民与他人、社会、国家和全球关系,使他们成为一个负责任公民的课程领域,具有综合性、价值性、生活性和实践性.我们依据公民的多元身份——个体公民、国家公民、社会公民和全球公民,确立了公民教育的目标和公民教育的内容,并提出了公民教育课程设计的三种形式: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和生活隐性课程.  相似文献   

2.
论大学生公民素质的现状及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大学生公民素质教育的实施散见于思想政治教育中,需要总结分析。,笔者以湛江师范学院为例,对大学生公民的道德素质、法制素质、参与素质等三个方面的一般状况进行调查。指出了影响大学生公民素质提高的因素有学校公民教育的缺位、社会环境的影响、参与公民生活的机会不足等,并提出了以课程教育、校园环境和社会实践作为提高大学生公民素质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论学校在公民意识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学校是进行公民教育的主要机构,学校公民教育是实现公民教育的关键所在,培养公民意识是学校公民教育的基本任务.我国的学校公民教育对培养公民意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内容安排上不科学,在教育方法上单一化.在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学校和社会要合力营造一种良好的公民教育氛围,开设专门的公民教育课程,根据实际安排公民教育的内容,并且运用多样化的教育方法,使学校公民意识的培养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4.
现代大学沉淀了一些基本的理念,如强调大学传授和发展知识的职能、强调学术独立和学术自由、强调大学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强调师生平等的关系。现代大学理念的坚持,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要在落实现代大学理念的基础上,重视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加强公民教育和道德教育;重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多层次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渗透性;重视教育理念的改革,强化学生的实践课程;重视教师与学生的和谐构建,建立互动性的学生管理模式;重视全方位的培养,促进学校、社会和家庭教育职能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5.
美国公民教育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性,并表现出广知度高、美誉性强、效益性大的品牌效应。这一品牌效应的形成主要通过国家政策保障、社会服务实践、学校课程开发和校外教育机构推动四大培育路径得以实现。当前,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品牌培育仍处于探索和发展阶段,对美国公民教育及其培育路径的研究有助于我们从政策推动、社会建设和课程改革等方面获得启示和借鉴,从而建设符合我国国情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品牌。  相似文献   

6.
课程改革给教育带来了勃勃生机,促进教育的发展,也给人们带来新问题、新的思考,校长作为学校的主要负责人,他的价值取向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校的办学思想。新课程背景下该如何重组学校的各种教育资源,加强“校本”管理,这是学校生命力得到充分释放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全新的课程形态 ,中等职业教育是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教育 ,中等职业学校实践研究性学习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公民教育乃是当代教育的基本主题。为了澄清今日学校公民教育的内涵与目标,我们必须追本溯源。古希腊公民的德性完整地显现在自我灵魂的养成和城邦正义的实现过程中;中世纪的基督教对人的灵魂的救赎,就是为了把人从积极的政治生活中撤离出来;现代社会对个体自由的过分强调,使公共生活逐渐衰落,个体的权利诉求与社会法定的义务责任逐渐融入公民的品性之中。当前,学校公民教育应回到原点,重新培植公民教育的理念,以公共生活开启个体的公民教育,对个体实施在公共事务中践行自我德性的公民教育,使个体在学校生活中养成公民意识,把个体造就成明日公民;培养个体的公民实践品格,使个体在公共空间彰显公民的实践品格,积极地生活。  相似文献   

9.
美国自内战结束至20世纪初,经历了风起云涌的社会剧变与转型,在对随之而来的社会制度变革的各种反应中,对社会效率的狂热关切作为一种社会理想和一种教育学说,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提升社会效率的课程变革弥合了学校教育与社会发展的鸿沟,对社会生产力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寄托了全民构筑民主社会的梦想,从而能够蓬勃发展并对美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针对社会效率取向的美国学校课程变革研究将从课程的科学主义精神内核和职业主义实践形态两个维度展开:科学主义主要以社会理论和心理学理论为支撑,其中社会理论包括罗斯的社会控制理论和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而心理学理论包括桑代克的实验科学理论和来源于欧洲的心理测量理论;职业主义主要体现在新的教育机构的建立、学科重组与改造、联邦政府干预三个方面,这两个维度共同展现了美国学校课程在社会效率的时代症候影响下的历史形态。  相似文献   

10.
法国是世界上学校公民教育起步较早的国家。中法两国因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两国在对学校公民教育的理解、公民教育的内容及方法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通过对两国公民教育的比较发现,中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缺乏对公民教育的正确理解、公民教育内容不完善及学校公民教育方式单一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中国学校公民教育的发展。应借鉴法国学校公民教育的一些成功做法,树立正确的公民教育观,优化公民教育内容,完善公民教育方法等,以大力发展中国学校公民教育。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逐步由传统社会向现代公民社会转型,大力倡导和实施公民教育成为越来越被关注的话题。从我国职业学校德育教育的实际上看,实施公民教育显得尤其必要,实施公民教育的路径应从开展公民教育课程建设、参与公共生活的训练和构建社会、家庭与学校三位一体教育网络上着手。  相似文献   

12.
正公民教育无疑是当代中国教育领域最最重要的主题。要加强和改进学校教育中的公民素质培养,加强孩子的公民主体意识的培养,以根治目前我国公民教育的"虚弱症",从孩子一代培养具有使命感的社会新公民。如何利用学校及社会的教育资源,有效培养小学生的公民意识与社会实践能力,以提高学生公民综合素质呢?我们提出了公民教育区域课堂的理念,就是通过课内外一体化,在小学生生活的特定的社会与文化环境中,让个体通过区  相似文献   

13.
互动教学在英语任务型阅读课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程改革倡导的课程理念、学习方式和教学方法对中学英语教师来说无疑是一种新的挑战。这种挑战 ,在很大程度上归结于学校及授课老师的现代教育理念、创新教育意识、实践跨越式教育的环境基础和具体实践。在总结课堂教学的基础上 ,介绍了本人在探索和实践互动式教学方面的一些主要思路和具体作法  相似文献   

14.
对校本课程开发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本课程是一种新的课程形态,其开发代表着一种全新的课程理念。校本课程开发实践过程中应把握的三个原则:一是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二是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三是因校制宜,形成和体现学校自身特色。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公民教育实施途径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公民及公民教育概念内涵的分析,结合我国大学生公民教育的现状,提出要加强大学生公民教育,培养知行合一的现代公民。在开展大学生公民教育的过程中,要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校园文化建设和学校日常管理、学术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和学生社团活动等多种途径,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公民意识和公民技能,增强大学生公民教育实效性。  相似文献   

16.
素质教育给现代教学提出了新的基本理念。现行实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引进的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和学习方式,它必然赋予中学图书馆新的职能和任务。中学图书馆应积极参与课程改革,发挥图书馆“第二课堂”的作用,使之更好地服务于学校教育教学和新课程改革。一、图书馆对于新课  相似文献   

17.
美国是现代公民教育思想与实践的策源地,其公民教育的核心教育理念是:尊重公民个人的价值与追求,一切从“你”——一个具体的人开始。注重培养公民的“自律”和“规则”意识;引导公民正确处理个人与国家、政府的关系;致力于培养公民“清醒的思考能力”;重视隐性课程与仪式教育对公民的影响。美国公民教育的成功,极大地加快了其国家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8.
美国大学生公民教育的经验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的公民教育比较成熟,具有合理规范的教育内容,教育方式独特,能有效实施服务学习等特点。借鉴美国公民教育的经验,可以从以下方面提高我国当代大学生公民教育的有效性:通过传授公民知识、训练公民技能和培育公民意识来丰富公民教育的内容;从培养公民的主体性、政治参与性和道德性三个方面明确大学生公民教育目标;合理设置大学生公民教育的课程,加强社会实践环节。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课程决策的权力逐级下放,校本课程的开发已成为我国课程改革领域内的一个重要课题。而校本课程的有效开发与实施,又给学校特色的发展,给教师专业的发展,也给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舞台。本文从韩国教育引发,论述了将儒学文化设置为校本课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恳请专家指正。  相似文献   

20.
江泽民同志曾指出:“不能整天把青少年禁锢在书本上和屋子里,要让他们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打开他们的视野,增长他们的社会经验。”近年来,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践中,涌现出一种新的课程形态一综合实践活动。这门课程在我国新的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如何强化课程意识,结合学校特色、传统活动等方面的实际,省时高效地开发综合实践课程,最终达到提高全体学生综合素质、让每个孩子赢在人生的起跑线上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