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东周陶器在造型上,栩栩如生的仿生造型使器物富有生活气息。而传统的几何造型更是由抽象、规范走向纤细、玲珑;纹饰上,纹样装饰的写意性、象征性减弱而写实性增强,反映现实生活的写实性图案普遍盛行。而绘画、雕塑、漆艺等多种艺术技法的综合运用,点、线、面的娴熟把握,使得陶器纹饰与造型妙合无垠,相得益彰。东周陶器对现实生活的观照,对美的自觉追求,代表了一种全新的审美趣味。  相似文献   

2.
东周玉器造型日渐精致化,以龙凤为主,复合造型和金玉组合大量出现,变化中求统一,对称中见和谐。纹饰方面,由阴线平面刻发展至阴线刻兼浮雕和减地突雕等,雕琢技法的进步增加了玉器的表现力,使玉器光泽秀美。春秋时期的纹饰多蟠虺纹、勾云纹、卧蚕纹等,仍多是出自神化的幻想动物,战国时谷纹、蒲纹出现,纹饰风格也渐趋图案化和装饰化。佩玉人格化成为新的风范。  相似文献   

3.
“陶器即媒介”,是根据20世纪60年代麦克卢汉提出的媒介理论而对人类“陶器时代”史前文明所给予的一种学理性诠释。若将史前陶器及其造型、纹饰和陪葬功能置于麦氏的泛媒介论、媒介延伸论和媒介讯息论等媒介理论视域中,即可得出下述四个阐释性结论:陶器首先是延伸人体媒介的体外代具,其次是普渡先民灵魂的诺亚方舟,再次是承载象形符号的文化媒介,最后还是缔造史前文明的技术媒介。  相似文献   

4.
夏代陶器造型浑厚沉稳,写实与抽象并存,细节部分注重仿生,同时造型简洁多变,注重实用性、审美性与礼仪性的结合。夏代陶器纹饰以平实生动的几何纹为主要特色,想象瑰丽的仿生纹,精致神秘的刻划纹是其补充,其线条纤细流畅,布局规整巧妙,具有韵律性特点。在方圆相生、动静相宜的创作风格中,质华交错、庄重典雅的夏代陶器展示出夏代专制文化初步成立所具有的冷静沉稳的精神面貌。  相似文献   

5.
第二松花江中游地区出土的靺鞨、渤海陶器与高句丽陶器在器形、纹饰方面存在诸多相似之处.这种相似性主要是高句丽文化因素影响靺鞨、渤海文化的结果,但这种影响并未触及靺鞨、渤海的典型器物“靺鞨罐”.第二松花江中游地区的陶器器形对靺鞨、渤海陶器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第二松花江中游地区出土陶器的器形基本被渤海其他区域全部接受,并且成为渤海陶器组合中重要而稳定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辽三彩是受中原汉族制瓷技术影响,在辽朝统治区内烧造的低温釉陶器,其制作方法是在烧好的素胎上,施以黄、绿、白三种颜色的釉彩,经过低温二次烧成。辽三彩因其所具有的浓郁的民族特色而独树一帜。辽三彩的造型、纹饰等均来自于契丹民族和辽代社会,契丹民族的独特风貌和文化特征,使辽三彩更具民族气质,从辽三彩中可以了解到契丹人的生活习...  相似文献   

7.
高句丽与三燕文化的陶器在器形、纹饰方面存在较大相似性,是高句丽陶器受三燕文化影响的结果。从4世纪开始高句丽与三燕文化的创立者——慕容鲜卑展开了激烈的辽东争夺战,直至5世纪末这场旷日持久的争夺战以高句丽的获胜而告终。频繁的战争在客观上促进了双方的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8.
当我们认识到原始宗教、巫术对史前人类的艺术创造起着巨大的推进作用时,很客易犯将这一作用扩大化、绝对化的毛病,忽视了艺术创造者本身的审美自觉所产生的力量。其实,审美与非审美的因素总是处在一种混合状态中的。所以在与中国原始陶器上那些朴稚然而极其绚烂的纹饰照面时,我们不免首先会被凝固在器壁上的那种暗涌着的强大的原始生命的喜悦所深深打动。可以说,象形纹饰几何化以及几何纹饰繁化的道路,也就是陶器制造者们审美自觉的过程.正是在对美的把握与创造中,他们获得了生命存在的诗意与狂喜。  相似文献   

9.
中国原始陶器造型以圆球形为基本型,这与原始先民对自然物的模拟和对其他器物造型的借鉴有关。原始先民在群居生活中所形成的对圆形的潜意识认同、对太阳与火的崇拜、生殖崇拜及创世神话等原始社会文化生活,是造成中国原始陶器圆球形造型特征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对中原地区东周彩绘陶器装饰风格的梳理,从宏观的构图题材、到具体性的施纹法则、再到一般个体的装饰布局等多维角度进行艺术解读,充分挖掘其蕴藏的装饰语义,指出东周彩绘陶器装饰具有构图的自然性、色调的多彩性与层次感,并着力于装饰布局上的"物饰人见"性;同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认为,这种装饰艺术特征反映了人们对天人合一、生生不息境界的向往,也是对各尽其用的秩序化社会的追求。  相似文献   

11.
紫砂艺术方圆造型是紫砂艺人共同传承、相互影响的创作法则,是紫砂艺术形态的审美主流。紫砂艺术造型的"方"与"圆"绝非仅是表示形体的概念,它体现着紫砂艺术的风骨和精粹,代表着文人的思想意识与艺术审美指向,方圆之间包容大地万物、亘世乾坤,聚合着中华民族的自然哲学、生命哲学与艺术哲学的精神。  相似文献   

12.
人类的生存状态,包括经济生活方式,都关系着他们采取何种方式造物,以及这种造物的目的和加工制作方法。原始彩陶对泥土的发现和利用,同样体现了人类对自然材料感知、适应、选择的主体性调适的能量。人们从陶土所折射出的生命潜力和精神意蕴中,不仅清晰的感受到了人类生命结构中浓烈的尚土意识,还悄无声息地滋生着一种不可名状的恋土情结。  相似文献   

13.
李白写实文学思想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白写实的文学思想源于史学的"实录"精神,表现为对真实性的追求,对写实的作风和技巧的追求,其在作品中的体现又因文体不同而有异,散文举例证实,画赞返实入虚,诗歌似虚而实。它是对李白浪漫主义文学思想的补充。  相似文献   

14.
在当代文学中,方方是一位比较有影响的新写实派女性作家,在她众多作品中,关于知识分子的描写可以画分为一个独立的体系,她对老中青三代知识分子的刻划可以说是入木三分.  相似文献   

15.
根据浙江余姚河姆渡发现的、距今7000年的早期"彩绘陶"残片,以及全国各个地区的"彩绘陶"发展情况,对河姆渡"彩绘陶"艺术的图案(图形)、色彩与我国其他地区的"彩绘陶"艺术进行了对比论述。以"彩绘陶"艺术为载体,对浙江"彩绘陶"区域性文化与我国"大文化、大艺术"的关系进行了尝试性探讨,并对我国传统图案(图形)色彩的"五色审美观"及其文化内涵的延伸等问题做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近年出土的杨众度墓砖铭文和盖天保墓砖铭文中所载埋葬地点的方位,探知北魏平城郭城城墙的南缘和位于其上的南门、东南门洞的情况,并且了解到以此二门为起点而延伸到中原的并州大道和定州大道的信息。从而说明,墓砖铭文虽然简略,但在北魏历史研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论经学与相关问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自东周到清朝,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的核心只能是经学(解释和研究儒家经典的学问).儒家经典以礼为本.研究儒家经学,不能废弃史、子、集部之学,不能忽视佛道二氏之学.经学没有死,不会死.  相似文献   

18.
黑陶是一种古代的黑色陶器,是中国古陶器中独具艺术魅力的瑰宝。绥棱黑陶是“中国现代黑陶第一窑”,是中国现代黑陶的发祥地。绥棱黑陶在近百年的发展历程中,由于所处的地域和不同时代给予的不同影响,逐渐演变成绥棱黑陶,如今古朴、凝重、多层透雕、形式丰富多样、构成元素独特等特殊风格及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19.
作为清中叶文坛终结期的一部世情之作,《品花宝鉴》在创作手法上体现出了世情小说的写实精神,同时兼有才子佳人小说风雅纯正的格调,审美追求上体现出了清中叶“性灵”思潮所高扬的任情率性、自得风流的精神底蕴。作品的艺术手法、文体风格、审美追求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