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一、典型宣传形式的独特创新2006年3月,由中共湖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蒋建国总策划、湖南宏梦卡通有限公司制作的动画系列片《中国男孩》在全国各大电视台播出,这一看似平常的事情在中国动画史和典型宣传史上却具有特殊的意义,它标志着我国第一部以动画形式反映现实生活中重大典型的先进事迹的动画片正式诞生,也使典型宣传这一传统的宣传品种有了一种崭新的形式。《中国男孩》共12集,每集10分钟,它以“2005感动中国”的典型人物洪战辉的先进事迹为线索,通过对洪战辉成长经历的描述,从生活的不同侧面反映了主人公面对生活逆境而坚韧不拔、自…  相似文献   

2.
金秋十月,神州大地传诵丰收喜讯。在中央金融工委召开的饶才富先进事迹报告会上,温家宝同志说:“饶才富先进事迹给我们上了生动而感人的一课。”人民日报出版社最近隆重推出著名归侨作家张永和写的《当代“财神”》,为我们提供了这一课的好教材。我认为,这部25万字的长篇报告文学有如下三方面特色。l、独特的典型形象。在改革开放大潮中,各条战线英雄辈出,群星灿烂。《当代“财神”》反映的全国金融系统优秀共产党员饶才富是个既有先进人物共性,又有独特个性的典型形象,正如恩格斯阐述的典型环境中典型性格的“这一个”。但“这一…  相似文献   

3.
《敬呈管见折》是贵州候补道罗应旒在1879年7月23日所上的一件有影响的奏折.当时清廷不仅诏令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李鸿章、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沈葆桢对于罗折“妥筹具奏”,而且时隔不久,8月5日便有谕旨“罗应旒发往直隶交李鸿章差委”.  相似文献   

4.
文章将王树楠编《张文襄公全集》中的奏折(文中简称“甲”)与《光绪朝硃原批奏折》、《宫中档光绪朝奏折》所载张之洞奏折及邸报、《申报》上所刊张之洞奏折(文中简称“乙”)进行对照,发现有甲有乙有,内容完全不同;甲有乙有,内容部分不同;乙有甲无,遗漏甚多三种情况。并对以《张文襄公全集》为底本的《张之洞全集》中出现的诸多漏失进行了指摘。  相似文献   

5.
<正> 众所周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华和太平洋战争,是以《田中奏折》为“教科书”的。《田中奏折》对中日关系和把日本引向战争与失败的道路,曾发生过重大影响。教训是深刻的。然而,在日本对于《田中奏折》的问题,至今仍有人百般抵赖,无理狡辩,一会儿说它是“伪造”的,一会儿说它是“虚构”的,企图以此否认《田中奏折》存在的真实性。这是现代史上的一个重大问题,有必要花些笔墨,弄清史实。本文拟据现有的材料,对这个问题谈点粗浅看法,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6.
康熙朝诸皇子奏折是康熙朝奏折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清初奏折发展中也居于重要地位。通过对已刊康熙朝诸皇子奏折数量、分布情况的考察,可以发现,由于整理不当,今刊诸皇子奏折内容及进折时间多有错误,无年月奏折甚多。同时,由于康雍之际皇室内部斗争和第一历史档案馆整理时未行全译,致使其中阙漏严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康熙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一书的学术质量。通过考辨,还可看出,奏折起源于顺治时期,其原始形态是皇室戚属致送皇帝及皇太后之请安折。康熙间,奏折使用范围扩及内外臣工,内容也改以政事为主。与之同时,在上行文书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日益重要。作为奏折原始形态的继承,康熙朝诸皇子奏折亦呈现过渡状态。这些变化,对于当时政局和此后奏折发展方向,都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当1944年范文澜写了《汉奸刽子手曾国藩的一生》之后,曾国藩这位被清人誉为“中兴之臣”以及被国民党政府视为立德、立功、立言的“完人”,就被打入了历史的别册。这种“定论”持续了40余年;1978年当李泽厚完成《中国近代思想史论》时,仍然以此为基调,虽然试图小心翼翼地有所评价,但还是在结尾时指斥了曾国蕃其人其书的“虚伪的深刻意义”(见李著《后记》)。因而1979年当钟叔河先生提议出版《曾国藩大全集》时,出版界为之哗然。而1982年当这一计划列入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计划项目时,则标志着离对曾国藩做出一个较为公正评价的时候不远了;1989年,在《曾国藩家书》的重印前言中,钟权河先生似乎还不得不先引用刘伯承元帅的话,以证明曾国藩其人其书并非全无道理,尚“可以借鉴”。而当1990年至1992年唐浩明先生所著三大卷长篇历史小说《曾国藩》(副标题分别为《血祭》、《野焚》、《黑雨》)由湖南文艺出版社陆续出  相似文献   

8.
刘增合 《学术研究》2012,(9):99-108,160
清代协饷制度在咸同时期主要是指军费协济和筹措。研究统兵大员督抚司道筹济军饷的实际运作,当事者的私人函札不可或缺,它可在相当程度上突破既有奏折类文献的局限。曾国藩、胡林翼大量的私函文献,揭示出户部与各战区省份疆臣之间的关系并非如协饷规制显示的那样和谐有序、中规中矩,而是互为戒备与彼此利用并存,关系非常复杂。军费筹济并未遵循协饷规制的一个突出例证是曾国藩对粤厘的筹策,主客关系是否融洽成为军费筹措的一个重要指标。私情与公意是否妥当平衡,既考验着咸同战时的当事人,也给今人如何认知协饷制度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参照空间。  相似文献   

9.
在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企业的经营形式中,官督商办曾一度很吸引人们的注意力。那么,究竟是谁最先提出了官督商办模式,官方为什么始终对它很感兴趣?本文拟就这些问题进行探讨。官督商办模式是李鸿章创发的,这在目前史学界似已成为定论。是不是李鸿章呢?我们不妨先来看一件奏折。呈递者是林则徐。但写这件奏折时,林则徐并不是两广总行了,而是流放赦归后在云贵总督任上。奏折叫呕查勘矿厂情形试行开采折严,针对的是云南矿业。“云南矿务,自康熙四十四年归官经理”③,到林氏奏折出现的1848年,官办这种企业经营形式,已经持续了近一个半…  相似文献   

10.
一、恩格斯的所谓“矛盾”有人在恩格斯的现实主义理论中发现这样一个“矛盾”:恩格斯说《城市姑娘》里的缝纫女工是“够典型的”,却又批评环绕着耐丽等人物并促使他们行动的环境“不是那样典型”.——应该是“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这里怎么竟出来个离开典型环境的典型人物呢?于是,维护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统一论的理论探讨空前活跃了好些时候.有一种意见认为,若“把耐丽看作典型人物,在理论上必然导致人物和环境的分离”,为了不致引出这样的结果,以维护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相统一的理论,便出来否定耐丽是“典型人物”.这种看法如此解释自己的理论选择:恩格斯说耐丽是“够典型的”,同他评《旧人与新人》时说的“每个人都是典型”一样,其中“典型”一词的含义,与典型环境中的那种典型人物的含义是截然不同的,仅仅是指人物的某  相似文献   

11.
读了沈仁康同志的《典型琐谈》(载《学术研究》一九七九年第三期),得益不少。沈仁康同志在文中批判了长期以来,特别是“四人帮”统治时期典型理论研究中的庸俗社会学倾向,提出对于艺术典型的问题要“结合创作实践,进行分析、研究、探讨和总结”,这我深有同感,并表示完全赞同。但是,文章把典型理论研究中的庸俗社会学倾向归咎于个性与共性统一的原理,认为因此而“造成混乱”,“很容易把工作上的典型概念和艺术典型概念混同起来”,“导致了一个阶级一个典型的结论”,抹杀了“艺术典型的独特的特色”,那就未免失诸偏颇,我认为就值得商榷了。  相似文献   

12.
历史真实的共时化变形─—“狂人”典型的修辞论阐释王一川笔者曾在《走向修辞论美学》一文(《天津社会科学》1994年第3期)中.提出90年代美学的“修辞论转向”问题,并就“修辞论美学”思路作了初步勾勒。这里正是想在对鲁迅《狂人日记》中的“狂人”典型的修辞...  相似文献   

13.
我国古代第一部优秀的历史小说《三国演义》,在如何创造历史典型人物这个问题上,给我们提供了许多宝贵的经验。这里我们谈谈《三国演义》中对诸葛亮这一典型是怎样创造的。一在谈诸葛亮的典型创造以前,有必要先交代一下,作者罗贯中*是根据哪些材料来塑造这个形象的。大家知道,《三国演义》的题材,大致来自下列三个方面:第一是民间创作,这方面的材料,我们今天  相似文献   

14.
太平天国是信基督教、尊“皇上帝”的。这是他们在关于宇宙中是有神还是无神问题上的基本态度。不过,他们对“皇上帝”以外的封建神权、世俗迷信、佛道教神学等所谓“邪神”“邪说”,也进行了理论的、实践的批判,似应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5.
当前,文艺界在对一些作品的评论和争论中,提出了不少值得进一步探讨的文艺理论问题,典型环境就是一个。 长期以来,流行这样一种观点,即典型环境=历史生活的平均数=主流=时代精神。这种观点现在还很流行,从最近的一些评论文章中,就反映了这个问题。 《乔厂长上任记》是一部比较优秀的短篇小说。可是,有的批评者指责说:“乔光朴上任的时间是‘四人帮’倒台两年了。78年又过去了六个月。在这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全国人民正在党中央的领导下,深入开展揭批查运动”,“他理应大抓揭批查,而不应去搞什么转移”。“文学创作应该表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意思就是说,《乔厂长上任记》没有表现出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没有真实地反映历史。在这位评论者看来,粉碎“四人帮”以后的典型环境就是揭批查运动,凡是反映这个时期的作品,如果不这样写,环境就不典型,人物也就不典型了。生活真实不等于艺术真实。每个作品都有它特定的题材和主题,独特的艺术构思,独特的人物性格。因此,它的典型环境也不  相似文献   

16.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曾宪森所写《曾国藩的实事求是观及其渊源》(娄底师专学报》1995年第3期)一文,说“实事求是是曾国藩理学思想及其实践的基本特征”,“是一种朴素唯物主义的思想准则”,“其理论和实践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对此类说法,我疑难颇多。(一)关于曾国藩哲学思想的渊源曾文的题目表明作者重视曾国藩哲学思想的渊源,但文章所说的渊源,只是作者的看法而不是曾国藩及许多学者的看法。曾国藩哲学思想渊源之一,是以姚鼐为首的桐城派。其“为学渊源盖得之于桐城姚氏”。(钱穆:《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曾国藩从早年起就“…  相似文献   

17.
董蔡时先生撰写的《曾国藩评传》1996年11月由苏州大学出版社出版。董蔡时先生是著名的太平天国史和湘军史研究专家。近几年来,已有好几本关于曾国藩的书出版。董蔡时先生的这本《曾国藩评传洲别具一格,有鲜明的特色。第一,提出了很多独到的学术见解。董先生长期研究太平天国史,辛勤笔耕,积三十余年治学之经验和心得,厚积薄发,集大成于《曾国藩评传》。《评传》对曾国藩标榜“诚”、‘“信”、“仁爱”等道德观念作了行为上的剖析,指出:曾国藩强调“诚”、“信”、“仁爱”等,实际上并未普遍践行,而仅仅实行于与其党同代异的地主…  相似文献   

18.
编者按:由于《曾国藩》全集的出版,对曾国藩的重新研究已引赶国内外的普遍关注.许多人寻根究底去曾国藩故居——双峰县考察,在考察中,对曾国藩旧居许多传闻十分关心.本文作者系双峰县人,曾任双峰县委书记、娄底地区专员多年,通过对曾国藩旧居实地的反复调查研究,占有了翔实的史料,撰写了长达2万余字的《曾国藩的故园》,现陆续在本刊发表,以供有关专家、学者参考.曾国藩故园,旧有“九堂”的说法。实际上曾国藩兄弟父子修建居住过的只有八堂,文吉堂实为管庄。这八堂又可分为三类:一是其祖辈、父辈修建的,规模不大,结构简单…  相似文献   

19.
彭小舟 《船山学刊》2001,(1):127-128
幕府与幕僚,是中国历史上是的一个奇特现象。 “人幕之宾”指的便是东晋的那个郗超,而著名的幕府有忽必烈入承皇统前总理漠南汉地军国事务的金莲川幕府。历史发展到了近代,因缘风云际会,曾国藩幕府更以规模空前整齐庞大、事功进展的广度与高度及其深远影响而成为“神州第一幕府”。长期以来,吸引了学界的广泛关注。继李鼎芳《曾国藩及其幕府人物》、朱东安《曾国藩幕府研究》和史林《曾国藩和他的幕僚们》之后,2000年10月成晓军新著《曾国藩的幕僚们》(以下简称“新著”)已由东方出版中心出版了。 综观全书,具有如下几个突出…  相似文献   

20.
<正> 鲁迅的《阿Q正传》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伟大著作,也是现代世界文学的名著。这部伟大的作品,不仅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精湛的艺术性,而且具有严密的逻辑性。鲁迅塑造的阿Q的典型性格,体现着一般性和个别性的辩证统一。对它的塑造,鲁迅用了“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的方法。但是,在现实中怎样去“杂取种种人”并把“杂取”来的各种特性“合成”一个呢?这就需要作者进行理性的选择和逻辑的检验,“取”其最有代表性和最能体现“合”的逻辑要求的特性。在这里,“杂取”和“合成”,也就是逻辑方法上的分析和综合,二者是互相结合的。分析是综合的基础,综合是分析的完成。所谓“合成一个”,不是形式主义的拼凑,而是一个感性形象和理性思维相统一的分析和综合的过程,这就是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逻辑过程。这一点,在《阿Q正传》中体现得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