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微博话语分析是近年来社会科学的研究热点之一。关于微博话语的研究有利于丰富社会语言学和话语分析的研究内容和领域。从社会语言学、系统功能语言学和语料库语言学的角度,对新浪微博话语从信息性、情感性和社会性三个维度所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微博话语具有独特的信息性、丰富的情感性和广泛的社会共鸣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2.
20世纪对于语言的探讨,经历了形式语言学、行为语言学和事件语言学三个阶段,分别把语言作为语言符号、言语行为和话语事件.话语语言学将语言作为事件,突出了话语事件的独一性、异质性、或然性.米歇尔·福柯、芭芭拉·赫恩斯坦·史密斯、海登·怀特等人的解构实践依赖于挖掘话语事件背后的异质因素,凸显了话语分析作为解构策略和路径的潜能.话语分析作为一种解构批评的方法和路径,在多重因素的复杂交互系统中分析事物,反对二分法和一元论,其具体的解构路径是经验路径,通过发掘一个总体性框架无法涵盖不能通约的边界案例形成了对其的解构.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近十年来发表在国内"外语类"核心期刊上的部分翻译理论文章进行研究分析,结果显示,国内翻译界主要以语言学理论为基础,比较广泛地将语篇语言学、语用学、语料库语言学的研究成果应用于译论研究。本文从语言学视角,分别将上述语言学理论对译论研究发展所产生的效用进行了评述,并对国内语言学译论研究的发展前景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4.
历史学的语言学转向是西方后现代主义历史学家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充分吸收社会学、人类学、符号学的基础上所促成的一种史学研究范式的转变,其特点是把重心放在对历史语言的研究上,通过对历史著述的话语分析来展示历史的文本性、叙事性和修辞性,并由此认为历史是一种文学制品或想象之物。辩证地看待历史学的语言学转向,对于我们建构一种新的史学认识论和方法论具有建设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隐喻是人类一切语言的普遍现象.对隐喻的研究已延续了2000多年.语言学家对隐喻语言的理解有不同的解释.对隐喻语言的心理语言学研究则始于20世纪70年代.后来,以一本著名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为起点,对隐喻的研究逐渐转向认知语言学方向.在此期间,认知语言学家对心理语言学的隐喻观做了重要的继承和发展,形成了一系列的隐喻认知观.因此作者认为从多学科、多角度、多层面地对隐喻语言进行研究讨论,将使我们对隐喻语言理解获得更深更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库恩的范式理论建立了科学发展的动态模式:前科学时期--常态科学时期--危机时期--革命时期--新的常态科学时期…….科学从一个范式转向另一个范式.变得更为复杂和专业化,科学进步了,但科学并不必然越来越接近真理.库恩科学发展的动态模式与现代语言学的变迁基本上是契合的,现代语言学的变迁线索,是从索绪尔的结构主义语言学到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语言学再到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现在语言学已进入后现代语言学时代,进入一个没有"常态"的"新时期",也就是说没有一个单一的语言学研究范式,语言学的研究范式已发生了转向,即从结构转向解构,从一元转向多元,从静态转向动态.  相似文献   

7.
情态显示了话语的主观性特征,语言学框架下的情态研究不断取得进展,其研究领域拓宽到语义学、类型学、语用学、认知语言学、功能语言学、批评话语分析、二语习得、翻译研究等各个层面,对2000年至2010年期间情态的主要语言学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的发展概况进行回顾,以透视情态研究的新发展及将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神经科学与心理学在失语症研究中的局限越来越明显,国内外语言学家逐渐用语言学理论来进一步研究失语症。用话语分析的实证研究方法,从功能语言学角度对失语现象进行剖析,运用功能语言学理论中的概念元功能对收集到的失语症患者语料作出分析和统计,考察了失语症患者话语的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能够为失语症以及语言学理论的研究提供更多参考。  相似文献   

9.
认知语言学为批评话语分析提供了分析话语表征和概念表征的框架,认知理论和概念可以成为批评话语分析的有效分析工具。本文论述了认知语言学与批评话语分析的融合的可行性,介绍了相关认知概念及其在批评话语分析中的应用,为从更多认知视角进行批评话语分析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0.
语言学与哲学的渊源已久,两者不能完全割裂开来。一方面,语言学为哲学服务,另一方面,哲学思想推动语言研究的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哲学发生“语言转向”,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形成泛语言哲学的研究态势。尽管“语言哲学”这个术语包含着不同的含义,但还是应分为“语言学哲学”和“哲学语言学”两大类。哲学需要研究语言来解决哲学问题,语言学同样需要进行哲学性思考,两者互为影响并促进各自的发展。随着语言学家对语言哲学思考的逐步加深,哲学语言学正在使语言学进入前所未有的哲学境界。  相似文献   

11.
研究利用ROST CM 6.0软件对2020年国际、国内两场生态语言学学术研讨会的会议摘要手册进行了内容挖掘,分析国内、国际生态语言学界的当前热点和研究特点。通过对两场会议的横向对比研究并结合国内已有成果,发现国内外学者普遍关注生态语言学的本土化研究。国外研究体现了超学科属性,豪根范式发展更好,研究热点为可持续发展、经济等社会因素对生态的影响,但韩礼德范式的研究和生态语言学的应用研究有待进一步发展。国内研究的重点议题为生态话语分析、生态翻译学和外语的生态化教学。其中,生态话语分析是“重中之重”,分析对象来源广泛,并形成了相当规模与一定深度,但也存在方法单一、学科间交叉融合有待进一步提高和范式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从分析中可以看到,未来国内研究应坚持本土化研究的同时更加关注多学科融合和传统范式之外的研究,这也是未来的潜在热点。   相似文献   

12.
批评话语分析理论主要以语言学理论作为工具来研究社会、意识形态和权力问题,而语言学研究的重点是语言本身的特点,所以需要对批评语言学的理论框架进行改进,在语篇分析程序中增加一个反向研究步骤,从社会文化和意识形态因素如何在语言中体现出发,解析词汇语法特征和某些特殊语篇特征在体现语篇的社会文化和意识形态方面的基本规律,发现了通过在概念意义上以一定的语法模式对整体内容进行取舍,在人际意义上以一定词汇模式表现明确的和隐含的态度意义来实现意识形态的特点,对语言学理论建设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3.
随着计算机技术空前迅速的发展,电脑语料库语言学对语言研究的许多领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可以说,语料库中的语料对于语言相关的研究,如词汇学、语文学、话语分析、语言教学等都有促进作用.随着研究的深入,语料库的容量和范围都在不断扩大,其应用范围也在扩大.与此同时,语料库建设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国内语料库发展迅速,从长远看,语料库发展有很大前景.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实用转向的发端形式与功能的抉取,实用转向的散射边缘语言学家对语言的关注和话语研究的滥觞,实用转向的依归批评语言学的萌发与批判话语分析的勃兴等方面,分析现代语言研究呈现出一种经世致用的价值取向。而批判话语分析的勃兴正是语言研究实用转向的必然产物,也是人们需求语言研究要以人为本、真正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的表现。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话语”一词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何谓“话语”,在使用该词之前有必要对其能指与所指加以考察。脱胎于语言学的“话语”,经过西方哲学“语言学转向”的洗礼,意涵越来越丰富,因此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对其进行理解和把握。经历了从语言到“话语”的转变之后,西方“话语”研究派生出话语理论和话语分析两个分支。话语理论的研究成果颇丰,并且跨越了不同的学科领域,话语分析则经历了从主流话语分析到批判话语分析再到积极话语分析的发展轨迹。在此将对西方“话语”研究的兴起与发展进行考察,以揭开“话语”的神秘面纱。  相似文献   

16.
系统功能语言学从社会文化的角度研究语境,关联理论则是从心理认知的角度研究语境。二者语境观的相互补充与有机结合有助于话语分析、翻译等问题的解释。  相似文献   

17.
Shu,Zhang&Zhang主编的《认知语言学与汉语研究》(2019)是对认知语言学在中国30余年来研究现状的全面评述,突出了当代认知语言学研究的3大转向,指出了语言学理论本土化研究的重要性。该书全面梳理了认知语言学研究的热点议题、研究范式,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导向作用。文章对该书的主要内容及其“前沿性与应用性、本土性和导向性、批判反思性与主动求变性、交叉融合性与双向互动性”等特色进行了评述,并以新文科建设理念为指导从科学哲学研究范式、跨学科深度融合发展模型、跨语言对比验证研究及共时和历时研究相结合4个维度展望了基于汉语事实的认知语言学本土化研究路向。基于《认知语言学与汉语研究》,我们有理由相信,基于汉语特异性的语言事实研究将成为认知语言学理论创新的重要路向之一。认知语言学理论创新与汉语语法理论体系创建是一个生态系统,二者形成一种有机、双向互动的关系。认知语言学理论为汉语语法研究提供给养,汉语语法研究反哺于认知语言学理论体系创新。随着认知语言学理论创新的不断深入,认知语言学理论体系将更加完备、健壮。文章对中国认知语言学界及其他语言学流派进一步深入研究汉语事实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课程语类是F.Christie以B.Bernstein的教学话语理论为基础,利用M.A.K.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言学作为语言分析框架所提出的概念,其分析模式从社会的角度观照教育和教学领域,彰显了话语分析中语言建构现实、建构经验、建构意识的研究角度.文章对此进行介绍并对英语专业课程“综合英语”从课程语类的角度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9.
批评性话语分析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批评性话语分析从其起源、理论发展、研究的内容及所取得的成就和所面临的困难等方面加以概括,以期为总体性了解批评性话语分析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介绍了2018年10月9日至24日在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举办的生态语言学专题系列讲座。来自香港岭南大学的Andrew Goatly教授与来自南丹麦大学的Stephen Cowley教授从生态语言学的多样化发展趋势、生态语言学的多学科融合与生态话语分析范式研究三个角度进行了主题讲座,探讨了生态语言学的发展前景与其超学科属性。讲座表明,多学科间相互交叉融合是超学科属性的体现,为生态语言学的多样化发展指明了方向。本系列讲座的成功举办顺应了学科发展潮流,反映了学界对学科的新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