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法国文学在他化,这是一个全新的话题。如果说过去所有文学理论教给我们的观念可以概括为一句话,即文学是文学,那么今天我们从法国文学中领悟到的命题却是文学非文学。20世纪以法国为代表的新地中海精神给世界最大的贡献,就是一种脱胎换骨的他者心态,这一变化推进了文史哲真正的融会,促动了教科文实际的疏通,得益的是天地人本真的磨合。法国文学在变,文学体性在变,研究的视角和方法也应该变。本组笔谈涉及到法国文学他化的渊源、特征、国外学者的研究动态以及推进这项研究的意义与方法。我们希望通过对文学非文学命题、辟文辟学辟思的辟文学方法以及他者思想、新地中海精神等新看点的讨论,不仅促进对法国文学演化的理解,同时加深对人类文学思想及其新原理的构建。  相似文献   

2.
法国文学的他者指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法国文学在他化,这是一个全新的话题。如果说过去所有文学理论教给我们的观念可以概括为一句话,即文学是文学,那么今天我们从法国文学中领悟到的命题却是文学非文学。20世纪以法国为代表的新地中海精神给世界最大的贡献,就是一种脱胎换骨的他者心态,这一变化推进了文史哲真正的融会,促动了教科文实际的疏通,得益的是天地人本真的磨合。法国文学在变,文学体性在变,研究的视角和方法也应该变。本组笔谈涉及到法国文学他化的渊源、特征、国外学者的研究动态以及推进这项研究的意义与方法。我们希望通过对文学非文学命题、辟文辟学辟思的辟文学方法以及他者思想、新地中海精神等新看点的讨论,不仅促进对法国文学演化的理解,同时加深对人类文学思想及其新原理的构建。  相似文献   

3.
法国文学在他化,这是一个全新的话题。如果说过去所有文学理论教给我们的观念可以概括为一句话,即文学是文学,那么今天我们从法国文学中领悟到的命题却是文学非文学。20世纪以法国为代表的新地中海精神给世界最大的贡献,就是一种脱胎换骨的他者心态,这一变化推进了文史哲真正的融会,促动了教科文实际的疏通,得益的是天地人本真的磨合。法国文学在变,文学体性在变,研究的视角和方法也应该变。本组笔谈涉及到法国文学他化的渊源、特征、国外学者的研究动态以及推进这项研究的意义与方法。我们希望通过对文学非文学命题、辟文辟学辟思的辟文学方法以及他者思想、新地中海精神等新看点的讨论,不仅促进对法国文学演化的理解,同时加深对人类文学思想及其新原理的构建。  相似文献   

4.
在泛文学时代,文学的媒介化脉动十分明显。这种脉动由媒介的文学化与文学的媒介化合力形成,它不仅导致文学性的外流与他用,而且也导致文学深度或意义的淡化与丧失。但媒介并非只是解构,它也在建构着新的文学寄寓方式与表述系统。文学的媒介化是拓展文学生存空间的一种策略,媒介的文学文本是泛文学时代的新文本。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们团队启动了"法国文学他化现象研究",<法国文学他化译丛>的编译是其中的一项基础性工作.选择这样一个工作面,目的是想近距离地接触法国现当代文学他化的文化生态环境,跨学科地观察法国文学他化的领域交叉状态,多方面地采集法国学术界的相关反响,尽可能充分地掌握第一手资料,将文献搜集与专题开掘紧密结合起来,为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提供多层次的学术参考.  相似文献   

6.
文学确有进步的一面,但仅限于语言、形式、技巧等。该命题所以存在着悖论,从根本上说,文学不是一种知识体系,而是生命情态的一次性书写。中西文学史上主流文体与文艺思潮的更迭只说明了审美需求变化催动了文学的变化,而与进步无关。  相似文献   

7.
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文学阅读理论经历了从文学欣赏到文学接受再到文学消费等三次重要的范式转型。社会生活尤其是文化生活的改变无疑是导致文学阅读理论范式转型的根本原因,文学状况发生改变则是引起文学阅读理论范式转型的直接原因。文学阅读理论范式转型带来了文学史的改写和文学要素重构等一系列深层次的文学思想变化。对于文学阅读理论范式的流变,我们既要看到它适应时代要求方面的积极价值,同时也不应回避其理论原创性先天不足和在理论借鉴上未能真正中国化等内在缺陷。在21世纪建设中国文学阅读理论时,我们必须增强回应现实的问题意识,秉持多元共生的建构姿态,自觉融汇理论的民族色彩。  相似文献   

8.
萧统的文学思想可从三个方面观照 :从《文选·序》的选文标准看萧统的文学观 ;从《文选》的实际选录看萧统的文学观 ;从他书与《文选》的结合看萧统的文学观。  相似文献   

9.
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文学阅读理论经历了从文学欣赏到文学接受再到文学消费等三次重要的范式转型。社会生活尤其是文化生活的改变无疑是导致文学阅读理论范式转型的根本原因,文学状况发生改变则是引起文学阅读理论范式转型的直接原因。文学阅读理论范式转型带来了文学史的改写和文学要素重构等一系列深层次的文学思想变化。对于文学阅读理论范式的流变,我们既要看到它适应时代要求方面的积极价值,同时也不应回避其理论原创性先天不足和在理论借鉴上未能真正中国化等内在缺陷。在21世纪建设中国文学阅读理论时,我们必须增强回应现实的问题意识,秉持多元共生的建构姿态,自觉融汇理论的民族色彩。  相似文献   

10.
在对新世纪文学十年的抽样分析中,着力考察的是网络文学、青春文学与底层写作等三方面内容.网络文学涉及一个文学媒介化的问题.文学媒介化的结果是:文学生产发生了从符号纵聚合轴上的批评性操作向横组合轴上的粘连操作的位移;青春文学是文学市场化的产物,其文学生产与消费特征可概括为作家偶像化与读者粉丝化;底层写作因借用左翼文学的思想资源与叙事资源,本身已存在着介入性有余、文学性不足等艺术缺陷,而它的兴盛很大程度上也是具有新左色彩的批评家与媒体推动的结果,其文学生产亦具有一些可疑之点.总之,新世纪文学的基本走向是媒介化、市场化、商品化和产业化,它们联手推动着文学生产与消费的转型.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不仅仅是一个理论问题,而且同时是一个实践问题,需要我们对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的历程作知识谱系学的梳理.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的历程,与中国现代革命文化的发展进程是一致的.在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历史中,也有人的文学和人民文学两种主要的文学现.如何认识这两者的关系,如何在新时代汲取其理论资源,建设当下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是很有意义的.我们应该重新思考五四新文学运动与1928年以后的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的关系,吸收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的两个主要理论与实践的资源中的有益的东西,在科学发展现指导下,解决好人的文学与人民文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文学制度的建立是现代性所带来的制度性分化的一个必然结果,因而,自现代以来,文学必然是寄寓于一定的制度场域.并且,作为文学现代性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面向--文学制度,就成为界定文学或确定文学边界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黄永健 《晋阳学刊》2012,(1):115-123
艺术和文学分别借用不同的情感符号体系,来展示人类在不同世代的情感本真存在,当代大众文化语境之下文学形态发生了变化,但是文学依然新鲜活泼地存在着。纯文学作为一种历史性的文化现象在当代逐渐被颠覆和消解,并不能说明文学行将消亡。从纯文学到大文学正是人类学意义上文学精神的自我回归,中国未来的大文学必然会在民族集体记忆的基础上接受外来文化以及不同世代生活经验的刺激,发生微妙的变化。但无论怎么变化、演绎,也无论它是出自精英文学作家之手,还是出自草根民众之手,只要它自由地、自然地、本能地、本真地敞开了斯时斯地的情感(性情),那么,它都是既有中国品位又有时代气象,且与其他民族文学相互情意沟通无碍的中国大文学——多元共存的人类大文学生命实体中必要的生命元素之一。  相似文献   

14.
郁勤 《学术探索》2007,3(1):129-132
建国初期“人民文学”文艺思想开始贯穿整个文艺界。《人民文学》作为“人民文学”的全新载体,成为新中国在文学制度重建初期的国家权威文学期刊。《人民文学》在此阶段的办刊思想、方针及创作风貌充分的呈现出鲜明的“人民文学”特征,同时它也影响着同时代其它文学期刊的办刊方针和方向。新中国文学制度构想在《人民文学》初显端倪。《人民文学》作为当时最具影响力的文学期刊,通过勘察它于此期间的办刊特色,从而为更全面、清晰地勾勒出当代文学传播史面貌打开了一个通道。  相似文献   

15.
张荣翼 《社会科学》2012,(1):162-168
文学生产-消费是文艺学中的一个或者一对重要问题,而它作为问题并不是因为它的现象层面的存在,而是这种存在在文学中产生了新的阐释的需求。作为社会分工之后的文学,它有生产-消费的问题本来应该是理所当然,而之所以在古代不这样看待,往往有着伦理因素,人们需要有一爿脱离世俗生活指标的净土,而从社会统治角度看,回避或淡化文学的生产-消费特性有利于文化管制。文学的生产-消费特性不只是文学现实的一种功能的体现,而且它也是文化的再生产的一种属性。文学生产-消费是一个连续的相互作用的过程,其中每一个环节都可能产生持续性的影响,它对文学研究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以情感、美感动人是文学之本质所在 ,而优秀的作品总能通过美的形式将读者带入感人的境地 ,所以文学的本质最终归于形式。形式分析应是文学研究的出发点与归宿 ,先弄清文本的语言、意象、情境、情事及其由特定关系组成的结构形式 ,并从此类文本形式分析中发现人的情感思维、心理结构的态势 ,由此心理结构展现人性的历史情态 ,进而把握一个时代人群的灵魂律动 ,从而对文学现象作出深切的说明  相似文献   

17.
莫让华文文学等于华人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鹏程 《东南学术》2004,(2):158-159
周宁先生"走向一体化的世界华文文学"一文,反对以往"海外华文文学"的观念,提出多中心、跨国界,以文学想象为疆域的"文学中华"新设想,我当然是赞成的.我稍早在"华文文学新世界"诸文中也就是如此主张,故同声相应,颇有行空谷而闻足音之感.  相似文献   

18.
网络文学:文学的新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文学是伴随电脑网络而生、随着网络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反映网络社会生态环境下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情感的文学现象 ,它在表现方法、表现内容、创作方式和传播方式等诸方面与传统文学有显著的差异 ,显示出新的基本特征 ,这些特征与网络的存在机制密切相联。网络文学扩大了文学的领域 ,也是文学的新变迁 ,就其发展趋势而言 ,必将成为文学创作和传播的主要形式和样态。  相似文献   

19.
贺:杨教授,您是在海内外享有盛名的德语文学专家,可您新近出版的《德语文学大花园》却深入浅出、雅俗共赏,读来像一部德语文学和德国文化的普及读物.请问,您为什么要写这样一部书?您本人怎么看待这本书?  相似文献   

20.
北魏的文学观念相对于五胡十六国而言,脱略了对南朝文学单纯的敌意而转变为自信从容的审视。这是北魏时期的汉化改革、南北交流的日益广泛、以及人口迁移等时代新变所造就的。北魏文学对南朝文学的接受,为隋唐的南北文学融合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