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金瓶梅》人物语言颇具特色。性格化是人物语言的一大特色,人物性格的差异、变化在人物语言中的投影是方方面面的。平民化是人物语言的又一大特色,朴实、鲜活、生动,则是这种平民化特征的具体体现。而以粗俗为底蕴的市井气作为一种标志性的存在又成为作品人物语言特色讨论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话题。  相似文献   

2.
《金瓶梅》的市井语言特色姜丽珍《金瓶梅》是一部以市井人物为主要题材的现实主义文学名著。它描写明末山东清河县商人西门庆一家在短短六七年时间内发迹、衰败的丑史,塑造了从市井无赖、帮闲、娼妓到朝廷命官、太监及僧尼、奴婢、媒婆等数十种行业的众多人物形象。这部...  相似文献   

3.
《金瓶梅词话》的社会价值和文学价值已为学界所公认,同时我们认为,要研究一部著作首先要读懂这部著作,而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对《金瓶梅词话》的语言研究就成了学术界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如何理解《金瓶梅词话》一书中难解方言词的方法和原则,并对以往各家解释的部分方言词提出了不同的见解。  相似文献   

4.
《金瓶梅》在小说史上的价值与地位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它的艺术成就,即《金瓶梅》无论是在题材选择、人物塑造、结构方式或创作观念等方面,都对我国传统小说进行了实质性改革;《金瓶梅》的艺术创新给中国小说艺术的发展带来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小说中的人物语言既是作家为小说中的人物进行交际提供的工具,各种人物通过使用这一工具来建立、维持抑或破坏人物之间的种种社会关系;同时也是作家为读者所营建的一个特殊窗口,读者通过这一窗口观察、分析人物的个性特征以及人物之间的复杂关系,从而更好地把握作品的内在涵义。因此小说中的人物语言从交际功能而言具有多维性:人物之间用它来进行交际──从而形成作品中的那个特定的社会;作者用它来同读者进行交际──向读者传达、提供关于人物的各种信息。《金瓶梅》的人物语言也不例外:一方面,形形色色的人物运用各具特色的语言进行交际,从而构建了一个充  相似文献   

6.
黄霖 《社区》2009,(20):8-8
《金瓶梅》从明代刚在社会上流传起。就被人认定是一部“黄色小说”,有的人到今天尚谈《金》色变。《金瓶梅》是有一些“说淫话”的地方,赤裸裸地描写了性行为。但同时应该看到,在《金瓶梅》中多数的性描写是与暴露现实、深化主题、刻画人物、推进情节大有关系的。不妨就“五四”以后的一些代表人物的说法.来看一看他们是如何充分肯定《金瓶梅》的认识价值与美学价值。特别是在当代反腐败中的意义的。  相似文献   

7.
浅议《围城》中称谓语的翻译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文化的载体之一,不同的民族在对称谓语的使用及表达上都有其各自的系统和规则。因此,称谓语的翻译不仅是语码的转换,也是一种文化间的交流。文章首先简单介绍了纽马克的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理论,然后通过对《围城》人物对话中称谓语的英译进行分析,阐述了中英文化差异对称谓语翻译策略选择的影响,深入探讨了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在《围城》英译本称谓语翻译中的应用并进一步指出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的特点及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8.
《金瓶梅》的叙述语言,是一个万花筒,又是一盘大杂烩。万花筒云云,是说她文字表达往往锦团花簇,气象万千,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准和较强的艺术表现力;大杂烩云云,乃是说她泥沙俱下,良美混杂,有精华,也有糟粕。因此.评价《金瓶梅》的叙述语言,需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一切从文本出发,一味褒扬固然不足取,全盘否定更是要不得。本文将就作品叙述语言的构成及特色等问题展开讨论。一、教述语言的构成从宏观角度而言,《金瓶梅》的叙述语言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部分:陈述语言、描写语言和评论语言。(一)陈述语言陈述语言是用来介绍人物的…  相似文献   

9.
作为《金瓶梅》主要续书的《续金瓶梅》 ,其价值不能用“狗尾续貂”一笔抹杀 ,在思想和艺术上 ,续书都有其值得肯定的地方。对于其思想价值 ,前人已有论述。在艺术上 ,它同样有其独到之处。表现在人物塑造上 ,《续金瓶梅》在借鉴《金瓶梅》手法的同时又有自己的加工创造。这都是我们在研究续书时应该注意的。  相似文献   

10.
《金瓶梅》是历代禁毁小说,所以在“四大奇书”中,这部小说的研究是最不充分的。在人物研究方面,视线多集中在以西门庆为圆心的几个主要人物身上,本文从小人物秋菊对塑造主要人物所起的作用和秋菊在全文结构上的意义两方面,探讨了秋菊在《金瓶梅》中的作用。在世情小说双峰——《金瓶梅)和《红楼梦》中,秋菊和傻大姐其实是小说家匠心独运的人物。这一类带有痴傻性质的人物在“中国古代小说人物类型表”中值得添上一笔。  相似文献   

11.
《水浒传》对后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金瓶梅》就是受其影响而创作出的。《金瓶梅》中,改写了很多《水浒传〉既有的人物和情节,从而显示出全新的形象,映现出作者对生活独特的理解,从中可以管窥两部小说各自反映的不同的时代精神。从《水浒传》到《金瓶梅》同一个武松形象,有着十分显著的不同。这些不同看似是作者对人物与情节处理的差别,实则反映了时代精神的重大差异。  相似文献   

12.
小说《续金瓶梅》不是对《金瓶梅》的简单续写,全书有三条线索:一是宋金两兵交战;二是吴月娘母子的坎坷遭遇;三是《金瓶梅》中转世人物的生活经历。其中,作者创作的真正用意表现在第一条线索,它展示了作者浓厚的政治情绪和对现实的关怀,体现了作者的遗民情结。  相似文献   

13.
《续金瓶梅》在人物命名、人物命运等多方面受到《玉娇李》的影响,这就明确了前者在创作时确实参考了后者。当下《玉娇李》研究几乎全是研究《金瓶梅》的副产品,而对《玉娇李》本身及其对《续金瓶梅》的影响研究不够。丁耀亢当是通过诸城丘家见到或听到过《玉娇李》。崇祯本《金瓶梅》的评改者似乎看过《玉娇李》。《玉娇李》与《续金瓶梅》之间关系的发现对《金瓶梅》研究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清代中期,北京戏曲舞台上演绎的很多曲目取材于《金瓶梅》,人物情节虽较小说略有变化,但继承关系明显。大量的《金瓶梅》戏曲演出史料以及相关禁令无一不彰显《金瓶梅》在清代中期北京传播的广度。文人墨客或者达官贵人对《金瓶梅》戏曲的接受程度和对演员的评价再现了戏曲《金瓶梅》在当时受欢迎的程度。  相似文献   

15.
张竹坡对《金瓶梅》一书进行了全面的评价 ,其中 ,对《金瓶梅》写作技巧的研究尤为深入。作为一位杰出的批评家 ,张竹坡对《金瓶梅》中的白描、犯笔、人物个性展现、叙事方法等方面的批评均有独到的见解。本文通过对上述问题的分析 ,使人们能加深对张竹坡文学批评理论的了解 ,并认识到张竹坡在小说批评史上所具有的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6.
英汉两种语言的称谓语存在很大差异,而称谓语中的性别表征方式有许多相似之处。两种语言称谓语差异有其深层的历史、文化背景,而称谓语中的性别表征是社会不同历史时期的一种现象,也是家庭、社会、经济以及性别差异的自然产物。研究分析英汉称谓语差异的深层文化根源,了解两种语言中称谓语的性别表征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其文化内涵,有利于更好地理解男性和女性的称谓差别。  相似文献   

17.
汉英称谓语之比较及其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称谓语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非常重要,中西文化背景、思维方式、历史传统的不同导致了汉语和英语中称谓语的使用方式有很大不同。中国传统文化重礼仪,体现在称谓语的使用方面就是详细复杂,指称明确,敬称、谦称用法繁多,而西方文化则要求体现平等的观念,体现在称谓语当中便是笼统、宽泛,指称不具体。因此,在英汉互译中,称谓语的处理就显得非常重要。本文就英汉称谓语中的差异作了对比分析,并通过实例说明了称谓语英汉互译中的常用方法。  相似文献   

18.
《金瓶梅》词语考释订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有关《金瓶梅》所用方言问题的讨论相当热烈。我们觉得这个问题的最终解决有待于对现存各有关方言的语音、词汇、语法的详细调查研究以及对《金瓶梅》写作时代的语言的深入研究。目前这两方面的材料都显不够,难以作出令人信服的结论。我们仅从《金瓶梅》中挑选出词语二十余条,指出这些词语及其在书中的意义用法,至今还在河南某些方言中保存着。其意当然不是证明《金瓶梅》所用方言为河南方言,而是想说明不做上述全面研究,仅据少数词语在现代某方言中的有无,难以断定写于十六世纪的《金瓶梅》所用的究为何种方言。  相似文献   

19.
《白鹿原》中方言称谓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称谓语能够反映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体现身份、职业、社会地位等人际状态。《白鹿原》中的称谓语来源于西安方言,具有典型的北方官话方言区的特征,作品中人物使用的这些称谓语,或情意深沉,或嘲笑讽刺,为人们展开了一幅秦地民间丰富绚丽的生活图景。本文以《白鹿原》中具有代表性的称谓语为例,分析西安方言称谓的特征及用法。  相似文献   

20.
英汉社交称谓语的主要形式及其选用规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交称谓语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是人们在日常交际中,说话人用来指称说话对象的称呼语。它具有重要的社会交际功能,交际双方选用适当的称谓语来明确双方的角色身份、社会地位和亲疏程度,以保持和加强各种人际关系。社交称谓语的选用遵循一定的文化和社会规约,主要体现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的权势和等同关系。英汉社交称谓语的形式基本相同,但是由于这两种语言源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它们遵循的社会规则和体现的文化价值观大不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