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公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维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当代中国正在谋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社会公正是密切相关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无法绕开社会公正。社会公正应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维度。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社会公正方面的矛盾和问题日益彰显,这使得社会的安全运行与和谐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因此,必须从改革发展全局的高度来重视社会公正问题,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维护和实现社会公正,从而有力地推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  相似文献   

2.
构建和谐社会的首要任务是化解社会矛盾,而社会矛盾的本质与根源是制度矛盾。只有从制度关系着眼才能明确把握社会矛盾的发生与演化,也只有从协调制度关系并且用制度安排来协调社会矛盾,才能从根本上形成持续稳定的社会秩序。当代中国社会中的理性化的正式制度同感性化的非正式制度之间的矛盾,是广泛存在并且难以协调和化解的社会矛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构建和谐社会,既要重视作为文化传统存在的各种非正式制度的作用,也要借鉴中国古代社会以感性化方式实现制度协调、社会稳定的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3.
常宗耀 《天府新论》2007,1(6):15-18
构建和谐社会是一种自觉的、能动的社会过程,必须背依社会主义制度的一切有利条件,量力而行,充分发挥自觉的主观能动性;构建和谐社会是社会诸因素协同作用的社会过程,表现在:经济是基础,政治是主导,制度是规范,民主法治是保障,文化是灵魂,社会和谐是目的;构建和谐社会是化解矛盾和解决矛盾的社会过程,必须从矛盾思维的客观性原则与主体性原则,矛盾的同一性和对立性原则出发,正确地调整、维护和实现好人民内部的利益关系。  相似文献   

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构建创新型国家是中国当前和未来社会发展的两大战略目标。和谐社会是中国社会发展理想愿景;创新型国家是实现和谐社会的手段和路径。两者之间相互作用,相互推进,是愿景与路径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本文提出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关的八个重要理论问题:广义上理解和谐社会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定位,狭义上理解和谐社会有利于人们自觉从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两个层次不同的概念,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性和外在表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把以人为本放在首要位置;科学发展观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许多共同点,但各有特点,从概念来看,科学发展观更适合于作为十六大以来党中央理论创新的标志性概念;研究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必要把对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研究作为一个突破口或切入点;可以把现阶段存在的各种社会矛盾区分为社会基本矛盾和社会生活中的矛盾两大类;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深刻的必然联系。本文认为,理论界深入研究上述问题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制定并颁布实施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无论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发展史上,还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史上,都具有极其深远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在于协调处理好各类社会矛盾,是我党依据实践得出的一条重要经验.以此为指导,正确认识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分析当前社会矛盾的特质,探索协调解决此类矛盾的手段和途径,在当前显得更加重要与迫切.  相似文献   

7.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政通人和、社会和谐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心愿。要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美好理想与目标,需要在治国理念上进行变革,在制度建设上进行创新。其中,最关键的是通过发展宪政,为和谐社会提供良好的规则和制度。和谐社会的根基在于宪政,宪政所提供的制度,不断消解社会矛盾和冲突,使人们能够和谐相处。可以说,和谐社会的内蕴与宪政建设的旨意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和谐社会与宪政是一种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良性互动关系,宪政的发展是和谐社会从理想走向现实的重要保障,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可以为宪政发展提供新的动力和基础。因此,在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充分开发宪政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和功能,就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基于此,我们组织了"宪政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笔谈,从宪政的内容、法治政治、宪政文化等方面探讨了宪政与和谐社会的内在联系、宪政如何支持和谐社会建设以及怎样结合我国国情推进宪政发展等问题,期望有助于准确把握当前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逻辑定位,从而使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有一个良好的起步。  相似文献   

8.
宪政文化与和谐社会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政通人和、社会和谐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心愿。要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美好理想与目标,需要在治国理念上进行变革,在制度建设上进行创新。其中,最关键的是通过发展宪政,为和谐社会提供良好的规则和制度。和谐社会的根基在于宪政,宪政所提供的制度,不断消解社会矛盾和冲突,使人们能够和谐相处。可以说,和谐社会的内蕴与宪政建设的旨意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和谐社会与宪政是一种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良性互动关系,宪政的发展是和谐社会从理想走向现实的重要保障,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可以为宪政发展提供新的动力和基础。因此,在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充分开发宪政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和功能,就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基于此,我们组织了"宪政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笔谈,从宪政的内容、法治政治、宪政文化等方面探讨了宪政与和谐社会的内在联系、宪政如何支持和谐社会建设以及怎样结合我国国情推进宪政发展等问题,期望有助于准确把握当前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逻辑定位,从而使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有一个良好的起步。  相似文献   

9.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政通人和、社会和谐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心愿。要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美好理想与目标,需要在治国理念上进行变革,在制度建设上进行创新。其中,最关键的是通过发展宪政,为和谐社会提供良好的规则和制度。和谐社会的根基在于宪政,宪政所提供的制度,不断消解社会矛盾和冲突,使人们能够和谐相处。可以说,和谐社会的内蕴与宪政建设的旨意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和谐社会与宪政是一种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良性互动关系,宪政的发展是和谐社会从理想走向现实的重要保障,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可以为宪政发展提供新的动力和基础。因此,在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充分开发宪政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和功能,就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基于此,我们组织了"宪政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笔谈,从宪政的内容、法治政治、宪政文化等方面探讨了宪政与和谐社会的内在联系、宪政如何支持和谐社会建设以及怎样结合我国国情推进宪政发展等问题,期望有助于准确把握当前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逻辑定位,从而使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有一个良好的起步。  相似文献   

1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阶级、阶层发生了巨大变化,在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出现了阶级、阶层矛盾扩大和激化的危险.实现阶级、阶层的合理化是和谐社会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1.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中国社会正由传统走向现代,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同时也集聚了一些矛盾,如人与人的矛盾、人与社会的矛盾、人与自然的矛盾等。如果不能成功化解这些矛盾,必将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党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的就是要化解在社会转型期出现的这些矛盾,为社会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以及人的全面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为此,我们将分两期刊发"构建和谐社会"笔谈文章,从不同的视角探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和构建途径,以期对这一伟大目标的实现提供理论上的支持。  相似文献   

12.
政府公共性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中国社会正由传统走向现代,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同时也集聚了一些矛盾,如人与人的矛盾、人与社会的矛盾、人与自然的矛盾等。如果不能成功化解这些矛盾,必将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党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的就是要化解在社会转型期出现的这些矛盾,为社会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以及人的全面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为此,我们将分两期刊发"构建和谐社会"笔谈文章,从不同的视角探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和构建途径,以期对这一伟大目标的实现提供理论上的支持。  相似文献   

13.
从矛盾观点看和谐社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中国社会正由传统走向现代,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同时也集聚了一些矛盾,如人与人的矛盾、人与社会的矛盾、人与自然的矛盾等。如果不能成功化解这些矛盾,必将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党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的就是要化解在社会转型期出现的这些矛盾,为社会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以及人的全面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为此,我们将分两期刊发“构建和谐社会”笔谈文章,从不同的视角探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和构建途径,以期对这一伟大目标的实现提供理论上的支持。  相似文献   

14.
论和谐社会中契约秩序的实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中国社会正由传统走向现代,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同时也集聚了一些矛盾,如人与人的矛盾、人与社会的矛盾、人与自然的矛盾等。如果不能成功化解这些矛盾,必将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党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的就是要化解在社会转型期出现的这些矛盾,为社会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以及人的全面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为此,我们将分两期刊发"构建和谐社会"笔谈文章,从不同的视角探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和构建途径,以期对这一伟大目标的实现提供理论上的支持。  相似文献   

15.
和谐社会的刑事法治模式——恢复性司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解决社会冲突的持续过程。报应性司法在保护被害人、改造犯罪人以及有效解决刑事冲突等方面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存在着差距。恢复性司法的基本理念与和谐社会的价值追求有诸多契合之处。构建中国恢复性司法的运作模式时,可以在被害人犯罪人调解计划的基础上,扩大参与者的范围,保证恢复价值的真正实现和冲突的真正解决。  相似文献   

16.
论基层民主与社会和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层民主是奠定社会和谐的政治基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在基层,重在基础。和谐社会不是没有矛盾的社会,但和谐社会应当是能够有效疏解社会矛盾的、安定有序的社会。民主之所以能够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因为它是恰当而稳妥地解决各种社会矛盾的一种可靠机制。因此,实行基层民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是实现社会政治稳定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以人为本的理念为指导。用以人为本来指导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用以人为本来检验构建和谐社会的实效。以人为本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目标是谋求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总体和谐发展。坚持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要做到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有机结合,努力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激发社会创造活力,实现社会的稳定。  相似文献   

18.
国内外主流经济学家反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但在实践领域企业社会责任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竞争要素之一,理论上也成为传统经济学理论发展与创新的现实需要.中国企业实现社会责任有着特殊的路径依赖,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为企业实现社会责任提供了新的实践领域.只有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实现新农村建设和企业社会责任,才能实现三者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9.
贺祥林  姚芳 《东岳论丛》2007,28(3):115-120
围绕寻求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依据,应当确认,中国古代和合哲学不仅仅只是强调和谐,而是以矛盾为前提与差异相结合的,当今有必要对马克思特别是毛泽东关于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理论作些正本清源式的疏理,进而对其内涵作出拓新,确认它们是构建和谐社会最切近的理论基础之一,阐发其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社会组织与政府、企业一起构成了现代社会;社会组织是政府职能转变的承接者;社会组织可以化解社会矛盾,实现社会整合;新疆的社会组织方兴未艾,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