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今湖南中部湘、资流域,汉代为长沙国,后汉置长沙郡。从西晋末年起,在湘中、湘南及桂北、粤北边缘地区置湘州,辖长沙、衡阳、零陵、桂阳等郡。对于汉、晋以来居住在这一带的古代民族,旧史称为“长沙蛮”或“湘州蛮”。一《汉书·两粤传》载:南越“西北有长沙,其半蛮夷”。师古曰:“言长沙之国半杂蛮夷之人。”故汉末王莽改长沙国为“填蛮”。东汉后期,“长沙蛮”的记载多见于《后汉书·桓帝记》:  相似文献   

2.
莫徭是瑶而非苗瑶族的先民上古属何称谓,众说纷纭。我在《瑶族与长沙武陵蛮》一文中曾指出秦汉时期的长沙武陵蛮就是瑶族的先民。当然,长沙武陵蛮是个聚合体,它包括有今天的土家、仡佬、苗、瑶、畲等民族成分。南北朝时从长沙武陵蛮中就分化出一支称“莫徭”的群体。莫徭就是瑶族的别称。“莫瑶”最早出现在《梁书·张缵传》:“零陵、衡阳等郡有莫徭蛮者,依山险为居,历政不宾。”“莫徭”之称,是其族人自称  相似文献   

3.
瑶族迁徙之路的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瑶族先民与迁徙 瑶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远在二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它的先民——荆蛮就活动于现今的江汉流域,秦汉时为长沙武陵蛮。南北朝时称莫瑶。唐代姚思廉在《梁书》中写道:“零陵,衡阳等郡有莫徭蛮者,依山险而居,历政不宾服”。这是最早见于我国史书的瑶族名称。宋代称瑶。从秦汉起,瑶族自湖南不断向外地迁徒。今日已分布于广西、湖南、广东、云南、贵州、江西等省(区)的150个县(自治县)市,人口约14O余万人。  相似文献   

4.
瑶族族源问题,古今学者都作过探讨,众说纷纭,看法不一。《瑶族简史》一书,已将各种意见概括为:一、认为瑶族源于山越,原始居地在今江、浙一带,会稽山和南京十宝殿(峒)又是主源之地;二、认为瑶族源于长沙、武陵蛮,原始居地在今湖南湘、资、沅江流域和洞庭湖沿岸地区,其中还有人认为应包括湖北、四川,贵州、江西、安徽、河南、陕西等部分地区;三、认为瑶族源于五溪蛮,原始居地在今湖南、贵州之间;四、认为瑶族来源是多元的,既有长沙、武陵或五溪蛮成分,也有山越和其他成分。上述所见各说,有据凭力争之势,有  相似文献   

5.
中南和西南广大地区的少数民族,历代统治者对他们统称为蛮或夷。可因时代或住地的不同,又有不同的族称。秦时称黔中郡的少数民族为“黔中蛮”,西汉时改黔申郡为武陵郡,居民被称为“武陵蛮”,到东汉时又因境内有五溪,故又有“五溪蛮”之称。唐宋时,溆州地区的少数民族被称为“溆州蛮”,对居住于飞山一带的居民则谓之“飞山蛮”。笔者曾对“飞山蛮”进行粗略的调查,现简略报告如下,以就正于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6.
<正> 明清时期,湖南瑶族分布格局发生了两大变化。一是就全国而言,湘瑶的重要性有所下降。宋代,湘瑶势力发展至鼎盛时期。规模大、影响广的瑶民起义均发生在湖南,庆历年间唐和、盘知谅领导的桂阳兰山县华阴峒瑶民起义,嘉定年间罗世传、李元砺领导的黑风峒瑶民起义,即是突出例证。至明清时期,粤西瑶人的分布范围与人数之众,已在湘瑶之上。一是就湖南地区而言,湘北瑶人势力转弱。唐代,莫瑶射雁潇湘洞庭间。宋代,瑶族系统的“梅山蛮”居地,北及益阳。至明清时期,湘北瑶人日益减少,至于洞庭湖畔,则再难觅见瑶人活动迹影了。  相似文献   

7.
论武陵文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武陵文化是以历史上的“武陵蛮” (即今天的土家族、苗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 )在武陵山区创造的一种地域文化。武陵文化的生成与武陵山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地理环境 ,与相邻民族文化的影响密不可分。武陵文化是一种山地文化 ,不仅源远流长 ,其成就也灿然可观 ,它具有神秘浪漫、崇尚武勇、多元融通等特性  相似文献   

8.
龙京沙 《民族论坛》2011,(11):31-31
酉水贯穿于武陵山区腹地的鄂西、渝东南和湘西,历史上这一带被称之为“巫蛮”“蛮獠”“土蛮”地,或盖称“五溪蛮”。在考古资料匮乏之前,人们研究“酉水文化”仅局限于史料,最先踏足这块土地的人们也仅依托于传说的“三苗”时期,及后世的“濮”“巴”“监瓠”族等。  相似文献   

9.
《桃花源记》并非虚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桃花源记〉并非虚构》一文考订陶渊明所作《桃花源记》中的桃花源,并非作者杜撰的虚幻之境,亦非实指今桃源县的“桃花源”,而是取材于东晋时代武陵郡沅水上游酉水流域一带“武陵蛮”的生活现实。文中认为桃源县的“桃花源”虽有美好山水,但形似义不似,酉水“武陵蛮”聚居区则做到了形似义亦似,既有美好山水,又有真实的历史根据。真“桃花源”的发现,是对文学界、史学界、教育界长期认为《桃花源记》是陶渊明寄托自己的理想而虚构“乌托邦”式的理想社会这一论断的挑战。从古到今,对陶渊明所作《桃花源记》中的“桃花源”所指何在一直争论不休,没有定论,本栏目欢迎社会各界有识之士各表己见。  相似文献   

10.
李立 《民族论坛》2014,(4):F0002-F0002
正3月25日,省民委在长沙召开国家民委第三批派驻湖南武陵山片区联络员任前座谈会,研究部署联络员工作。国家民委第三批派驻湖南武陵山片区联络员,湖南省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湘西州、怀化、张家界、常德等市州组织部和民委负责人等50余人参加会议。会上,省民委副主任赵仁秀介绍了湖南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和武陵山片区试点工作情况,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武陵山片区各族人民群众梦寐以求的愿望,是"武陵梦"的核心内容,要"抓住一个机遇、搞好两个  相似文献   

11.
“五溪蛮”地的先秦文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五溪蛮”一词,最早见于《后汉书》的马援和南蛮诸传。至于其活动的范围,李贤在《后汉书·马援传》中注曰:“郦元注水经云:武陵有五溪,谓雄溪、?溪、酉溪、(氵舞)溪、辰溪,悉是蛮夷所居,故谓五溪蛮,皆盘瓠之子孙也……在今辰州界”。据考,此五溪,“有出于酉阳石堤蛮界,流经辰州府城西为北江者,名酉溪;有出于铜仁蛮界,流经麻阳县城南为  相似文献   

12.
“桃花源”因陶渊明的作品《桃花源记》而名满天下,千百年来,人们对它的追寻与考证从来不曾停止过:“桃花源”到底在哪里,它究竟是一个虚构的艺术世界,还是现实生活中的真实存在?如果真的曾经存在过,那么,它又在哪里呢,它所展示的到底是怎样一种文化环境?民族学家彭伊立、覃武陵在其父彭泊先生(我国50年代对土家族进行民族认定的先驱之一)民族思想的影响和启示下,对桃花源与武陵蛮的渊源进行深入研究,以失落了2000多年的巴文化为契机,运用民族学的新理论以及考古界、地质地理界和现代科技最新成果,对“桃花源”这一千古悬谜做出了大胆、独特而合理的推测与解释。本刊曾在2004年第5期刊发过两人撰写的《〈桃花源记〉并非虚构》一文,阐述了“东晋末年我国武陵山区腹地‘武陵蛮’的生活现实是陶渊明《桃花源记》的写作原型”这一观点。从本期开始,我们将在“争鸣”栏目对彭伊立、覃武陵两位先生近期撰写的该专题系列文章予以连续刊载,希望能引起有识之士的关注。  相似文献   

13.
一、充分认识和发挥土家族发展商品经济的有利条件。土家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一千多年以前就定居在武陵山区,辛勤开垦,繁衍生息,为开发武陵山区作出了巨大贡献。清雍正年间实行“改土归流”,废除了世袭的土司制度,实行委派的流官制,领主经济解体,广大农奴摆脱了人身依附关系,同时废除了“蛮不入境,汉不入峒”的禁令。各族人民交往增  相似文献   

14.
正1月18日,湖南武陵山片区联络员座谈会在长沙隆重召开,国家民委派驻湖南省武陵山片区40名联络员,省直有关部门领导和湘西、怀化、邵阳、张家界、常德、娄底、益阳等7市州民(宗)委(局)负责人参加了会议。国家民委专职委员李文亮、湖南省人大副主任徐明华(时任副省长)出席并作重要讲话,省政府副秘书长陈吉芳主持会议。国家民委派驻湖南省武陵山片区联络员总协调  相似文献   

15.
尚代贵 《民族论坛》2006,2(4):22-23
一、武陵山区少数民族乡规民约的成因武陵山区位于湘、鄂、渝、黔交界之处,属中国西南地区。这里崇山峻岭,茫茫原始森林绵延数千里,古木参天,物产丰富,但却舟舆不通,交通不便,人迹罕至,与外界交流甚少。独特的自然条件和相对封闭、险峻的地理条件,使得历代中央王朝统治权力鞭长莫及。汉顺帝永和元年对武陵蛮采取“羁縻而绥抚”[2]的政策,汉代以后,羁縻政策逐渐推广。这是因为在武陵地区,“大抵人物犷悍,风俗荒怪,不可尽以中国教法绳治,故羁縻之而已”[3]。宋代以后开始实行土司制度,武陵山区土家族人的社会秩序、生产生活方式基本沿袭不变。…  相似文献   

16.
<正> 苗族是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苗族古代社会经历了漫长的里程。由于苗族历史上受压最深,迁徒频繁,因而支系复杂,风俗殊异,社会发展极不平衡。城步苗族源于历史上“武陵五溪蛮”的南部一支,即活动于雄溪(今巫水)流域的“雄溪蛮”,处于千里苗疆的东部  相似文献   

17.
<正> 瑶族曲艺“谈笑”,瑶语叫“甘结”(gān jié),是湘南阳明山脉瑶族聚居区中唯一的一种传统曲艺形式,经《中国曲艺志》编纂委员会认定,被列为《湖南曲艺志》中的曲种之一,流行于常宁、祁阳、新田、宁远、桂阳等县靠近阳明山脉的各个乡,具有较强的民族性和浓郁的民族特色,深受当地瑶民喜爱。一、“谈笑”概况“谈笑”始于何时,很难考证,清代同治九年(1870年)《常宁县志》中载有“届期男  相似文献   

18.
瑶族居住广东,历史悠久,分布甚广,而《瑶族简史》一书称:“宋至元代,湖南瑶族大量向两广边境迁徒,这一时期瑶族遍布湖南辰州、沅州、靖州、桂阳、郴州和两广边境的连州、贺州、韶州。”“明初至明末间,瑶族不断南迁,深入两广腹地。”此论断不符合广东瑶族的历史真实,宋、元时期广东境内已遍布瑶族。  相似文献   

19.
本刊消息:2007年春节前夕,《民族大家庭》杂志在第一期“关注”栏目刊发的新闻综述——《龙凤呈祥耀武陵——湖南龙山县、  相似文献   

20.
《民族论坛》2013,(1):41-41
12月17日,省民委在长沙召开武陵山片区政策调研工作座谈会,省民委党组书记、主任徐克勤、副巡视员褚世林、湖南武陵山片区联络员总协调人魏国雄、怀化市联络员协调人青觉,部分片区县(市、区)联络员、民委负责同志和省民委各业务处室负责人参加会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