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古因明到新因明在论式的结构上面最明显的区别就是喻支,古因明五支论式的证宗功能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喻的经验直观作用实现的。而陈那不仅从因三相的角度完善了三支论式的论证规则,而且更加强调了喻支的功能意义。法称的"离喻"论式也并非绝对的通过去喻来构造一个形式主义的二支论式,仍然是以开悟他者为目的。正是基于佛家文化内涵的立场,对因明论式的评价就不能依据西方逻辑话语及其论证规则,而是要回到因明论辩发生的文化背景和具体语境。  相似文献   

2.
似因剖析──《因正理论》初探之四祁顺来因明推理是一个由已知即得的知识,推出一种未知的新知识的推理过程。这一推理的主要手段是依靠因明论式的推理规则来完成,这一逻辑规则又以论式中表明前提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的因三相来体现。所以说,一个因明论式只要具备因三相...  相似文献   

3.
论因明论式中的“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因明论式中的喻在印度古因明五支论式和陈那的新因明三支论式中分别起着不同的论证作用。但到法称时期,在他的二支为他比量式中喻已变得无特殊作用。在藏传因明的合因式和应成式中喻支已经不复存在,所以提出舍弃法称的二支论式中的喻,使因明推理形式成为与直言三段论完全一致的纯演绎推理。  相似文献   

4.
被动表述式的论元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句式语法(construction grammar)和句式配价(construction valence)角度分析被动表述式的论元结构,考察被动表述式各种论元的语义类型,指出被动表述式因论元结构的不同,语义结构也随着产生变化,说明语义结构与论元结构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邹汉勋《五均论》集中体现了他的音韵学成就。在该著作中,他提出了一个古声二十纽系统。在这个系统中,邹氏有一个论断就是"喻当归匣"说。在声纽流变的思想认识下,邹汉勋分析《广韵》的反切上字,并以《诗经》双声、谐声、声训、方言等材料作为佐证得出"喻当归匣"的论断。邹氏《五均论》虽然可能因囿于方音而没有把喻三、喻四区分开来,但其"喻当归匣"说是后来曾运乾"喻三归匣"说的先导。因此,他在上古音声母研究史上的开创之功是不可磨灭的。  相似文献   

6.
再论钱钟书比喻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再论钱钟书比喻的特点田建民一西方人崇奉《荷马史诗》和莎士比亚作品中的用喻,所以修辞学中专门认有“荷马史诗式的比喻”、“莎士比亚式的比喻”的提法。钱钟书先生的比喻比之二者毫不逊色,所以我们中国修辞界应该骄傲地明确提出“钱钟书式的比喻”这一概念。钱钟书先...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比喻的分类法是不科学的,一味在原有的基础上修修补补不能解决问题。为此,笔者提出一个新概念———辞式,辞式是辞格下面所划分的类型。辞式概念的确立,有利于修辞学建设,有利于澄清当前把辞格、辞式混为一谈的混乱现象,也有利于本文阐述比喻重新分类的问题。然后笔者认为比喻共有六个要素,它们是:本体、喻体、相似性、本体部分特征、喻体部分特征、相异性。这样,我们根据本、喻二体的隐现,将比喻分为两个辞式:明喻与借喻。根据比喻的六要素中的四个要素的隐现,明喻有四明喻、三明喻、二明喻等小类,借喻有单借喻、复借喻等小类,这些小类各有不同的修辞效果  相似文献   

8.
高士忠 《中南论坛》2006,1(1):93-96
三支式与三段论在形式结构上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三支式只近似于三段论第一格的AAA式。因的第一相,从质上看,相当于三段论第一格的特殊规则:小前提必肯定;从量上看,小前提必全称。因的第二相要求大前提为肯定,因的第三相与亚里士多德的B属于C全类理论等价,保证了中项周延一次。  相似文献   

9.
《离骚》:男女君臣之喻及其原型追索──兼与赵逵夫等先生商榷梅琼林近几年来,《离骚》男女君臣之喻的问题又逐渐升温,有关论文屡屡刊发,但这些新观点,新见解超越了道德范畴的争鸣,而上升到一个新的研究层次。其中有四篇论文值得一提:潘啸龙《论〈离骚〉的男女君臣...  相似文献   

10.
论因明学之喻与墨辩之理类曾昭式中国先秦时期的《墨辩》与古印度的因明学适应当时社会环境而产生.与古希腊逻辑成为逻辑学产生的三大源流。三者对逻辑学理论的探讨各有其特色。同时,由于思维形式的相对独立性,他们在许多方面又有相似之处。本文就《墨带》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